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5 02: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愛婷
研究生(外文):Huang, Ai-Ting
論文名稱:竹塹舊城區面對天然災害之韌性都市設計
論文名稱(外文):Resilient Urban Design Facing The Natural Disasters in Historical Downtown Area of Zhu-Qian.
指導教授:曾仁杰曾仁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zeng, Ren-Jye
口試委員:李欣運林祐正
口試委員(外文):Li,Hsin-YunLin,Yu-Cheng
口試日期:2019-05-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工學院工程技術與管理學程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綜合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中文關鍵詞:天然災害韌性都市設計竹塹舊城區
外文關鍵詞:Natural HazardsResilientUrban DesignZhu-QianHistorical Downtown Are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40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氣候變遷是全球性漸被重視的議題,極端氣候事件頻傳,造成全球莫大的影響,亦對臺灣社會、經濟產生衝擊,面對氣候變遷情形加劇,由於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發生頻率高,而新竹市轄區內就有新竹斷層及新城斷層通過,屬較具地震高災害潛勢區;另極端氣候肇致強風驟雨或乾旱日益頻繁,而舊城區內建築物窳陋、違章建築嚴重、古蹟密集、停車問題外部化及部分道路狹小等等諸多現象,皆為因應災害將提高環境脆弱度的風險因子。
本研究蒐集回顧相關規劃案例,透過現地觀察及現行法制面檢討,採用綜合性韌性分析方法;以災害管理面之減災、整備、因應及復原面向考量,擷取研究結果將其整合,提出影響韌性都市設計成功之因素,進行專家深度訪談,以研擬出韌性調適都市設計原則。
最後,本研究提出了主要韌性城市的建議,包括擴大韌性系統設計,教育和培訓,以及加強城市建設和減災方面的專業團體間合作,予以推廣韌性都市設計理念,期減緩災害發生所造成的災損,提高基地的災害承載容受力及回復力。
Climate change is an inevitable and urgent global challenge with long-term implications for all countries. Some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have increased in recent decades. Theeconomic and societ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re affecting Taiwan in far-reaching ways—and are expected to become increasingly disruptive. Since Taiwan lies along the Circum-Pacific seismic belt, many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occur here. There are two fault lines go through the Hsinchu City, one is called “Hsinchu Fault”, the other is called “Hsincheng fault”. Thismakes Hsinchu City face very high risks of suffering damage at the hands of severe earthquakes. While climate change is making hurricanes even more destructive, producing more intenseprecipitation and exacerbating drought conditions, other negative phenomena, such as, poorlydesigned and ill constructed buildings, unsafe and illegal buildings,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illegal vehicle parking, narrow lane widths ,etc., are making the Historical Downtown Area moresusceptible and vulnerable to the impact of these hazards.
The paper reviews hazard mitigation practice, employ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toresearch the studies in this field, extract their findings, and integrate them in order to propose amodel that incorporates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ccess of a resilient urban system. Field work andexpert interviews were carried out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uccess/failure of urban resilient design guidelines.
Finally, the paper recommends a major resilient cities initiative, including expanding urban resilient system desig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increasing collaboration among professional groupsinvolved in city building and hazard mitigation, to create resilient cities, that are able to withstand any types of natural threats.
