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3 03:12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康勤
研究生(外文):
CHIN KANG
論文名稱:
著作權保護之新選擇—以創用CC在台灣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New Mechanism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Creative Common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盧文祥
指導教授(外文):
WEN-HSIANG, LU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
法律學系
學門:
法律學門
學類:
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創用CC
、
著作權利用
、
授權利用
、
公共園地
、
創作共享
外文關鍵詞:
Creative Commons
、
Open Content
、
Public Domain
、
License Agreement
相關次數:
被引用:
7
點閱:1272
評分:
下載:233
書目收藏:7
我國著作權法第十條規定,著作人於著作完成時享有著作權,即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除非著作權人讓與其著作財產權,或將部分著作財產權授權他人利用,否則不論著作權人的意願為何,對於著作權人而言,其著作受到著作權法完整而全面性的保護,然而對於利用人而言,可能一旦利用著作的任一種著作財產權,就可能構成侵害著作權。
若從著作權人與利用人的角度分別以觀,著作權人希冀其著作受到著作權法的一切保護,並得獲取最大的利益;而利用人則傾向於盡量開放,以免妨礙再創作以及資訊的流通。然而在提倡鼓勵創作的保護誘因,與開放合法利用他人著作兩者間,著作權人與利用人間是否可取得平衡?
本文乃從美國Stanford大學教授Lawrence Lessig教授提倡並創立的著作權得以授權給公眾使用的觀念,也就是Creative Commons(以下簡稱創用CC)的角度出發,探討運用私權利來創造公共財的方式,也就是以特定方式開放創意著作的使用,而其方式就是保留部分權利聲明的授權條款的搭配選擇。
本文嘗試以介紹目前國際間推展創用CC之近況,並配合我國目前著作權法制規範,反思創用CC在我國將來可能的運作模式以及面對之問題,包括如何推廣使民眾得以信任該公共園地(Public Domain),並且自律使該平臺上之著作不會被誤用或濫用,亦即不會因無法面對面討論授權條款而遭有心人士濫用;又,應如何宣導從一般政府機關、圖書館等單位網站開始推廣創用CC,使民眾得以接受並廣為利用;並就創用CC可能面對的問題加以探討,並期提出解決之方向與建議。
本文研究最終目的,是希望透過創用CC的介紹,得以解決當今著作權授權契約有關於授權不明或無法授權的情形,而得創造一個更為豐富多元的著作創作環境,期使文化的傳承更為順暢。
本文共以六章構成,茲簡述如下:
第一章主要乃以引發本文的研究動機以及相關問題的提出為介紹,以文獻分析及比較觀察的研究方法,由美國的觀點探討我國著作權法面臨的種種問題,並嘗試由寇斯定理之經濟學分析觀點,解釋著作權的特性以及創作共享的利弊,對本議題進行研究。
第二章從探討著作權法保護之起源、目的出發,探討著作財產權利用的困境,包括無法覓得著作權人、被拒絕授權、授權無法達成合意,進而從寇斯定理探討著作權保護概念中,以交易成本為角度而研究,包括:搜尋與資訊成本、商議與決策成本、管制與執行成本,如何得以使社會資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一方,並且藉由合理適當的財產權界定與歸屬,而達成社會極大化的目標。創用CC概念最主要的目的,也就在於使著作容易被其他利用人搜尋、減低交易成本,同時對於後端的商議、決策、管制、執行成本,也得有效率的加以減低。
第三章從引入開放原始碼以及自由軟體運動的觀點,引發創用CC對於開放內容的靈感,並進而有了創用CC的產生,以提倡著作權得以授權給公眾使用的觀念。而創用CC乃使著作權人得自由選擇允許第三人利用其著作的觀念,設計多種免費的授權契約條款,藉由點選搭配,而成為保留部分權利的授權條款。其中的核心授權條款包括:對於著作的使用必須標示原作者姓名;不可進行改作;不得作商業性利用;衍生著作必須使用與原著作相同的授權條款;並進一步介紹創用CC國際化計畫,以及創用CC授權條款之性質、特色、以及相關批評暨反駁。
第四章從創用CC於各國目前現況,來探討美國、中國、英國、西班牙、荷蘭,各該國家目前推行創用CC所遇到的情況。其中美國因為是提倡並推行創用CC初始國家,該國所遇到的困難特別值得我國加以參考,而中國於21世紀的崛起、以及其人口的興盛導致著作權權利的發生,以及授權契約的多樣性,將更有變異性。至於英國、西班牙、荷蘭,則主要以晚近時事介紹為主。
第五章從我國著作權保護的困境,反思並且倡議創用CC的新選擇,也就是針對著作財產權之部分權利保留的授權契約條款的搭配選擇,而以符合著作權人以及利用人的利益出發,並期取得兩者間最大的平衡,並得達到我國著作權法第一條規定:保障著作人著作權益、調和社會公共利益暨促進國家文化發展之目的。並針對創用CC與著作權法、及民法的關係以及應用加以討論。
第六章則綜合前述各章之內容,為本文整體之歸納與整理。
Article 10 of Copyright Act states that” The author of a work shall enjoy copyright upon completion of the work; provided, where this Act provides otherwise, such provisions shall govern.” which means unless the author has transferred or licensed the economic rights to the work, the author shall enjoy all the copyrights under this Act. Any person, who exploits the work, may commit the offense under this Act without transferring or licensing agreement.
As to the author and any person who exploits the works, the author surely wishes to be protected under the Copyright Act to gain the most benefit; and as to the person who exploits, he may want to use the work for free. The question is that if there’s balance or harmonization line between the author and the user?
