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07: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伯思
研究生(外文):Huang,Poszu
論文名稱:情思化境—書法創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entiment Transformed-Study of the Creative Chinese Calligraphy
指導教授:林進忠林進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Chinchung
口試委員:陳維德林隆達
口試委員(外文):Chen,WeideLin,Longdar
口試日期:2011-05-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造形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0
中文關鍵詞:情思轉化空間意境
外文關鍵詞:SentimentsTransformSpace Image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5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古今中外任何的藝術創作,皆需要注入創作者內心豐沛的情思,才足以散發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生命力。時代不斷在改變,我們的審美觀點及感官經驗也一直在轉變,身為藝術創作者,必須以創新的思維呈現當代的藝術精神與多元風貌。本創作論文旨在以生活中所見所聞的感觸,透過不同的媒材及載體,將內心的情感思維轉化於書法創作中,表現書寫的「空間意境」。在創作過程中以傳統書法的精神蘊含為基礎;以現代書藝的創作思維與形式為方向,並將文字的筆墨線條、空間造形結合西方抽象繪畫概念與設計原理,試圖以純視覺藝術創作的面向,呈現較具現代性意味的書藝風格。
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包括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內容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及學理依據,收集參閱有關書法之結體、章法、時空關係及表現書法現代性等文獻依據,以做為書藝創作之構成元素。
第三章為「情思化境」創作表現綜述,說明創作理念、思維取向與創作內容表現之風格類型。
第四章為創作作品分析,作品分為空間分割、斗方形式、少字數形式及聯幅變化等四個系列,依次就各系列之創作,說明作品的表現形式與方法。
第五章為省思與展望,說明個人創作理念之省思與對未來書法藝術之展望。

Any artistic creation that expresses its unique attraction and vitality requires the creators’ abundant sentiment. Time changes; our aesthetics and sensory experiences change correspondingly. Artists have to be innovative enough to present the spirit and various features of contemporary art. This creative thesis aims at presenting the “Space Imagery” of calligraphy. By means of different media and carriers, I transform the mental sentiments derived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life into calligraphy. My creation is founded on the spirit of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Taking the contemporary creative ideas as my approach, I combine the ink lines and spatial forms of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the concept and design principles of western abstract art. I try to present calligraphy in a more modern style, focusing on its property of pure visual art.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cludes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research, the content of research and methodology.
The second chapter contains literature reviews and theoretical basis. The literature reviews includes calligraphic composition analysis, historical context of calligraphic style analysis, and the discussion on expression of modernity in calligraphy. They are some of the ingredients of my artistic creation.
The third chapter explains the idea of “The Sentiment Transformed.”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idea of creation, the philosophical approach, and the style of the creative content.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ses the creation pieces. My creation consists of four series, which comprises “space division,” “trapezoid style,” “minimalist style” and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 I will explain the form and ways of expression of each series in turn.
The fifth chapter is my reflections and envisagement, in which I explain my personal reflections on creation and my visions on calligraphy in the future.

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次…………………………………………………………………V
第一章 緒論………………………………………………………1-4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2
三、 研究內容 ………………………………………………………………3
四、 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及學理依據……………………………………5-23
第一節 書法的構成元素 …………………………………………………5
第二節 書法的時空關係…………………………………………………12
第三節 書法的現代性……………………………………………………18

第三章 「情思化境」創作表現綜述……………………………24-43
第一節 創作理念…………………………………………………………24
第二節 創作思維取向……………………………………………………31
第三節 創作內容表現……………………………………………………37

第四章 創作類型分析………………………………… 44-110
一、 「空間分割」系列……………………………………………………44
二、 「斗方」形式系列……………………………………………………64
三、 「少字數」形式系列…………………………………………………81
四、 「聯幅變化」系列……………………………………………………99
第五章 省思與展望……………………………………………113-116
第一節 創作省思…………………………………………………………111
第二節 未來展望…………………………………………………………115

