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4 13:0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漢國
論文名稱:我國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監督機制之研究─以商業銀行為例
指導教授:賀力行賀力行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8
中文關鍵詞: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監察人會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 要
我國自八十四年爆發彰化信用合作社存款人擠兌風波後,一連串的擠兌事件使得國內金融問題浮現,凸顯金融業自身監督機制之不足。其中以中興銀行高價購買房舍涉嫌圖利廠商、高層主管主導核貸,董事會喪失核貸功能事件及泛亞銀行之經營者集團規避銀行法關係人授信限制事件,監察人自始至終絲毫未發揮監控功效,最為嚴重,商業銀行內部監督機制成為矚目之焦點。依我國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之組織體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我國對於商業銀行的主要規範是公司法及銀行法,是故本文,透過美、日二國公司內部監督機制暨我國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監督機制之介紹及比較,及針對我國商業銀行事件案例之分析,就我國商業銀行內部監督機制提出檢討與建議。
本文利用文獻資料就美國與日本二國之公司內部監督機制做整理與介紹,並就我國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組織之監督機制予以分析。而透過中興銀行與泛亞銀行事件之整理分析,發現商業銀行內部監督機制之主要缺失問題有「監察人獨立性不足」、「監察人專業能力未發揮」與「監察人資訊不足」,針對此三缺失問題,本文參酌美國「獨立董事制度」及日本商法特例法上「外部監察人」、「監察人會」等制度,提出採行獨立監察人制度(「獨立監察人由主管機關任免」、「獨立監察人應有獨立性資格之要求」、「獨立監察人數應達全體監察人數二分之一以上」)、獨立監察人定期向主管機關提出書面報告制、垂直整合監察人制度與內部稽核制度及會計師查核簽證制度(「監察人數應依銀行規模增加」、「設置監察人會」、「簽證會計師與內部稽核人員之任免及薪酬應由監察人會決定」)等銀行法修正建議。
目錄
摘要 i
誌謝 ii
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方法與範圍 2
1.3 研究架構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2.1 股份有限公司之監督機制 4
2.1.1 公司監督機制之定義、範圍與重要性概說 4
2.1.2 企業所有與企業經營分離原則 5
2.1.3 權力分立理論 6
2.1.4 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監督機制 10
2.2 商業銀行之特殊監督機制 12
2.2.1 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之「強化銀行之公司治理」原則 12
2.2.2 商業銀行之特殊監督機制─金融監理 15
第三章 重要國家內部監督機制現況探討 17
3.1 美國公司內部監督機制 17
3.1.1 獨立董事之資格 17
3.1.2 獨立董事之義務 20
3.1.3 獨立董事制度之改革 22
3.1.4 監察、提名、與報酬委員會 23
3.1.5 股東代表訴訟與股東提案權 25
3.2 日本公司內部監督機制 27
3.2.1 監察人 27
3.2.2 會計監察人 33
3.2.3 股東代表訴訟與股東提案權 36
第四章 我國股份有限公司之內部監督機制 38
4.1 股東會 39
4.1.1 股東會之法律地位 39
4.1.2 股東會之權限 39
4.2 少數股東權 44
4.2.1 聲請解散公司之權 45
4.2.2 股東會召集請求權及自行召集權 45
4.2.3 訴請法院解任董事、監察人權 45
4.2.4 起訴請求權及代表訴訟提起權 46
4.3 單獨股東權 46
4.3.1 違法行為制止請求權 46
4.3.2 公司簿冊查閱請求權 47
4.3.3 股份收買請求權 47
4.4 監察人 49
4.4.1 監察人之法律地位 49
4.4.2 監察人之職權 50
4.4.3 對監察人監控之相關規範 51
4.5 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之規範 53
4.5.1 法源依據 53
4.5.2 基本精神 54
4.5.3 原則及規範 54
第五章 商業銀行內部監督機制之檢討 59
5.1 中興銀行事件分析 60
5.1.1 中興銀行事件主要弊案情形 60
5.1.2 中興銀行之內部監督機制問題分析 61
5.2 泛亞銀行事件分析 62
5.2.1 泛亞銀行事件主要弊端情形 63
5.2.2 泛亞銀行之內部監督機制問題分析 64
5.3 商業銀行內部監督機制之缺失 65
5.4 商業銀行內部監督機制之法制探討 68
5.4.1 以監察人作為內部監督機制之妥當性探討 68
