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1. 郭德進,《通訊監察制度之研究─從比較法評析我國現行通訊監察之實務與通訊監察法草案》,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2. 蔡新合,《監聽在犯罪偵查之規範與應用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3. 王瀅雅,《監聽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4. 林富郎,《通訊監察法制化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5. 邱紹洲,《通聯記錄在犯罪偵查上之應用》,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 George Orwell著,邱素慧譯,《一九八四》,遠景出版社,台北,1984年2月再版。
7. 金觀濤、華國凡,《控制論和科學方法論》,谷風出版社,台北,民國77年6月台1版。
8. 周玉蔻,《李登輝的一千天:1988-1992》,麥田出版有限公司,台北,民國82年1月1版。
9. 盧仁發、楊世智、陳金圍,《監聽制度之研究》,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八十二年度研究發展報告,民國82年6月。
10. 王力行,《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天下出版有限股份公司,台北,1994年1月1版。
11. 高希均、李誠 主編,《台灣經驗再定位》,天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95年6月1版。
12. 官麗嘉,《誠信─林洋港回憶錄》,天下出版有限股份公司,台北,1995年8月1版。
13. Richard P. Feynman著,尹萍、王碧 譯,《你管別人怎麼想─科學奇才費曼博士》,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5年10月2版。
14. 樓蘭、林新,《最高警界》,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7年2月1版。
15. 羊曉東,《馬英九人生長跑》,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8年9月1版。
16. 宋冰 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
17. 张曙光 编,《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二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1999年2月1版。
18. 徐仁輝,《當代預算改革的制度性研究》,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1999年3月1版。
19. 楊子敬口述、韓國海撰稿,《敬言:楊子敬重大刑案偵辦回憶錄》,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1999年4月1版。
20. David A. Bowers,《預測未來》,凱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台北,1999年5月1版。
21. 張文亮,《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文經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1999年10月1版。
22. 岳剑波 编着,《信息管理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年11月1版。
23. 王兆鵬,《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99年。
