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06: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捷拓
研究生(外文):WANG CHIEH-TO
論文名稱:由法益保護概念定性我國證券交易的操縱行為
指導教授:邵慶平博士
口試委員:張心悌博士盧映潔博士邵慶平博士
口試日期:2013-07-1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4
中文關鍵詞:禁止操縱條款經濟犯罪附屬刑法超個人法益抽象危險犯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8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中文摘要及關鍵字
論文名稱:由法益保護概念定性我國證券交易的操縱行為
指導教授:邵慶平博士
研究生:王捷拓 撰
自2000年起,我國突然有大量之金融及證券市場犯罪迭遭偵查、起訴及審判,而其中遭起訴率最高的係違反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之禁止操縱條款行為,司法機關亦開始頻繁的接觸此類型案件,在審判攻防間,如條文制定妥當與否、主觀構成要件規定妥當與否、客觀構成要件及節制性要件、犯罪所得計算等等爭議,均大量浮出。惟就初步觀察,目前爭議的部分徵結點,可能是在於「就附屬刑法的立法、討論與分析,常未回歸基本刑法理論」所致。因此在討論證券犯罪時,回歸既有刑事法學思考並應審慎的以我國基本刑事法學體系加以定性,應為解決問題之方向。
另外,我國的附屬刑法立法數量正在逐年竄升,其數量之大已有超過刑法分則所定條文之趨勢,然其立法模式與過程是否嚴謹而專業?是值得深思的。因經濟刑法中的附屬刑法,大都是由財經等行政主管機關依其既有立場而制定刑事處罰,若未考量刑事審判所運用的基本體系與法理,稍不慎即有衝擊我國基本刑法體系之問題,此應為目前爭議徵結點之遠因。禁止操縱條款在回歸基本刑法理論討論後之結果,必然最優先要討論保護法益所在為何,經觀察我國之規定顯然是超個人法益之保護為主,而在此理念之下,是否係採行抽象危險犯之立法,及如何以立法論與解釋論(如重大性)等概念節制抽象危險犯法,均有加以定位釐清之必要,如此往後在討論相關爭議時,始能有精確之共通點。
因此,由附屬刑法之正確立法模式出發,以保護法益所在思考,及危險犯應有的節制措施分析,應是解決禁止操縱條款爭議之最好方法。

關鍵字:禁止操縱條款、經濟犯罪、附屬刑法、超個人法益、抽象危險犯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我國禁止操縱條款的基本問題..................................2
第三節 研究目的..................................................3
第一項、證券市場之功能...........................................3
第二項、我國證券操縱犯罪之現況觀察................................5
第三項、由基本法學出發定性解決爭議................................6
第四節 研究範圍..................................................8
第五節 研究架構..................................................9
第六節 研究方法.................................................10
第二章 經濟刑法之立法模式與特性.....................................13
第一節 經濟刑法的立法方式及保護法益................................14
第一項、各國的立法方式..........................................14
第二項、我國的立法方式..........................................15
第三項、 侵害經濟秩序行為之入罪考量..............................16
第一款、刑事立法之基本原則....................................16
第一目、入罪與法益.........................................16
第二目、我國刑法的法益保護概念與分類.........................17
第三目、定位法益性質的功能..................................19
第四目、經濟刑法之法益保護原則...............................20
第二款、經濟犯罪立法應有的基本考量.............................21
第二節 我國附屬刑法的立法風險檢視.................................23
第一項、問題原因與思考.........................................23
第二項、目前我國附屬刑法的立法風險...............................25
第三項、小 結................................................26
第三節 經濟刑法與危險犯..........................................27
第一項、對抗經濟犯罪之立法發展趨勢...............................27
第二項、刑法保護前置之獨立構成要件型態...........................28
第三項、危險犯 ..............................................29
第一款、危險犯意義與種類.....................................29
第二款、行為犯(單純舉動犯)與危險犯...........................32
第四項、附屬刑法與抽象危險犯....................................33
第五項、抽象危險犯節制措施的探討................................34
第六項、我國經濟刑法立法方式分析................................36
第一款、極易運用抽象危險犯的立法..............................36
第二款、行政管制與危險犯關係..................................37
第四節 小結....................................................39
第三章 我國操縱犯罪之基礎定性......................................41
第一節 立法概說與屬性分析.......................................41
第二節 禁止操縱條款之保護法益定性................................44
第一項、操縱行為侵害的法益概說..................................44