5.4.2 以獨立董事作為內部監督機制之妥當性探討 68
5.5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監督機制之修正建議 69
5.5.1 採行獨立監察人制度 69
5.5.2 獨立監察人定期向主管機關提出書面報告制 71
5.5.3 垂直整合監察人制度與內部稽核制度及會計師查核簽證制度 71
第六章 結論 74
參考文獻 75
參考文獻
1. 王文宇(2002),「從公司治理論董監事法制之改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三十四期,第99-116頁。
2. 王文宇(1997),「美國金融機構之管理與監督-以董事會之職權與責任為中心」,柯芳枝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三民書局。
3. 王志誠(1998a),「美國公司經營機關之改造與啟發─兼論我國引進外部董事制度之基本課題」,證券暨期貨管理季刊,第十六卷,第十一期,第1-21頁。
4. 王志誠(1998b),「論公司員工參與經營之制度-以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機關之改造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5. 王保樹(2000),「是採用經營集中理念還是採用制衡理念─20 世紀留下的公司法人治理課題」,民商法經濟論叢─江平教授七十華誕祝賀文集,中國法制出版社。
6. 王泰升(1988),「從所有與經營分離,論公開發行公司法制」,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7. 石青平(2001)「論公司之管控」,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朱日銓(2001),「論我國公司內部監控模式之改造─以外部董事與外部監察人制度之選擇為中心」,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9. 吳樂群、周行一、施敏雄、陳茵琦、簡淑芬合著(2001),「公司管控-董事及監察人如何執行職務」,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
10. 杜煜慧編譯,「日本的公司管控」,證交資料第463期,台灣證券交易所,http://www.tse.com.tw/plan/essay/463/Do.htm。
11. 沈秉勳(2002),「兩岸金融監理制度之比較研究」,成功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12. 林重吉(2002),「從國內外金融監理制度論金融監理」,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林國全(2001),「監察人修正方向之檢討─以日本法修法經驗為借鏡」,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三期,第49-55頁。
14. 林國全(2000),「證券交易法研究」,元照出版社。
15. 林莉惠、孫致中、嚴聖堂、戴志揚、林麗雯著(1996),「強化我國當前金融監理制度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
16. 武憶舟(1998),「公司法論」,台北律師公會出版。
17. 金洪玉譯,末永敏和著(2000),「現代日本公司法」,人民法院出版社。
18. 柯芳枝(2002),「公司法論(上)」,三民書局,第256-368頁。
19. 柯芳枝(1996),「日本法上外部監察人制度之探討」,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五卷,第一期,第235-256頁。
20. 胡浩叡(2002),「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機關之研究─以權限分配與公司治理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胡鐸清(1999),「金融監理與金融檢查實務」,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
22. 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2001),「銀行法令彙編」,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
23. 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1),「我國公司治理」,http://www.sfi.org.tw/download/resh_ftp/cgittw.pdf。
24. 陳文河(2002),「上市公司外部董事及監察人行使職權成效之研究」,證交資料第四五六期,台灣證券交易所,http://www.tse.com.tw/plan/essay/456/Chen.htm。
25. 陳文政(1999),「近代政治分權理論及其在憲法上之引用一以洛克、孟德斯鳩、孫中山之分權理論為例」,重高學報,第二期,第107-115頁。
