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05: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德修
研究生(外文):Te-Siou Wu
論文名稱:關稅估價法律規範之研究-以WTO估價協定為中心
指導教授:何曜琛何曜琛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8
中文關鍵詞:關稅估價完稅價格交易價格
外文關鍵詞:valuationcustom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20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7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第壹章主要在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究範圍、方法與資料蒐集之選擇。最後以概述方式闡明本論文預設之架構,以期能對本論文所欲探討之內容,有一初步之了解。第貳章則是就關稅估價制度做一個概括性論述,先對關稅之種種內容作明白之介紹,並簡單介紹通關程序之大略步驟,並嘗試對估價之定義做一明確之闡述,依不同之估價制度做簡單之概念區分,展現關稅估價制度有別於其他估價制度之特殊性;再就關稅估價之原則與特徵加以解說,藉由其原則與特徵之介紹使關稅估價制度有更進一步之認知。第參章則是就關稅估價制度之沿革與演變作相關介紹,在國際間從GATT至WTO以降,關稅估價制度經歷不少演變,從布魯塞爾價格定義至交易價格制度,從抽象之概念至具體之價格,漸漸符合客觀公平之要求,同時並簡單提及WTO之關稅估價行政機構包括其組織、職權、功能以及地位等。除此之外,有關於我國之關稅歷史,歷年之變遷以及我國於加入WTO時,對於關稅估價所為之承諾,甚至我國關稅估價制度具體落實WTO估價協定都將一一作介紹。至於第肆章乃針對關稅估價之核心部分即交易價格制度作詳細之論述,進口貨物之交易價格乃關稅估價制度之基礎,包括交易價格之定義、要件、內容等,因應不同之貿易實況所需加計或扣除之費用,遇買賣雙方有特殊關係時所須為之處置及交易價格因特定因素致不被海關所接受之例外情形。並介紹我國與中國大陸之制度作對照及比較上之評析,冀求在相關觀念上均能徹底理解。而第伍章之主要內容在針對關稅估價制度之例外情形,亦即當進口貨物之交易價格因特定情形而不為海關所接受時海關所應為之處理,對照WTO估價協定與我國關稅法之規定,當進口貨物之交易價格不為海關所接受時,海關當局應依順序採取相同貨物之交易價格、類似貨物之交易價格、國內銷售價格、計算價格至其他合理價格做為進口貨物核估之基礎。本章將對不同之估價標準作詳實之論述,陳明各估價方法之判別標準,計算方法,適用條件並且進一步分析其利弊得失,最後再就我國與中國大陸之制度作相關之比較與對照,並特別介紹我國針對特定進口貨物所為之特殊估價方法與標準。最後第陸章結論之部分,除就前文部分作綜合評述外,並對目前關稅估價制度提出相關建議,希冀藉由對WTO估價協定之貫徹再次肯定世界貿易組織所欲彰顯之自由貿易之普世價值。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4
第一項 研究動機4
第二項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及資料蒐集7
第一項 研究範圍7
第二項 研究方法8
第三項 資料蒐集9
第四節 本文架構9

第二章 關稅估價之介紹
第一節 關稅之意義12
第二節 關稅之種類15
第三節 進口貨物之通關程序18
第四節 關稅估價之定義22
第五節 關稅估價之特徵24
第六節 關稅估價之基本原則25

第三章 關稅估價制度之沿革
第一節 世界貿易組織之緣起與宗旨28
第二節 世界貿易組織之基本原則與例外30
第一項 世界貿易組織之基本原則30
第二項 世界貿易組織之例外規定34
第一款 世界貿易組織之一般性例外規定35
第二款 世界貿易組織之個別性例外規定36
第三節 國際間關稅估價制度之沿革37
第一項 布魯塞爾估價公約38
第二項 交易價格制度41
第三項 WTO估價協定43
第四節 WTO之關稅估價行政機構45
第一項 關稅估價委員會46
第二項 關稅估價技術委員會47
第三項 關稅合作理事會47
第四項 爭端解決49
第五節 我國關稅之發展50
第六節 我國實施WTO估價協定之情形51