第一款、文獻與教科書概況說明..................................44
第二款、本文看法............................................45
第二項、 定位為保護超個人法益之理由.................................46
第一款、由禁止規範之立論基礎觀察..................................46
第二款、由操縱行為形成的歷史過程來看...........................49
第一目、外國證券市場之發展與規範............................49
第二目、我國證券市場之發展與規範............................50
第三款、由操縱行為之特色來觀察................................51
第一目、操縱案件之特有現象..................................51
第二目、本款結論...........................................55
第四款、由操縱行為猖獗之原因來觀察.............................56
第五款、由我國的立法理由與修法過程來看..........................57
第一目、證券交易法之立法....................................57
第二目、證券交易法之修正....................................59
第三目、禁止操縱條文立法經過說明.............................59
第四目、小結...............................................60
第六款、由歐盟指令加以對照.....................................61
第一目、歐盟立法沿革........................................61
第二目、市場濫用指令立法概述.................................62
第三目、小結...............................................64
第七款、由實務判決觀察所得....................................66
第三項、定位為超個人法益之功能..................................67
第三節 禁止操縱條款與危險犯之立法.................................69
第一項、由大法官會議解釋觀察....................................69
第二項、由條文之規定方式與要件內容說明...........................70
第三項、由相關實務判決分析.....................................71
第一款、實務判決說明-行為犯..................................71
第二款、實務判決之評釋.......................................74
第一目、行為犯與抽象危險犯之定位............................74
第二目、行為犯與抽象危險犯區分的實益.........................75
第四節 小結....................................................77
第四章 運用主觀構成要件為節制方式之分析.............................79
第一節 意圖要件的定性與探討.....................................79
第一項、學說上有關「意圖」之見解概說............................79
第一款、概說................................................79
第二款、意圖與目的...........................................80
第二項、有關「意圖」之外國立法例................................81
第三項、意圖與刑法上行為概念之關係..............................82
第四項、「意圖」在刑罰理論中之定位..............................83
第五項、我國學說對「意圖」之定義與看法..........................83
第六項、小結:意圖之功能與評價.................................86
第二節 禁止操縱條款之主觀構成要件探討...........................89
第一項、各國「意圖」或「目的」之立法概說........................89
第二項、我國禁止操縱條款「意圖」之規定方式......................90
第三項、相關評論及問題........................................91
第一款、相對委託部分(第3款)..................................91
第二款、連續交易部分(第4款)..................................92
第三款、沖洗買賣規定部分(第5款)..............................93
第四款、「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部分(第6款) ....................95
第五款、反操縱條文之概括規定部分(第7款).......................96
第三節 由操縱行為態樣檢討我國立法妥適性.........................98
第一項、由證券實務市場之基本態樣觀察............................98
第二項、監理機關觀察之基本模式.................................100
第一款、概 說..............................................100
第二款、我國證券操縱之基本態樣..............................101
第三項、歐盟指令所闡述的操縱行為類型...........................104
第四項、由我國追查集團式操縱之模式觀察.........................106
第五項、我國操縱行為實情之觀察結論.............................109
第一款、沖洗買賣與相對委託為最基本方法.......................109
第二款、多重操縱型態混搭操作................................111
第六項、依定性所得檢視爭議....................................112
第一款、意圖之要件規定不當..................................112
第二款、「複數意圖」節制之建議有待檢討........................113
第一目、實務見解..........................................114