目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誌謝 …………………………………………………………… iii

目錄 …………………………………………………………… i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1
1.3 研究範圍及限制 …………………………………………………… 1
1.4 研究方法與流程 …………………………………………………… 2
1.5.1 研究方法 …………………………………………………………… 2
1.5.2 研究流程 …………………………………………………………… 3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 …………………………………………… 4
2.1 韌性永續都市發展 ………………………………………………… 4
2.2 韌性評估之方法論 ………………………………………………… 6
2.2.1 社會心理分析 ……………………………………………………… 7
2.2.2 社會-生態分析 ……………………………………………………
7
2.2.3 綜合分析 ……………………………………………………………
8
2.2.4 韌性城市的理論框架 ………………………………………………
9
2.3 都市設計內涵概述 ………………………………………………… 9
2.4 天然災害 …………………………………………………………… 11
2.5.1 風災 ………………………………………………………………… 11
2.5.2 水災 ………………………………………………………………… 12
2.5.3 震災(含土壤液化) ………………………………………………… 13
2.5.4 旱災 ………………………………………………………………… 14
2.5.5 寒災 ………………………………………………………………… 14
2.5.6 土石流災害 ………………………………………………………… 15
2.5.7 火山災害 …………………………………………………………… 15
2.5 天然災害趨勢 ……………………………………………………… 16
2.6 韌性城市規劃案例 ………………………………………………… 19
2.6.1 奧地利-薩爾茲堡市………………………………………………… 19
2.6.2 荷蘭 …………………………………………………………………
20
2.6.3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郡-丘拉維斯塔市 ……………………………
21
2.6.4 美國-芝加哥…………………………………………………………
22222
2.6.5 日本-東京…………………………………………………………… 22
2.6.6 新加坡 ……………………………………………………………… 23
2.6.7 衣索比亞 ……………………………………………………………
23
2.6.8 策略案例之運用 ……………………………………………………
23
2.7 小結 ………………………………………………………………… 25
第三章 災害領域之韌性課題與對策…………………………… 27
3.1 新竹市都市發展概況 …………………………………………… 27
3.2 韌性都市計畫 …………………………………………………… 28
3.2.1 社會與經濟構面 ………………………………………………… 29
3.2.2 法制與都市治理構面 …………………………………………… 34
3.2.3 環境與基盤設施構面 …………………………………………… 39
3.3 潛藏風險因子略述 ……………………………………………… 54
3.4 研擬策略之韌性效應 …………………………………………… 54
3.5 小結 ……………………………………………………………… 55
第四章 專家訪談結果分析 …………………………………… 56
4.1 訪談問題設定 …………………………………………………… 56
4.2 訪談專家對象 …………………………………………………… 57
4.3 訪談流程 ………………………………………………………… 60
4.4 訪談內容之整理分析 …………………………………………… 60
4.5 小結 ……………………………………………………………… 67
第五章 推動策略………………………………………………… 68
5.1 建築開發之都市設計準則 ……………………………………… 69
5.2 韌性之基盤設施場域 …………………………………………… 70
5.3 政策法制面 ……………………………………………………… 70
5.4 智慧防救災系統 ………………………………………………… 70
5.5 教育推廣面 ……………………………………………………… 71
5.6 小結 ……………………………………………………………… 7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72
6.1 研究結論 ………………………………………………………… 72
6.2 後續研究建議 …………………………………………………… 73
參考文獻 …………………………………………………………… 74
附錄Ⅰ 歷年新竹市淹水地點調查表 …………………………… 78
附錄Ⅱ 訪談問卷 ………………………………………………… 84
附錄III
專家訪談紀錄 …………………………………………… 88
附錄IV
專家訪談內容分類載要表 ……………………………… 121
中文
內政部消防署,未來十年我國災害管理發展趨勢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民國100年12月。
方偉達等撰稿,邁向綠色永續未來,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台北,民國102年10月。
行政院,民國106年災害防救白皮書,民國106年12月。
行政院,民國105年災害防救白皮書,民國105年9月。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研訂公共工程計畫相關審議基準及綠色減碳指標計算規則委託研究案-成果報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台北,民國101年12月。
行政院經濟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環境建設/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行政院環境保護局,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民國106年2月。
朱容練等,「H4 極端氣候之災害風險評估與調適策略」,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防救電子報,第124期,民國104年11月。
李玉生,何友鋒,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民國97年12月。
李永展,永續發展策略,詹氏書局,台北,民國93年10月。
李岱輿,都市設計準則制定程序與工具之研究-以高雄車站都市設計為例,國立高雄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5年。
陳伯勳,生態街區計劃道路暨開放空間設技策略之研究(成果報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民國97年12月。
陳瑞鈴,王小璘,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民國97年12月。
張威傑,以都市防災觀點探討車站特定區都市設計規範之研究-以嘉義市火車站特定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3年。
新竹市政府,新竹市生態社區都市設計策略計畫,民國100年5月。
新竹市消防局,中華民國105年新竹市消防統計年報,民國106年5月。
趙慶昇,新竹舊城區都市實質空間之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1年。
郭瓊瑩,王秀娟,張宇欽,臺北市生態環境都市設計規劃與生態設計準則之研究-臺北市生態都市設計架構暨原則之研定,太和印刷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2年12月。
郭瓊瑩,「都市可以被『設計』嗎?-論『都市設計』政策與都市發展間之矛盾與蛻變」,台灣建築學會月刊,11~23頁, 民國101年4月。
鄭元良等,綜合治水理念落實於都市設計審議作業參考手冊之研擬,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新北,民國104年12月。
蔡綽芳等,都市與建築減災與調適科技精進及整合 應用發展計畫協同研究計畫(二) 第1案「面對天然災害之韌性都市建構策略與評估」,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新北,民國104年12月。
Anne R.Beer,Catherine Higgins 著,環境規劃與基地開發 : 地方性永續規劃設計手冊 ,吳秀蓁譯,六合出版社,台北,民國91年5月。
Hildebrand Frey 著,都市設計策略-邁向永續性的都市形態,黃曉薇譯,六合出版社,台北,民國99年4月。
英文
Adger, W. N.,"Vulnerability",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16,pp.268-281, February 2006.
