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06: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爾嫻
研究生(外文):CHEN,ERH-HSIEN
論文名稱:論元代畫家黃公望繪畫中的道家精神—以富春山居圖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Daoist Spirit in Huang Gongwang 's Painting at Yuan Dynasty:Illustrated by Dwelling in Fu Chuen Mountains
指導教授:尤煌傑尤煌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OU,HUANG-JIE
口試委員:盧廷清何佳瑞
口試委員(外文):LU, TING-GINGHE,JIA-RUEI
口試日期:2018-06-0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1
中文關鍵詞:富春山居圖
外文關鍵詞:Fu Chuen Mountain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57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探討元代畫家黃公望繪畫中的道家精神,並以他藝術成就最高的《富春山居圖》為例,建構道家哲學、自然美學、繪畫藝術為架構的研究範圍,進行逐步探析。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 緒論,載明研究動機、方法、目的、範圍、架構及文獻回顧。第二章 道家自然美學的醞釀,以其中「無為」、「有無」、「虛靜」三項內質,探討元代士人在隱逸環境中,透過「滌除玄鑒」的修煉,提升自覺意識,而昇華山水畫風。第三章 黃公望繪畫展現古意—以《富春山居圖》為例,論及他的生平、承接唐、五代、北宋和趙孟頫推行的「古意」畫風,呈現在他的畫論《寫山水訣》和《富春山居圖》飽和的審美向度。第四章 黃公望山水畫對後世的影響,明末清初畫家盛行「仿畫」以子久人品和繪畫做為典範模式。第五章 結語。
本論文以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自然美學開展,上探道家哲學思維軌跡,下探繪畫藝術審美實踐,期能達成探究繪畫中自然美學的道家精神。

The Daoist Spirit in Huang Gongwang 's Painting at Yuan Dynasty:Illustrated by Dwelling in Fu Chuen Mountain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一、以文人生活為己志 1
二、中國山水畫呈現「道家」思維 2
三、黃公望隱逸在時代的風潮裡 3
四、黃公望《寫山水訣》是「富春山居圖」的行跡 4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一、有關黃公望繪畫藝術的典籍 5
二、有關繪畫美學的典籍 6
三、有關道家思想的典籍 9
四、期刊論文 10
五、碩士學位論文 1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3
一、描述法 14
二、文獻分析法 14
三、訪談法 15
四、個人默觀法 16
五、質問法 16
第四節 研究目的與論文架構 17
一、研究目的 17
二、論文架構 18
第五節 研究範圍 19
一、道家哲學(老、莊) 19
二、自然美學 19
三、繪畫藝術 20
第二章 道家自然美學的醞釀 21
第一節 元代士人深受老子的自然哲學影響 22
一、以「無為」達到自然的意境 22
二、以「有、無」使形象臻於意象 24
三、因「虛靜」運化而觀照生命 26
第二節 道家美學豐富元代的隱逸文化 29
一、元代士人的隱逸之風 30
(一)世人從「儒」到「道」的轉變 30
(二)從魏晉南北朝到元代的隱逸文化 31
二、「滌除玄鑒」觀照元代士人的審美情懷 32
三、自然美學昇華山水畫風 35
第三節 元代美學的文人畫風興盛 38
一、元代文人山水畫古意逸境 38
二、題畫詩深化文人山水畫審美價值 40
(一) 題畫詩相應山水畫的心靈體驗 41
(二) 題畫詩對元代畫風的作用 42
第四節 小結 43
第三章 黃公望繪畫展現古意—以《富春山居圖》為例 45
第一節 承襲唐宋自然山水的畫風 46
一、生平事蹟與學養 48
(一)生平事蹟 48
(二)黃老思想和「體道」實踐 49
二、師承趙孟頫古意風情 50
(一)趙孟頫「書畫同源」的古意繪畫 51
(二)黃公望延續趙孟頫的古意風情 52
三、昇華五代北宋繪畫為逸格畫品 53
(一)五代北宋繪畫如何形成「逸」的潮流? 54
(二)黃公望如何昇華「逸」的內涵 55
第二節 《寫山水訣》─合於自然的畫論 56
一、技合於道在疏落隨機中 57
二、觀照「自然之理」而胸懷逸趣 59
三、淡化「尚形」深化「尚意」 61
四、去「邪甜俗賴」復歸於「樸」 62
第三節 「富春山居圖」的自然境界 66
一、有無相應─在「淡遠」水墨中表現蕭散 67
二、虛實相生─在「留白」布局中呈現流動 69
三、心齋坐忘─以「三遠」透視擴展空間視野 71
四、大音大象─用「聲情」相疊生動畫意 73
第四節 小結 75
第四章 黃公望山水畫對後世畫風的影響 77
第一節 明末畫家遙接子久山水典範圖式 78
一、明末畫家以「柔」和「意」承接元畫旨趣 79
二、明末形成的「仿古」氣象 81
(一)畫論引導仿古 81
(二)明四家的「仿古」脈絡 83
三、董其昌「南北宗論」尊子久為南宗衣缽 84
(一)「遊戲禪悅」的社會一隅 84
(二)「淡柔」承元畫趨於禪道 85