第二目、學說意見..........................................116
第三目、本文看法..........................................117
第三款、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罪部分............................119
第四款、概括條款應加入意圖之要件............................120
第一目、立法沿革與檢討....................................120
第二目、本文看法..........................................121
第三目、立法建議..........................................122
第五章 運用重大性概念的節制方式分析................................125
第一節 我國獨有之不履行交割罪說明................................125
第一項、增修沿革概說..........................................125
第二項、操縱行為與否之定性....................................128
第一款、屬操縱行為與否之類型探討.............................128
第二款、不履行交割之類型與立法疑慮...........................131
第一目、立法文義不明確....................................131
第二目、立法理由曖眛增添解釋困境..................................132
第三款、由立法過程觀察故意範圍..............................133
第四款、主觀構成要件可能性探討..............................135
第五款、小結:立法評論......................................136
第三項、不履行交割罪之危險型態定性.............................137
第一款、學說看法............................................137
第二款、由解釋學來觀察......................................139
第一目、由立法及文義解釋觀察..............................139
第二目、由體系解釋以論....................................140
第三目、由目的解釋以論....................................141
第四目、由比較法觀點以論..................................142
第二節 足以影響市場秩序之定位..................................142
第一項、概 說................................................142
第二項、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功能與認定標準......................144
第一款、法院實務見解........................................145
第二款、學說見解............................................150
第三項、小結..................................................150
第三節 不履行交割與詐欺之關連性探討............................15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53
第一節 結論....................................................153
第一項、我國經濟刑法立法方式有待檢討..........................153
第二項、運用抽象危險犯立法應有的理念..........................154
第三項、訂立重大性判斷標準機制之必要性........................156
第一款、學說及實務看法.....................................156
第二款、本文意見...........................................158
第四項 、小結...............................................159
第二節 建議..................................................162
第一項、附屬刑法之立法及增修應嚴謹............................164
第一款、提案及立法模式應改變................................164
第二款、立法理由中應明確列出保護的法益......................165
第三款、移植式的立法要妥適轉換..............................166
第二項、現行「意圖」規定方式應予以改變........................166
第三項、應速增訂不確定構成要件部分之授權法令....................167

表目錄:
表1: 我國自1990年起至2010年2月止起訴證券市場操縱案件分類及說明表............................................................168
表2:2010 年10 月26日之證券交易法修正草案規定.....................172
表3:我國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與美日等國之立法比較表...............176
表4:2010 年10 月26日之證券交易法修正草案規定表....................183

圖目錄:
圖1:我國操縱行為之基本模式圖.....................................185

參考文獻.......................................................186

參考文獻
壹、專書(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二冊),三民書局,1993 年9 月第
12 刷。
王志誠、邵慶平、洪秀芬、陳俊仁合著,實用證券交易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0月二版一刷。
王世洲,德國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甘添貴,刑法體系各論,自版,2000 年4 月初版。
甘添貴,刑法總論講義,自版,1992 年9 月再版。
吳 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自版,2001 年8 月增訂七版。