This study tried to introduce the discontentment that some scholars have faced toward copyright laws the world over being overly protecting of copyright holders. Among them, Professor Lawrence Lessig of Stanford University,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Creative Commons, whereas the author voluntarily shares his copyrighted work with non-specified users by marking his work with simple symbols to indicate whether the work can be shared in whole or in parts.
This study tried to introduce Creative Commons among several countries, and look at how th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ing mechanism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existing authorization system of the Copyright Act. In addition, while Taiwan is in its initial stage of promoting CC, this study proposes how to promote people to release their economic rights to the Public Domain, and the works will not be misused or abused; also, to promote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library to us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ing Agreement.
This study tried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helping the Creative Commons take roots in ROC, balancing different interests for the common good of societ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This study is composed of six chapters:
Chapter I tried to introduce the incentive of the dilemma of using copyright authorization and related questions; and tried to discuss from the point of Coase Theorem the characters of copyright and the pros and cons of sharing the copyrights.
Chapter II discussed the beginning and purposes of copyright act, and the dilemma of copyright authorization and use, and emphasizes the difficulty of obtaining authorization for work posted on the Internet. Since the search and information costs, bargaining and decision costs, policing and enforcement costs are high, the more complicated the licensing is. The ROC Copyright Act does not require the copyright holder to display his name or contact information, in many cases, the users do not know who the works belong to, or can not contact with the right holder since no contacts are provided. As a result, the license agreement cannot be reached. The purpose of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greement is to lessen the several costs above and to make licensing process more efficiently.
Chapter III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Open Source and Free Software Movement, which inspired the open content of Creative Commons, and promote the concept of some rights reserved to the public. The copyright owners may release some economic rights to the public by clicking the free articles, which may include attribution, no derives, noncommercial, and share alike. This chapter also introduced the International commons, Sampling license, and Science commons; and the characters, criticism and controversy of the articles of Creative Commons.
Chapter IV introduced the confrontation of Creative Commons in USA, Mainland China, UK, Spain, and the Netherlands. USA is the first promoter country of Creative Commons, and its confrontation is our reference. Mainland China is now gaining the front tier of the growing country and its multiform of licensing agreeme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s to UK, Spain, and the Netherlands, this study tried to introduce topicalities for references.