(三)「南北宗論」審美風格定調 86
第二節 清初師古仿作熾風中求變 87
一、清初仿古畫派建構山水「自然」理論 89
(一)山水畫法「古」之完備 89
(二)「龍脈開合起伏」的「體」和「用」 91
(三)惲南田超越「逸法」 92
二、臨摹之風裡另闢蹊徑的開創者 93
(一)「一畫」法「自然」 94
第三節 小結 95
第五章 結語 97
一、道家隱逸思想形成黃公望文人畫達到巔峰 97
二、黃公望山水畫《富春山居圖》道家自然哲學境界 98
三、黃公望的繪畫以及《富春山居圖》對明末清初的影響和反思 99
(一)黃公望繪畫思想的影響 99
(二)對中國山水畫的反思 100
參考文獻 102
一、道家哲學專題書單 102
二、美學專題書單 103
三、藝術專題書單 105
四、期刊論文 107
五、博碩士學位論文 110


參考文獻
一、道家哲學專題書單
1.文青雲〈Aat Vervoom〉著:《岩穴之士:中國早期隱逸傳統》〈Men of the ciiffs and Caves〉,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年。
2.方東美著:《原始儒家道家哲學》,台北市:黎明文化出版,1993年。
3.方勇、陸永品撰:《莊子詮評》,成都:四川巴蜀書社出版,2007年。
4.王巧慧著:《中國科技思想文庫─淮南子的自然哲學思想》,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年
5.王弼注,袁保新導讀:《老子》,台北,金楓出版社,1991。
6.王弼注:《老子—帛書老子》,台北,學海出版社,1984年。
7.申湘龍著:《有無與玄同》,台北:輔大出版社,1970年。
8.任繼愈譯著:《老子新譯》,新店:谷風出版社,1987年。
9.余英時著:《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台北: 聯經出版社出版,2014年。
10.李定生、徐慧君校釋《文子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1.李春青著:《道家美學與魏晉文化》,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
12.徐國榮著:《玄學與詩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13.袁保新著:《老子哲學的詮釋與重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14.張岱年著:《中國哲學史大綱》,台北市:藍燈文化出版社,992年。
15.張雙隸:《淮南子校釋 》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16.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17.陳鼓應、白奚著:《老子評傳》,台北:文史哲出版,2002年。
18.陳鼓應著:《道家的人文精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
19.陳鼓應註譯:《老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
20.陳靜著:《自由與秩序的困惑─《淮南子》研究》,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
21.馮友蘭:《中國哲學史》,重慶:重慶出版集團圖書發行公司,2015年。
22.黃公偉著:《道家哲學系統探微》,台北:新文豐出版,1981年。
23.黃偉倫:《魏晉文學自覺論學新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出版, 2006年。
24.黃錦鋐註譯:《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出版,1992年。
25.詹石窗、謝清果著:《中國道家之精神》,上海:復旦大學出版,2009年。
26.趙中偉著:《道者萬物之宗─兩漢道家形上思想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出版,2004年。
27.劉福曾著:《老子哲學新論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99年。
28.劉福增著:《老子哲學新論》(北市:東大書局出版,1999年。
29.蔡鍾翔、曹順慶著:《自然雄渾》,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1996年。
30.謝冰瑩編譯:《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出版,1968年。
31.顏崑陽《莊子藝術精神析論》,台北:華正書局,1985年。
32.顧廷譯註:《中華經典藏書─淮南子》,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9年。
二、美學專題書單
1.尤煌傑:《美學基本原理 ─士林哲學的美學理論建構》,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出版,2011年。
2.朱光潛著:《西方美學史》,上卷,頂淵文化事業出版,2001年。
3.朱光潛著:《美學再出發》,北市:丹青出版社,1987年。
4.朱光潛著:《談美》,北市:漢藝色研出版社,1988年。
5.朱志榮著:《中國藝術哲學》,吉林:東北順范大學出版,1997年。
6.朱良志著:《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