24. Alexander Hamilton, James Madison & John Jay著,謝淑斐 譯,《聯邦論》,貓頭鷹出版社,台北,2000年5月1版。
25. 王兆鵬,《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台北,2000年。
26. 張五常,《五常談學術》,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1年1月2版。
27. 立法院司法委員會編,立法院公報處印行,《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案》,法律案專輯,第二百七十四輯(上),民國90年2月1版。
28. 立法院司法委員會編,立法院公報處印行,《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案》,法律案專輯,第二百七十四輯(下),民國90年2月1版。
29. 張五常,《五常談教育》,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1年3月3版。
30. 張五常,《經濟解釋卷一:科學說需求》,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1年5月1版。
31. 劉麗芳編,《監聽法 VS. 隱私權─全民公敵》,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理律法律事務所,台北,民國90年7月1版。
32.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台北,民國90年8月增訂7版。
33. 王则柯,《对付欺诈的学问─信息经济学平话》,中信出版社,北京,2001年12月1版。
34. Peter F. Drucker著,李芳齡譯,《管理的使命》,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2年2月1版。
35. 梁鑒江 選註,《白居易詩選》,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2年6月2版。
36. John Steinbeck著,蔡梵谷 譯,《美國與美國人》,一方出版有限公司,台北,2002年9月1版。
37. David S. Moore著,鄭惟厚譯,《統計學的世界》,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2年12月1版。
38. Gerard Piel著,張啟陽 譯,《科學人的年代─20世紀:科學發展最快速的100年》,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3年2月1版。
39. 許玉秀主編,《刑事法之基礎與界限─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2003年2月1版。
40. Mike McConville & Geoffrey Wilson主编、姚永吉等译,《英国刑事司法程序》,法律出版社,北京,2003年3月1版。
41. Joan Magretta著,Nan Stone協助,李田樹等 譯,《What Management Is:管理是什麼》,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3年5月1版。
42. Walter Block著,齊立文 譯,《百辯經濟學:為娼妓、皮條客、毒販、吸毒者、誹謗者、偽造貨幣者、高利貸業者、為富不仁的資本家……這些「背德者」辯護》,經濟新潮社,台北,2003年5月1版。
43. 法務部,《法務部八十八年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截至九月底止通訊保障及監察相關預算執行情形報告》,民國88年11月8日。
44. 法務部,《「法務部所屬檢察機關通訊監察執行情形」專案報告》,民國88年12月22日。
45. 法務部,《「為維護國家安全執行通訊監察之具體措施及成效之檢討」報告》,民國91年4月4日。
46. 法務部,《法務部所屬各級檢察機關九十年度實施通訊監察報告》,民國91年5月。
47. 法務部,《法務部所屬檢察機關執行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之成效檢討專案報告》,民國91年11月13日。
