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0 06: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沈佩璇
研究生(外文):Shen, Peihsuan
論文名稱:媽祖研究-以鹿港天后宮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Matzu-A Study of Lukang Matzu Temple
指導教授:邱德修邱德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u, Tehshiou
口試委員:周鳳五臧汀生
口試委員(外文):Zhou, FengwuZang, Tingsheng
口試日期:2013-07-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靜宜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7
中文關鍵詞:媽祖鹿港天后宮舊祖宮籤詩神蹟
外文關鍵詞:MatzuLukang Matzu TempleJiu Zu Gongfortune slipsmiracl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26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7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媽祖信仰源自於福建莆田,宋代朝廷將媽祖封諡,使媽祖信仰得以公開祭祀,至於元代、明代的封諡,更使媽祖化身為海上航海的守護神。清代因朝廷利用媽祖信仰來證明其統治臺灣的正當性,更是大力推廣媽祖信仰。而媽祖信仰在明清時期隨先民渡海來臺,在臺灣流佈至今,臺灣的媽祖信仰與現今中國大陸相較已有不同面貌。雖然曾在日治時期遭受破壞,但是光復後因宗教興盛與經濟蓬勃發展,又促成媽祖信仰的另一發展高峰。
鹿港天后宮又稱舊祖宮,創建於清初,由於經濟發展與地方所需,鹿港天后宮規模日增,逐漸發展至今日現況。是臺灣中部地區歷史悠久,且香火鼎盛的媽祖廟,非常具有歷史與文化價值。本文以鹿港天后宮為研究主軸,分別從奉祀神明與祀典、籤詩、媽祖神蹟等幾個面向來探討鹿港天后宮的媽祖信仰。

Matzu belief orginated from Putian County in Fujian Province. Matzu was officially recognized by the Song Dynasty. Therefore, her adherents were able to woship her publicly. Conferred by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Matzu was considered as the sea guardian angle. Furthermore, the Qing Dynasty promoted Matzu belief widely to claim her justification for ruling Taiwan. The emigrants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ansites brought Matzu belief to Taiwan. Nevertheless, Matzu belief in Taiwan had varied from that in Mainland China. Although Matzu belief was sabotaged during Japan’s ruling period, Matzu belief had come to another peak due to goo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ligion prosperity after Taiwan restoration.
Lukang Matzu Temple, aslo known as Jiu Zu Gong, was established in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Du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cals’ religious needs, Lukang Matzu Temple gradually developed to a sizeable establishment we see nowadays. Lukang Matzu Temple has a long history of good attendance in central Taiwa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historic and cultural value.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Matzu belief in Lukang Matzu Temple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paying respects to gods, worshipping ceremonies, fortune slips, and Matzu miracles.
目 錄 I
表 目 錄 V
圖 目 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壹、研究動機 1
貳、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2
壹、研究對象 2
貳、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材料與方法 2
壹、研究材料 2
貳、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文獻探討 3
壹、專書部份: 3
貳、期刊論文集: 6
參、學位論文 6
肆、其他資料 7
第五節 章節安排與預期成果 8
壹、章節安排 8
貳、預期成果 9
第二章 媽祖信仰探索 11
第一節 媽祖信仰試探 11
壹、媽祖身世與傳說 12
貳、媽祖的封號 18
第二節 媽祖信仰的演變與傳播 35
壹、媽祖信仰的演變 35
貳、媽祖信仰的傳播與發展 38
叁、臺灣媽祖廟宇的發展 41
第三章 鹿港天后宮奉祀神明與祀典 49
第一節 鹿港天后宮簡介 49
壹、鹿港與媽祖信仰 49
貳、鹿港天后宮的歷史 52
第二節 鹿港天后宮奉祀神明 55
壹、正殿 56
貳、凌霄寶殿 61
第三節 鹿港天后宮重要祀典 71
壹、迎春 75
貳、天上聖母聖誕 81
參、中元普渡 82
肆、聖母飛昇聖誕 83
第四章 鹿港天后宮信眾參拜與求籤禮俗 85
第一節 祭祀與參拜 85
壹、宮廟參拜禮俗與祭品 85
貳、鹿港天后宮參拜禮儀 88
第二節 求籤與籤詩 89
壹、求籤的方式與步驟 89
貳、鹿港天后宮籤詩 100
第五章 鹿港天后宮神蹟與媽祖信仰 119
第一節 鹿港天后宮神蹟 119
壹、助清廷平亂 119
貳、治水患 122
參、旱災祈雨 125
肆、怯除瘟疫 128
伍、海上救難 128
陸、媽祖接炸彈 130
柒、救助交通意外 131
第二節 從鹿港天后宮神蹟看媽祖信仰 134
壹、媽祖形象的轉變 134
貳、順應時代的媽祖神蹟 135
第六章 結論 137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37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139
壹、擴大研究範圍: 139
貳、後續研究: 139
參考文獻 141


