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一)古籍
司馬遷等撰/王德毅等斷句:《二十五史:晉書斛注》,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5
劉勰:《文心雕龍》,商務印書館,1936
蕭統選輯《文選附考異》:啟明書局,台北市,1960
蕭統選輯,唐•李善注:《文選》,正中書局,台北市,1971
鍾嶸撰/陳延傑註釋:《詩品注》,台灣開明書店,1958
鍾嶸:《詩品》,商務印書館,1937
杜甫撰,楊倫注《杜詩鏡銓》,新興書局,台北市,1968
房玄齡撰:《二十五史•晉書》,藝文印書館,台北市
陸羽原作/吳智和撰述:《茶經》金楓印行,1987
朱熹:《楚辭集注》,藝文印書館,1956
朱熹:《四書集註》,文津出版社,1985
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覽》(影印本),新興書局,1959
胡應麟:《詩藪》,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上海市,1995
鍾惺、譚元春:《古詩歸》十五卷,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上海市,1995
丁仲祜訂:《清詩話》,藝文印書館
丁仲祜訂:《續歷代詩話》,藝文印書館
何文煥:《歷代詩話》,漢京公司,1983
沈德潛:《古詩源箋註》,華正書局,1984
紀昀等總纂:《玉臺新詠/玉臺新詠考異六臣註文選》,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審委員會主編,上海市,1987
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三十八卷,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上海市,1995
章學誠:《文史通義》,華世出版社,1980
(二)專書
中國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主編:《中國文學講話(五)魏晉南北朝文學》,巨流圖書公司,台北市,1985
王文進:《仕隱與中國文學-六朝篇》,台灣書店,台北市,1999
王令樾:《文選詩部探析》,國立編譯館,台北市,1996
王素存編著:《中華姓府》,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出版,台灣書店經銷,1969
李曰剛:《中國詩歌流變史》,文津出版社,1987
李唐:《白話簡明廿五史-西晉》,河洛圖書出版社,1979
林瑞翰:《魏晉南北朝史》,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市,1990
洪順隆:《抒情與敘事》,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胡適:《白話文學史》上卷,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
徐傳武:《左思左棻研究》,明目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中縣,1998
袁行霈主編《歷代名篇鑑賞集成》上冊,五南出版公司,1993
高海夫•金性堯:《古詩漢魏六朝新賞》,地球出版社,1993
張雙溪:《中國歷代詩歌大要與作品選析》,國立編譯館主編,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96
莊嚴出版社《中國文學欣賞精選集》,莊嚴出版社,1992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學海出版社,1984
楊勇編著:《世說新語校箋》,正文書局,1988
楊家駱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並附編二種》,鼎文書局,台北市,1985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文化史》,昭明出版社,台北市,2000.2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史論稿》,雲龍出版社,台北市,1994
葉日光:《左思生平及其詩之析論》,文史哲出版社,1979
葉嘉瑩《漢魏六朝詩講錄》下,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華正書局,2001
鍾京鐸:《左思詩集釋》,學海出版社,2001
蘇振申總編校:《中國歷史圖說(六)-魏晉南北朝》,世新出版社,1984
二、論文
(一)學位論文
李宜涯:《晚唐詠史詩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黃雅歆:《魏晉詠史詩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二)期刊論文
方祖燊:〈魏晉時代詩人與詩歌〉,《師大學報》,18期,1973王夢鷗:〈魏晉南北朝文學之發展 -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4期,1981王志民:〈左思〈三都賦〉與西晉文壇風氣〉,《淄博學院學報》,第1期,1999
毛慶:〈西晉文學:陸機、潘岳、左思三「疑案」實議〉,《武漢教育學院學報》,第20卷第2期,2001
任超榮,蔡靜波:〈試論左思的〈詠史詩〉〉,《渭南師範學院學報》,第16卷第1期,2001
江艷華:〈魏晉南北朝詠史詩論略〉,《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1994
吳金治:〈西晉大詩人左思及其妹左芬〉,《反攻雜誌》,第455期,1987呂武志:〈劉勰《文心雕龍》與左思〈三都賦序〉〉,《孔孟月刊》,第36期第8卷,1988宋毅:〈左思〈詠史〉得失談〉,《揚州教育學院學報》,第2期,1999
冷衛國:〈左思〈三都賦〉及其辭賦觀〉,《西北師大學報》,第5期第34卷,1997
李柳芳:〈簡論左思的詠史詩〉,《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3卷第4期,2002
周玲:〈論左思的詠史詩〉,《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第2期,1997
周唯一〈〈詠史〉詩:學識才情的融合〉,《衡陽師專學報》,1994年第2期
林麗娟:〈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左思〈詠史詩〉八首探微〉,《黃埔學報》,第42期,2002姜明:〈論左思及其詩歌研究〉,《楚雄師範學報》,第2期,1998
洪順隆:〈六朝詠懷題材詩論〉,《漢學研究》,第14期第2卷,1996胡鈍俞:〈魏晉詩筌〉,《中國詩》,第2期第2卷,1971
韋春喜:〈左思〈詠史〉詩創作時間新論〉,《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第31卷第2期,2004
徐傳武:〈左思嬌女詩散論〉,《中國文化月刊》,第216期,1998高小慧:〈《詩品》晉記室左思條疏〉,《許昌學院學報》,第22卷第4期,2003
孫亞軍:〈左思的人生選擇及其人品初探〉,《皖西學院學報》,第18卷第1期,2002
張安琪:〈左思與陶淵明詠史詩之比較〉,《傳習》,第17期,1999張曉林:〈由自卑到超越的心靈歷程──論左思的創作〉,《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1996
許安民:〈高出一時,名播千古——太康詩人左思述評〉,《新疆職業大學學報》,第2期,1994
陳弘浩:〈左思評傳〉,《國文學報》,第11期,1982
章江:〈魏晉文學和文學家〉,《自由青年》,43期,1970黃筠:〈中國詠史詩的發展與評價〉,《中國文化研究》,第6期,1994
黃錦鋐:〈論魏晉詩歌風格的思想性〉,《國文學報》,第14期,1985楊合林:〈左思雜考〉,《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第30卷第3期,2001
楊合林:〈左思〈三都賦〉新探〉,《吉首大學學報》,第2期,1995
葉幼明:〈詠史始于辭賦說〉,《邵陽學院學報》,第1期,1994
葉明洪:〈對左思理想人格与現實行為的一种解說〉,《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1995
葉楓宇:〈左思的才性與〈三都賦〉的藝術特色〉,《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2004
廖俐惠:〈鬱鬱澗底松--評左思〈詠史〉詩〉,《中國語文》,第81期第2卷,1997劉春喜:左思〈詠史〉詩創作時間新論,《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第31卷第2期,2004年
劉翔飛:〈論〈招隱〉詩〉,《中外文學》,第7期,1979歐麗娟:〈杜甫詩中的女兒形象與女性教育觀〉,《漢學研究》第22卷,2004潘慎:〈左思的〈詠史詩〉〉,《太原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期,2001
蔣方:〈論左思〈詠史〉詩的變体──兼論古代詠史詩的文化內涵〉,《湖北大學學報》,第4期,1994
鄭飛:〈略論左思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第5期
2002
韓頴:〈試析“門閥制度”及左思、鮑照的詩歌對它的批判〉,《河北職工大學學報》,第3卷第1期,2001
羅忠族:〈漢魏晉三代詠史詩述略〉,《邵陽學院學報》,第1期,1994
顧農:〈說“左思風力”及其背景〉,《山東師大學報》,第3期,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