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會員證引起市場風潮,乃源於民國七十六年初,第一高爾夫球場以當時的最高 價出售其會員證,並階段性逐步調高其會員證價格。此一手法不僅使新建球場紛紛起 而效尤,更使得舊球場的會員證亦水漲船高,而終至高爾夫會員證亦繼股票與不動產 之後成為一項特殊而新興的投資工具。為要瞭解此一投資工具的商品特性,並對於現 正在申請執照或執照核准而仍在興建中的球場所需招募新會員的球場,如何制定其行 銷策略,乃做本研究。 本研究發現,高爾夫會員證在民國76年至民國80年底期間,其平均每年報酬率為 128.1%,較同期的股票年報酬率59.4% 高出甚多。但細究之後,發現,在民國76年球 證市場剛開始受到矚目,所以有尤如新上市股票的〝蜜月期〞,而處於一個非常態的 超額報酬;在扣除76年之後,77年初至80年底,其年平均報酬率降至13.5% ,已明顯 較同期的股票17.5% 為低。但相對的,若以差異係數(Sx/X)來衡量其風險,則球證的 風險為0.363 ,亦同樣低於股票的0.516 ;頗符合投資學中「高風險、高利潤」的原 則。 在對高爾夫會員證購買者所做的抽樣調查中發現,有7 成的購買者,已將高爾夫會員 證視為一項投資商品,而其主要購買動機的前三項分別為閒置資金的運用,分散投資 、降低風險、追求投資報酬,亦都是與投資行為有關者,這充分說明會員證本身已非 單純的一種身份、地位的表徵,或擊球權利的表示,它毫無疑問的在購買者心目中, 成為一項會漲跌、有保值功能、可轉讓出售的投資商品。而其原來的功能,似乎已變 得次要了。 在球證購買者的投資策略中,預期獲利目標以21∼35% 居多,清倉策略竟以〝只要賠 錢,一定不賣〞的心態最多,幾乎所有的購買者,都是以自有資金為之,價格資訊的 提供多賴仲介公司。 新球證購買者比其他購買者更著重於會員證的投資價值。選擇球場時,以球場交通、 氣候為最大考慮,次為企業背景及價格因素,可接受價格集中於101∼200萬、次為 201∼300萬及100 萬元以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