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王秀雄,1990。美術與教育。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王啟祥,2008。國內博物館家庭觀眾研究的現況與展望,科技博物,12(4): 5-24。王麗雁、鄭明憲,2011。蛻變中的成長-臺灣視覺教育百年,美育,180: 6-15。古佩玉,2010。十三行博物館史前文化展示家庭觀眾互動與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盈潔,2012。「美術鑑賞」通識課程之對話藝術創作學習探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國淳,2005。理解與詮釋:觀眾與博物館學習研究。臺北:史博館。
呂憶皖,2009。當幼兒與美術館相遇-幼兒美術館學習的理論與實務,博物館學季刊,23(4): 43-63。李芊緰,2009。從展示衍生商品談博物館青年觀眾之回憶與學習,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祈慧,2012。教育戲劇融入英語溝通式教學觀之課程實踐,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捷葳,2010。博物館展示中的音樂元素:兩個案例之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杜麗靜,2008。我讀鷹架兒童的學習-維果斯基與幼兒教育,早期教育,3: 12-13。
林曼麗,2011。臺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臺北:雄獅。
侯天麗,2009。博物館學習的再發現:家庭學習研究,博物館學季刊,20(2): 41-62。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臺北:臺灣社會研究叢刊。
徐純,2012。兒童教育與美國的兒童博物館,上海科技館4(1): 58-65。
高千雅,2010。美術館教育展覽功能之研究-以2008北美館「記憶:穿梭在指間」教育展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源令,2003。第二章 發展理論。臺北:心理。
張世忠,2000。建構教學: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臺灣東華書局。
張婉真,2001。如何分析博物館展示-研究方法旨趣,博物館季刊,15(3): 13-24。
張淵舜,2004。一面牆、一個展、到一整個館:高雄兒童市立美術館的誕生,石秋燕主編,2004兒童美術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8-85。高雄市立美術館。
張淵舜、陳嬋娟,2005。藝術家與美術館激起的火花-以高雄兒童美術館為例,施慧明主編,2005美術館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152-178。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張譽騰,2003。博物館大勢觀察。臺北:五觀藝術。
許惠蜜,2004。臺灣兒童美術館之現況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許瓊心,1999。博物館家庭觀眾參觀行為與親子互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郭于菁,2011。美術館導覽員為幼稚員團體導覽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兒童美術館「奇幻野獸國」展示為例,輔仁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郭姿瑩,2010。博物館兒童教育趨勢考察-以法國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4(2): 99-115。郭姿瑩、林軒君、莊鈺茹,2012。從傳遞觀念到促進互動-博物館的學習空間,2011第六屆美術館教育國際研討會。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陳育瑩,2002。美術館幼兒教育學習環境之初探-以高雄市立美術館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佳利、馬若喬,2008。博物館展示環境之教育性:從藝術教師的博物館經驗及其觀點探討,科技博物,12(2): 47-70。陳涵郁,2007。兒童博物館的展示與多元文化教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涵郁,2011。兒童博物館的百年發展,博物館與文化,1: 35-60。陳幗眉、洪福財,2001。兒童發展與輔導。臺北市:五南。
陳嬋娟,2012。量身打造的教育空間-高雄兒童美術館「圖案,真奇妙!」的展示空間設計,藝術認證45: 24-29。
陳慧玲,2001。從「沙漠中的明珠-敦煌石窟特展」談博物館展示與教育,博物館學季刊,15(3): 65-75。陳築萱,2007。美術館親子觀眾互動模式與美感經驗之關連性研究-以臺北市立美術館2006、2007年典藏常設展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于琳、張玉音,2011。從傳遞觀念到促進互動-博物館的學習空間,今藝術,230: 181-189。
黃世鈺,2003。幼兒學習區情境規劃。臺北市:五南。
黃國彥總校閱,葉玉珠、高源令、修慧蘭、曾慧敏、王佩玲、陳惠萍等著,2003。教育心理學。臺北:心理。
黃道遠,2005。從認知發展論檢視社會科教學問題-以Piaget、Vygotsky為中心,國教輔導,44(4): 34-40。黃鈺琴,2006。美術館的魅力-21世紀初美術館教育經驗分享。臺北:藝術家。