第四章 交易價格之估價制度
第一節 WTO估價協定之交易價格54
第一項 交易價格之基本要素54
第二項 交易價格之適用條件57
第三項 交易價格之調整59
第四項 特殊關係66
第二節 我國現行關稅估價制度—交易價格72
第一項 我國海關現行核價方式72
第一款 先放行後核價73
第二款 先核價後放行74
第二項 進口貨物之交易價格74
第三項 交易價格應加計之費用77
第四項 交易價格得扣除之費用83
第五項 交易價格不能適用之情形84
第六項 First Sale估價方式之分析88
第三節 中國大陸現行關稅估價制度-成交價格方法96
第一項 成交價格之條件98
第二項 成交價格之調整101

第五章 其他核估進口貨物完稅價格之方法
第一節 WTO估價協定之其他估價方法102
第一項 同樣貨物之交易價格102
第二項 類似貨物之交易價格107
第三項 國內銷售價格110
第四項 計算價格119
第一款 計算價格之構成要件119
第二款 適用計算價格時相關資訊之取得121
第五項 以合理方法核定之價格122
第一款 以合理方法核定之價格概述122
第二款 適用合理方法核定價格禁止使用之方法124
第二節 我國關稅法上之其他估價方法126
第一項 同樣貨物之交易價格126
第二項 類似貨物之交易價格127
第三項 國內銷售價格127
第四項 計算價格129
第五項 海關以合理方法核定之價格130
第三節 中國大陸之其他估價方法136
第一項 相同或類似貨物成交價格方法136
第二項 倒扣方法138
第三項 計算方法139
第四項 合理方法140
第四節 特殊進口貨物之估價140
第一項 運往國外修理或裝配復運進口者141
第二項 運往國外加工復運進口者142
第三項 進口貨物係租賃或負擔使用費而所有權未經轉讓者143
第四項 進口汽車之估價145
第五項 自發貨中心或保稅倉庫出倉之進口貨物147
第六項 原減免關稅嗣因轉讓或變更用途之貨物148

