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0 06: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彭斐虹
論文名稱:土地信託之研究
指導教授:謝哲勝謝哲勝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9
中文關鍵詞:土地信託土地信託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2
  • 點閱點閱:71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台灣可利用之土地面積普遍狹小,人口密度又高,造成社會大眾惜售,減低土地的利用效率,而許多舊社區亦面臨必須重新開發的問題,且有土斯有財,古有明訓,我國人自古以來,對土地保有根深柢固之執著,然隨著人口增加,土地漸成為稀有財,再加上繼承等因素,土地持續被分割,尤其在都會區,土地共有及零亂現象,更是阻礙都市進步最大的原因。又國內自九二一大地震後,民眾購屋意願極為薄弱,將進一步影響房地產景氣,因此,國內民眾與業者對房地產投資需要有全新的觀念及工具,才能有效解決目前土地問題,創造建設公司、地主、消費者三贏局面。日本與我國均是島國,國土均狹長,人口密度極高,然日本以多樣之經濟結構,創造經濟奇蹟,例如利用土地信託制度,成功地有效利用土地,揆諸日本地信託業務之發展過程,其中似有不少背景與我國情況相同及值得借鏡之處,而我國土地目前使用、收益之狀況效果不彰,若能引進日本之土地信託制度,將土地委託專業機構,藉由專業經營,則能改善目前土地使用、收益不佳之狀況。
土地投資開發需相當的專業知識及龐大資金,小額資金投資人不易進入此一市場,導致土地投資市場為財團所壟斷及炒作,財團地主應運而生,土地持有者獨享土地暴漲利益。為求土地之有效利用及使小額資金投資人亦可享有土地開發之利益,可借助專家的經營,即將土地信託給業者,藉由專業經營,提高土地的收益,達到地盡其利之目標。土地信託業者,可根據委託人需求,設計出多樣化的有效利用土地之型態,分配開發所得,委託人不必煩惱資金、規劃、工程、租售等專業問題,且可活用資產,創造高度經濟利益。再者,以土地信託之方式,從事土地之開發建設,一方面可增加不動產之供給,例如在信託之土地上投資興建住宅,可增加住宅之供給;另一方面,因土地信託未買賣移轉,不會增加土地成本,可抑制不動產價格上漲。職故,土地信託對我國當前經濟建設和金融市場的發展有重大之功能,如何順利引進國內,乃成為政府和民間共同關切的議題。本論文就此制度引入國內所須克服之困難及相關法律問題,提出建議。
信託法已於民國八十五年一月二十六日公布施行。依信託法第一條規定:「稱信託者,係指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使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為特定之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之關係。」,則以信託法為依據,透過信託行為之實施,有效利用土地,促進經濟發展。另信託業法亦於八十九年七月十九日公布施行,提供信託業者推行土地信託制度之法源依據,將有助於土地信託制度之推行。該法對信託業者加以規範並設有罰則,對社會大眾有所保障,然而,信託業者對委託人所信託之土地擁有相當大之權限,倘有濫用之情事,不僅受益人之權益受損,與之交易之第三人與社會大眾也將蒙受不利,社會將付出更大之成本,因此,如何妥善訂立信託契約,以維護當事人之利益,及確定信託業者之權利、義務及責任,乃為土地信託關係中之重要議題。本文將針對土地信託制度試著作一深入之研究。
  本論文共分為八章,研究架構共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緒論,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相關文獻回顧、研究架構與流程。第二部分即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信託之起源及發展、基本概念說明。第三部分即第五章、第六章,探討國外土地信託制度適用台灣的可行性,第四部分即第七章,分析國內推動土地信託應增修訂之相關法令及配套措施後,再說明國內引進土地信託之預期效益。第五部分即第八章結論。說明如下:
第一章 緒論
研究土地信託之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相關文獻回顧、研究架構與流程。
第二章 信託之起源及發展
土地信託係以信託法為依據,首先說明信託之起源及發展,次再說明英國、美國及日本信託制度之發展背景,有助於了解信託之發展背景。
第三章 我國信託制度之發展
我國在信託法制定之前就有信託之概念,但當時「信託」在法律上僅係「無名契約」,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中並無規定,亦無獨立之法規對信託行為加以規範,然在一般人生活中,到處可見,故說明信託法制定前之信託原因、信託理論在國內實務上之運用,介紹最高法院創設信託之概念後,再說明法律明文規定及未明文規定之信託態樣及信託法之立法經過。
第四章 信託之基本概念
土地信託係以信託法為依據,故說明信託之基本概念、種類、成立、當事人、信託當事人之權利義務、信託財產、信託登記加以闡明,有助於了解土地信託。 
第五章、第六章 日本、美國之土地信託
我國信託法係繼受外國(包括日本及美國),自應先了解日本及美國之土地信託之發展背景、成立要件、類型、優點、功能等,作為研究時佐證之資料,以求收他山之石可攻錯之效。
第七章 國內引進土地信託應增修訂之相關法令、配套措施及預期效益
首先分析國內所具備要件有何缺漏,再提出引進土地信託所應增修訂之相關法令,俾開辦土地信託業務時,有建全之法律體系,以維護當事人之權益。而開辦土地信託,需要有計畫的培育人才,規劃作業辦法,建立不動產交易資訊公開相關制度,使大眾獲悉資訊,並建立不動產估價制度,以免土地估價過高或過低,最後政府應宣導此制度,使大眾知悉此制度之優點,將土地委託專業人士經營,進而有效率地利用土地。再說明引進土地信託之預期效益,從土地政策、土地利用、土地經濟及擴大金融業方面來說明。
第八章 結論