Jabareen,Y.," Planning the resilient city: Concepts and 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risk",Cities,31,pp.220-229,June 2012.
Tobin, G. A.,"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 The holy grail of hazards planning?", Environmental Hazards,1,pp.13-25,2006.
網頁
日本東京都廳,東京都總務局綜合防災部防災管理課
(https://translation2.j-server.com/LUCTBOUSAI/ns/tl.cgi/https://www.bousai.metro.tokyo.lg.jp/index.html?SLANG=ja&TLANG=zhb&XMODE=0&XPARAM=q,&XCHARSET=UTF-8&XPORG=,&XJSID=0),2019.4 瀏覽。


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處,社會經濟資料服務平台
(https://segis.moi.gov.tw/stat/web/portal/stat_portalhome.aspx),2019.4 瀏覽。
中華民行國內政部,TGOS地理資訊圖資雲服務平台,開放地理資料
(https://www.tgos.tw/TGOS/Web/OpenGeospatial/TGOS_OpenGeospatial.aspx#),2019.4 瀏覽。
立法院,日本與我國災害防救體系專題研究報告
(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89&pid=85044),2016.2.1。
行政院,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http://nsdn.epa.gov.tw/nsdn_index.aspx),2019.4 瀏覽。
行政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https://www.swcb.gov.tw/),最後更新日:2019.8.21。
行政院經濟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http://www.moeacgs.gov.tw/main.jsp),最後更新日:2019.9.3。
行政院經濟部,經濟部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
(http:// http://fhy.wra.gov.tw/fhy/),2019.2 。
科技部行政法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https://www.ncdr.nat.gov.tw/Public_matters_Content.aspx?WebSiteID=5853983c-7a45-4c1c-9093-f62cb7458282&id=1&subid=10&itemid=157&TypeID=39&NewsID=24146),2019.2 瀏覽。
香港01有限公司,新加坡八成居民擁組屋_學者反倡增廉租_香港人有何啟示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83991),最後更新日:2018.8.13。
風傳媒,東京防洪地下神殿「首都圈外郭放水路」,8月起大增參觀名額!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83991),2018.8.30。
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https://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2019.5 瀏覽。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新竹市防災教育資訊網
(http://disaster.hc.edu.tw/),2019.1 瀏覽。
廖桂賢,怎樣才能成為「不怕水淹」的韌性城市?,2017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048/2501992?from=udn-referralnews_ch1008artbottom),2017.6.3。
盧沛文,韌性,城市不任性IV: 韌性城市在台灣–與變化共生,與知識共存,2016 (http://eyesonplace.net/2016/06/20/2614/),2016.6.20。
NCDR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情資網
(http://eocdss.ncdr.nat.gov.tw),2019.5 瀏覽。
TEDxTaipei,超級天災,怎麼辦?打造有「韌性」的環境(http://tedxtaipei.com/articles/%E8%B6%85%E7%B4%9A%E5%A4%A9%E7%81%BD%EF%BC%8C%E6%80%8E%E9%BA%BC%E8%BE%A6%EF%BC%81%EF%BC%9F%E6%89%93%E9%80%A0%E6%9C%89%E3%80%8C%E9%9F%8C%E6%80%A7%E3%80%8D%E7%9A%84%E7%92%B0%E5%A2%83/),2014.8.13。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UNISDR),Making cities resilient report 2012,2012
(http://www.unisdr.org/we/inform/publications/28240),2018.7。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