楊亞璇,2012。Freire對話論融入教育戲劇—以國小一年級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愉珍,2012。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常設展應用口述歷史之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葉英晉,1988。從「請勿動手」到「請你動手」-談兒童博物館的功能,歷史文物,8(4): 73-85。
廖沛怡,2009。為兒童展示:兒童美術館中兒童觀眾參觀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未出版。
漢寶德,2004。我們需要兒童美術館,2004兒童美術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15。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漢寶德,2006。漢寶德談藝術教育。臺北:典藏。
漢寶德,2011。美術館的教育使命,2011第六屆美術館教育國際研討會,頁:25-28。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劉婉珍,1998。展覽設計與觀眾互動,博物館季刊,12(3): 35-39。
劉婉珍,2002。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臺北市:南天。
劉婉珍,2011。博物館觀眾研究。臺北市:三民。
劉靖韻,2011。『武蹈』:以中國武術為主題發展之創造性舞蹈教學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曉樺,2010。Old is New!?故宮宣傳影片及青年觀眾解讀之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齡予,2011。美術館多元智能學習之探究-以高中生參觀當代藝術展覽為探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蔡淑苓,2004。遊戲理論與應用-以幼兒遊戲與幼兒教師教學為例。臺北市:五南。
鄭月秀,2011。看見-藝術融入教育的腳印,美育,181: 56-63。賴慧貞,2004。兒童與博物館互動經驗之個案研究,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謝宜誠,2010。參觀科學博物館團體觀眾對話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謝東山,2008。藝術概論。臺北:華都文化。
謝義勇主編,許文宗、許雅惠、鄭瓊月、李鴻章、謝義勇、曾火城著,2006。幼兒社會學。臺北:五南。
藍依勤,2008。不只是「說話」-親子觀眾在科學博物館中的對話歷程,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翻譯文獻
吳幸玲、郭靜晃譯、Johnson, James E. & Christie, James F. &Key, Yaw D.原著,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揚智文化。
呂廷和譯、Herbert Read原著,2007。透過藝術的教育。臺北:藝術家。
李奉儒等譯、Bogdan, Robert C. & Biklen, Sari Knopp原著,2002。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市:濤石文化。
谷瑞勉譯、L. E. Berk & A. Winsler原著,1999。鷹架兒童的學習:Vygotsky與幼兒教育。臺北:心理。
周曉虹譯、Albert, Bendura原著,1995。社會學習理論。臺北:桂冠。
林合懋譯、Wood, Chip原著,2004。兒童發展指標:4到14歲學童的成長型態與合適課程。臺北市:遠流。
林潔盈等譯、Falk, J. H. & Dierking, L. D. 原著,2001。博物館經驗。臺北:五觀藝術
林潔盈等譯、Graeme K Talboys原著,2004。博物館教育人員手冊。臺北:五觀藝術。
張軍紅、陳素月、葉秀香譯,Loris Malaguzzi原著,1998。孩子的一百種語言:義大利瑞吉歐方案教學報告書。臺北:光佑文化。
張譽騰等譯、G.Eills Burcaw原著,2000。博物館這一行。臺北:五觀藝術。
郭靜晃、陳正乾譯、Bernard Spodek & Olivia N. Saracho原著,1998。幼兒教育-適合3-8歲幼兒的教學方法。臺北:揚智。
郭靜晃譯、Fergue P. Hughes原著,2000。兒童遊戲-兒童發展觀的詮釋。臺北:洪葉。
郭靜晃譯、Fergue P. Hughes原著,2000。兒童遊戲-兒童發展觀的詮釋。臺北:洪葉。
黃明惇譯,Charles M. Judd、Eliot R. Smith、Louise H. Kidder原著,200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臺北:桂冠。
漢菊德、陳正乾譯Margaret Donaldson原著,1996。兒童心智:從認知發展看教與學的困境。臺北:遠流。
劉玉燕譯、Giulio Ceppi & Michele Zinim原著,2002。兒童、空間與關係:兒童環境設計的後設專案。臺北市:光佑文化。
劉美玲等譯、Edmund Burke Feldman原著,2003。藝術教育的本質。臺北:五觀。
劉慈惠、王莉玲、林青青譯、Bentzen, Warren R. 原著,1993。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臺北市:五南。
潘中道、胡龍騰譯、Kumar, Ranjit.原著,201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第二版)。臺北:學富文化。
蕭昭君譯、Neil Postman原著,2007。童年的消逝。臺北:遠流。
蘇碩斌、鄭鹿霖譯、片桐新自等原著,2008。基礎社會學。臺北:群學。
英文文獻
David, J., & Gardner, H., 1994. Open window, open doors. In: Hooper-Greenhill, E. (ed.),The Educational Role of the Museum, pp. 99-104. London: Routledge.