重申土地信託之優點、功能、相關法令之修訂、政府之宣導等,以期國內引進土地信託制度時能減少阻力。在工商發達、地價昂貴之台灣,土地信託實係一種很好的制度,值得引進國內,使研究機構與民間企業、政府甚至人民,相互結合在一起,共同為國家建設美好的未來,奉獻心力。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6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7
第三節 相關文獻回顧 8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9
第二章 信託之起源及發展 15
第一節 英國信託制度之發展 16
第二節 美國信託制度之發展 26
第三節 日本信託制度之發展 28
第三章 我國信託制度之發展 30
第一節 信託理論在我國實務上之運用 31
第二節 信託法之立法 40
 第三節 信託法的信託概念與最高法院判例的信託概念不同 40
第四章 信託之基本概念 45
 第一節 信託之成立 46
 第二節 信託當事人 46
 第三節 信託目的 47
 第四節 信託財產 47
 第五節 信託登記 48
第五章 日本之土地信託 49
 第一節 土地信託之意義及發展背景 49
  第一項 意義 49
  第二項 發展背景 49
 第二節 土地信託之成立要件 53
  第一項 須具備委託人、受託人與受益人 53
  第二項 須具備信託目的 53
  第三項 須以土地為信託財產 54
  第四項 須有土地信託意思之合致 54
 第三節 土地信託之類型 54
  第一項  租賃型 55
  第二項 分售型 59
  第三項 等價交換型 62
  第四項 共同事業型 65
 第四節 土地信託業務之作業流程 68
 第五節 土地信託之特色與優點 74
  第一項 土地信託之特色 74
  第二項 土地信託之功能 76
 第六節 土地信託之缺點 80
 第七節 土地信託之法律問題 80
第六章 美國之土地信託 84
 第一節 土地信託之意義及發展背景 84
  第一項 土地信託之意義 84
  第二項 土地信託之發展背景 84
 第二節 土地信託之創設 86
 第三節 土地信託之管理 88
 第四節 土地信託之功能 91
 第五節 土地信託之類型 94
  第一項 土地開發融資 94
  第二項 公寓(cooperative apartment houses)經營管理95
  第三項 共同事業之中間人 96
  第四項 土地分割出售 97
 第六節 相關法律問題 99
第七章 國內引進土地信託制度應修訂的法令、配套措施及預期效益106
 第一節 國內已具備的要件 106
  第一項 信託法 106
  第二項 信託業法 106
   第一款 信託業主體及組織 107
   第二款 信託業應盡義務、責任之規範 108
   第三款 信託業之監督 108
  第三項 土地權利信託登記作業辦法、土地登記規則 109
   第一款 信託登記原因(種類) 109
   第二款 信託登記之申請 111
   第三款 信託登記之方式 114
   第四款 信託登記之效力 115
  第四項 信託課稅相關稅法 116
   第一款 信託課稅原則 116
   第二款 信託課稅相關稅法重點說明 117
   第三款 信託課稅相關規定 119
   第四款 土地信託相關稅法之規定 123
  第五項 不動產估價師法 126
 第二節 應增訂或修正的法令 126
  第一項 增訂信託業法第十六條第二、三項 127
  第二項 證券交易法第六條 128
  第三項 不動產信託發行受益憑證管理辨法 129
  第四項 台灣証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有價證券上市審查準則129
  第五項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       有價證券審查準則 130
 第三節 國內引進土地信託應建立之配套措施 131
  第一項 人才訓練 131
  第二項 信用評等制度 132
  第三項 建立受益憑證之流通市場 132
  第四項 政府宣導 132
 第四節 國內引進土地信託之預期效益 133
第八章 結論 13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一)專書
1. 方嘉麟著,信託法之理論與實務,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八十三年五月。
2. 王南毫,我國證券投資信託法律問題之研究,台北銀行經濟研究室印行,八十年六月。
3. 朱柏松、詹森林、謝哲勝,公有土地信託之研究,行政研究院發展考核委員會研究計畫,八十七年一月。
4. 呂榮海、楊盤江合著,從社會變遷的角度來探討契約類型信託行為,蔚理法律出版社,七十八年九月。
5. 柯芳枝,公司法論,三民書局,八十年九月再修訂初版。
6.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譯,日本各級公有土地信託之理論與實務,財政部國有財產局。
7. 陳春山著,信託法及信託業法專論-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八十四年九月。
8. 陳春山著,證券投資信託契約論,五南出版社,七十六年。
9. 陳月珍著,信託業的經營與管理,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八十五年十二月。
10. 黃國精著,信託論著集粹,大偉出版社,八十五年三月。
11. 黃獻全,金融法講義,三民書局,八十二年二月初版。
12. 潘秀菊著,信託法之實用權益,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八十七年九月。
13. 鄭俊仁譯,三菱信託銀行信託研究會(編),信託之法務與實務,財政部金融局,中華民國加強儲蓄推行委員會金融研究小組,八十二年六月。
14. 劉得寬,民法總則,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七十一年九月修訂初版。
15. 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日本信託實務,七十九年四月三版。
16. 張金鶚、白金安,不動產證券化,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八十一年五月。
17. 楊崇森,信託與投資,正中書局,七十九年十月。
18. 謝哲勝,我國推動「不動產證券化、土地信託、及房地產抵押權次級市場」制度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八十九年一月。