參考書目…………………………………………………………117-120

〈一〉 《專書》
王鎮遠:《中國書法理論史》,1990年,合肥,黃山書社。
王靜芝:《書法漫談》,2000年,台北,台灣書店。
丘永福:《造形原理》,1999年,台北,藝風堂。
古 干:《現代書法三步》,2005年,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平山觀月著‧喻建十譯:《書法藝術學》,2008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白先勇等作:《字在自在:三十位學者書法‧空間‧詩的對話》,2005年,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2000年,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蕭錕:《中國書法之旅》,2001年,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薦宏:《形‧生活與設計》,1995年,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沃興華:《從創作到臨摹》,2007年,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沃興華:《書法創作論》,2008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沃興華:《書法技法新論》,2009年,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曾來德‧王民德:《書法的立場:一場沒有終結的對話》,2008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邱振中:《書法的形態與闡釋》,2005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邱振中:《書寫與觀照》,2005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上海書畫出版社:《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當代對話篇》,2008年,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王冬齡編:《中國“現代書法”論文選》,2004年,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吳超然:《台灣當代美術大系,媒材篇:水墨與書法》,2003年,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1989年,台北,淑馨出版社。
林崇宏:《平面造型基礎》,1997年,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林崇宏:《造形與構成》,2002年,台北,視傳文化事業。
姜一涵:《書道美學隨緣談》,2001年,台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
姜一涵:《石濤畫語錄研究》,2004年,台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
徐永進:《徐永進現代書藝》,2001年,台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出版部。
高尚仁:《書法藝術心理學》,1993年,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崔樹強:《黑白之間─中國書法審美文化》,2008年,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張隆延:《張隆延書法論述文集》,1990年,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陳廷祐:《中國書法》,2007年,台北,國家出版社。
陳彬龢:《中國文字與書法》,1985年,台北,華正書局。
曾肅良:《傳統與創新》,1996年,台北,三友圖書公司。
華正書局編輯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下》,1997年,台北,華正書局。
黃才郎:《書法之美》,1995年,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1998年,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劉思量:《中國美術思想新論》,2001年,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劉熙載:《藝概》,1988年,台北,華正書局。
季伏昆編:《中國書論輯要》,1987年,江蘇美術出版社。
阿恩海姆著‧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2006年,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李思賢:《當代書藝理論體系-台灣現代書法跨領域評析》,2010年,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二)《論文、期刊》
毛建波等:《2009書法與當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書法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華梵大學美術學系。
沈浪泳等:《風華再現-兩岸書法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國父紀念館。
李郁周等:《二十世紀台灣書法發展回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年,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立歷史博物館。
柯志正:《造形情性的意趣-書法創作研究》,2005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
許雲超:《文字造形思維-書法創作研究》,2010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
許志芳:《「窗」的造形遇合-書法創作研究》,2006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刊-第三期》,2007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刊-第五期》,2008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黃宗義等:《當代藝術新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
薛志揚:《篆書應用創作之研究》,2004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
(三)《畫冊、圖錄》
石頭出版編輯部:《書藝珍品賞析-套書》,2004年,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立美術館:《開FUN-台北國際現代書法展》,2007年,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吳國豪主編:《2005年傳統與實驗雙年展》,2005年,台北,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吳國豪主編:《2007年傳統與實驗雙年展》,2007年,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許江.王冬齡主編:《書.非書-開放的書法時空;2005中國杭州國際現代書法藝術展作品集》,2005年,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葉文堂:《行天宮人文獎-書法、美術創作比賽得獎作品集》,2009年,台北,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發展促進基金會。
國立歷史博物館:《第七屆全國書法春秋大賽優勝作品集》,2006年,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第八屆全國書法春秋大賽優勝作品集》,2007年,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骨文金貌-日本福岡-墨會書法展》,2008年,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第九屆全國書法春秋大賽優勝作品集》,2008年,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第十屆全國書法春秋大賽優勝作品集》,2009年,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林進忠書法作品集》,2007年,台北,臺北縣政府。

(四)《工具書》
毛振家:《正反篆刻字典》,2008年,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李樂毅:《漢字演變五百例-修訂版》,2007年,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李樂毅:《漢字演變五百例-續編》,2007年,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徐無聞:《甲金篆隸大字典》,2005年,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莊福裕:《清朝篆隸字典》,2000年,高雄,尚志文化出版社。
景德.崇聖編著:《漢字尋根300例》,2007年,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
劉 建:《五體漢字彙編上、下》,2004年,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
濮茅左:《金文常用字彙》,2007年,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