何之邁,公平交易法專論,,政大法學,2004 年3月。
吳光明,證券交易法論,三民書局,2006 年7 月增訂八版一刷。
吳崇權,證券法規與市場,商鼎文化出版社,2005 年9 月四版一刷。
余雪明,證券交易法,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
會,2000 年11 月。
李開遠,證券管理法規新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9
月五版一刷。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自版,2001 年10 月新訂一版二刷。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自版,2006 年10 月五版二刷。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自版,2006 年10 月五版二刷。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自版,2008 年1 月增訂10版。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自版,2008 年1 月增訂10版。
林山田,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自版,1981年。
林東茂,刑法綜覽,自版,2004 年9 月發行。
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2003年11月初版3刷。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9月初版。
林孟皇,「金融犯罪與刑事審判」,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1月二版1刷。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研究,元照出版公司,2000 年9 月初版一刷。
姚志明,證券交易法導讀,三民書局,2008 年9 月初版一刷。
柯耀程,變動中的刑法思想,元照出版公司,2001 年9 月修訂二版。
翁岳生,行政法,行政的概念與種類,翰盧出版,2000年。
陳春山,證券交易法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9 月
五版一刷。
陳厚侗,證券投資及其市場,三民書局,1989 年6 月增訂三版。
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1998 年修訂五版。
陳志龍,刑法的法益概念,收於法益與刑事立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990年初版。
陳峰富,關係企業與證券交易,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年5 月初版一刷。
黃川口,證券交易法要論,自版,2003 年2 月修訂九版。
黃常仁,刑法總論---邏輯分析與體系論證,自版,2001 年8 月增訂一版。
黃榮堅,刑罰的極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元照出版公司,2005 年3 月三版一刷。
楊基鴻,(新)股票操作大全,產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年2 月修訂六版。
廖大穎,證券交易法導論,三民書局,2006 年5 月修訂二版一刷。
鄭逸哲,法學三段論下的刑法與刑法基本句型,2002年初版。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演習,元照出版公司,2004 年9月增訂三版。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0月再版。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一冊),自版,1996 年8 月再版七刷。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三冊),自版,1996 年8 月第六次印刷。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四冊),自版,1996 年8 月第三次印刷。
賴源河,證券法規,元照出版公司,2008 年10 月五版一刷。
謝劍平,投資學-基本原理與實務(再版), 智勝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韓忠謨,刑法原理,民國1997 年12 月再版,韓聯甲出版。
蘇俊雄,刑法總論Ⅱ,自版,1998 年12 月修正版。

貳、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王志誠,連續交易之認定基準及實務爭議,月旦民商法學雜誌,第19 期,2008 年3 月,頁5-34。
王志誠,「沖洗買賣之認定基準」,法令月刊,第59卷第3期,2008年3月,頁43-44
王榮聖,論遺棄罪之危險屬性,興大法學,第2期,頁243-247、250-254。
王育慧,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三O三七號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上重訴字第三九號判決之評釋例(東隆五金案)--以連續交易操縱行為與內線交易為範圍,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1 期,2003 年3 月,頁43-78。
甘添貴,罪刑明確性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2 期,2002 年12 月,頁38-40。
江朝聖,違約交割之刑事責任---檢討最高法院八十二年台非字第一七四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3 期,1997 年4 月,頁96-103。
余雪明、蘇秀玲,「歐盟內線交易與操縱市場指令研析」,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9年12月,頁5。
李開遠,從證券交易法之修正論刪除第一五五條第一項第二款有關處罰股價操縱行為---「沖洗買賣」刑事責任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創刊號,2003 年11 月,頁197-219。
李開遠,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一項第一款處罰股市「違約交割」刑事責任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四期,2005年6 月,頁77-104。
李開遠,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一項第三款處罰股價操縱行為---「相對委託」刑事責任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六期,2006 年6 月,頁1-25。