Chapter V tried to look at the retrospect of copyright system and promote the mechanism of Creative Commons, and the possible dilemma of Creative Commons such as the promotion ways, the Internet confidential mechanism to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Commons in ROC. This study also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rticles of Creative Commons with the Civil Code, and the Copyright Act in ROC.
Chapter VI is the overview and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5
第二章 著作財產權利用之困境 7
第一節 著作權法之限囿 7
第一項 著作權的起源 7
第二項 著作權法之立法目的 8
第二節 著作權保護之新思維- -交易成本概念之形成 10
第一項 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 10
第二項 寇斯定理與著作權法 13
第三節 著作財產權利用之困境 16
第三章 著作權保護之新選擇---創用CC 19
第一節 提倡之始 19
第一項 引入開放原始碼與自由軟體運動之觀念 19
第二項 美國著作權法發展背景 21
第二節 創用CC授權條款 25
第一項 條款內容 25
第二項 創用CC國際化計畫 34
第一款 國際化計畫—iCommons 34
第二款 為商業性目的解套的彈性使用—取樣授權 38
第三項 科學領域的共同創新—Science Commons 39
第四項 創用CC觀念的澄清 45
第五項 與創用CC相關的程式 53
第三節 創用CC授權條款之性質、特色、批評與反駁 56
第一項 創用CC授權條款之性質 56
第二項 創用CC授權條款之特色 57
第三項 對創用CC授權條款之批評與反駁 58
第一款 針對「非商業」授權條款的批評與反駁 59
第二款 針對取樣授權條款與發展中國家授權條款的批評與反駁 61
第四節 小結 63
第四章 創用CC於各國目前現況 65
第一節 美國 67
第二節 中國 70
第三節 英國 72
第四節 西班牙 73
第五節 荷蘭 74
第五章 創用CC在我國的發展 75
第一節 現況說明 75
第一項 數位典藏內容 80
第二項 BLOG 82
第二節 創用CC與著作權法之關係與應用 84
第一款 科技保護措施 85
第二款 電子權利管理資訊 87
第三節 創用CC授權條款與我國民法之關係 87
第四節 創用CC發展之可能困境與未來的配套方向 90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96
參考資料 100
參考資料
(一)中文書目
1、徐源豐譯,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大衛•傅利曼(David D. Friedman)著,先覺出版社,2002年初版。
2、林柳君譯,閣樓上的林布蘭,凱文•瑞維特(Kevin G. Rivette)、大衛•克萊(David Kline)著,經典傳訊文化,2000年初版。
3、陳怡君譯,著作權保護了誰,希瓦•維迪亞那桑 (Siva Vaidhyanathan)作,商周出版社,2003年初版。
4、章忠信,著作權博識500問,書泉出版社,2004年二版。
5、賀德芬,著作權法論文集 / 文化創新與商業契機,月旦出版社,1994年再版。
6、葉茂林譯,捍衛著作權:從印刷術到數位時代之著作權法,Paul Goldstein 著;五南出版社,2000年。
7、馮震宇,智慧財產權之發展趨勢與重要問題研究,元照出版,2003年初版。
8、黃俊英、劉江彬著,智慧財產的法律與管理,華泰書局,1996年初版。
9、趙晉枚、蔡坤財、周慧芳、謝銘洋、張凱娜合著,智慧財產權入門,元照出版社,2004年2月三版。
10、簡資修,經濟推理與法律,元照出版社,2004年初版。
11、劉江彬,智慧財產法律與管理案例評析(二),政大科技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2004年初版。
12、劉靜怡譯,網路自由與法律,勞倫斯•雷席格 (Lawrence Lessig)著;商周出版社,2002年初版。
13、劉博文,智慧財產權之保護與管理,揚智文化,2002年初版。
14、劉尚志、王敏銓、張宇樞、林明儀合著,Patent Wars-美台專利訴訟實戰暨裁判解析,元照出版社,2005年4月初版。
15、謝銘洋等合著,著作權法解讀,元照出版,2001年初版。
16、藝立協,BLOG部落格線上出版、網路日誌實作,台北:上奇科技,2003年7月初版。
17、蘇力譯,Richard A. Posner 著,正義/司法的經濟學,元照出版社,2002年初版。
18、認識著作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編,2002年5月初版。
19、國際貿易法暨智慧財產權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系,1999年12月30日。