7.李澤厚著:《美的歷程》,台北:風雲時代公司出版,1994年。
8.杜覺民著:《隱逸與超越—論逸品意識與莊子美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
9.宗白華著:《中西美學論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10.宗白華著:《中國美學史論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11.宗白華著:《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2.明·鄧韍纂修:《嘉靖重修常熟縣志》,揚州:文津閣古籍印務公司印行,2016年。
13.施東昌著:《先秦諸子美學思想述評》,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79年。
14.祈志祥著:《中國美學原理》,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15.胡家祥著:《志情理─藝術的基元》,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16.胡雪岡著:《意象範疇的流變》,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
17.孫燾著、葉朗主編:《中國美學通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年。
18.徐復觀著:《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出版,1981年7版。
19.浦仲誠著:《黃公望新考》,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6年。
20.陳向明著:《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
21.陳望衡著:《中國古典美學史》上中下冊,台北:華正書局出版,2001年。
22.彭明輝著:《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出版,2014年。
23.楊天才著:《中國山水畫思想論要》,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16年。
24.葉朗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重印。
25.葛路著:《中國繪畫美學範疇體系》,廣西:漓江出版,1989年。
26.霍然著:《宋代美學思潮》,長春:長春出版社,1997年。
27.霍然著:《唐代美學思潮》,長春:長春出版社,1997年。
28.魏士衡著:《中國自然美學思想探源》,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4年。
三、藝術專題書單
1.《地球國語大辭典》,台北:地球出版,1982年。
2.文史哲編:《中國名畫家叢書─宋元之部》,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3.王朝聞總主編、杜哲森主編:《中國美術史─元代卷》,濟南:齊魯書社、明天出版社發行,2000年。
4.王菊生著:《造型藝術原理》,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年。
5.朱玄著:《中國山水畫美學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出版,1997年。
6.呂佛庭著:《中國書畫源流》,台北:華正書局出版,1978年。
7.宋郭思編,楊伯編著:《林泉高致》,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10年。
8.李霖燦著:《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師圖書公司出版,1989年。
9.李霖燦著:《藝術欣賞與人生》,台北:雄師圖書公司出版,1987年。
10.沈子丞著:《歷代論畫名著彙編》,上海:世界書局出版,1944年。
11.周何總主編,《國語活用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三版,2004年。
12.周俊傑,唐讓之著:《書法知識千題》,台北:博遠出版公司,1993年。
13.俞劍華編著:《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出版,1977年。
14.查洪德著:《元代詩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15.徐英槐著:《中國山水畫史略》,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
16.常熟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熟書畫名家—黃公望》,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4年。
17.張光賓著:《元朝書畫史研究論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1979年。
18.曹齊主編:《中國歷代畫家大觀─宋元》,上海:人民美術社出版,1998年。
19.陳師曾著:《中國繪畫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4年。
20.陳望衡著:《中國古典美學史》上中下冊,台北:華正書局出版,2001年。