吳元曜,論沖洗買賣條款之立法型式及適用基準,法令月刊,第55卷第1 期,2004 年1 月,頁50-58。
吳克昌,詐騙集團利用人頭戶以違約詐財案之檢討,證交資料,第478 期,2002 年2 月,頁25-35。
吳克昌,從台鳳等案判決看集中交易市場股價操縱及內線交易常見之行為態樣,台灣證券交易所,2003 年8 月。
吳克昌,證券交易法反操縱條款之研析(上),證交資料,第483 期,2002 年7 月,頁1以下。
吳克昌,證券交易法反操縱條款之研析(下),證交資料,第484 期,2002 年8 月,頁43-71。
吳克昌、溫祖德合著,我國集中交易市場股價操縱案例研究及查核業務之改進,台灣證券交易所90 年度專題研究報告,2001 年9 月,頁1-104。
吳俊毅,竊盜罪不法所有意圖之探討,刑事法雜誌,第四十三卷第二期,1999 年2 月,頁78-102。
林國全,從日本法之規定檢視我國證券交易法一五五條反操縱條款,收於氏著「證券交易法研究」,元照出版公司,2000 年9 月初版一刷,頁159-195。
林國全,操縱行為之案例分析,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2 卷第12 期,2004 年12 月,頁50-64。
林國全,以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方法操縱價格,月旦民商法學雜誌,第7 期,2005 年3 月,頁148-156。
林振東,探討證券交易法第155 條第1 項違約交割規定,證交資料,第528 期,2006 年4 月,頁28-45。
林鈺雄,主觀不法構成要件之故意與錯誤(上),月旦法學教室第15期,2004 年1 月,頁58-66。
邵慶平,論相對委託之規範與強化--從證券操縱禁止之理論基礎出發,月旦民商法學雜誌,第19 期,2008 年3 月,頁35-56。
唐洪敏,「歐盟關於市場操縱的定義及其特點」,證券市場導報,2005年8月號,頁73-74。
陳俊仁,論證券交易法操縱行為禁止理論基礎與規範缺失---以沖洗買賣觀察,月旦民商法學雜誌,第19 期,2008 年3 月,頁53-71。
陳錦旋,論證券交易法反操縱證券價格犯罪之主觀要件要素---欠缺「意圖」之操縱證券價格犯罪?,月旦法學雜誌,第156 期,2008 年5 月,頁241-245。
陳茵琦,從「證券交易法」到「金融商品交易法」---淺談日本新金融商品交易法之規範,證交資料,第546 期,2007 年10 月,頁19-31。
陳文禹,操縱股價犯罪之構成要件-評最高法院九六台上字第一O四四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4 期,2008 年3 月,頁342-348。
陳裕璋譯,美國股票市場,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編印,1988 年3 月初版,頁300。
陳志龍,財經犯罪與刑事法,「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大法官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
莊永丞,「論證券價格操縱行為之規範理論基礎-從行為人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之操縱行為開展」,東吳法律學報,第20卷,第1期,2008年7月,頁181。
黃川口,股價操縱行為之法律觀,銘傳學刊,第四期,1993 年7 月。
黃常仁,滄桑舊法-論「遺棄罪」與「遺棄未成年子女」,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8 期,頁10。
黃朝義,新世紀經濟犯罪與追訴,新世紀的法律課題,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93學年度專題上課講義。
許雅華、林振東、呂朝仁合著,「護盤與操縱行為之認定」---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5 更(一) 字165 號判決評析,證交資料548期,2007 年12 月,頁12-31。
郭土木,證券交易法上刑事責任問題之探討,財政部暨所屬機構八十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1991 年,頁1-223。
張天一,論證券交易法上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操縱價格罪,中原財經法學,第20 期,2008 年6 月,頁107-147。
張文毅譯,「市場操縱行為的調查與起訴」,證交資料,第532期,2006年8月。
張益輔、黃韻禎,證券交易市場操縱行為態樣之探討,2010年度專題研究案,臺灣證券交易所。
曾宛如,操縱市場之禁止,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8 期,2008 年7月,頁300-306。
曾宛如,建構我國內線交易之規範:從禁止內線交易所欲保護之法益切入,台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1期,2009年。
曾淑瑜,建構符合我國刑事實體法及程序法之財經犯罪體系,台灣法學雜誌,2010年。
溫祖德,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五條「操縱股價」犯罪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四十六卷第一期,2002 年1 月,頁34-64。
蓋華英等著(正源國際法律事務所),如何防制人頭戶之研究,臺灣證券交易所90 年度專題研究報告,2001 年12 月,頁1-83。
鄭逸哲,「事實實害」與「事實危險」、「實害構成要件」與「危險構成要件」、「實害犯」與「危險犯」,台灣法學雜誌,第98 期,頁221-222。
廖大穎,論析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五條第一項第四款的構成要件與嘉義地院九二年金訴字第三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2期,2007 年3 月,頁19-41。
劉連煜,違約不交割與間接正犯,月旦法學教室,第5 期,2003 年5月,頁24-25。
劉連煜,沖洗買賣行為之合法性,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2002 年10 月,頁26-27。
蘇秀玲,「歐盟操縱市場指令研析」,證交資料第579期,2009年12月,頁71以下。
羅贊興、吳翰明、吳博聰、林宏錦合著,證券市場人頭戶之探討---從市場監視觀點評析(上),證交資料,第539 期,2007 年3月,頁7-23。
臺灣證券交易所, 股票市場操縱股價手法探討與偵查作為分析,2010年12月10日。
華文逵先生 法務部財務金融專業課程三級證照班講義,2009年。

參、學位論文(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吳勇毅,論意向犯,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6月。