(二)期刊論文
1、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自由軟體常見問答小手冊,2004年10月。
2、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Creative Commons Taiwan。
3、毛慶禎,創意公用授權條款在智慧財產權的地位,2004年第八屆資訊管理學術暨警政資訊實務研討會, 2004年5月14日,取自:http://www.lins.fju.edu.tw/~mao/works/cc.htm。
4、王怡玲,數位時代著作權法之因應-以數位內容之集體管理為核心,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5、王嘉源譯,智財權吞噬文化公領域,Lawrence Lessig著,2005年9月27日,中國時報A14版。
6、朱學恆,喜歡?自己改編它!30雜誌,2004年10月號。
7、呂佩芳、楊智傑,「釋出部分著作權」之法律經濟分析,智慧財產權月刊第81期,2005年9月出刊。
8、李科逸,自由軟體國際間智財權重要爭訟及趨勢之淺析- - 著作權訴訟爭議漸息,專利權侵權疑慮頻生,智慧財產權月刊第76期,2005年4月。
9、李婉萍,著作權授權的新興模式-Creative Commons創意公用授權淺介,科技法務透析,2004年10月。
10、李婉萍,加拿大、日本關於著作權不明或失聯時之法定授權制度介紹,科技法務透析,2005年3月。
11、汪家倩,「版權所有」與「版權沒有」之外的選擇:Creative Commons 簡介,萬國法律第138期,2004年12月出刊。
12、呂佩芳、楊智傑,「釋出部分著作權」之法律經濟分析,智慧財產權月刊第81期,2005年9月出刊。
13、吳正婷,面對數位典藏時代─音像數位資料庫的定位、功能與案例研究,台南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05年。
14、周立軒,網誌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7月。
15、林君宜,虛擬圖書館-改變知識流通路徑,商業週刊第934期,2005年10月7日出刊。
16、林國忠,兩岸關於盜贓、遺失物善意取得之研究,東吳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7月。
17、林輝雄,法律經濟分析的效率與正義問題-以寇斯定理與羅爾斯正義論為中心,全國律師雜誌,2004年12月出版。
18、林懿萱、莊廷瑞,現行著作權體制下的彈性授權模式:談Creative Commons,智慧財產權月刊第76期,2005年4月出刊。
19、孫珮瑜,著作權法是「保護」還是「扼殺」?天下雜誌第307期,2004年9月15日。
20、張永強、康勤、蔡東廷,從我國著作權法探討Creative Commons之應用與發展,科技法務透析,2005年5月。
21、陳舜伶,Creative Commons 公用授權條款簡介與tw-iCommons 計畫說明,2004年5月。
22、章忠信,欣見 Creative Commons Taiwan計畫順利推定 2004年9月5日。刊載於: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4&act=bbs_read&id=112&reply=112
23、楊淑智譯,專利變共享,生技業利多或利空,翻譯自
, The Triumph of the Commons, 2005.2.10,商業週刊第900期 2005年2月21日出刊,pp.130-131。
24、楊智傑、李憲隆,重組智慧詞產權體系-開放原始碼的另一條進路,萬國法律第127期,2003年2月。
25、蔡明誠,著作財產權讓與契約與民法適用問題—從最高法院八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一0三九號「高陽著作案」民事判決談起,發表於民國九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台灣大學民事法研究中心民事法裁判研討會(二十)。
26、蔡英雌,智慧財產權授權契約限制競爭之探討 - 以歐聯暨美國競爭法為中心,東吳大學碩士論文,1997年6月。
27、盧文祥,從著作財產權授權利用之困境探討創作共享機制之推展,東吳法律學報第17卷第2期,2005年12月。
28、盧文祥,著作財產權創新授權模式法律問題之研析,2006.7.7。
29、賴美譯,迎接數位化 出版社苦思獲利之道,譯自《經濟學人》Pulp friction. Nov. 10th. 2005. 商業週刊第940期,2005年11月28日出刊。
30、劉孔中,從著作權共同管理之發展趨勢檢討我國著作權共同管理團體之法制,全國律師雜誌第9卷第12期,2005年12月。
31、劉孔中,論建立資訊時代「公共領域」之重要性及具體建議,收錄於第六屆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學術交流研討會科技創新與智慧財產戰略論文集,2006年5月29-30日。
32、劉靜怡,軟體原始程式碼開放運動的規範意涵-連網時代的共同創新未來,月旦法學第80期,2002年1月。
33、蕭澤嵐,強制開放原始碼之研究:以創作誘因與成本結構為中心,中央大學產業經濟所碩士論文,2002年。
英文參考資料
(一)Books
