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05: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邵銘煌
研究生(外文):SHAO, MING-HUANG
論文名稱:汪偽政權之建立及覆亡
指導教授:李雲漢李雲漢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 YUN-HAN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0
畢業學年度:78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汪兆銘汪精衛中日抗戰盧溝橋事變偽政權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24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中國對日抗戰之目的,在於爭取國家民旋之獨立與自由。然而,抗戰時間,身任中國
國民黨副總裁、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及國民參政會議長諸要職的汪精衛,意然受到敵
國日本「以華制華」政治策略之運用,以及周佛海、高宗武第一幫低調主義份子所策
動之「和平運動」的蠱或,脫離抗戰陣營,潛赴淪陷區的南就建立偽政權。此一汪偽
政權,不僅在抗戰時期激起國人莫大之公憤,而且是影響國際視聽的重大事件。其持
續近五年半時間,終隨日本戰敗投降而潰散。關於它的來龍去脈,一般揣測紛紜,應
該是在現代史中值得加以平實探討的重大課題之一。
本論文含緒言、結論,凡七章十四節,每節各統二至三個小節,都二十六萬餘言;內
容之概要如下:
第一章,緒言。闡明維護抗戰信史之重要意義。為期抗戰史之研究趨向於全面性,自
不宜顧慮本質善惡問題而忽略汪偽政權之歷史。國內外有關這方面的資料,堪稱豐富
,但在研究方面國內卻較諸國外及中共均要遜色,尚有待於有系統的客觀研究。
第二章,汪精衛主和派脫離抗戰陣營。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七月盧溝橋事變以
後,抗戰到底即成火政府既定之方策。汪精衛等主和派,獨持懷疑態度。他們脫離抗
戰陣榮之主要原因,乃由於失敗主義作崇,以及日本政治策略之運用。從他們與日本
代表秘密在上海簽定「重光堂協議」,即可瞭解他們的出走過程係經過相當周密的計
劃。
第三章,汪精衛偽政權之籌建。論述汪精衛一幫人潛抵河內,發表「艷電」,公然主
張議和;進而開始籌建偽政權。初擬在非日運佔領之四南地區建立一「和平」組織,
後因主、客觀情勢變化,轉赴淪陷區上海積極推動。經日本政府幕後操縱,逐漸整合
原已存在於華北、華中之偽組織。首先,潛取國民黨名義,推展勢力,為建立偽政權
之先聲。
第四章,汪偽政權僭立於南京。論述在日本政府刻意扶植之下,民國二十九年(一九
四0)三月三十日,汪偽政權正式僭立於南京;為淆惑國內外視聽起見,偽政府之名
號、組織形態、旗幟等一概竊用政府原有者。這一切,則係汪精衛等人與一本談判、
簽訂嚴苛的條件後始換得之結果。充分顯示所謂「和平運動」不過為賣國運動之代名
詞而已。
第五章,汪偽政權的重要措施。論述汪偽政權成立後,為強化本身力量,先後在淪陷
區鼓吹「東亞聯盟運動」、「新國民運動」及推行「清鄉」工作。此外,並設置「中
央儲備銀行」發行偽幣,建立號稱六十萬人的偽運,形成偽政權兩項基礎力量。它們
的真相如何,亦為本章探討的重點所在。
第六章,步向覆亡。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汪偽主
動要求「參戰」;惟日本基於自身利益考量,無意讓汪偽「參戰」。其後日本在太平
洋戰爭中的情勢趨於惡化,需要汪偽之協力,至三十二年(一九四三)一月始允許其
對英、美宣戰。汪偽注定要與一本同歸於盡。汪精衛死後,偽政權內部陷於乘離紊亂
的境地,終隨日本投降,而於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八月十六日宣告解散。戰後,偽
政權要員都受到國法應行給予的嚴厲制裁。
第七章,結論。綜括汪偽政權從醞釀、形成、建立、發展至覆亡之歷程,分為五個階
段;分析汪偽政權具有的特質。並就若干疑問,如蔣、汪是否唱雙簧等,提出說明。
並對汪精衛領銜「和平運動」僭立偽政權之舉,予以評論。蓋汪精衛這個人缶乏定見
,受周佛海、陳璧君等人影響,自毀歷史;而日本利用汪偽政權假「和平」之名,行
侵略之實的詭謀,也從而揭露無遺,非任何偽飾詭辯所能變易的一頁歷史。
封面
目錄
第一章緒言
第二章汪精衛主和派脫離抗戰陣營
第一節抗戰初期之主和論調與活動
一、對抗戰到底基本方針之懷疑
二、低調份子之組合
三、初期的謀和活動
第二節日本侵華之策略運用
一、德使陶總曼調停失敗
二、汪派和日本秘密接觸
三、日本「宇垣工作」與土肥原計剖之挫敗
第三節武漢淪陷前後汪派之憂慮與動搖
一、汪派對抗戰前途缺乏信心
二、上海「重光堂」秘密協議
三、潛往昆明之計剖與經過
第三章汪精衛偽政榷之器建.
第一節汪在河內的動向與謀划
一、公開埤應日本近衛聲明
二、高宗武與所諧「汪、平沼協定」
第二節前往陷區上海積極推動
一、汪精衛離開河內原因之探討
二、建立「新政府」步城之擬訂及交涉
第三節組織偽政權之準備
一、汪精衛與華北、華中、華南各方面之斡旋
二、召開偽「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窮四章汪偽政權偕立於南京
第一節日本提出樹立偽政權條件
一、所謂「中日新關係調整網要」
二、談判之經過與結果
三、高宗武、陶希聖揭露「日、汪密約」內容
第二節偽「中央政治會議」之召集
一、汪派與「臨時政府」、「維新政府」兩次會談
二、召開「中央政冶會議」
第三節汪偽扮演之「國民政府遏都」
一、「還都」準傭與「桐工作」之阻滯
二、正式舉行「還都」典禮
三、日本拖延對汪偽政榷之承認
第五章汪偽政權的重要措施
第一節強化運動
一、鼓吹「東亞聯盟運動」及「新國民運動」
二、推行「情鄉」工作
第二節發行偽幣
第三節軍摹建制
一、偽中央軍事機構的沿革
二、偽空軍、海軍及陸軍
第六章步向覆亡
第一節參加日本發動之「大東亞戰爭」
一、宣稱與日本「同生共死」
二、「參戰」後之主要措置
(一)實施「戰時體制」
(二)「獨立」「自主」之活動
第二節汪偽政榷之夜亡
一、汪精衛死後內部動盪
二、日本投降與汪偽政權解體
第七章結論
引用及參考資料目錄
附錄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