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9 19: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若蘋
研究生(外文):CHEN, JO-PING
論文名稱:閱聽眾對宮廷劇「延禧攻略」喜愛原因之研究 —以 ZMET 和敘事研究法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Audience’s Favorite Reason on Court Drama “Story of Yanxi Palace”— by Using 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 and Narrative Research Study
指導教授:許人杰許人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U, REN-JYE
口試委員:許碧芳方之光
口試委員(外文):HSU, PI-FANGFANG, JY-KUANG
口試日期:2019-06-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傳播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9
中文關鍵詞:宮廷劇閱聽眾ZMET敘事研究法
外文關鍵詞:Court DramaAudienceZMETNarrative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96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繼2011年末《後宮甄嬛傳》的熱播,2018年中《延禧攻略》的播出再創宮廷劇的巔峰,目前已熱銷到超過八十個國家與地區,並獲得多項熱門戲劇排名之冠。在中國大陸與臺灣開播以來,成功的在網路上掀起一股討論話題,進而成為人人必追的熱門戲劇。因此,相關業者及傳播學者也對這一波「延禧現象」多有所著墨及分析探討,除了與其他宮廷劇作比較,也蒐集閱聽人的意見彙整出宮廷劇高收視率的原因。這些研究分析分別從不同角度提出高收視率的解釋,甚至得到諸如主角、劇本架構、台詞、場境氛圍等,認為這些宮廷劇新型的演出模式,意外符合閱聽眾的胃口;即便如此,卻仍然被研究者的思考角度和認知範圍所圈限,無法獲得來自閱聽人最原始、最深層、最自主所提出的意見、感覺和認知元素。

宮廷劇的製作,如何在制式化戲劇中加一些創新的元素,引起閱聽眾的好奇、吸引其目光,正是在眾多的古裝劇中取勝的關鍵之一,具有研究的價值。尤其從閱聽眾本身自主提出的感情與認知元素來掌握,對於觸動喜愛戲劇的深層心理分析,對受歡迎的宮廷劇製作,具有實質且實務的貢獻,可作為未來宮廷劇成功模 式的參考依據,且對影視圈製作古裝劇有所啟發。

本研究以《延禧攻略》作為個案,探討臺灣閱聽眾喜愛該劇的原因,並採用隱喻抽取技術(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簡稱 ZMET)及敘事研究法,藉由12名喜愛該劇的觀眾自行提供8至10件人事物(含圖片、場景、主角、對白......等),進行描述,並說明理由脈絡,自我揭露喜愛《延禧攻略》之原因,本研究分析其脈絡,並找出共同構念及構念間關係的軸線。

本研究發現「劇情豐富性」、「人物清新性」、「對白創意性」三個故事主軸,最能滿足閱聽眾「心情愉悅」、「安全感」、「重視感」、「把握當下」、「成就感」五個內心深層的需求與價值,且女性與男性所在意的觀點與細節也有不同。透過屬性 (具體)-結果(意義)-價值(需求)三個層次元素間的脈絡,連結成深層心理的敘事邏輯,可作為編劇導演在實際操作時的參考依據。
After the popularity of Empresses in the Palace at the end of 2011, the broadcasting of Story of Yanxi Palace in the middle of 2018 again reached the peak of court drama. Currently, it has been sold in more than 80 countries and won the top of several popular drama rankings. Since its launch in China and Taiwan, it has successfully started discussions on the Internet and become a popular drama that everyone must follow. Therefore, related industry and communication scholars als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wave of " Yanxi phenomenon". In addition to comparing with other court dramas, they also collect the opinions of audience to summarize the reasons for the high rating of court dramas. These studies and analyses put forward the explanation of high rating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even obtained the leading role, script structure, lines, scene atmosphere and so on. They believed that the new performance mode of these court dramas unexpectedly met the audience's appetite. Even so, it is still limited by the thinking angle and cognitive scope of the researchers, unable to obtain the most primitive, deepest and most independent opinions, feelings and cognitive elements from the audience.

