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7 04: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育睿
論文名稱:金庸武俠小說邪惡人物研究
指導教授:林晉士 博士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回流中文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8
中文關鍵詞:邪惡人物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07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摘要
一篇或一部小說作品的價值最大顯現在人物的塑造刻劃,而人物塑造的依據雖然受到「主題」影響,但同時也牽動著「主題」的走向,可以說「主題」是一個有機體,而「人物」是有機體的能量,兩者互為表裡,相輔相成,惟人物的表現性與鑑別程度高出許多,人們總是先受人物感動,而後才產生主題的感悟,故人物形塑的成功與否,可說最深刻而立即的影響了小說創作的成敗。人物與情節可以說是構築小說的兩大顯著要素,倘說故事情節脈絡是小說的皮肉筋骨與五臟六腑,人物形象塑造便是小說的靈魂與精神,本文論述擬從金庸武俠小說描寫的「邪惡人物」為核心,先介紹與分類整理「邪惡人物」,再分析其動機背後的行為心理,並結合小說創作理論嘗試解剖人物形塑,最後針對小說「邪惡人物」作一評論,尋求負面的邪惡人物角色在故事中扮演的地位及其所創發的小說價值,以下針對各章節內容簡述提要: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定義以及研究方法及文獻探討。本章希望從經典人物出發,以這些受到關注的「邪惡人物」為軸心,看見他們對故事情節與主題的牽動,並透過分析人物行為心理與現實人生相互印證,找到金庸武俠小說的閱讀價值與意義。
第二章探討邪惡人物的角色塑造─金庸武林邪惡人物榜,本章主要針對小說中邪惡人物的類型概略做一分類整理,並以其惡行的「意圖」與「動機」或者影響人物「轉變」的養成過程為分類依據,例如「酒色財氣」、「名利」、「仇怨」、「情愛」、「雄圖霸業」、佛家所云之「貪嗔癡」等,以便進一步分析說明其行為心理。
第三章探討邪惡人物的行為心理,以心理學的理論探索邪惡人物的心理歷程,解釋其行為的趨力,亦從人物的外在行為解讀心理運作,藉由心理學的科學研究,為小說邪惡人物的惡行尋求出口或解藥,使其更見鮮明與人性化,從而能夠鑑賞角色塑造的成功或瑕疵。
第四章以小說創作理論探討邪惡人物所牽動的故事情節結構,同時兼及討論角色塑造如何透過人物自身、情節結構或環境象徵、模式或其他創作手法來展現,對於小說創作藝術手法與人物雕塑的互動作一闡發。
第五章進行邪惡人物塑造演變歷程,將針對金庸小說創作的人性觀念及其不同時期體現於人物角色上的人性演進作一具體評論,除了反面的邪惡人物之外,並嘗試以正面人物的書寫與邪惡人物稍作對照評議。
第六章結論,針對本篇論文研究做一回顧以及展望。

金庸武俠小說邪惡人物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定義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文獻探討 6
第二章 金庸武俠小說邪惡人物榜 9
第一節 雄圖霸業名利場 11
一、虛名 13
二、利益 17
三、權勢 20
第二節 貪嗔癡妄情欲場 24
一、愛情 25
二、色欲 33
第三節 快意恩仇屠戮場 35
第三章 金庸武俠小說邪惡人物行為心理 41
第一節 需求心理與人格養成 41
一、生理與安全需求 42
二、隸屬與愛及尊重的需求 43
三、自我實現的需求 44
第二節 執著的心理背後 44
一、對名利權勢的執著 44
二、對感情的執著 48
(一)對理智與情緒的執著 50
(二)對於現象與特定人物感情的執著 53
第三節 自卑心理的補償 53
第四節 異常心理探究 58
一、人格障礙 58
(一)偏執型人格 58
(二)自戀型人格 61
二、精神分裂症 63
第四章 金庸武俠小說邪惡人物角色塑造 67
第一節 邪惡人物的形象表現手法 67
一、肖像描繪 68
(一)整體式 68
(二)局部式 70
(三)烘雲托月式 71
二、語言設計 76
(一)反映性格 76
(二)表現機心 77
三、行為動作 79
四、心理獨白 80
第二節 邪惡人物與情節的互動 83
一、情節發展設定 83
(一)奪寶情節 83
(二)爭霸情節 85
(三)誤會情節 86
(四)情變情節 87
二、情節描寫技法 88
(一)對比法 89
(二)層遞法 90
二、情節伏筆運用 92
第三節 邪惡人物受環境的影響 93
一、物事象徵 94
二、場景安排 96
第五章 金庸武俠小說邪惡人物塑造演變歷程 101
第一節 善惡分明,邪不勝正 104
第二節 善惡難辨,亦正亦邪 109
第三節 善惡互見,正邪一體 112
第六章 結論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展望 122
參考書目 123


參考書目
一、金庸著作(依出版時間排序)
《連城訣》,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三版。
《雪山飛狐》,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三版。
《鹿鼎記》(共五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三版。
《俠客行》(共二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三版。
《碧血劍》(共二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三版。
《飛狐外傳》(共二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三版。
《書劍恩仇錄》(共二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三版。
《神鵰俠侶》(共四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三版。
《倚天屠龍記》(共四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三版。