1、Anupam Chander and Madhavi Sunder, the Romance of the Public Domain, 92 California Law Review 1331(2004).
2、Herbert Hovenkamp, Mark D. Janis, Mark A. Lemley, IP and antitrust: an Analysis of Antitrust Principles applied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Aspen 2002.
3、Lawrence Lessig, Code and other laws of cyberspace, 1999.
4、Lawrence Lessig, The Future of ideas: the fate of the commons in a connected world, 2001.
5、Mark A. Lemley, Software and Internet Law, Aspen Publishers, 2003.
6、Richard Stallman, Free software, free society: selected essays of Richard M. Stallman,.2002.
7、Robert Cooter and Thomas Ulen, Law and Economics, pp.119-122(4th ed. 2004)
8、Robert P. Merges and Peter S. Menell and Mark A. Lemly,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New Technological Age, third edition, 2003.
9、Siva Vaidhyanathan Copyrights and Copywrongs, the ri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how it threatens creativity, 2001.
(二)Periodicals
1、Anupam Chander and Madhavi Sunder, the Romance of the Public Domain, 92 California Law Review 1331(2004).
2、Jeffrey L. Harrison, Creativity or Commons: A Comment on Professor Lessig, 55 Florida Law Review 795(2003).
3、Lawrence Lessig, the Creative Commons, 55 Florida Law Review 763(2003).
4、Lawrence Lessig, the Creative Commons, 65 Montana Law Review 1(2004).
5、Robert P. Merges, Colloquium: A new Dynamism in the Public Domain,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Winter 2004.
6、Symposium: the Law & Technology of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Transcript edited & excerpted transcript of the Symposium on the Law & Technology of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18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697(2003).
7、Thomas F. Cotter, Prolegomenon to a Memetic Theory of Copyright: Comments on Lawrence Lessig’s the Creative Commons, 55 Florida Law Review 779(2003).
8、William M. Landes and Richard A. Posner,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Copyright law, 18 J. LEGAL STUD. 326, 329 (1989)
9、Josh Lerner & Jean Tirole, The Simple Economics of Open Source, NBER Working Papers No. 7600, JEL NO. L31, L86(2000).
(三)Internet
1、www.lessig.org
2、http://creativecommons.org/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網誌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
2.
智慧財產權授權契約限制競爭之探討
3.
論美國法上著作之利用與創意共享
4.
創用CC授權之法律理論與實務分析
5.
兩岸關於盜贓、遺失物善意取得之研究
6.
強制開放原始碼之研究-以創作誘因與成本結構為中心
7.
數位時代著作權法之因應-以數位內容之集體管理為核心
8.
