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8 08: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潘秀鑾
研究生(外文):PAN,SHIOW-LUAN
論文名稱:已婚婦女使用RU486的墮胎經驗
論文名稱(外文):Abortion Experience of Women Using RU486已婚婦女使用RU486的墮胎經驗Abortion Experience of Women Using RU486已婚婦女使用RU486的墮胎經驗Abortion Experience of Women Using RU486
指導教授:鍾聿琳鍾聿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G,UELIN.PHD.,R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系所名稱:護理研究所
學門:醫藥衛生學門
學類:護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5
中文關鍵詞:藥物流產法墮胎經驗RU486(mifepristone)。
外文關鍵詞:medicalabortionabortion lived experienceRU486(mifepriston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89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論文摘要
Mifepristone(Apanoâ,RU486)1982年由法國Roussel-Uclaf Baulieu等人研發出來的一種合成的黃體素拮抗劑,它可當作一種安全、有效的口服墮胎藥。法國政府在1998年批准RU486上市,而國內也在2000年12月28日立法通過RU486合法上市。幾年下來,臨床上選擇使用RU486進行人工流產的婦女也越趨普遍。然而,顯有相關文獻報導這群婦女使用RU486藥物流產的真實經驗為何?值得探討。
本研究採現象學研究法,主要目的在探討已婚婦女使用RU486的墮胎經驗。選擇北部一家婦產科診所為收案場所,以半結構式訪談指引進行深入訪談,共訪談了八位已婚婦女,所有訪談內容均予以錄音,並在七十二小時內將訪談內容轉譯成文字稿,再以Giorgi的現象學方法來分析所有的資料。本研究結果顯示,已婚婦女使用RU486的墮胎經驗可歸納出伍個主要概念,分別為:壹、為自己找一個墮胎的理由;貳、選擇一種傷害最小的方式;參、陷於道德與親情兩難困境中;肆、經歷一段充滿不安的療程;伍、體悟積極避孕的重要性。
此研究結果,可協助醫護人員進一步了解,已婚婦女使用RU486藥物流產時的真實經驗與需求,作為提供資訊、諮詢、諮商與照護時之參考。

關鍵詞:藥物流產法、墮胎經驗、RU486(mifepristone)。
I
ABSTRACT
Mifepristone(Apanoâ,RU486) was made in 1982 by Roussel-Uclaf Baulieu Professor.It is an antiprogestin which is used as a medical abortion. RU486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early abortion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abortion experiences of women using RU486.Eight married women particpated in this reaearch. The participants were interviewed and audiotaped in a semi-structured way.Giorgi’s qualitative method of phenomen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hat five essential concepts emerged as follows:
finding herself an abortion reasone by myself; selecting a good method ;being in the situation of moral conflict and loss of baby ; being through an uncertainty during theraphy ;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aggressive birth control .
Understanding the living experiences of these women enables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 to design appropriate care mhich provides abortion information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 according to clients’ needs.