《射鵰英雄傳》(共四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三版。
《天龍八部》(共五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三版。
《笑傲江湖》(共四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三版。
二、書籍(依出版時間排序)
楊昌年:《小說賞析》,台北:牧童出版社,1979.9初版。
李喬:《小說入門》,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6.8初版。
倪匡:《我看金庸小說》,台北:遠流出版事社,1987.3一版。
沙香蓮:《中國民族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一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0.11初版。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1991 年一版。
陳墨:《金庸小說賞析》,南昌:百花洲出版社 ,1991.1一版。
徐靜:《心理自衛機轉》,台北:水牛出版社 ,1992二版。
陳墨:《新武俠二十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年一版。
陳墨:《金庸小說之謎》,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2.8一版。
詹姆斯‧巴契(James N. Butcher)&;蘇珊‧米尼卡(Susan Mineka)&;姬兒‧胡莉(Jill M. Hooley)著,游恆山譯:《變態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三版。
法勞斯(E. Jerry Phares)著,林淑梨、王若蘭、黃慧眞譯:《人格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1994初版。
劉世劍:《小說概論》,高雄:麗文文化,1994初版。
陳墨:《金庸小說人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一版。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5一版。
傅騰霄:《小說技巧》,台北:洪葉文化,1996初版。
曹正文:《金庸小說人物譜》,台北:知書房出版社,1996.10初版。
陳墨:《武學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7初版。
陳墨:《情愛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7初版。
陳墨:《賞析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7初版。
倪匡:《我看金庸小說》,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7二版。
倪匡:《再看金庸小說》,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7二版。
倪匡:《三看金庸小說》,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8二版。
陳墨:《技藝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8初版。
董千里:《金庸小說評彈》,台北:遠景出版社,1997.8初版。
陳墨:《文化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9初版。
溫瑞安:《析雪山飛狐與鴛鴦刀》,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9二版。
餘子等:《諸子百家看金庸(壹)》,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9二版。
羅龍治等:《諸子百家看金庸(貳)》,台北:遠流出版社 ,1997.9二版。
陳沛然:《情之探索與神鵰俠侶》,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10二版。
翁靈文等:《諸子百家看金庸(參)》,台北:遠流出版社, 1997.10二版。
三毛等:《諸子百家看金庸(肆)》,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10二版。
杜南發等:《諸子百家看金庸(伍)》,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10二版。
倪匡:《四看金庸小說》,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10二版。
溫瑞安:《談笑傲江湖》,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11二版。
陳墨:《人性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12初版。
陳墨:《人論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12初版。
陳墨:《形象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8.1初版。
吳靄儀:《金庸小說的女子》,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2初版。
吳靄儀:《金庸小說的男子》,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2初版。
潘國森:《話說金庸》,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3二版。
陳墨:《新武俠之趣》,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8.4一版。