26. 陳兆鴻(2000),「由經濟觀點論董事之行為規範與責任制度」,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陸年青、許冀海編譯(1981),「現代股份公司與私有財產」,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第75-92頁。
28. 章亭旭(2002),「美國公司治理之最新發展與我國未來監理方向」,證券暨期貨管理季刊,第二十卷,第十期,第24-31頁。
29. 彭文賢(1994),「組織原理」,三民書局。
30. 黃銘傑(2000),「公司監控與監察人制度改革論─超越獨立董事之迷思」,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九卷,第四期,第193-194頁。
31. 葉淑芬(2000),「公司法上少數股東保護之研究─以少數股東權為中心」,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廖大穎(1999),「企業財務危機與公司內部監控的制度」,證券市場與股份制度論,元照出版社。
33. 劉連煜(2002),「新修正公司法之重要內容及其評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三十一期,第169-178頁。
34. 劉連煜(1994),「美國模範商業公司法」,五南圖書。
35. 劉渝生(2000),「從股東議事進行論股東之詢問權─德國股份法相關規定之介述」,法學叢刊,第四十五卷,第二期,第?100-110頁。
36. 劉潔如(2003),「金融機構之公司治理及其相關監理問題研究─以中興銀行為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7. 賴英照(1988),「企業所有與企業經營」,公司法論文集,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
38. 賴源河(2002),「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元照出版社。
39. 賴源河(1997),「實用商事法精義」,五南圖書。
40. 謝良宇(2001),「公司治理法治之比較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1. 聶齊桓(1983),「美國公司管理與經營責任立法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42. 羅志淵(1984),「美國政府及政治」,正中書局。
43. Melvin A. E. (1999), “Corporate Law,Social Norms,and Belief-System,”http://www2.law.columbia.edu/laweconomicstudies/papers/wp151.pdf.
44. Butler, S. J.(2000), “Models of Modern Corpora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rman and U.S. Corporate Structures” Arizo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 Vol.17 ,pp 555-567 .
45. 江頭憲治郎(2001),「株式会社,有限会社法」,有斐閣出版。
46. 佐騰敏昭,「平成八年の監察役の監察实態」,商事法務,第1430 期,第23頁。
47. 長浜洋一(1995),「株式会社法」,有斐閣出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許瑞瑱。(2004)。從食品風險分析談食品安全。烘焙工業,113
2. 廖俊清。(2009)。b HACCP系統設計。食品工業,41(7),7-24。
3. 廖俊清。(2009)。a HACCP系統綜論。食品工業,41(7),1-3。
4. 廖俊清。(2006)。HACCP發展現況。食品工業,30(6),13-21。
5. 李福臨。(1981)。醃漬中的微生物。食品工業。15(2),31-38。
6. 13. 林國全(2001),「監察人修正方向之檢討─以日本法修法經驗為借鏡」,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三期,第49-55頁。
7. 3. 王志誠(1998a),「美國公司經營機關之改造與啟發─兼論我國引進外部董事制度之基本課題」,證券暨期貨管理季刊,第十六卷,第十一期,第1-21頁。
8. 24. 陳文河(2002),「上市公司外部董事及監察人行使職權成效之研究」,證交資料第四五六期,台灣證券交易所,http://www.tse.com.tw/plan/essay/456/Chen.htm。
9. 25. 陳文政(1999),「近代政治分權理論及其在憲法上之引用一以洛克、孟德斯鳩、孫中山之分權理論為例」,重高學報,第二期,第107-115頁。
10. 35. 劉渝生(2000),「從股東議事進行論股東之詢問權─德國股份法相關規定之介述」,法學叢刊,第四十五卷,第二期,第?100-110頁。
11. 劉慧芬著,《唐代樂舞研究之五》,故宮文物月刊第58號,第五卷第十期,民77年1月出版,79頁。
12. 蘇瑩輝著,《從飛天「伎樂天」看莫高、榆林二窟的繪塑藝術》,佛教藝術期刊第二卷,198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