Key words: medicalabortion, abortion lived experience,
RU486(mifepristone)
目 錄
致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V
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重要性 4
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一節 簡介RU486 5
第二節 人工流產法令及相關研究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質性研究與現象學研究法的簡介 1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1
第三節 研究場所 2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5
第五節 資料收集的過程 26
第六節 資料分析的過程 28
第七節 研究的嚴謹度 30
第八節 倫理的考量 3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個案基本資料簡介 33
第二節 整體性的結構式描述 35
第三節 研究結果與分析 37
第五章 討論 61
第六章 結論及建議
第一節 結論 59
第二節 建議 66
第三節 後續研究 69
第四節 研究限制 70
參考資料
中文文獻 71
英文文獻 74
附錄
附錄一 行政院衛生署加強美服培酮(Mifepristone、RU486)管理76
附錄二 研究同意書 82
附錄三 個案B資料分析範例說明 83
附表一 個案基本資料表 34
附表二 主要概念及次要概念 37
圖一. RU486藥物流產使用流程 8
參考資料
(一)中文文獻
高美玲(2003).婦女的健康權.護理雜誌,50(5),5-9頁。
黃志中、王秀紅(2003).女性與醫療環境.護理雜誌,50(5),16-20頁。
黎小娟、陳玉玲(2003).以RU486施行早期人工流產的已婚婦女之生活經驗.護理雜誌,50(4),50-58頁。
黎小娟、陳玉玲(2002).以RU486施行早期人工流產的已婚婦女之決策過程.長庚護理,13(2),136-145頁。
李碧娥、楊玉娥(2002).未婚女性接受人工流產前後的照護需求.護理研究,49(2),51-57頁。
李碧娥、楊玉娥(2000).未婚女性於第一孕期施行人工流產手術的經驗歷程.護理研究,8(4),459-468頁。
陳杏佳(2000).現象學方法論與護理研究應用.新臺北護理期刊,2(2),117-123頁。
穆佩芬(1996).現象學研究法.護理研究,4(2),195-201頁。
蔣欣欣、余玉眉(2001).護病間的互為主體性.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7,307-322頁。
廖仁義譯(1991).胡賽爾與現象學.台北:桂冠。
余玉眉、田聖芳、蔣欣欣(1991).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胡幼慧(2002).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宗國譯(2002).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徐南麗(1994).護理研究現況與未來趨勢.榮總護理,11(1),1-4頁。
雷若莉(1997).質性研究設計.護理研究與應用。台北:華杏。
陳國嶸(2002).RU486(Mifepristone)(美服培酮)合併使用口服前列腺素Cytotec(Misoprostol,PGE1)對於早期懷孕之藥物人工流產的治療成效.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建樑(2001).女人的道德財產─RU-486之法律觀.醫事法學,9(3),47-50頁。
邱清華(2001).檢視RU486之藥政管制.醫事法學,9(3),4-6頁。
陳昭姿(1996).Mifepristone(RU486)--口服墮胎藥.當代醫學,23(2),167-169頁。
陳慧玲、蔡美卿(2000).口服墮胎藥-- RU486.藥學雜誌,62,109-113頁。
黃君綺(2001).高知識婦女的墮胎醫療經驗.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燕翎(2000).從「墮胎」到「人工流產」─社會關係及婦運策略分析.女性人,3,194-203頁。
Baulieu,E.(1999).RU486:女性的選擇‧美服錠的歷史(張天鈞譯) .台北市:大塊。
郭國斌(2001).從美國墮胎議題的爭議論「生命權」與「自由權」的價值衝突.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私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昭姿(1996)﹒Mifepristone(RU486)─口服墮胎藥。當代醫學,23(2),167-169頁。
陳美華(1995).從露對威德案論墮胎權:自由女性主義及其超越.東吳大學政治學報,5,51-75頁。
張玨(1992).墮胎合法化對臺灣婦女影響的省思,婦女與兩性學刊,3,1-23頁。
黃啟博(1997).口服流產藥物─RU486簡介.臺灣醫界,40(11),39-40頁。
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2001,4月16日).「加強美服培酮管理」.2003年4月16日取自http://www.doh.gov.tw/todaynews/900416-1.htm
De Puy,C.&Dovitch,.D(1998).愛妳自己:性教育的逆向思考(黃瑋瑩譯).台北:寂天。(原著出版於1997)

(二)英文文獻
Alder,N.E;David,H.P.,Major,B.N.,Roth,N.F.,&Waytt.G.E.,(1990).Psychological responses after abortion..Science,248,41-44.
Breitbart,V.(2000).Counseling for medical abor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183(2),26-33.
Bergum,V.(1991).Being a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er. In J.M.Morse (Ed),Qualitative nursing research:A contemporary dialogue Newbury Park,CA:Stage.
Broome,A.(1984).Abortion counseling.Nursing Mirror,158(20),19-22.
Clarke,L.(1999).The person in abortion.Nursing Ethic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6(1),37-46.
De Puy,C.&Dovitch,.D(1998).The healing choice:Your guide to emotional recovery(愛妳自己:性教育的逆向思考)(黃瑋瑩譯).台北:寂天。(原著出版於1997)
Giorgi,A.(1985).Phenomenology and psychological research. Pittsburgh,PA:Duquesne University Press.
Joffe,C.(2000).Medical abortion in social context.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183(2),10-15.
Lincoln,Y.,&及 Guba,E(1985).Naturalistic inquiry.Newbury Park,CA:Stage.
Lazaru,A.(1985).Psychiatric sequelae of legalized first trimester abortion.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Obstetrics &Gynecology,4,141-150.
Miller,W.B.(1992).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psychological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induced abortio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48(3),67-93.
Marforah,F.,Wood,K.,&Jewkes,R.(1997).Backsreet abortion:Womens experience.Curationis,21(2),79-82.
Newhall,E.P.,&Winikoff,B.(2000).Abortion with mufepristone and misopristol:Regimens,efficacy,acceptability and future direc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183(2),44-53.
Rubin,R.(1984)Maternal identity and maternal experience.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Spitz,I.M.,Bardin,C.W.,Benton,L.,&Robbins,A.(1998).Early pregnancy termination with mifepristone and misopristol in the United Stat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38(18),1241-124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