48. 法務部調查局,《法務部調查局八十八年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通訊監察相關業務計畫預算執行情形口頭報告》,民國88年11月8日。
49. 法務部調查局,《法務部調查局八十八年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通訊監察相關業務計畫預算執行情形口頭報告》,民國88年12月22日。
50. 法務部調查局,《公務統計提要》,民國90年4月。
51. 內政部,《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施行後相關業務計畫預算執行情形報告》,民國88年11月8日。
52. 內政部,《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施行後相關業務計畫預算執行情形報告》,民國88年12月22日。
53. 內政部警政署,《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施行以來警察機關執行通訊監察情形口頭報告》,民國91年11月13日。
54. 法務通訊,第1585期,民國81年8月13日。
55. 〈獨家揭開調查局監聽電話的運作真相〉,新新聞周報,第508期,頁50-52。
56. 〈情治首腦力爭監聽權內幕─「偷聽」是辦案唯一利器?〉,財訊雜誌,第183期,頁224-227。
57. 〈67名立委電話被全面監聽〉,新新聞周報,第535期,頁58-61。
58. 陳瑞仁,〈要給警察監聽權 不要說謊的警察〉,現代法律,第179期,頁23。
59. 〈調查局「陷害」殷宗文?〉,商業周刊,第506期,頁49。
60. 〈獨家揭露情治單位的監聽手段 貴陽大樓有個「監聽總部」〉,商業周刊,第506期,頁50-52。
61. 〈你家的電話「乾淨」嗎?〉,商業周刊,第506期,頁54-56。
62. 〈報告局長,警方正在監聽我們的電話〉,商業周刊,第506期,頁56-58。
63. 王健壯,〈監聽是骯髒的耳朵,更是暴政工具〉,新新聞周報,545期,頁12。
64. 法務通訊,第1894期,民國87年8月27日。
65. 陳運財,〈監聽之性質及其法律規範─兼評「通訊監察法草案」之爭議〉,東海法學研究,第13期,1998年12月,頁137-161。66. 〈電信產業 商機無限〉,今周刊,第129期,頁18-24。
67. 〈小心你的電話被監聽 監聽權氾濫 話別說太多〉,今周刊,第129期,頁38。
68. 〈天啊!太恐怖了!一0六000人被監聽〉,新新聞周報,第648期,頁15-18。
69. 〈國會聯絡人的真實遭遇:我被迫離開國防部〉,新新聞周報,第648期,頁21-23。
70. 〈軍事記者的不平之鳴:軍事記者被「反情報」 高階將領也遭「株連」〉,新新聞周報,第648期,頁24-26。
71. 〈掀開全民監聽的黑盒子〉,今周刊,第140期,頁21-27。
72. 〈民進黨文宣部主任羅文嘉:無奈、微笑面對長期監聽〉,今周刊,第140期,頁24。
73. 〈破解監聽 DIY守則 監聽浮濫 不要把你自己想得太不重要〉,今周刊,第140期,頁28-30。
74. 〈民營大哥大即將開始被監聽 警政署監聽民營大哥大 調查局監聽中華電信〉,今周刊,第140期,頁31-33。
75. 〈我們爭的不是媒體特權 而是國家體制 媒體自省 不要成為檢調侵犯人權的幫凶〉,今周刊,第140期,頁46-48。
76. 〈葉部長我有話要說! 記「七二七」檢調單位搜索今周刊事件〉,今周刊,第140期,頁54-58。
77. 台灣大學刑事法研究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社主辦,〈搜索修法之回顧與前瞻(一)〉,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0期,2001年3月。
78. 曹興誠,〈經營企業像打網球要快速應變〉,遠見雜誌,2002年6月號,頁156-169。
79. S. Jay Olshansky、Leonard Hayflick、Bruce A. Carnes,〈青春之泉是個謊言〉,科學人雜誌,2002年8月號,頁58-61。
