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文 摘 要 本文以世界揚琴的角度來探討中國揚琴的起源及傳播路徑,以中國人文的角度去詮釋中國揚琴的演奏語法,以文化美學的角度去補強中國揚琴成為世琴三大揚琴體系之一的論據。
一、 本文針對揚琴起源所提出的創新論點: 1. 世界揚琴的起源:一般論著認為它起源於中東,成型於歐洲。但筆者的研究認為世界揚琴的起源應追溯到二仟年前中國的「擊筑」。 2. 歐洲揚琴的誕生:一般論著認為它誕生於十二世紀。但筆者的研究認為世界揚琴的誕生應在十五世紀。 3. 中國揚琴的起源:一般論著認為揚琴於明代末期由波斯經海路傳入中國,先在廣東一帶流行。但筆者考證認為揚琴於清康熙年間由英國人傳入江南等沿海地區。 4. 台灣研究生陳以琍於1988年的碩士論文中認為1663年明代皇帝册封使臣張學禮至琉球,在唱曲表演中有一位小祿里之子使用了揚琴(瑤琴),後經許多中國學者廣泛引用成為「揚琴於明代傳入中國」的論證。事實上中國册封使臣張學禮至琉球為1663年,而小祿里之子演奏揚琴是1833年,二者之間相隔近二百年。 二、中國揚琴演奏語法中的人文美學: 1. 西方藝術的縱向結構美學決定了西方揚琴以硬木槌作為擊弦工具,而中國藝術的橫向線條美學促使中國揚琴選擇有彈性的軟琴竹。本文從中國傳統繪畫美學的「氣韻生動」 理論出發,進而提出中國音樂中「無聲不言韻」的美學特徵,對照中國彈撥樂器中的吟猱滑抹等手法論證中國揚琴捨硬槌就軟竹的人文背景。 2. 中國各地方言文化的差異,亦決定了揚琴和其它中國樂器一樣有著強烈的地域性與民族性。本文以江南絲竹揚琴、廣東音樂揚琴、四川曲牌揚琴、東北揚琴等四大流派為藍本,詳細分析中國揚琴演奏語法中的人文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