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籍
《大戴禮記》:漢戴德著,聚珍本第四冊。
《二程集一》:台北縣,明國印製1932年。
《五子近思錄.小學篡注》:故宮珍本海南出版社2001年。
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台北市,考正出版社,1943年。
朱熹注:《四書集注》,台北市:藝文印書館, 2010年。
《朱子語類》:(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李文公集歐陽行周文集》: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江南圖書館藏明成化刊本。
[東漢]班固著,唐代顏師注,《漢書注》,古代善本名家斷句,永康出版社印行。
[唐]李翱:《李文公集》,(《四部叢刊初編縮本‧集部40》),明成化乙未刊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 。
(西漢)劉向著:《說苑》(公元前206年 - 9年)。
尹仲容:《呂氏春秋校釋》,台北市:立青文教基金會1986,7月頁9
《十三經注疏》6左傳 藝文印書館印行。2001。
《十三經注疏》2詩經 藝文印書館印行。2001。
《春秋穀梁傳》晉范寧集解,聚珍本第六冊。
劉勰著:《文心雕龍》,台北市:里仁書局。
〔漢〕許慎撰,段玉栽注:《說文解字注》,頂淵文化,2008年。
(漢)司馬遷:《史記會注考證.孔子世家》第十七。中新書局,1976。
洪興祖撰:《楚辭補註》,台北市:藝文印書館印行,2011年。
(宋)鄭氏集解者何晏:《孝經論語集解》,台北市:新興書局
影印國子監刊本、田中慶太郎校訂:《周易本義》,台北市:華聯出版,1989年。
徐洪興:《周子通書》,上海古籍出版,2000年。
董仲舒:《春秋繁露》,上海古籍出版,1999年。
《清靜經》:(台北縣,達觀靜禪協會,2004),
《道德經》:(台北市上新印刷公司,2001。)
《陸象山全集》:世界書局據明嘉靖江西刊本校印1905年。
《橫渠張子釋張子正蒙注》: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朝鮮古寫徽州本朱子語類上》十三卷:(中文出版社)。
《戴震全書》:(合肥市:黃山書社,1995)。
(二)專書
王夢鷗:《禮記今譯》,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 1979年。
本子華:《皇極經世釋義》,台北市:武陵出版,1990年
古清美:《近思錄今註今釋大學問今註今釋》台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正中書局)1958年。
吳廷環《論語研究》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
成中英:《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台北市:三民書局,1973年。
邱鎮京《論語思想體系》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吳靜宇:《老子義疏註全集》,1974年。
李明輝:《儒家與康德》,台北市:聯經出版1990年。
張其昀:《孔子傳》,台北:中國文化叢書,中央文物供應社印行,1952年
張華釋:《景德傳燈錄》,台北市:沈氏藝術印刷,1997年。
曹文蔚 :《論語編者子思的拷證》,台南:南一書局‧1969年。
渡邊秀方:《中國哲學史概論》,台北市: 台灣商務印書,1967年。
屈萬里:《古籍導讀》,台北:開明書店‧1964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讀篇》,台灣學生書局,1997年
南懷瑾俆芹庭注譯:《周易》,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
韋政通:《先秦七大哲學家》,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1985年。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1980年
周啟成等新譯:《昌黎先生文集》,台北市:三民書局印行,2011年。
唐文治:《十三經獨本孟子》,台北市:新文豐出版, 1980年。
唐文治:《十三經獨本禮記》,台北市:新文豐出版, 1980年。
唐文治:《十三經獨本周禮儀禮》,台北市:新文豐出版,1980年。
曹道衡 林世忠 林世楨:《韓非子譯注》,台北市:建安出版社, 1997 年。
國立編譯館:《春秋左傳正義》,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 。
荀況:《荀子》蔣南華 羅書勤 楊寒清譯注,台北市:台灣古籍出版社,199年。
許慎:記漢太尉祭酒《說文解字》第八上。
梁啟超:《儒家哲學》,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 1937年。
賈豐臻:《中國理學史》,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
熊公哲:《荀子今註今譯》,台北市: 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錢穆:《論語要略》,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蕭天石:《諸子概說與書目提要》,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性》,《戴震全書》卷六,黄山書社1995年。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市:中興書局, 1946年九月。
(三)專書論文
陳鐵凡:《四書章句集注考源》,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出版,錢穆等箸,《孔孟研究論集》,1981年。
徐麗真:中文所博士論文1994《世說新語呈現之魏晉士人審美觀研究》,政治大學 。林詩軒:《亜里斯多德教育思想研究》,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年。張麗珠:《中國哲學三十講》,台北市:里仁書局2007‧ 08。
宋志明:《儒家安身立命之道》新浪 ,2013 10 17。
樊浩:《文化與安身立命》漢學研究中心, 福建教育出版社。
(四)期刊論文
陳徽:(同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人文社科綜合期刊:,孔子仁學思想中的情感張力及其現實意義,江淮論壇 2007。
成中英(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人文社科綜合期刊:系,發展全球價值倫理—中西價值體系的層次與其整合體現孔子與儒家仁愛倫理與忠恕之道,江淮論壇 2009年。
楊建準:〈天人合一: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中軸結構〉浙江學刊,1998年(5)
錢穆《從認識自己到回歸自己》(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印行,1967)。
(五)學位論文
邱婷瑋論許謙:《讀論語叢說》研究,(蔡根祥教授指導,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中文系碩士論文。)2012年。
陽翼華:《孔子的生命哲學原理》,(黎建球教授指導,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11年)。
徐震宇:《孔子的政治的生涯對其學說的影響》,(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高雄,台灣,2003。)。林芳瑛:《論語》中孔子思想與《尚書》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林琪雅:《社會工作者在兒少保護體制內安身立命的故事》,台北:東吳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劉毓玲:《從論語論孔子聖與凡》,玄藏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徐麗真:《世說新語呈現之魏晉士人審美觀研究》, 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1994年。
林詩軒:《亜里斯多德教育思想研究》,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年。
黃麗頻:清代《老子》注義理的繼承與開新成功大學中文系碩士班,2008年。吳欽汝:《向什麼處安身立命》中國政法大學硕士論文。
趙宏宇:《孝的觀念及其制度化的研究》,中山大学图書馆博士學位論文,時間:2013-12-18。
楊均尊:《安身立命之道《了凡四[訓》》南華大學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尤惠貞, 2006年。
高華:《安身立命的生存法則》,台北縣 :達觀出版社,2004年。
徐慧英:《尋求安身立命》一個公部社工的自覺與蜕變,慈濟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洪裕程:《運動:安身立命於無以為家》,東華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郭海燕:《孔子性命學說新探》,曲阜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國山東,2008年。
倪妮:孔子“天人合一”思想探論,準中科技大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