80. 楊士隆、鄭瑞隆、程敬閏、黃虹如,〈台灣民眾對政府防制犯罪滿意度暨民眾被害經驗之調查報告〉,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民國92年1月27日。
81. David Quammen,〈珍‧古德 重返叢林〉,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03年4月號,頁74-87。
82. 李雪莉,〈新文官活力下鄉〉,天下雜誌,第273期,2003年4月15日,頁120-124。
83. 〈測試或監聽電話 有責任嚴守祕密〉,民國65年3月14日,聯合報3版。
84. 〈不像話? 電話被人竊聽切斷監院查後再議〉,民國67年8月16日,聯合報12版。
85. 〈電話電話鈴鈴鈴 東西南北一線牽〉,民國69年9月16日,聯合報12版。
86. 〈警總調查局表示 不可能竊聽電話 電信局監聽內部作業 不准許竊聽用戶通話〉,民國70年7月23日,聯合報12版。
87. 〈選舉期間電話遭監聽?監委要求查有無濫權!經過一番熱烈討論將提案存查〉,民國70年12月1日,聯合報3版。
88. 〈冷血歹徒勒贖竟撕票 八歲男童陳屍蔗園中 籌不足十六萬元李政橋慘遭毒手 南縣警局專案偵查懸賞十萬緝兇〉,民國70年12月27日,聯合報3版。
89. 〈大統唯王兩爆炸案同時偵破 嫌犯落網證係單純財物勒索〉,民國71年11月8日,聯合報3版。
90. 〈三重八名歹徒綁架婦女 電話勒贖三百萬元 警探循線查獲藏匿地點 就出肉票捉到一人〉,民國73年11月11日,聯合報5版。
91. 〈日千面人停止恐嚇 森永糖果將恢復進口〉,民國74年3月15日,聯合報5版。
92. 〈有關人員討論電訊監聽規定〉,民國75年4月15日,聯合報5版。
93. 〈刑訴法決增訂監聽電話條文〉,民國75年4月23日,聯合報5版。
94. 〈刑事訴訟法可能增列條文 規定推檢在必要時 可對嫌犯電子監聽〉,民國76年7月21日,聯合報5版。
95. 〈從下毒事件談維護社會安全〉,民國76年10月20日,聯合報2版。
96. 〈參與彩虹專案電話監聽 調查局說並非事實〉,民國78年3月2日,聯合報7版。
97. 〈彩虹也會聽電話? 電話有人監聽? 立院邀請官員列席報告〉,民國78年3月4日,聯合報3版。
98. 〈彩虹專案搞監聽?翁文維說沒這事!〉,民國78年3月10日,聯合報7版。
99. 〈禁玩股票 老闆員工鬥法〉,民國78年7月29日,經濟日報10版。
100. 〈查緝證市違規不能光打蒼蠅〉,民國79年1月1日,經濟日報3版。
101. 〈首次全面修正草案大功告成 顧及人權賦予被告緘默權 辯護人得陳述意見及請求調查證據 應付日益繁複的犯罪手法 為發揮辦案功能在偵查中准予監聽〉,民國79年2月20日,聯合報7版。
102. 〈國安局監聽「政壇要人」言行〉,民國79年3月3日,聯合報5版。
103. 〈歷史性會談 李煥、林洋港、郝柏村、蔣緯國一起出席 台北賓館會談 四人慷慨陳詞提出多項建議 黨政雙軌更換副總統候選人〉民國79年3月6日,聯合報1版。
104. 〈大轉機 大整合 回應賓館會議五點「共識」 李總統今公開發表國是談話〉,民國79年3月7日,聯合報1版。
105. 〈維護治安 劍及履及 重大刑案逮捕人犯 檢署支持警方大膽使用槍械〉,民國79年4月1 日,聯合報1版。
106. 〈全國高層檢警聯繫會議 電話監聽重大案件常為「公文」誤了先機 將請交通部知會:這手續免了〉,民國79年4月19日,聯合報9版。
107. 〈總統提出時間表 一年內終止戡亂時期 兩年內完成憲政改革 整頓治安要越快越好〉,民國79年5月23日,經濟日報2版。
108. 〈行政院指示法務部與國防部研擬制定監聽法可行性〉,民國79年5月29日,聯合報1版。
109. 〈簽賭心態 扭曲面貌 爭相追逐炒作 內線交易 見怪不怪!〉民國79年6月8日,聯合報3版。
110. 〈先後遭六個法院 兩個地檢署通緝 警方懸賞千萬元抓他 頭號要犯林來福 滿身罪孽〉,民國79年11月17日,聯合報7版。
111. 〈查刑案 清槍械 追贓款 緝同夥 林來福作惡多端 刑事局確立偵辦四方向 力求除惡務盡 魔頭涉案卅七件 十七件刑案經查證確認 昨被移送法辦〉,民國79年11月18日,聯合報7版。
112. 〈主要對象:涉嫌逃漏稅、股票內線交易、兩岸金融違規直接交易等違反國家經濟利益者 財政部可能獲授權監聽涉案人電話〉,民國79年12月17日,聯合報6版。
113. 〈偵查經濟犯罪 擬立法進行電話監聽〉,民國79年12月17日,經濟日報1版。