21.陳傳席,劉慶華著:《精神的折射─中國山水畫與隱逸文化》,濟南:山東美術社出版,1998年。
22.陳傳席著:《中國山水畫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2001年。
23.陳傳席著:《中國繪畫美學史》上下冊,北京:人民美術出版:2000年。
24.陶宗儀著:《南村輟耕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25.馮振凱著:《中國書法史》,台北:藝術圖書公司出版,1998年。
26.黃賓虹著:《黃賓虹山水畫論稿》,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新版。
27.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等著:《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東華書局出版,1989 年,頁 904-906。
28.楚默著:《中國畫論史》,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2002年。
29.臧維熙主編:《中國山水的藝術精神》,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年。
30.趙孟頫著:《松雪齋文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出版,1970年。
31.齊安.亞菲塔(Tsion Avital)著:《藝術對非藝術》,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32.劉工著:《中國繪畫的精神含義》,MIAMI:AMERICAN ACADMIC PRESS,2015年。
33.劉思量著:《中國美術思想新論》,臺北:藝術圖書公司出版,2001年。
34.劉勰著:《文心雕龍》〈26神思〉,台北:里仁書局出版,1984年。
35.劉繼才著:《中國題畫詩發展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
36.魯道夫阿恩海姆著,藤守堯譯:《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37.鍾嗣成著:《錄鬼簿三種》,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四、期刊論文
1.尤煌傑:〈宗炳「澄懷味象」之美學意蘊〉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6期2008年6月,頁149-165。
2.尤煌傑:〈從郭熙「林泉之心」看中國山水畫的創作與鑑賞〉,《哲學論集》,38期,2005年07月,頁1-24。
3.牛永紅、姜濤:〈道家人生哲學及其對現代中國人精神重建的意義〉《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7卷4期,2005年08月,頁21-23。
4.王文隆:〈道家的邏輯〉,《淡江人文社會學刊》,49期,2012年03月,頁1-31。
5.王朝杰:〈論中國山水畫中自然觀的審美理想〉,《電影評介》,2009年13期,2009年07月,頁81-82。
6.字艷芬:〈中國山水畫中的哲學思想〉,《藝海》,2011年07期,2011年07月,頁81-82。
7.朱喆:〈先秦道家的天人哲學論〉,《宗教哲學》18期,1999年04月,頁93-108。
8.朱喆:〈道家社會哲學思想略論〉,《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02期,2005年07月,頁56-61。
9.羊草:〈論中國山水畫的「虛靜」說-道家「虛靜」理論在中國山水畫中的滲透〉,《書畫世界》,2009卷5期,2009年09月,頁67-68。
10.何光輝:〈文化哲學的道家思想資源及其現實意義〉,《東方論壇》,2010卷3期,2010年06月,頁22-25。
11.何佳瑞:〈中國山水畫的空間表現與海德格此有空間性之對照〉,《哲學與文化》,35卷7期,2008年07月,頁77-100。
12.何淑貞:〈詩畫本一律-談中國山水詩與山水畫的異形同神〉,《玄奘人文學報》,1期,2003年07月,頁27-43。
13.何顯達:〈黑白美學與中國山水畫的藝術探究〉,《黃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7卷5期,2015年11月,頁81-84。
14.沈清松:〈空間、山水與雲氣:對中國山水畫論與古代宇宙論的哲思〉,《哲學與文化》,39卷11期,2012年11月,頁77-94。
15.肖鷹:〈解放「我」于「天地之大美」-道家美學精神新論〉,《思想戰線》,32卷1期,2006年01月,頁102-106。
16.周德清:〈從道的視角看老子哲學美學〉,《商業文化》,2010卷11期,2010年11月,頁307-309。
17.林可濟:〈莊子美學精神與古代山水畫〉,《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卷3期,2007年05月,頁109-115。
18.花仕旺:〈宗炳畫論:山水畫美學的先驅與典範〉,《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7卷4期,2015年09月,頁92-95。
19.政明彰:〈漢代道家的階段性特徵及其與漢賦的關係〉,《山東社會科學》,2006卷8期,2006年08月,頁110-114。
20.范美俊:〈從《寫山水訣》透视黄公望繪畫觀的傳與變〉,《西華大學學报》(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2005年07月,頁83-85+73。