第六章 結論150

參考文獻155
一、 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

(一)專書
1.王普光、何曉兵、李毅,關稅理論政策與實務,北京,對外貿易貿易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2.王建煊,租稅法,台北,文笙經銷,2001年8月。
3.李茂,進口貨物關稅估價實務,台北,中華民國關稅協會,2000年。
4.白樹強、李文陽,WTO關稅估價協議導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月。
5.史芳銘,大陸海關法規,台北,漢那管理顧問有限公司,2003年1月。
6.朱守謀,關稅概要與實務,台北,復興書局,1982年6月。
7.(美)肖‧L‧舍曼、(德)辛里奇‧哥拉肖夫,白樹強、李文陽譯,海關估價: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海關估價守則評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8.成卉青,中國海關法理論與實務總論,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1年。
9.吳嘉生,國際貿易法析論:WTO時代之挑戰,台北,翰蘆出版社,2004年11月。
10.吳庚,行政爭訟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5月修訂版。
11.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8月增訂八版。
12.林進富,租稅法新論,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2月增訂2版。
13.林清和,關稅實務,台北,三永圖書出版社,1998年9月。
14.林石猛、蔡坤展,關務行政訴訟實務,台北,學林文化事業,2004年5月第一版。
15.邵鐵民,進出口貨物海關通關實務,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02年12月第一版。
16.周和敏,海關估價理論與實務,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03年1月第一版。
17.洪順良,日本關稅估價實務,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1990年5月。
18.洪德欽,WTO法律與政策專題研究,台北,學林出版社,2002年2月。
19.俞海琴、李顯峰、李文瑞、盧信昌,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台北,空中大學,2001年10月初版二刷。
20.海關同仁進修會,見證海關現代化-鍾總局長火成退休紀念文集,台北,海關同仁進修會,2004年。
21.莊水吉,關稅論,台北,華泰圖書文物公司,1993年。
22.郭懿美,國際貿易法規,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2月3版再刷。
23.陶明,WTO與海關實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4.張錦源,國際貿易法,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4月第六版。
25.張錦源,國際貿易實務詳論,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8月第7版。
26.張俊雄,關稅實務,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10月第三版。
27.許萬相,台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八十二年度研究發展報告:關稅估價的法律研究,台北,台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印行,1994年7月。
28.黃立,關稅貿易總協定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91年3月。
29.黃立,WTO國際貿易法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6月。
30.黃天華,WTO與中國關稅,上海,上海復旦大學,2002年9月。
31.陳明邦,新關稅估價制度,台北,凱倫出版社,1986年。
32.陳櫻琴、邱政宗,WTO與貿易法,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10月。
33.陳暉、邵鐵民,海關法釋解,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02年11月第一版。
34.陳長文、馬英九主編,認識超國界法律專文集,台北市,中國國際法學會,2004年。
35.陳文吟,商標法論,第13頁,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4月。
36.彭心儀,台灣在WTO規範下之經貿新頁,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國際經貿組織暨法律研究中心:元照出版公司,2001年。
37.葉雅極,貨品分類與關稅稅則分類,台北,編著者印行,1989年5月。
38.葉雅極,關稅驗估理論與實務,台北,編著者印行,1998年6月。
39.葉雅極,稅則分類精義,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1995年1月。
40.廖益新,中國稅法,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9年8月第一版。
41.趙繼祖,海關實務,台北,編著者印行,2003年8月。
42.閻景棠,通關實務,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2年4月。
43.鄭中人,智慧財產權法導讀,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4月第3版。
44.顏慶章, WTO論述文集-台灣國際化之機會與挑戰,台北,文慶印刷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5月第一版。
45.劉科,關稅估價論:從真正起岸價格到交易價格估價制度,台北,中華徵信所,1988年。
46.劉科譯,薛曼(Saul Sherman)、葛拉雪(Hinrich Glashoff)著,貿易商關稅估價指南:GATT關稅估價協定,台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47.劉廣平,海關徵稅,廣州,中山大學,2000年1月。
48.劉佐,中國稅制概覽2004年版,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49.劉鶴田,國際貿易法原理,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50.蕭富山,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在我國適用之法律問題,台北,蔚理法律出版社,1989年11月。
51.關稅合作理事會,新關稅估價制度訓練教材(第一冊),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1991年6月。
52.羅昌發,國際貿易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7月。
53.羅昌發,WTO發展方向及台港經貿關係,台北,新時代經貿出版社,1997年8月初版。
54.蘇石磐,關稅論,台北,編著者印行,1986年12月。