吳靄儀:《金庸小說看人生》,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5初版。
吳靄儀:《金庸小說的情》,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5初版。
潘國森:《總論金庸》,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7初版。
金庸、池田大作:《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10初版。
Gerald Corey著,李茂興譯:《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1999初版。
陳墨:《金庸小說情愛論》,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初版。
潘國森:《雜論金庸》,台北:遠流出版社,1999.3初版。
陳墨:《孤獨之俠——金庸小說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4一版。
魏貽:《小說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圖書,1999.6初版。
陳墨:《政教金庸》,台北:米那貝爾出版公司,1999.7.一版第1刷。
潘國森:《解析金庸小說》,台北:遠流出版社 ,1999.8初版。
陳墨:《文學金庸》,台北:米那貝爾出版公司,1999.9一版。
陳墨:《美學金庸》,台北:米那貝爾出版公司,1999.10一版。
陳墨:《藝術金庸》,台北:米那貝爾出版公司,1999.11一版。
黃宗慧:〈他不看她時她在嗎?--以《天龍八部》中段正淳身邊的女性為例談自戀、戀物、攻擊慾〉,王秋桂編,《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遠流出版社,1999.11初版。
林保淳:《解構金庸》,台北:遠流出版社 ,2000.6初版。
覃賢茂:《金庸武俠小說鑒賞寶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8一版。
陳墨:《俠客金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1初版。
嚴家炎:《金庸小說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一版。
嚴家炎:《一探金庸俠骨柔情》,台北:遠流出版社,2000.9初版。
嚴家炎:《再探金庸情節趣味》,台北:遠流出版社,2000.9初版。
王敬三:《華山論劍——名人名家論金庸(上)》,台北:揚智文化,2000.12
初版。
王敬三:《倚天既出誰與爭鋒——名人名家論金庸(下)》,台北:揚智文化,
2000.12初版。
陳墨:《眾生之相——金庸小說人物談》,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6一版。
陳墨:《論劍之譜——武俠五大家品賞》,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2001.7初版。
陳墨:《視覺金庸》,台北:遠流出版社,2001.9初版。
陳墨:《眾生之相:金庸小說人物談——上》,台北:雲龍出版社,2001.10初
版。
陳墨:《英華之咀——金庸四部佳作回評》,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1第一
版。
佛斯特(Frost)著,蘇炳文譯:《小說面面觀》,廣東:花城出版社,1984一版。
吳曉東 計璧瑞:《2000北京金庸小說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1一版。
陳墨:《浪漫之旅——金庸小說神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11一版。
敬文東:《流氓世界的誕生:重讀金庸》,廣州:花城出版社,2003.8一版。
雨果:《悲慘世界》,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初版。
龔鵬程:《俠的精神文化史論》,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2004.8初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硏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五版。
陳墨:《浪漫之旅─金庸小說神遊》,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2005.5初版。
孔慶東、蔣泥:《醉眼看金庸》,北京線裝書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6
一版。
元迎探惜:《笑書神俠倚碧鴛》,台北:大地出版社,2005.7初版。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台北:遠流出版社,2007.7三版。
趙群生:《春秋左傳新注》,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初版。
米歇爾‧費茲(Michel Fize):《壞人到底在想什麼?》,台北市: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09初版。
孔慶東:《金庸評傳》,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年一版。

三、期刊論文(依出版時間排序)
葉洪生:〈觀千劍而後識器——淺談近代武俠小說之流變〉《聯合文學》23期,1986.9。
方瑜:〈金庸武俠中的正與邪——以《倚天屠龍記》與《笑傲江湖》為例〉《當代》39期,1989.7.1。
周探科:〈論金庸小說的價值特徵〉《婁底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1期。
嚴家炎:〈論金庸小說的現代精神〉《文學評論》,1996年,第3期。
趙定甲:〈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笑傲江湖》岳不群形象分析〉《大理師專學報》,1998年,第3期。