114. 〈違反證交法案件逐年遞增〉,民國79年12月30日,經濟日報9版。
115. 〈國安會、國安局、人事局三機構存廢隸屬問題初探〉,民國80年4月19日,中國時報4版。
116. 〈首次動用監聽系統、出動直昇機勘查犯罪現場 檢調合作樹立新辦案模式〉,民國80年6月30日,中國時報焦點新聞版。
117. 〈肅貪 調局籌設廉政諮詢委員會〉,民國80年8月2日,經濟日報3版。
118. 〈通訊監察法草案 初稿定案〉,民國80年8月30日,經濟日報3版。
119. 〈通訊監察法草案出爐 司法警察未經申請不得監聽〉,民國80年9月27日,經濟日報3版。
120. 〈麥當勞民生店被置炸彈 防爆員拆除時被炸不治 高市中山店對面公用電話亭遭炸毀 北市信義松仁路口也被放置爆裂物〉,民國81年4月29日,聯合報3版。
121. 〈麥當勞永和店兩員工昨被炸傷 容器也是茶葉罐 也在男廁天花板 兩名小顧客被震落的木頭碎石砸傷〉,民國81年4月30日,聯合報3版。
122. 〈一天不安全 一天不營業 麥當勞宣佈暫停營業 董事長孫大偉懸賞一千兩百萬元破案〉,民國81年4月30日,聯合報2版。
123. 〈郝揆嚴重關切 警騎四出緝兇 麥當勞爆炸案後暫歇業 肯德基也僅作外帶業務 社會人心惶惶 郝揆指示速破案〉,民國81年5月1日,民生報15版。
124. 〈中油大林廠並未污染空氣 環署:圍廠民眾可休矣!〉,民國81年5月12日,經濟日報9版。
125. 〈中油大林圍廠糾紛 警方驅離 民眾施暴 爆發流血衝突 警方六十九人民眾十餘人受傷 七名滋事嫌犯被收押〉,民國81年5月27日,經濟日報3版。
126. 〈通訊監察法充滿瑕疵 立委強烈詰難 立院委會首度審查草案 認為監聽範圍過大 核發監察書權利也太濫〉,民國81年7月9日,聯合報6版。
127. 〈防制經濟犯罪 調局明年首務〉,民國81年12月29日,經濟日報3版。
128. 〈中委選風敗壞 馬英九促中評會調查 李慶安等中委要求黨中央處理中委選舉贈金鍊案〉,民國82年8月24日,民生報13版。
129. 〈肅貪祭出監聽等手段 對象鎖定十四類公務員〉,民國82年9月7日,經濟日報3版。
130. 〈新黨挑「彩虹專案」 直指國安局監聽 連戰表示若有事實證明會依法處理 強調解決問題最好監聽法制化〉,民國82年10月9日,聯合報4版。
131. 〈查察議長選舉賄選 擬准以電話監聽 全國檢察首長開會做成決議 認可視為觸犯貪污罪嫌執行通訊監察〉,民國83年2月18日,聯合報1版。
132. 〈鍾榮吉:基層幾乎快崩潰了 查賄雷厲風行 強烈震撼了國民黨民代 有人憂心沒有「走路工」 不知怎麼參選〉,民國83年3月23日,聯合報2版。
133. 〈治安單位破刑案 電話線上找線索〉,民國83年6月20日,聯合報34 版。
134. 〈槍擊檢察官在逃主嫌犯 行蹤曝光 黃上豐在港走投無路 企圖潛返 黃曾竊聽張金塗家電話長達兩個多月 檢警追查動機及管道〉,民國84年1月18日,聯合報9版。
135. 〈檢察官遭槍擊引起震撼 朝野立委同聲譴責暴力〉,民國84年2月11日,聯合報9版。
136. 〈徵信社監聽電話 目前無刑責 隱私權遭侵犯 只能依民法求償 林錫湖為通訊監察法催生〉,民國84年2月11日,聯合報3版。
137. 〈警員辦案搶時效 委徵信社監聽 徵信社弊案查出案外案 檢方將追究行政責任〉,民國84年2月15日,聯合報7版。
138. 〈台灣的007? 徵信公司度小月〉,民國84年2月24日,聯合報39版。
139. 〈竹竿花生 長槍安毒 私梟暗語 警方監聽早已識破〉,民國84年6月11日,聯合報7版。
140. 〈國豐持股近24% 日商不排除撤資 南港輪胎經營權之爭受矚目〉,民國84年6月21日,聯合報3版。
141. 〈被跟蹤 民進黨人經驗豐富 有人表示願免費傳授擺脫之道〉,民國84年8月26日,聯合報2版。
142. 〈林洋港:感到遭打壓 電話被竊聽〉,民國84年8月31日,民生報20版。
143. 〈奉命對付陳家父子 不當殺手已離職 陳履安接到「自白」信 查證確有其人 在野立委要求有關單位說明〉,民國84年9月1日,聯合報2版。
144. 〈果商遭綁架 勒贖四百萬 拂曉突擊救肉票〉,民國84年10月28日,聯合報7版。
145. 〈北市約五百門號電話被監聽〉,民國85年4月23日,聯合報3版。
146. 〈許良虔疑涉私自「辦案」監聽 幫忙友趙姓女子 違背職務指示警方「徹查嚴辦」〉,民國85年5月2日,聯合報3版。
147. 〈透視監聽 調查局作業現場巡禮〉,民國85年6月17日,自立早報5版。