(二)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
1.李茂,「談專利權權利金及特許權酬金的關稅估價」,貿易週刊,第1661期,台北,1995年10月25日。
2.李茂,「海峽兩岸關稅估價制度之比較」,財稅研究,第33卷,第3期,台北,2001年5月。
3.李茂,「談智慧財產權權利金之關稅估價」,財政部關稅總局編印,今日海關,第15期,台北,2000年1月。
4.李茂,「談關稅估價加(減)計之費用」,財政部關稅總局編印,今日海關,第20期,台北,2001年4月。
5.李開遠,「GATT關稅估價協定之研究」,進口救濟論叢,第5期,台北,1994年12月。
6.李開遠,「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之研究-兼論我國海關新制稅則分類之實施 (上)」,進口救濟論叢,第6期,台北,1995年6月。
7.李開遠,「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之研究-兼論我國海關新制稅則分類之實施 (下)」,進口救濟論叢,第7期,台北,1995年12月。
8.吳明湖,「關稅估價業務之興革與展望」,今日海關,第1期,台北,1996年7月。
9.吳偉臺、李朝陽,「關稅First Sale估價方式之分析與運用」,稅務旬刊,第1920期,台北,2005年1月31日。
10.洪啟清,「漫談大陸關稅法規」,今日海關,第10期,台北,1998年10月。
11.張朝欽譯,長束光雄著,「臺灣、關稅估價之旅」,今日海關,第6期,台北,1997年10月。
12.陳義雄,「談稅則分類的理論與實務 (上)」,稅務,第1707期,台北,1999年2月28日。
13.陳義雄,「談稅則分類的理論與實務 (中)」,稅務,第1708期,台北,1999年3月10日。
14.陳義雄,「談稅則分類的理論與實務 (下)」,稅務,第1709期,台北,1999年3月20日。
15.基隆關稅局,「進口貨物完稅價格查核作業」,貿易雜誌,第2期,台北,1998年4月16日。
16.基隆關稅局,「進口商品稅則分類須知」,貿易雜誌,第14期,台北,1998年10月16日。
17.基隆關稅局,「海關進口稅則制度簡介」,貿易雜誌,第38期,台北,1999年10月16日。
18.彭木統,「淺說大陸海關變遷-簡記自1949年至目前大陸海關變遷經過」,今日海關,第10期,台北,1998年10月。
19.葉雅極,「海關業務的國際性與專業性(上)」,今日海關,第22期,台北,2001年10月。
20.葉雅極,「海關業務的國際性與專業性(下)」,今日海關,第23期,台北,2002年1月。
21.葉雅極,「大陸海關對企業實施分類管理辦法可資借鏡」,今日海關,第20期,台北,2001年4月。
22.蔡進來,「簡介1996年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修正情形」,今日海關,第1期,台北,1996年7月。
23.蔡俊彥、葉倫會,「新關稅法釋析」,今日海關,第33期,台北,2004年7月。
24.蔡宏明,「WTO的緣起與宗旨」,貿易雜誌,第91期,台北,2002年1月1日。
25.劉其昌,「關稅法修正案剖析 (上)」,稅務,第1913期,台北,2004年11月20日。
26.劉其昌,「關稅法修正案剖析 (中)」,稅務,第1914期,台北,2004年11月30日。
27.劉其昌,「關稅法修正案剖析 (下)」,稅務,第1915期,台北,2004年12月10日。
28.魏明玉,「關稅估價問題探討-sold for export一個似乎不是問題之新問題」,今日海關,第35期,台北,2005年1月15日。
29.簡良機,「兩岸關稅估價制度之比較」,稅務,第1873期,台北,2003年10月10日。

(三)碩博士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
1.王敬輝,兩岸關稅政策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7月。
2.李茂,兩岸關務制度之比較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3.李憲佐,我國關稅退保制度之法律問題,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6月。
4.吳慧燕,兩岸關務法制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5.周玲惠,GATT/WTO與台灣關貿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1947-2002,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6.陳國元,我國關稅估價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6年6月。
7.陳淑慧,WTO爭端解決機制及其程序爭點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4年6月。

