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8 12:1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庭耀
研究生(外文):Tommy Li
論文名稱:中國揚琴起源及演奏語法之探究
指導教授:林谷芳林谷芳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學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0
中文關鍵詞:德西馬(Dulcimer)世界揚琴歐洲揚琴西亞-南亞揚琴中國揚琴揚琴洋琴彈性技法演奏語法語境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144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論 文 摘 要
本文以世界揚琴的角度來探討中國揚琴的起源及傳播路徑,以中國人文的角度去詮釋中國揚琴的演奏語法,以文化美學的角度去補強中國揚琴成為世琴三大揚琴體系之一的論據。

一、 本文針對揚琴起源所提出的創新論點:
1. 世界揚琴的起源:一般論著認為它起源於中東,成型於歐洲。但筆者的研究認為世界揚琴的起源應追溯到二仟年前中國的「擊筑」。
2. 歐洲揚琴的誕生:一般論著認為它誕生於十二世紀。但筆者的研究認為世界揚琴的誕生應在十五世紀。
3. 中國揚琴的起源:一般論著認為揚琴於明代末期由波斯經海路傳入中國,先在廣東一帶流行。但筆者考證認為揚琴於清康熙年間由英國人傳入江南等沿海地區。
4. 台灣研究生陳以琍於1988年的碩士論文中認為1663年明代皇帝册封使臣張學禮至琉球,在唱曲表演中有一位小祿里之子使用了揚琴(瑤琴),後經許多中國學者廣泛引用成為「揚琴於明代傳入中國」的論證。事實上中國册封使臣張學禮至琉球為1663年,而小祿里之子演奏揚琴是1833年,二者之間相隔近二百年。
二、中國揚琴演奏語法中的人文美學:
1. 西方藝術的縱向結構美學決定了西方揚琴以硬木槌作為擊弦工具,而中國藝術的橫向線條美學促使中國揚琴選擇有彈性的軟琴竹。本文從中國傳統繪畫美學的「氣韻生動」 理論出發,進而提出中國音樂中「無聲不言韻」的美學特徵,對照中國彈撥樂器中的吟猱滑抹等手法論證中國揚琴捨硬槌就軟竹的人文背景。
2. 中國各地方言文化的差異,亦決定了揚琴和其它中國樂器一樣有著強烈的地域性與民族性。本文以江南絲竹揚琴、廣東音樂揚琴、四川曲牌揚琴、東北揚琴等四大流派為藍本,詳細分析中國揚琴演奏語法中的人文美學。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7
第二章 世界揚琴的.………………………………………….24
第一節 世界揚琴的種類及名稱…………………………….24
第二節 歐洲揚琴的起源…………………………………….26
第三節 西亞和南亞揚琴的起源…………………………….46
第四節 世界揚琴起源之我見……………………………….61
第三章 中國揚琴的起源……………………………………….64
第一節 中國揚琴起源緒………………………………………64
第二節 揚琴在中國的傳播…………………………………72
第四章 中國揚琴演奏語法之緣起……………………………94
第一節 世界揚琴演奏語法特色簡介………………………94
第二節 揚琴演奏語法的文化起因…………………………100
第五章 中國揚琴演奏語法之內涵……………………………112
第一節 廣東音樂揚琴的演奏語法…………………………114
第二節 江南絲竹的演奏語法………………………………122
第三節 四川揚琴的演奏語法………………………………125
第四節 東北揚琴的演奏語法………………………………130
第五節 潮州揚琴的演奏語法………………………………133
第六節 西北地區揚琴的演奏語法…………………………135
第七節 台灣揚琴的歷史與發展……………………………139
第八節 結論…………………………………………………144
第六章 中國揚琴演奏語法之語境……………………………145
第一節 揚琴形制演變背後的人文面向……………………145
第二節 琴竹彈性技巧背後的中國人文……………………150
第三節 揚琴點狀音響背後的文化面向……………………152
第四節 以曲為美──中國揚琴傳統流派中的動態美………159
第七章 結論……………………………………………………168
參考文獻………………………………………………………173
附件 : 1950年~2008年揚琴文章選粹……………………177
譜例附錄( 1 ) 雨打芭蕉…………………………………182
譜例附錄( 2 ) 歡樂歌……………………………………185
譜例附錄( 3 ) 鬧台………………………………………188
譜例附錄( 4 ) 將軍令……………………………………191
譜例附錄( 5 ) 蘇武牧羊…………………………………198
參考書目
一、 著作