148. 〈向上掃黑 監聽多位立委電話〉,民國85年9月26日,聯合報1版。
149. 〈治安會議 警方是否獲偵查監聽權 未達共識 警政署長姚高橋指監聽天經地義 馬英九認為檢察官才是偵查主體〉,民國86年1月1日,聯合報5版。
150. 〈通信監察系統調查局有一套 法務部長廖正豪指節省資源人力 警界不宜再設置〉,民國民國86年1月1日,聯合報5版。
151. 〈股市掃黑 檢調偵訊譚清連 十餘名營業員及金主涉嫌配合炒作股票 也被移送法辦〉,民國86年1月29日,經濟日報1版。
152. 〈歹徒狡猾兇殘 幾度玩耍警方 盜拷電話讓人無法追蹤 拖延戰術展現要錢決心〉,民國86年4月26日,聯合報4版。
153. 〈連戰、林豐正:希望陳進興、林春生不要一錯再錯〉,民國86年4月28日,聯合報2版。
154. 〈總統點名報告 首長感受壓力 高層治安會議 談警員素質 談辦案設備 談假釋門檻 談法官素質 談責任擔當 也談媒體自律〉,民國86年5月3日,聯合報2版。
155. 〈烏龍監聽事件 時有所聞〉,民國86年6月29日,聯合報6版。
156. 〈誰來監聽 雙軌並行 警方和調查局以後各辦各的 避免互指踩線〉,民國86年7月2日,聯合報10版。
157. 〈警調監聽權之爭 趙守博協調〉,民國86年7月2日,中國時報社會傳真版。
158. 〈憲改聯盟指責傷害憲政 提到修憲 省方都說「見面再談」 國民黨以黨紀處分修憲代表〉,民國86年7月11日,聯合報4版。
159. 〈電話被監聽?吳容明:隨他去聽〉,民國86年7月14日,聯合報4版。
160. 〈廖正豪:遭監聽的應舉證 檢調系統未介入修憲〉,民國86年7月19日,聯合報4版。
161. 〈不滿自立早報報導國安局監聽反凍省國代 殷宗文以個人名義提自訴〉,民國86年7月29日,聯合報7版。
162. 〈刊登道歉啟事 誹謗自訴撤回 殷宗文與自立早報和解〉,民國86年9月11日,聯合報6版。
163. 〈監聽報導案 自立早報致歉 國安局撤回告訴〉,民國86年9月11日,中國時報台灣要聞版。
164. 〈破大案 兩年後補敘獎 中山分局偵辦水果商被綁架案 被指洩密無功變有過 專案人員投訴本報爭回公道〉,民國86年12月8日,聯合報6版。
165. 〈內政部長交接 葉金鳳淚流去職 黃主文上台開砲〉,民國87年2月5日,中時晚報焦點新聞版。
166. 〈黃主文的檢警合作,警方有共鳴 「檢察官是打擊犯罪阻力」,有人說部分屬實〉,民國87年2月7日,聯合報2版。
167. 〈警方監聽權 僅限重大案件市區電話〉,民國87年4月29日,中國時報焦點新聞版。
168. 〈非禮案變調 程泉、廖正豪互批〉,民國87年7月10日,聯合報1版。
169. 〈法部和調局 暗鬥變明幹 程泉白天開記者會 廖正豪晚上發聲明稿〉,民國87年7月10日,聯合報3版。
170. 〈民營電信將納入監聽〉,民國87年8月14日,中國時報焦點新聞版。
171. 〈監聽,請民營業者協助〉,民國87年8月15日,聯合報9版。
172. 〈「掃黑政策不變 監聽將採雙軌制」 內政部、法務部達共識:維持掃黑高層督導會報 監聽作業警調各自執行〉,民國87年8月20日,聯合報8版。
173. 〈電信自由化面臨不怕監聽挑戰 大哥大監聽不易造成治安死角 如何防範作奸犯科已成法部燃眉之急〉,民國87年9月22日,經濟日報42版。
174. 〈竊聽馬志玲電話 徵信業者被反監控 四關係人推來推去 表明無關命案 羅姓男子供出十卷錄音帶〉,民國87年9月29日,聯合報3版。
175. 〈隔牆有耳 無法可罰〉,民國87年10月3日,民生報2版。
176. 〈警方電信監察 明年上線 政院已同意動用第二預備金添購設備〉,民國87年11月5日,聯合報8版。
177. 林鈺雄,〈監聽疑雲重重 亟待立法規範〉,民國87年12月28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178. 〈休會清倉 39項重大法案 立院今交卷〉,民國88年1月15日,中國時報焦點新聞版。
179. 〈通訊監察法 來不及排回議程 誰核發監察書引起爭議 二讀前被抽掉 等朝野達成共識已太遲〉,民國88年1月16日,聯合報4版。
180. 陳瑞仁,〈監聽機房應設在地檢署〉,民國88年3月29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181. 〈軍方承認違法調閱通聯記錄 軍事發言人指軍事安全總隊「越權、作業疏失」 未提應否對侵犯民間基本人權道歉〉,民國88年6月2日,聯合報4版。