林光祥,證券市場操縱價格之法律防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年6 月。
林育生,證券市場操縱行為之除罪化問題---以連續交易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4 年6 月。
林鴻文,證券犯罪之研究-以兩岸法制為中心,銘傳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5月。
施東亮,證券集中交易市場反操縱條款之實務運作研究---以證券交易法第155 條第1 項刑事責任為中心,國立高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6月。
洪憲明,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五十五條反操縱行為條款之研究(以刑事責任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 月。
洪國誌,證券交易市場不法操縱行為之研究-以相對委託為中心,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9年1月。
高子展,公平交易法中刑事責任之研究─以先行政後司法之規範為中心,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陳峰富,關係企業證券交易違法行為之研究---以股票流通市場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年6 月。
陳宏杰,證券集中市場操縱行為認定基準之研究--以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一項第四款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學學系碩士論文,2002 年6 月。
陳照世,「從歐盟與英國市場濫用防治計畫反思我國對內線交易與操縱市場之制度設計」,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梁宏哲,證券集中交易市場操縱行為刑事責任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年6 月。
張雍制,經濟詐欺的規範與偵查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6月。
張秉心,證券市場操縱行為規範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年6 月。
黃士元,經濟犯罪被害人財產權保障之救濟-從憲法觀點論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修改方向,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管高岳,現代經濟犯罪之界限及防制對策,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6月。
廖雅凰,證券集中市場反操縱條款刑事責任之比較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6 月。
蔡蕙芳,從危險理論論不能安全駕駛罪,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6月。

肆、期刊:
司法院司法周刊 第 1405 期 。
法令月刊 第 59 卷 11 期。
中華民國證券市場,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編印,1997 年7 月。

伍、檢索網站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國會圖書館 http://www.ly.gov.tw
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lis.ly.gov.tw/lgcgi/lglaw
司法院網站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期局https://www.sfb.gov.tw
證券暨期貨法令判解查詢系統http://www.selaw.com.tw
歐洲經貿辦事處網頁http://www.deltwn.ec.europa.eu/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林山田,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自版,1981年。
2. 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2003年11月初版3刷。
3. 柯耀程,變動中的刑法思想,元照出版公司,2001 年9 月修訂二版。
4.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一冊),自版,1996 年8 月再版七刷。
5.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三冊),自版,1996 年8 月第六次印刷。
6.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四冊),自版,1996 年8 月第三次印刷。
7. 王志誠,連續交易之認定基準及實務爭議,月旦民商法學雜誌,第19 期,2008 年3 月,頁5-34。
8. 王志誠,「沖洗買賣之認定基準」,法令月刊,第59卷第3期,2008年3月,頁43-44
9. 王榮聖,論遺棄罪之危險屬性,興大法學,第2期,頁243-247、250-254。
10. 王育慧,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三O三七號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上重訴字第三九號判決之評釋例(東隆五金案)--以連續交易操縱行為與內線交易為範圍,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1 期,2003 年3 月,頁43-78。
11. 甘添貴,罪刑明確性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2 期,2002 年12 月,頁38-40。
12. 江朝聖,違約交割之刑事責任---檢討最高法院八十二年台非字第一七四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3 期,1997 年4 月,頁96-103。
13. 吳元曜,論沖洗買賣條款之立法型式及適用基準,法令月刊,第55卷第1 期,2004 年1 月,頁50-58。
14. 吳克昌,詐騙集團利用人頭戶以違約詐財案之檢討,證交資料,第478 期,2002 年2 月,頁25-35。
15. 吳克昌,證券交易法反操縱條款之研析(上),證交資料,第483 期,2002 年7 月,頁1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