田智祥:〈金庸武俠小說的現實指涉與理想人格建構〉《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
劉鵬艷:〈從此莫道奴家愁─談談《神鵰俠侶》中裡莫愁形象的復調性〉《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6年。
李貴和:〈可笑可敬復國夢,可嘆可悲慕容博─論金庸的反面人物悲劇典型〉《電影評介》,2007年,第9卷。
張佐邦,袁芳:〈金庸的生命意識對其小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層影響〉《大理學院學報》,2007年3月,第6卷第3期。
盧雪,李瑾:〈「需求層次理論」與和諧社會的建構〉《消費導刊》,2009年2月。
王景:〈論人物與心理形象的勾勒─金庸及其小說中的人物剖析〉《現代貿易工商》,2009年,第4期。
陳平:〈妙筆生花繪眾生─淺談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邢台學院學報》,2009年9月,第3期。
彌建立:〈論金庸武俠小說正邪人物之「反」敘述模式〉《社科縱橫》,2010年1月,第25卷第1期。
張偉:〈天下人誰識莫愁〉《安徽文學》,2010年,第1期。
許興陽:〈金庸《天龍八部》中的虐待狂形象〉《六盤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2月,第22卷第1期。
江善敏:〈醜惡社會的一抹「溫情」─金庸《連城訣》分析〉《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12卷第6期。
劉子木:〈試論金庸小說中人物的悲劇性〉《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第8期。
沈玲:〈論環境因素對金庸小說中女性變態心理的影響〉《長城》,2010年3月。
俞國良、韋慶旺:〈權力產生「腐敗」嗎 ?─—社會心理學的答案〉《黑龍江社會科學》,2011年,第27卷第6期。
許興陽:〈金庸《天龍八部》中殺嬰者葉二娘的瘋癲物語〉《新鄉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年10月,第25卷第5期。
許興陽,胡家瓊:〈金庸《神雕俠侶》中李莫愁瘋癲行為的分析〉《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年12月,第6期。
趙瑞華:〈惡的背後─葉二娘的無奈─《天龍八部》中「惡人」葉二娘形象分析〉《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第30卷第3期。
許興陽、胡家瓊:〈《連城訣》:名利之獸的瘋癲囈語〉《六盤水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2月,第24卷第1期。
許興陽:〈嗜血的自戀者─金庸《天龍八部》中康敏行為分析〉《皖西學院學院學報》,2012年,第28卷第1期。
四、學位論文(依出版時間排序)
(一) 博士論文
羅賢淑:《金庸武俠小說研究》,私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陳淑貞:《金庸武俠小說人物研究》,蘇州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二) 碩士論文
吳明麟:《天龍八部美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蘇惠美:《金庸小說神鵰俠侶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3年。
張繼東:《金庸小說藝術研究》,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送銘池:《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事物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分析》,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論文,2004年。
陳冬梅:《論藝術創作與變態心理》,新疆大學文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劉玉華:《金庸《倚天屠龍記》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馬夢琳:《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壞人形象分析─從心理學角度闡釋其內在性格的合理性》,廣西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陳軍:《論金庸武俠人物塑造及其深層意義》,福建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翁芳薇:《金庸《笑傲江湖》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8年。
江玉英:《金庸《天龍八部》之女性書寫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10年。
曾鈺君:《《天龍八部》之四大惡人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黎文:《金庸小說的復仇敘事研究》,雲南大學文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潘虹:《論《天龍八部》的悲劇意識》,內蒙古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五、網路資料
金庸茶館http://jinyong.ylib.com.tw/
中華電子佛典學會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0/0279_051.htm。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