182. 〈毒品走私 犯罪科技化 利用行動電話作工具 緝毒偵查難度增加〉,民國88年6月4日,民生報4版。
183. 〈駱志豪案的下一課題:檢討檢方有無濫權情事〉,民國88年8月29日,聯合報2版。
184. 〈監聽浮濫 查獲率不及一成 逾85%與原罪名不符 地檢署破案未超過5%所在多有〉,民國88年10月7日,台灣日報1版。
185. 〈駱案監聽不只兩年 法界人士指若不能說明有何監聽必要 可能侵權〉,民國88年12月23日,聯合報8版。
186. 〈警皮軍骨 海巡部儼然警總再世?〉,民國89年1月19日,中國時報焦點新聞版。
187. 〈接法務部 陳定南:調查局將轉型為廉政公署〉,民國89年4月15日,聯合報3版。
188. 〈苗栗槍擊案二嫌犯獲保釋 社會一片譁然 法律見解與大眾認知 有落差〉,民國90年3月23日,聯合報20版。
189. 〈GSM大哥大會被空中攔截? 中華電信:全球尚未有盜拷、竊聽前例〉,民國90年4月19日,民生報D7版。
190. 〈法官還不如鄰家歐巴桑可信 台灣社會信任度調查 立委、工商大老闆吊車尾〉,民國90年9月15日,民生報A4版。
191. 〈監聽破案率只有14% 法務部指核准案件中六成五左右是毒品、槍砲案件 共犯連繫隱密不易突破〉,民國90年10月23日,聯合報8版。
192. 〈查賄!360線監聽 電信總局長證實〉,民國90年10月24日,聯合晚報4版。
193. 〈查賄 新設360條監聽線 鎖定民營行動電話 查察候選人及樁腳賄選行為 立委要求防止違法監聽〉,民國90年10月25日,聯合報3版。
194. 〈檢察總長:查賄選監聽線滿檔 再增5百條〉,民國90年11月5日,聯合晚報4版。
195. 〈桃園防賄效果好 查賄待努力〉,民國90年11月12日,聯合報18版。
196. 〈查賄風聲緊 樁腳說暗語防監聽 大哥大改用易付卡 「來喝茶」約好見面再說〉,民國90年11月16日,聯合報18版。
197. 〈查賄績效顯著 案件之多監聽之廣破紀錄〉,民國90年12月4日,中國時報焦點新聞版。
198. 〈行賄招數翻新 抓賄幾近停擺〉,民國91年1月9日,聯合報20版。
199. 〈「小市民免驚」 竊聽GSM行動電話不容易〉,民國91年1月14日,中國時報休閒生活版。
200. 〈賄選花招 樁腳借廁所 買票錢你丟我撿 已有不少選民在自家廁所撿到錢 也有樁腳發彩券 中獎與否各憑機運 還有補貼出國旅遊〉,民國91年1月24日,聯合報8版。
201. 〈監聽核准率 高達九成九〉,民國91年5月6日,中國時報社會綜合版。
202. 〈通訊監察報告所透露的駭人聽聞訊息〉,民國91年5月12日,中國時報論壇。
203. 〈陳定南:監聽票核發 將轉給法官〉,民國91年5月20日,聯合晚報2版。
204. 〈隱形手機犯罪新漏洞 警方發現不少更改手機序號、銷號 搭配預付卡使用 就成了逍遙法外的犯罪工具〉,民國91年6月13日,民生報A11版。
205. 〈3000人電話遭監聽 四家徵信業者涉嫌勾串通訊商掛線盜錄 板檢大搜索發現竟有警方要求監聽嫌犯〉,民國91年8月22日,聯合晚報1版。
206. 〈知法犯法 員警透過徵信社竊聽〉,民國91年8月24日,中國時報地方新聞版。
207. 〈今年以來 兩萬餘人被監聽 陳定南公布數字 立委認不只這個數字〉,民國91年11月14日,聯合報8版。
208. 〈監聽對象上萬 破案率掛零〉,民國91年11月26日,中國時報社會綜合版。
209. 〈陳定南:檢調生態2/3屬泛藍 根據多方了解所做推測 因此認為檢調不會選擇性辦案〉,民國92年5月15日,聯合報A13版。
210. 〈薛球集團交保 院檢都有錯〉,民國92年6月12日,中國時報社會綜合版。
二、外文文獻
1. Friedrick August von Hayek, 《Ind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London, 1949.
2. Claude Shannon & Warren Weaver,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Urbana, Ill., 1949.
3. Norbert Wiener, 《The Human Use of Human Beings: Cybernetics and Society》, Eyre and Spottiswoode, London, Rev. ed., 1954.