It is one of the keys to win in many costume dramas that how to add some innovative elements in the production of court dramas, so as to arouse the audience's curiosity and attract their attention. Especially from the audience's own feelings and cognitive elements to grasp, for touching the deep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love dramas. The popular court drama production, has a substantial and practical contribution. 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court drama success model, and for the television production of costume drama inspiration.

This Study took Story of Yanxi Palace as an example, and used 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 (ZMET) and Narrative Research Study to explore the reasons why audiences in Taiwan liked the drama. In addition, by 12 loved the drama audience to provide 8 to 10 people things, including pictures, scene, character, dialogue and so on,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eir love for Story of Yanxi Palace.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ontext and finds out the axis of common construct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constructs.

This study found that story richness, character freshness and dialogue creativity are the three main storylines, which can best meet the audience's deep needs and values of happy, sense of security, sense of importance, seize the moment and sense of achievement. Moreover, women and men have different views and details. Through the context of attributes (A) – consequence (C) – value (V), the narrative logic of deep psychology can be formed,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scriptwriters and directors i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論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V
表次 V
圖次 VI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3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二章、文獻分析 8
第一節、宮廷劇 8
第二節、個案介紹—《延禧攻略》 11
第三節、隱喻抽取技術(ZMET) 23
第四節、敘事研究法 25
第三章、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研究流程 30
第二節、ZMET研究步驟 31
第三節、研究對象與抽樣分析 33
第四節、研究設計 36
第五節、研究信效度 38
第四章、研究分析與結果 40
第一節、受訪者訪談內容呈現與比較 40
第二節、共識地圖建構與分析 124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156
第一節、研究結論與發現 156
第二節、研究限制 159
第三節、研究建議 160
參考文獻 163
壹、中文部分 163
貳、英文部分 164
參、網路資料 166
附錄一 168

表次
表1.1-1 2018愛奇藝臺灣站最受歡迎陸劇排行榜 4
表1.1-2 相關論文列表 6
表2.1-1 宮廷劇發展歷程 10
表2.2-1 戲劇與閱聽眾的相關論文 12
表2.3-1 ZMET七大假設 24
表2.4-1 敘事研究之五個進行方式 27
表2.4-2 敘事訪談之七個原則 28
表2.4-3 研究者操作之五個步驟 29
表3.2-1 ZMET訪談步驟 32
表3.3-1 RPII量表涉入程度問卷 34
表3.3-2 受訪者基本資料 35
表4.1-1 受訪者A之「說故事」訪談內容整理 41
表4.1-2 受訪者B之「說故事」訪談內容整理 45
表4.1-3 受訪者C之「說故事」訪談內容整理 47
表4.1-4 受訪者D之「說故事」訪談內容整理 50
表4.1-5 受訪者E之「說故事」訪談內容整理 54
表4.1-6 受訪者F之「說故事」訪談內容整理 58
表4.1-7 受訪者G之「說故事」訪談內容整理 61
表4.1-8 受訪者H之「說故事」訪談內容整理 65
表4.1-9 受訪者I之「說故事」訪談內容整理 68
表4.1-10 受訪者J之「說故事」訪談內容整理 72
表4.1-11 受訪者K之「說故事」訪談內容整理 75
表4.1-12 受訪者L之「說故事」訪談內容整理 78
表4.1-13 受訪者提及台詞詳細列表 82
表4.1-14 女性受訪者之遺失的議題或影像 83
表4.1-15 男性受訪者之遺失的議題或影像 85
表4.1-16 受訪者A之分類整理 87
表4.1-17 受訪者B之分類整理 88
表4.1-18 受訪者C之分類整理 89
表4.1-19 受訪者D之分類整理 91
表4.1-20 受訪者E之分類整理 93
表4.1-21 受訪者F之分類整理 94
表4.1-22 受訪者G之分類整理 95
表4.1-23 受訪者H之分類整理 96
表4.1-24 受訪者I之分類整理 97
表4.1-25 受訪者J之分類整理 98
表4.1-26 受訪者K之分類整理 99
表4.1-27 受訪者L之分類整理 101
表4.1-28 女性受訪者之最具代表性圖片 102
表4.1-29 男性受訪者之最具代表性圖片 104
表4.1-30 女性受訪者之相反影像 105
表4.1-31 男性受訪者之相反影像 106
表4.1-32 女性味覺感官影像 107
表4.1-33 男性味覺感官影像 108
表4.1-34 女性觸覺感官影像 109
表4.1-35 男性觸覺感官影像 110
表4.1-36 女性嗅覺感官影像 111
表4.1-37 男性嗅覺感官影像 111
表4.1-38 女性聽覺感官影像 113
表4.1-39 男性聽覺感官影像 113
表4.1-40 女性顏色感官影像 114
表4.1-41 男性顏色感官影像 115
表4.1-42 女性情緒感官影像 116
表4.1-43 男性情緒感官影像 116
表4.2-1 全體購念元素統計表 124
表4.2-2 共識地圖圖例說明表 133
表4.2-3 全體共識地圖拆解一覽表 136
表4.2-4 女性共識地圖拆解一覽表 143
表4.2-5 男性共識地圖拆解一覽表 147
表4.2-6 女性與男性核心共識構念 153