面對數位典藏時代──音像數位資料庫的定位、功能與案例研究
9.
音樂利用所生著作權相關問題之研究—以數位取樣為中心
10.
從智慧資本觀點探討會話資本經營-以TED與TEDxTaiepi為例
11.
著作授權機制及替代方案之探討
12.
台灣著作權集體管理運作模式之研究-以音樂產業為例
13.
建置一個離線的數位教材版權系統之研究
14.
著作權存續期間之變遷與著作權公共領域之研究
15.
開放性授權契約對著作利用之影響
1.
45. 蔡子瑋,2000,“以介面視覺邏輯論網站識別性設計”,商業設計學報,第4期,pp.123-132。
2.
28. 郭芷婷,2005,“Blog、BBS、個人網頁自助式成名3種方法”,e天下,51,pp.131-139。
3.
26. 許子謙,1998,“全球資訊網之版面形式與互動性超鏈結架構分析”,華岡印刷傳播學報,pp.89-97。
4.
25. 莊素娥,1997,“清代畫史的作品風格研究”,藝術學,第18 期,藝術家,台北。
5.
13. 李怡寬,2000,“探討中文網頁首頁設計之意象評估-以銀行業為例”,工業設計,第28卷,第2期,pp.129-134。
6.
11. 李世忠,1993,“使用者介面探討”,視聽教育雙月刊,第36卷1期,p.50。
7.
32、 劉靜怡,軟體原始程式碼開放運動的規範意涵-連網時代的共同創新未來,月旦法學第80期,2002年1月。
8.
30、 劉孔中,從著作權共同管理之發展趨勢檢討我國著作權共同管理團體之法制,全國律師雜誌第9卷第12期,2005年12月。
9.
27、 盧文祥,從著作財產權授權利用之困境探討創作共享機制之推展,東吳法律學報第17卷第2期,2005年12月。
10.
24、 楊智傑、李憲隆,重組智慧詞產權體系-開放原始碼的另一條進路,萬國法律第127期,2003年2月。
11.
19、 孫珮瑜,著作權法是「保護」還是「扼殺」?天下雜誌第307期,2004年9月15日。
12.
17、 林輝雄,法律經濟分析的效率與正義問題-以寇斯定理與羅爾斯正義論為中心,全國律師雜誌,2004年12月出版。
13.
12、 呂佩芳、楊智傑,「釋出部分著作權」之法律經濟分析,智慧財產權月刊第81期,2005年9月出刊。
14.
11、 汪家倩,「版權所有」與「版權沒有」之外的選擇:Creative Commons 簡介,萬國法律第138期,2004年12月出刊。
15.
8、 李科逸,自由軟體國際間智財權重要爭訟及趨勢之淺析- - 著作權訴訟爭議漸息,專利權侵權疑慮頻生,智慧財產權月刊第76期,2005年4月。
1.
由著作權部分保留論創用CC授權契約之解釋及適用
2.
創用CC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應用
3.
創用CC授權之法律理論與實務分析
4.
數位時代科技發展與著作權保護的難題與調和—以著作權法為中心之檢討
5.
創用CC對於社群網站中的知識分享經驗之研究
6.
數位時代著作權授權管理機制之研究
7.
攝影著作權及肖像權侵害之研究
8.
著作授權機制及替代方案之探討
9.
政治轉型中的社會運動策略與自主性:以貢寮反核四運動為例
10.
同「様」的家庭生活:初探台灣女同性伴侶的家務分工
11.
應用平滑支撐向量機與類神經網路預測台灣上市電子指數漲跌之研究
12.
災變社會工作重建模式之研究-大安溪部落工作站的案例分析
13.
外太空衛星遙測法律制度之探討
14.
論大法官釋字第五○九號解釋對言論自由「最大限度之維護」的程度:美國與台灣的實務觀點
15.
從債權人保護論一人公司法制架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