4. Karl R. Popper, 《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 Beacon Press, Boston, 1957.
5. Karl R. Popper,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Huchinson, London, 1959.
6. Milton Friedman, 《Human Values and Economic Polic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67.
7. David Hume, 《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Hackett, Indianapolis, 1977(1777).
8. Edited by Kurt R. Leube; foreword by W. Glenn Campbell; introduction by Anna J. Schwartz, 《The Essence of Friedman》,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Stanford, Calif., 1987.
9. R. H. Coase,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988.
10. James Q. Wilson, 《Bureaucracy: What Government Agencies Do and Why They Do It》, Basic Books Inc., New York, 1989.
11. Milton & Rose Friedman, 《Free to Choose: A Personal Statement》,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Orlando, 1990.
12. Thrainn Eggertsson, 《Economic Behavior and Institu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0.
13. Ernst Mayr , 《One Long Argument: Charles Darwin and the Genesis of Modern Evolutionary Though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 1991.
14. Gary J. Miller, 《Managerial Dilemma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Hierarc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2.
15. Richard Cockett, 《Thinking the Unthinkable: Think-Tanks and the Economic Counter-Revolution, 1931-1983》, HaperCollins, Great Britain, 1994.
16. Dietrich Dörner, 《The Logic of Failure: Recognizing and Avoiding Error in Complex Situations》, Addison-Wesley Pub., Reading, Mass., 1996.
17. Perter Makin, Cary Cooper & Charles Cox, 《Organizations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Managing People at Work》, Praeger, Westport, Conn., 1996.
18. Joseph E. Stiglitz, 《Economics》,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New York, 2nd ed., 1997.
19. Ansel M. Sharp, Charles A. Register, Paul W. Grimes, 《Economics of Social Issues》, McGraw-Hill, Boston, 13th ed., 1998.
20. George Greenstein, 《Portraits of discovery: profiles in scientific genius》,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1998.
21. Robert S. Pindyck & Daniel L. Rubinfeld, 《Microeconomics》, Prentice-Hall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J., 4th ed., 1998.
22. William A. Sherden, 《The Fortune Sellers: The Big Business of Buying and Selling Predictions》,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1998.
23. Wolfgang Kasper & Manfred E. Streit,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Social Order and Public Policy》, Edward Elgar Pub., Northampton, Mass., 1998.
24. Carl Shapiro & Hal Varian, 《Information Rules: 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 1999.
25. Robert Cooter & Thomas Ulen, 《Law and Economics》,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Reading, Mass., 3rd ed., 2000.
26. James A. Brickley, Clifford W. Smith & Jerold L. Zimmerman, 《Managerial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al Architecture》, McGraw-Hill, Boston, 2nd ed., 2001.
27. G. J. Stigler, 〈The Development of Utility Theory. Ⅱ〉,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ume 58, No. 5. (Oct., 1950),pp.373-396.
28. R. H. Coase,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ume 2, Issue 1 (Oct., 1959), pp.1-40.
29. George J. Stigler,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ume 69, No. 3 (Jun., 1961), pp.213-225.
30. George A. Akerlof,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ume 84, Issue 3 (Aug., 1970), pp.488-500.
31. Armen A. Alchian & Harold Demsetz,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ume 62, Issue 5(Dec., 1972), pp.777-795.
32. Bibb Latane, Kipling Wiliams & Stephen Harkins, 〈Social loafing〉, Psychology Today, Issue 13 (Oct., 1979), pp.104-110.
33. Daniel Gilbert, 〈How Mental Systems Believe〉, American Psychologist, Volume 46, No. 2 (Feb., 1991), pp.107-119.
34. William J. Stuntz , 〈Warrants and Fourth Amendment Remedies〉, Virginia Law Review, No. 77 (Aug., 1991), pp.881-943.
35. Harold J. Leavitt, 〈Why Hierarchies Thrive?〉, Havard Bisiness Review, March 1, 2003, pp.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