圖次
圖1.0-1 我國閱聽眾於網路收看大陸節目人數比例 2
圖1.0-2 不同族群於網路收看大陸節目之人數比例 2
圖2.2-1 延禧攻略角色關係圖 15
圖2.2-2 戲服刺繡 19
圖2.2-3 皇后絨花 20
圖2.2-4 嬪妃絨花 20
圖2.2-5 宮女絨花 21
圖2.2-6 高貴妃所用之團扇 21
圖2.2-7 兩把頭 22
圖3.1-1 研究流程表 31
圖3.2-1 研究流程表 30
圖3.3-1 《延禧攻略》閱聽眾年齡分布趨勢圖 35
圖4.1-1 受訪者A之個人心智地圖 118
圖4.1-2 受訪者B之個人心智地圖 118
圖4.1-3 受訪者C之個人心智地圖 119
圖4.1-4 受訪者D之個人心智地圖 119
圖4.1-5 受訪者E之個人心智地圖 120
圖4.1-6 受訪者F之個人心智地圖 120
圖4.1-7 受訪者G之個人心智地圖 121
圖4.1-8 受訪者H之個人心智地圖 121
圖4.1-9 受訪者I之個人心智地圖 122
圖4.1-10 受訪者J之個人心智地圖 122
圖4.1-11 受訪者K之個人心智地圖 123
圖4.1-12 受訪者L之個人心智地圖 123
圖4.2-1 全體共識地圖 134
圖4.2-2 女性共識地圖 135
圖4.2-3 男性共識地圖 135
圖4.2-4 全體閱聽眾之共識地圖拆解—心情愉悅 137
圖4.2-5 全體閱聽眾之共識地圖拆解—認同與信任 141
圖4.2-6 全體閱聽眾之共識地圖拆解—得不到是最美的 142
圖4.2-7 全體閱聽眾之共識地圖拆解—勇往直前 142
圖4.2-8 女性閱聽眾之共識地圖拆解—心情愉悅 144
圖4.2-9 女性閱聽眾之共識地圖拆解—重視感 145
圖4.2-10 女性閱聽眾之共識地圖拆解—成就感 146
圖4.2-11 男性閱聽眾之共識地圖拆解—心情愉悅 149
圖4.2-12 男性閱聽眾之共識地圖拆解—重視感 150
圖4.2-13 男性閱聽眾之共識地圖拆解—安全感 150
圖4.2-14 男性閱聽眾之共識地圖拆解—得不到是最美的 151
圖4.2-15女性與男性核心共識構念交集圖 152
壹、中文部分
方之光、林富美(2004)。〈ZMET 技術運用於媒體評鑑之可行性研究〉,「世新大學2004 年媒體使用行為與評鑑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新店。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敘說分析〉。臺北市:五南。(原作者:Riessman原著出版年:1993)
羊豔(2011)。〈解讀女性宮廷劇的大眾文化意義〉,《電影文學》,21:111-112
吳美瑩(2009)。〈應用ZMET探討黃金博物園區衍生性商品開發行銷策略〉。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辛秀蘭(2013)。〈當下國內宮廷劇熱潮研究〉。碩士論文,重慶師範大學,中國重慶市。
阮欣怡(2006)。〈應用ZMET技術探索電視購物消費者及潛在消費者之心智模式與其行銷策略應用〉。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林以珊(2018)。〈成年男性跨性別者的性別認同歷程與向父母現身經驗之敘事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金樹人(2005)。〈心理位移辯證效果敘事之敘事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3-2413-H-003-001)。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 (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頁141-158)。台北:巨流。
倪士軒(2013)。〈應用 ZMET 技術探索線上遊戲消費者及潛在消費者之心智模式與其行銷策略應用〉。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張莉莉(2015)。〈配偶癌逝之中年婦女的生命經驗〉。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許墨(2014)。〈大陸古裝劇在臺灣熱播現象研究〉。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中國上海市。
陳人瑜(2005)。〈失能老人入住養護機構之過程─以生命歷程之敘說分析出發〉。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弘帳(2017)。〈以訊息設計原則探討古裝劇《琅琊榜》預告片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彭信揚(2007)。〈以敘事治療在網路諮商中陪伴故事主人重寫生命藍圖〉。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鈕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