(四)其他
1.立法院國會圖書館,世界貿易組織,台北,立法院國會圖書館,2002年。
2.李茂,關稅估價及原產地認定,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行政訴訟關稅專業座談會記錄,民國91年1月。
3.侯德基,落實關稅交易價格估價制度研究報告,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專案研究小組,1992年9月。
4.財政部關稅總局,關務國際組織與公約簡介,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2000年5月。
5.財政部關稅總局,京都公約專題研究報告,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2000年2月。
6.財政部關稅總局,進口貨物估價手冊,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1998年7月。
7.財政部關稅總局,關稅合作理事會、關稅估價、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及關稅估價技術委員會資料彙編,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1994年5月。
8.財政部關稅總局,中華民國海關進口稅則輸出入貨品分類表合訂本,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2004年4月。
9.財政部關稅總局,關稅稽徵法規彙編,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2002年3月。
10.財政部關稅總局,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註解,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2004年8月。
11.財政部關稅總局,關稅法及其施行細則歷次修正條文對照表,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2002年11月。
12.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我國WTO入會相關文件彙編,台北,經濟部,2001年。
13.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關稅法(中、英文合訂本)/Customs law,台北,經濟部,2002年。
14.關稅合作理事會,新關稅估價制度訓練教材(第一冊),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1991年6月。
15.陳君維,淺談關稅估價,http://www.ntpu.edu.tw/law/paper/06.htm
16.韓景華、游象洋,出席APEC/SCCP「執行WTO關稅估價協定研討會」報告,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專案研究小組,2002年4月。

二、外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專書
1.RONALD A. CASS & MICHAEL S. KNOLL,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2003).
2.BOR YUN CHANG, LIEN WEN-JUNG & WANG SU-WAN, THE IMPACTS OF TARIFF LIBERALIZATION ON TAIWAN AND APEC ECONOMIES: A MULTIREGIONAL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1996).
3.ANWARUL HODA, TARIFF NEGOTIATIONS AND RENEGOTIATIONS UNDER THE GATT AND THE WTO: PROCEDURES AND PRACTICES (2001).
4.HENRIK HORN & PETROS C. MAVROIDIS, THE WTO CASE LAW OF 2001: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REPORTERS' STUDIES (2003).
5.ICC, ICC 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 AND SUPPLEMENT TO UCP 500 FOR ELECTRONIC PRESENTATION (2002).
6.JAMES H. MATHIS,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IN THE GATT-WTO (2002).
7.FEDERICO ORTINO & ERNST-ULRICH PETERSMANN, THE WTO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1995-2003 (2004).
8.N. DAVID PALMETER, DISPUTE SETTLEMENT 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PRACTICE AND PROCEDURE (2004).
9.SAUL L. SHERMAN & HINRICH GLASHEFF, CUSTOMS VALUATION: COMMENTARY ON THE GATT CUSTOMS VALUATION CODE (1988).
10.NIHON BOEKI SHINKOKAI, OUTLINE OF THE NEW CUSTOMS VALUATION SYSTEM IN JAPAN (1982).
11.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HARMONIZED TARIFF SCHEDULE OF THE UNITED STATES (1st ed. 1987).
12.U.S. CUSTOMS SERVICE, CUSTOMS VALUATION: LAW AND REGULATIONS (1992).
13.U.S. CUSTOMS SERVICE, CUSTOMS VALUATION ENCYCLOPEDIA, 1980-2003, WASHINGTON, D.C.: U.S. CUSTOMS SERVICE (2004).
14.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OMMITTEE ON CUSTOMS VALUATION (2003).
15.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REPORT (2003) OF THE COMMITTEE ON CUSTOMS VALUATION TO THE COUNCIL FOR TRADE IN GOODS (2003).