Gardner, H., 199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London: Basic Books.
Hein, G., 1998. Learning in the Museum. London: Routledge.
Hooper-Greenhill, E. (ed.), 1994.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Museum. London: Routledge.
Hooper-Greenhill, E., 1994. Museums and Gallery Education.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Pringle, E., 2006. Learning in the Gallery: Context, Process, Outcomes. London: Arts Council England.
網路資料
2010年文建會博物館專業培訓課程「為兒童而展示」研修課程手冊。
2011年博物館研究方法上課講義。
2011年寒假參訪高雄兒童美術館訪談教育推廣組張組長訪談稿。
2012年暑假參訪高雄兒童美術館訪談教育推廣組陳小姐訪談稿。
中華民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3%D0%A7%40&pieceLen=50&fld=1&cat=&ukey=2078114345&serial=1&recNo=1&op=&imgFont=1(瀏覽日期:102/06/24)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http://www.ris.gov.tw/version96/population_01_C_03.html(瀏覽日期:100/07/01)
在紙上剪故事的大男孩http://www.cloudgate.org.tw/wanderer/2006_story008.html(瀏覽日期:102/06/12)
兒童交通博物館www.hac.taipei.gov.tw/ct.asp?xItem=1082469&ctNode=22282&mp(瀏覽日期:100/06/25)
兒童博物館協會http://www.childrensmuseums.org/about/faq.htm(瀏覽日期:100/10/11)
波士頓兒童博物館http://www.bostonchildrensmuseum.org/(瀏覽日期:101//06/11)
故宮兒童學藝中心http://www.npm.gov.tw/children/zh-tw/center_intro.html(瀏覽日期:2012/06/07)。
高雄市立美術館http://www.kmfa.gov.tw/KMFAKIDS/home01.aspx?ID=1(瀏覽日期:100/10/11)
高雄兒童美術館「圖案,真奇妙!」展覽行前解說單 (學習單下載):http://www.kmfa.gov.tw/PhotoData/PIC1010618.pdf(瀏覽日期:102/06/01)
高雄兒童美術館「圖案真奇妙,動手玩花樣!」新聞資料(新聞資料) http://www.kmfa.gov.tw/home02.aspx?ID=$1002&IDK=2&EXEC=L(瀏覽日期:102/06/01)
高雄兒童美術館成立宗旨http://www.kmfa.gov.tw/home02.aspx?ID=$2006&IDK=2&EXEC=L(閱覽日期:101/06/10)
高雄兒童美術館特展「圖案,真奇妙!」導覽手冊。
高雄兒童美術館特展「圖案,真奇妙!」親子遊戲書。
高雄兒童美術館-圖案,真奇妙!(數位影音專區區)http://www.kmfa.gov.tw/home02.aspx?ID=$6004&IDK=2&EXEC=D&DATA=1533(瀏覽日期:102/06/01)
高雄兒童美術館簡介http://www.kmfa.gov.tw/home02.aspx?ID=$2006&IDK=2&EXEC=D&DATA=579&AP= $2006_HISTORY-0(瀏覽日期:100/06/18)
國立臺灣美術館http://www.ntmofa.gov.tw/(瀏覽日期:100/10/11)
國立臺灣美術館兒童遊戲室http://www.ntmofa.gov.tw/www2/CP.aspx?s=215&n=10322&ts=700(瀏覽日期:101/06/07)。
帶著一把剪刀闖入美術館-專訪剪紙藝術家吳耿禎 http://pots.tw/node/5615(瀏覽日期:102/06/12)
曼哈頓兒童博物館http://www.cmom.org/(瀏覽日期:101/06/11)
淺談碎形幾何:紅木瓜藝術資料庫http://blog.yam.com/RedPapaya/article/26105135(瀏覽日期:102/06/12)
陳慧嶠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http://www.itpark.com.tw/people/critical/37(瀏覽日期:102/06/12)
碎形幾何內涵與 Logo 程式繪圖http://www.digiarts.org.tw/chinese/Column_Content.aspx?n=E0D597D5300354D6&p=4385E72AD771AAAF&s=3E547E43E7044622(瀏覽日期:102/06/12)
臺北市立美術館http://www.tfam.museum/TFAM_Exhibition/exhibitionDetail.aspx?PMN=1&ExhibitionId=394&PMId=394#(瀏覽日期:100/12/11)
歐洲兒童博物館協會http://www.hands-on-europe.net/home.asp?p=1-0(瀏覽日期:1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