(一) 台灣出版的著作

1. 《諦觀有情--中國音樂裡的人文世界》,林谷芳著,望月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初版
2. 《中國擦絃樂器史》林江山著,仙靖貿易有限公司2006年8月第一版
3. 《春秋戰國秦漢音樂史料譯注》吉聯抗譯注,台北,源流出版社,民國71年
4. 《舊唐書、音樂志》劉昫撰,楊家駱主編《中國音樂史料》,第二輯
5. 《通典》(清乾隆殿本)唐.杜佑撰,台北,新興書局發行,民國54年
6. 《古今圖書集成》〈筑部彙考〉清.陳夢雷輯,《中國音樂史料》第四輯楊家駱主編,台北,
鼎文書局,民國64年
7. 《三才圖會》明.王坎/王思義1607年撰--〈樂器〉筑圖,收錄於楊家駱主編《中國音樂史
料》第4輯,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4年
8. 《大陸音樂辭典》康謳主編,大陸書店出版
9. 《清朝續文獻通考》劉錦藻撰,台北,新興書局,民國54年
10. 《通航一覧》卷十七〈琉球國部十七〉林復齋輯,寬政二年條,1853年
11. 《中國音樂史料》第六冊,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4年
12. 《潮州音樂考原》卓少蘭著,台北:撰者印行,民國60年
13. 《九曲山房詩鈔》卷四〈洋琴歌〉清.宗聖垣撰,嘉慶五年(1800)刻本
14. 《澳門記略》(清代乾隆年間)印光任與張汝霖著---光緒庚辰重刊於江寧藩署
15. 《皇朝禮器圖式》清.允祿等撰(1766)喀爾奈(卡龍)條---清宮文獻檔案
16. 《揚州畫舫錄》(清)李斗著 《揚州畫舫錄》汪北平 塗雨公點校 中華書局 清代史料筆記
17. 《揚琴講義》江菊松編著,台北,學藝出版社,民國70年
18. 《揚琴藝術研究》鄭寶恆編著,台北,學藝出版社,民國84年
19. 《牛津進階英漢雙解詞典》,牛津大學出版社
20.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錢穆著,岳麓書社,1986年出版
21. 《華麗的擊弦樂器-揚琴探奧》江菊松著,台北學藝出版社1991年3月第一版

(二) 中國出版的著作

1. 《中國音樂史圖鑒》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年11月第一版
2. 《中華樂器大典》樂聲編,民族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3. 《中國民族音樂大系》(民族器樂卷)東方音樂學會編、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
4. 《揚琴彈奏技藝》項祖華著,香港繁榮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
5. 《音樂辭典》王沛綸編,香港文藝書屋印行1968年8月初版
6. 《中國音樂史》田邊尚雄著,1937年5月第一版
7. 《音樂源流學論綱》王譽聲編著,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8. 《絲綢之路的音樂文化》周青葆著,新疆新華書局1988年出版
9. 《中國弓弦樂器史》項陽著,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
10. 《史記》西漢,司馬遷撰,「刺客列傳」,唐司馬貞索隱,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11. 《福建民間音樂簡論》劉春曙、王耀華編著,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
12. 《中國國際貿易史》武育幹著,商務印書館,1928年出版
13. 《琴學新編》丘鶴儔著,香港,亞洲石印局,1920年初版,1921年再版和修正
14. 《中國音樂史》王光祈1931年2月著,團結出版社2007年1月翻印
15. 《中國音樂史參考圖片》第二輯--中國音樂研究所編,1954年出版
16. 《含中集》卷二〈洋琴歌〉清.李鍇撰。收錄於金毓黻輯《遼海叢書》,瀋陽書社,1985年
17. 《中國音樂史略》吳釗、劉東升編著,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年
18. 《民族器樂的體裁》葉棟編著上海音樂出版社1983年
19. 《四川揚琴史稿》代梓又著,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年3月
20. 《古國樂魂》,錢茸著,世琴知識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21. 《中國音樂的人文闡釋》劉承華著,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22. 《民:音樂之本---唐朴林民族音樂文集(上)》唐朴林著,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年12月
23. 《廣東潮州弦詩樂》蔡余文、鄭詩敏著,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6年2月第一版