(二)、期刊論文
1.Thomas R. Collins, The Concept of Assist as Applied to Customs Valuation of Imported Merchandise, 1991 Det. C.L. Rev. 239 (1991).
2.Zviad V. Guruli, What Is the Best Forum for Promoting Trade Facilitation, 21 Penn. St. Int’l L. Rev. 157 (2002).
3.Jo Anne Hagen, An Overview of U.S. Import/Export Regulations--Part II, Imports, 32 Colo. Law. 47 (2003).
4.Edward J. Hayward & Julie Long, Comparative Views of U.S. Customs Valuation Issues in Light of the U.S. Customs Modernization Act, 5 Minn. J. Global Trade 311 (1996).
5.Claire R. Kelly & Patrick C. Reed, Once More unto the Breach: Reconciling Chevron Analysis and de Novo Judicial Review after United States v. Haggar Apparel Company, 49 Am. U. L. Rev. 1167 (2000).
6.Claire R. Kelly, Remnants of Recent Customs Litigation: Jurisdiction and Statutory Interpretation, 26 Brook. J. Int'l L. 861, (2001).
7.Mark K. Neville, Jr., The“First-Sale-for-Export” Customs Valuation Rule-the Second Time Around, 16 J. Int'l Tax'n 22 (2005 August).
8.Suzanne I. Offerman, TheEffect of Customs Reconciliation on Taxable Income, 25 Brook. J. Int'l L. 693 (1999).
9.Michael E. Roll, Nissho Iwai American Corp. v. United States: Customs Appraisement and Middleman Pricing under Section 402 of the Tariff Act of 1930, 17 Fordham Int'l L.J. 190 (1993).
10.Saul L. Sherman, Application of the GATT Customs Valuation Code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0-83, Proc. 35th Tax Conf., Canadian Tax Foundation (1984).
11.Saul L. Sherman, Reflections on the New Customs Valuation Code, inⅡ Symposium on the Multilateral Trade Agreements, 12 Law & Policy Int’l Bus. 119 (1980).
12.W. M. Snyder, Customs Valuation in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11 Ga. J. Int’l Comp L. 79 (1981).
13.Paulsen K. Vandevert, The Uruguay Round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 New Era Dawns in the Private Law of International Customs and Trade, 31 Case W. Res. J. Int’l L. 107 (1999).
14.Steven C. Wrappe, Achieving Certainty Through the Advance Pricing Agreement Process, Practising Law Institute 551 PLI/Tax 111 (2002).

三、網路資料
1.財政部關政司網站
http://www.doca.mof.gov.tw/
2.WTO網站
http://www.wto.org/
3.財政部關稅總局
http://web.customs.gov.tw
4.WCO網站
http://www.wcoomd.org/
5.中國大陸海關網站
http://www.shcus.gov.cn/
6.國際貿易局
http://www.trade.gov.tw/
7.中華經濟研究院(WTO研究中心)
https://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Main.jsp
8.中國法院網
http://www.chinacourt.org/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0.葉雅極,「海關業務的國際性與專業性(下)」,今日海關,第23期,台北,2002年1月。
2. 19.葉雅極,「海關業務的國際性與專業性(上)」,今日海關,第22期,台北,2001年10月。
3. 9.吳偉臺、李朝陽,「關稅First Sale估價方式之分析與運用」,稅務旬刊,第1920期,台北,2005年1月31日。
4. 8.吳明湖,「關稅估價業務之興革與展望」,今日海關,第1期,台北,1996年7月。
5. 7.李開遠,「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之研究-兼論我國海關新制稅則分類之實施 (下)」,進口救濟論叢,第7期,台北,1995年12月。
6. 6.李開遠,「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之研究-兼論我國海關新制稅則分類之實施 (上)」,進口救濟論叢,第6期,台北,1995年6月。
7. 5.李開遠,「GATT關稅估價協定之研究」,進口救濟論叢,第5期,台北,1994年12月。
8. 3.李茂,「談智慧財產權權利金之關稅估價」,財政部關稅總局編印,今日海關,第15期,台北,2000年1月。
9. 2.李茂,「海峽兩岸關稅估價制度之比較」,財稅研究,第33卷,第3期,台北,2001年5月。
10. 1.李茂,「談專利權權利金及特許權酬金的關稅估價」,貿易週刊,第1661期,台北,1995年10月25日。
11. 21.葉雅極,「大陸海關對企業實施分類管理辦法可資借鏡」,今日海關,第20期,台北,2001年4月。
12. 23.蔡俊彥、葉倫會,「新關稅法釋析」,今日海關,第33期,台北,2004年7月。
13. 28.魏明玉,「關稅估價問題探討-sold for export一個似乎不是問題之新問題」,今日海關,第35期,台北,200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