一、典籍

按年代先後排列:
漢‧司馬遷撰、瀧川資言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
漢‧劉安撰,東漢‧高誘注,《淮南子》,《新編諸子集成》,臺北市:世界書局 ,1978年。
漢‧許慎著,湯可敬撰,《說文解字今釋》,湖南:岳麓書社,1997年。
宋‧李昉,《太平御覽》,《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程大昌撰、清‧張海鵬輯刊,《演繁露.卷三.卜教》,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66年。
元‧曾先之,《歷代十八史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
明‧馮夢龍編,顧學頡校注,《醒世恒言》,臺北市:里仁書局,1991年。
明‧董應舉,《崇相集選錄》,臺北市:臺銀經濟研究室,1967年。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66年。
清‧周璽,《彰化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1962年。
清‧郁永河,《採硫日記》,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清‧郁永河,《裨海記遊》,《臺灣文獻叢刊》,臺北市:眾文圖書公司,1979年。
清‧馬驌,《繹史》,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徐珂,《清稗類鈔‧迷信類》,臺北市:臺灣商務,1966年。
清‧張廷玉,《明史》,《四部備要》,臺北市:中華書局,1965年。
清‧趙翼,《陔餘叢考》,臺北市:中華書局,1963年。
清‧釋昭乘,《天妃顯聖錄》,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96年9月。