(三) 國外出版的著作

1. 《THE LAROUSSE ENCYCLOPEDIA OF MUSIC》,出版商:THE HAMLYN PUBLISHING
GROUP LIMITED
2. 《The Music of the Most Ancient Nations》Carl Engel撰,London:William Reeves,1864年
3. 《沖繩與中國藝能》喜名盛昭著,琉球文庫,1984年
4. 《琉球關係文書》二《元國事鞅掌史料》,島津家編輯所圖書

二、 論文

1. 《The Dulcimer》David Kettlewell博士論文,1976年著,http://dulcimer.new-renaissance.com
2. 《揚琴及其音樂研究》陳以琍碩士論文,台灣中國文化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1986年1月
3. 《中國揚琴源流及當代發展》李向穎碩士論文,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01年發表
4. 《台灣揚琴藝術發展之研究》詹金娘碩士論文,台灣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2002年7月

三、 期刊文章

1. 〈張學禮與小祿里之子的糾葛〉台灣林江山著,《北市國樂》,第233期
2. 〈從擊筑到揚琴的演變〉林江山著,台灣《北市國樂》第230、231期, 2007年6-8月
3. 〈從傳統文化的特質看民樂創作的困境〉林谷芳撰,《人民音樂》1997年第2期
4. 〈鏘(新疆揚琴) 簡介〉吳軍撰,《新疆揚琴曲選》新疆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
5. 〈明淸之際西洋音樂在中國內地傳播考略〉湯開建撰,《故宮博物院院刊》2003年第2期
6. 〈廣東音樂揚琴演奏藝術研究〉劉月宁著,《民族器樂文集》北京中央音樂學報社出版
7. 〈揚琴的源流及其發展〉項祖華著,《中國音樂》1981年第3期
8. 〈揚琴--洋琴〉文章--胡運藉、斯而古楞著《樂器科技》1979年第4期
9. 〈中國最早的拉弦樂器「筑」考〉馮潔軒著,《音樂研究》2000年第一期
10. 〈西漢筑為拉弦樂器的秘密〉羅复常撰,《樂器》1994年第4期
11. 〈中外揚琴的發展及其比較〉徐平心著,《樂器》雜誌1992年3期
12. 〈十二木卡姆〉何芸、簡其華著,《人民音樂》1961年05期
13. 「鍵盤樂器輸入中國考」蕭友梅著,刊於《中國音樂》1993年第二期
14. 「揚琴在中國發展的文化機理」趙艷芳著,中國音樂學季刊2001年第一期
15. 〈稀見清代洋琴史料二題〉張翠蘭撰,《中國音樂》,2006年03期
16. 〈木卡姆探微〉周菁葆著,收錄於《絲綢之路樂舞藝術》,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
17. 〈揚琴的源流及其發展〉項祖華撰,《中國音樂》1981年第3期
18. 〈“腔音”說〉杜亞雄、秦德祥著,《音樂研究》2004年第三期
19. 〈彈撥樂器的歷史氛圍散論〉劉承華著,《中國音樂》期刊1994年第一期
20. 〈四川揚琴流派〉徐平心著,《中國音樂》1992年第1期
21. 〈淺論王沂甫揚琴藝術特色與傳承〉王麗懿著,《中國音樂》(季刊)2005年第四期
22. 〈「二人台」音樂中的揚琴〉邱懷生、韓曉莉著,《中國音樂》2002.3期
23. 「論我國幾種主要揚琴的地方風格」鄭寶恆著
24. 〈我國大揚琴的發展歷程〉鄭寶恆撰,《音樂与音響》第247期
25. 〈中國揚琴藝術探微〉桂習禮撰,《民族器樂文集》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社2000年1月初版
26. 《丘鶴儔論著中揚琴資料概探》謝佩詩(香港)著,《粵韻香飄---呂文成与廣東音樂論集》澳門出版社,2004年6月初版
27. 〈再論中國揚琴的文化內涵---世界性和中國品格〉趙艷芳著,《中國現代專業揚琴教學與研究 》,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28. 〈從揚琴的創作來看揚琴藝術的發展〉黃河著, 《民族器樂文集》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社2000年1月初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