19. 臧大年、謝哲勝、連錫安、張靜怡合著,不動產證券化,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八十八年三月。
20. 賴源河、王志誠合著,現代信託法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八十五年二月。
(二)期刊
1. 王文宇,信託法原理與信託業法制,月旦法學雜誌第六十五期,八十九年十月。
2. 李孟茂著,信託業及金融商品之發展一日本信託業務之研究,今日合庫,第二十二卷第七期,八十五年七月。
3. 李孟茂著,日本信託銀行土地信託業務之探討,台北市銀月刊,七十七年五月。
4. 林顯達,土地信託之研究,環球技術學院學報第一期,九十年二月。
5. 吳明哲,從七大信託相關稅法完成修法看土地信託,財稅研究第三十三卷第六期,九十年十一月。
6. 陳月珍,土地信託登記制度,人與地,第一六○期,八十六年四月。
7. 陳俊樵,日本之土地信託之研究,人與地,七十九年六月
8. 溫豐文,論不動產信託之成立要件,人與地,一六九卷,八十七年一月。
9. 黃志偉,談信託與信託登記,現代地政,第一九五期,八十六年九月。
10. 謝哲勝,信託之起源與發展,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三期,八十九年七月。
11. 謝哲勝,信託法的信託概念之釐清-信託法公布後最高法院與信託有關的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二十四期,九十年七月
12. 謝哲勝,受託人權利義務及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六五期,八十九年十月。
13. 謝釗益,信託課稅問題之探討,財稅研究,八十七年五月。
14. 鄭俊仁,不動產信託與稅制,實用稅務,八十九年十一月。
15. 蘇志超,信託、信託財產,與不動產信託登記,人與地,第一六七卷,八十六年十一月。
(三)碩士論文
1. 巫聖惠,以土地信託方式開發新市鎮之研究,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二年六月。
2. 許介民,我國土地信託推行暨財務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八十三年六月。
3. 張毅堅,民間土地開發合建行為之研究-以土地信託來運作,淡江大學碩土論文,八十三年六月
4. 顏國隆,我國信託所得稅之研究,政大財政研究所,七十四年七月九日。
5. 蔡東良,土地信託相關課稅問題之研究,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碩論,八十六年六月。
(四)其他
1、 黃國精等人合著,一九九二年,日本信託法、信託業法及其實務研習報告,八十二年。
2、 黃文達著,赴日本研究日本國公有土地信託報告書,台灣土地銀行,八十三年。
3、 劉展宏著,赴日本研究不動產信託業務報告,台灣土地銀行內部研究,八十一年十一月。
二、英文部分
1. Black’s Law Dictionary , west,6th edition 1990.
2. Bogert, George Gleason & George Taylor Bogert, Handbook of the Law of Trusts,West,(5th ed.1973) .
3. Bogert, George Gleason & George Taylor Bogert,The Law of Trust & Trustee(6 ed.),1992,West Publishing Company.
4. Burn,E.H. Cheshire’s Modern Law of Real Property (12th ed.)
5. Civil Law and Procedure, Volume 12, 12A.
6. Casson,Mark,Entrepreneurship and Business Culture(Studies in the Economics of Trust),1995,Edward Elgar.
7. C.J.S. Public Lands.
8. F.Lawson,Introduction to the Law of Property (1958).
9. Hayton,David J. Commentary and Cases on the Law of Trusts and Equitable Remedies (10 ed.),1996,Sweet & Maxwell Legislation Handbook.
10. Kenoe,Henry W. Land Trusts 1967.
11. Langbeinn, John H. The Contractarian Basis of the Law of Trusts,105 Yale Law Journal 625 1995.
12. Maitland,F.W. Trust and Corporation,in The Collected Papers of Frederic Willam Maitland,(ed.H.Fisher1911).
13. Moffat, Graham and Michael Chesterman,Trusts Law Texe and Materials, George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Ltd.,1988.
14. Moynihan,Cornelius J. Introduction to the Law of Real Property 1962.
15. Moody, Elizabeth A, Judith E.Permutt and ed al,Will and Trusts,at 102, Emanuel Law Outlines, Inc.,1989.
16. Megarry,R.E. The Law of Real Propert (1946) .
17. SchuIz Bakken the North Dakota Land Trust, 45 North Dakota L. Rev.1968.
18. Topham, Real Property,(9th ed.,1939) .
19. Uniform Real Property Acts, Official Text with Comment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