二、專書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排列:
王見川、李世偉,《臺灣媽祖廟閱覽》,臺北市:博揚文化,2000年。
王見川、李世偉,《臺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臺北市:博揚文化出版社,2006年。
王國平,《閩臺民間信仰源流》,臺北市:幼獅文化出版,1996年。
王儷容,《解籤》,臺北市:時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年。
王文亮、林啟泓著,《南瀛籤詩故事誌》,臺南縣︰臺南縣政府,2006年。
石萬壽,《臺灣的媽祖信仰》,臺北市:台原出版社,2000年。
北港朝天宮董事會、蔡相煇,《北港朝天宮志》,雲林縣:北港朝天宮董事會,1995 年。
伊能嘉矩著,江慶林等譯,《臺灣文化志》,臺中縣:臺灣省文獻會印行,1991年。
李繼賢,《鹿港諺語詮釋》,彰化縣:財團法人鹿港文教基金會,1985年。
李露露,《媽祖信仰》,臺北市:漢揚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李露露,《華夏諸神.媽祖卷》 ,臺北市:雲龍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李秀娥,《祀天祭地 : 現代祭拜禮俗》,臺北市:博揚文化出版,2007年。
李亦園,《信仰與文化》,臺北市:華藝數位出版,2010年。
林美容,《媽祖信仰》,《再現臺灣》,臺中市:莎士比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
林美容,《臺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增訂版》,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7年。
林進源,《臺灣民間信仰神明大圖鑑》,臺北市:進源書局,1994年。
邱福海,《媽祖信仰探源》,臺北市:淑馨書版社,1998年。
施添福、鹿港鎮志纂修委員會,《鹿港鎮志‧地理篇》,彰化縣:鹿港鎮公所,2000年。
徐福全等,《臺灣民間祭祀禮儀》,新竹市:臺灣省立新竹社會教育會館,1995年。
徐洪興,《中國古代籤占》,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年,頁45。
符宏仁,《鹿港天后宮》,彰化縣:彰化縣文化局,2008年。
陳仕賢,《鹿港不見天街傳奇》,彰化縣:彰化縣文化局,2008年。
陳安茂,《臺灣靈驗寺廟全記錄》,臺北市:葳森出版社,2003年。
許青松,郭秀蘭編,《天后聖母事蹟圖誌》,臺北市:貿騰出版社,2003年3月。
國立政治大學古典小說研究中心主編,《韓湘子全傳》,臺北市:天一出版社,1984年。
許雪姬、鹿港鎮志纂修委員會,《鹿港鎮志‧宗教篇》,彰化縣:鹿港鎮公所,2000年。
許漢卿,《鹿港傳奇》,彰化縣:左羊出版社,1997年。
張珣,《媽祖・信仰的追尋》,臺北市:博揚文化出版,2004年。
鹿港天后宮管理委員會、陳仕賢,《鹿港天后宮志》,彰化縣:鹿港天后宮管理委員會,2004年。
黃志賢,《神祇列傳》(臺北市: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道觀出版社,未標明出版年。
黄俊杰、何寄澎,《臺灣的文化發展--世紀之交的省思》,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年。
葉倫會,《希望之光-臺灣神明的故事》,臺北市:蘭臺出版社,2007年。
董芳苑,《臺灣人的神明》,臺北市:前衛出版社,2008年。
道者撰,《好神,拜出好運氣》,臺北市:采竹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省通志稿》,臺北市:捷幼出版社,1999年。
劉枝萬,《臺灣中部碑文集成》,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蔡相煇,《臺灣的王爺與媽祖》,臺北市:台原出版社,1989年。
蔡相煇,《媽祖信仰研究》,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駱芬美,《被誤解的臺灣史》,臺北市:時報出版社,2013年。
錢南揚校注,《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臺北市:華正書局,1985年。
蕭登福,《讖緯與道教》,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0年。
蕭登福,《道教與民俗》,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2年。