21.孫中峰:〈「形上根源之美」-《莊子》「天地大美」義涵新論〉,《興大中文學報》25期,2009年06月,頁373-389。
22.張鷙遠、王舵、王偉:〈道家哲學對現代文明的啟示〉,《昭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專報》,27卷6期,2005年12月,頁10-13。
23.郭善濤:〈簡論元代山水畫風格特徵及其形成的必然性〉,《美術界》,2011年9期,2011年07月,頁70。
24.陳文利:〈黃公望山水畫的藝術特色〉,《藝術百家》,2006年z1期,2006年07月,頁59-60。
25.陳政揚:〈莊子的治道觀〉,《高雄師大學報》,16期,2004年06月,頁255-272。
26.陳麗華:〈唐宋繪畫藝術的意境論〉,《空大人文學報》,第十四期,2005年12月,頁29-47。
27.黃偉倫:〈六朝隱逸文化的新轉向——一個「隱逸自覺論的提出」〉《成大中文學報》,第19期,2007年12月,頁1-26。
28.黃毓任:〈先秦道家的「氣」與南方原始宗教〉,《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卷6期,2005年11月,頁16-19。
29.葉海煙:〈中國哲學詮釋的思維取向及其人文意識-以道家哲學詮釋的基源問題為例〉,《哲學與文化》,40卷4期,2013年04月,頁147-161。
30.鄔昆如:〈道家生命哲學的歷史演變〉,《哲學與文化》,18卷2&3期,1991年02月,頁111-118。
31.靳青萬、趙國乾:《論老子「道法自然」說的美學內涵及意義 》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2016年06月。頁1-8。
32.翟志立:〈中國山水畫的遞變與時代特徵〉,《美術觀察》,2008卷5期,2008年05月,頁115。
33.趙巍:〈淺析莊子美學思想的內涵及對中國山水畫的影響〉,《宿州學院學報》,25卷6期,2010年06月,頁45-48。
34.劉瑞蘭:〈從《重巒疊翠》和《倣黃公望山水》來看董其昌的「尚古」理念與實踐〉,《造型藝術學刊》,2011年度,2011年12月,頁85-98。
35.潘倚劍:〈淺議黃公望山水畫風格圖式的差異性〉,《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2012年07月,頁93-95。
36.蕭振聲:〈道家的行動哲學:從一個比較哲學的觀點〉,《東吳哲學學報》,26期,2012年08月,頁41-83。
37.賴錫三:《論先秦道家的自然觀—重建老莊為一門具體、活力、差異的物化美學》文與哲,第十六期,2010年6月。頁1-44。
38.謝建羅:〈先秦道家元典中的人文精神初探(二)〉,《湖北民族學院院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卷2期,2010年04月,頁85-88。
39.鍾巧靈:〈詩意地還鄉-讀《自然的神韻:道家精神與山水田園詩》,《學術論壇》,2006卷5期,2006年05月,頁156-159。
40.蘇琪:〈中國文人人格的文化特質與山水畫藝術〉,《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卷1期,2006年1月,頁92-97。
五、博碩士學位論文
1.王友琦:《謝赫繪畫美學思想研究論氣韻生動》,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2.任淑華:《文人繪畫美學中的雅俗觀》,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3.朱家榮:《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吳蓁庭:《東晉王羲之書法自然美學的流變》,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5.李錫佳:《道家美學與藝術精神》,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6.凃依伶:《繪畫藝術之自由問題─以中國美學思想為中軸之研究》,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7.康湘敏:《宋元之際逸民畫家題畫詩研究》,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8.許世恭:《元代繪畫作品之美學觀》,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9.陳千惠:《黃公望的山水題畫詩》,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0.彭馨慧:《老子法自然的美學》,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11.黃永生:《宋代題山水畫詩之主題研究》,華學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12.楊偵琴:《畫中行狷夫意境——論傅家山水「桃花源圖」的心象造境》,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13.裴賢真:《明末清初「仿黃公望山水畫」發展之研究─兼論「仿黃公望山水畫」對朝鮮後期繪畫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4.蔡財元:《黑格爾「浪漫型繪畫」的美學思想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