三、學位論文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排列:
王文亮,《臺灣地區舊廟籤詩文化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百年寺廟為主》,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吳艷珍,《媽祖顯聖研究:一個人神關係的思考》,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7月。
林素梅,《臺南媽祖信仰之研究》,臺南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林大山,《臺灣民間宗教籤詩療癒經驗之研究─以臺中市南屯區萬和宮媽祖籤信仰者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6月。
洪瑩發,《戰後大甲媽祖信仰的發展與轉變》,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范梓羚,《從民間媽祖信仰神蹟探討媽祖形象之研究》,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
柯明章,《媽祖信仰與政治-以大甲媽祖為例〈1949-2000〉》,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05。
姚政志,《南宋福州民間信仰的發展》,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姚文琦,《臺灣媽祖信仰的進香態度及其變遷-從信眾的觀點進行觀察》,臺北市: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陳香琪,《臺灣通行籤詩之文學性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陳泰昇,《臺灣的藥籤調查與研究》,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黃敦厚,《臺灣媽祖信仰與商人精神──以大甲、北港媽祖為研究中心》,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博士論文,2011年。
張如月,《關帝及觀音籤詩比較研究》,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7月。
鄭螢憶,《國家、信仰與地方社會:笨港媽祖信仰的發展與變化(1694-1945)》,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彭芳瑜,《旗山地區媽祖信仰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劉玉龍,《寺廟籤詩研究-以臺灣寺廟運籤為主》,彰化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2005年。
蕭世國,《臺南縣玉井鄉媽祖信仰之研究》,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四、期刊論文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排列:
林茂賢,〈臺灣媽祖傳說及其本土化現象〉,《靜宜人文學報》第17期,2002年12月。
施文炳,〈媽祖與鹿港〉,《福州月刊》十五號第三卷第三期,1972年。
高瑜、廖紫均著,〈媽祖信仰文化〉,《國立科學博物館館訊》,280期,2012年3月。
陳仕賢,〈媽祖神像與從祀神¬-千里眼與順風耳¬〉,《鹿港媽祖》2011第一期,2011年。
鹿港天后宮,〈歲末迎新清囤過後接神迎太歲〉,《鹿港媽祖》2011第一期,2011年。
鹿港天后宮,〈恭請湄洲天上聖母出神龕進中殿視事¬〉,《鹿港媽祖》2013第一期,2013年。
鹿港天后宮,〈鹿港天后宮歡喜迎新歲¬〉,《鹿港媽祖》2012第一期,2012年。
鹿港天后宮,〈鹿港天后宮新春抽行業籤詩論運勢〉,《鹿港媽祖》2013第二期,2013年。
鹿港天后宮,〈天后宮遵循古禮舉辦祭祀大典¬〉,《鹿港媽祖》2011第二期,2011年。
鹿港天后宮,〈農曆3/23契子女回宮與媽祖團聚¬〉,《鹿港媽祖》2013第二期,2013年。
鹿港天后宮,〈九月初九媽祖飛昇紀念日〉,《鹿港媽祖》2010第五期,2010年。
蔡相煇,〈媽祖信仰的二元價值〉,《空大人文學報》第16期,1997年12月。
謝金良,〈周易與籤詩的關係初探〉,《世界宗教研究》第四期,1997年,頁118。


五、論文集論文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排列:
安煥然,〈海洋與母性─關於媽祖文化的思考〉,《馬來西亞媽祖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天后宮總會,2005年 4月。
林茂賢,〈從臺灣媽祖神蹟看媽祖屬性的轉化〉,《2008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媽祖信仰國際研究論文集》,彰化市:彰縣文化局,2008年。
姚文琦,〈閩臺媽祖古廟運籤之主要類型及其傳播發展〉,《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中縣:臺中縣文化局,2005年4月。
張珣,〈從媽祖的救難敘述看媽祖信仰的變遷¬〉,《媽祖信仰的發展與變遷: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雲林縣:臺灣宗教學會、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2003年。
陳佳榮,〈萬里海疆崇聖妃-兩宋媽祖封祀辨識〉,《澳門媽祖信俗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5.4》,澳門 : 澳門文化研討會,1998年。
蔣維錟,〈歷代媽祖封號綜考〉,《第四屆中華媽祖文化學術論壇論文集》,天津市:中國天津第三屆媽祖文化協會,2006年10月。
謝重光,〈媽祖信仰:建構東亞共同體的重要精神資源〉,《媽祖研究學報》第1輯,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天后宮總會,2004年4月。

六、網路資料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排列:
王學新,〈辜顯榮與鹿港新祖宮〉,《臺灣文獻電子報》,第75期,100年4月,(資料網址: http://www.th.gov.tw/epaper/view2.php?ID=75&AID=1026),檢索日期:102年3月10日。
鹿港鎮公所全球資訊網:http://www.lukang.gov.tw/(2013年4月15日)
華視新聞網: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0910/200910040325610.html (2013年6月7日)
中華郵政全球資訊:http://www.post.gov.tw/post/internet/q_localpost/index.jsp?ID=120903(2013年3月5日)
籤詩網:http://www.chance.org.tw(2013年4月5日)

七、報紙資料

劉玉龍,〈籤詩無吉凶--抽中衣錦還鄉…衣是壽衣〉,《聯合報》第A8版,2008年2月26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