楊莉萍(2006)。〈社會建構論心理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廖政期(2012)。〈應用 ZMET 技術探討客家電視台員工對於組織發展願景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蕭斐文(2014)。〈一位慢性兒童型腦硬化症兒童母親的生命歷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謝皓安(2014)。〈以ZMET探討球迷對中華職棒球員的形象認知〉。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貳、英文部分
Cochran, L. R. (1990). Narrative as a paradigm for career research. In R. A. Young & W. A. Borgen (Eds.)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careers (pp. 71-86). New York, NY: Praeger Publishers.
Czarniawska, B. (2004). Narrative in social research. London: Sage.
Gutman, J. (1982). A means-end chain model based on consumer categorization processs. Journal of Marketing, 46, 60-72
Gwendolyn C. C. (2000). The ZMET Alternative. Marketing Research, 12, (Summer), 6-12.
Linclon, Y. S., & Guba, E.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Myers, M. D., & Newman, M. (2007). The Qualitative Interview in IS Research: Examining the Craft. 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 17, 2-26
Reynolds, T. J. and Gutman, J. (1988). Laddering theory, methods,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8, 11-31.
Riessman, C. 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Newbury Park, CA: Sage.
Zaichkowsky, Judith Lynne. (1985). 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2, 341-352.
Zaichkowsky, Judith Lynne. (1994). The Personal Involvement Inventory: Reduction Revision and Application to Advertis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3 (December), 59-70.
Zaltman, G. & Schuck, L. J.(1998). Seeing through the Customer’s Eyes with Computer Imaging. In S. P. Bradley & R. L. Nolan (Eds.), Sense & respone: capturing value in the network era (pp.145-172). 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Zaltman, G. (1997). Rethinking market research:Putting people back i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4(November), 424-437.
Zaltman, G. (2004). How Customers Think: Essential Insights into the Mind of the Market.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為什麼顧客不掏錢? 解讀消費者心智密碼》余宜芳譯。 台北:早安財經文化。
Zaltman, G., & Coulter, R. (1995). Seeing the Voice of the Customer:Metaphor-based Advertis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5, no.4:35-51.
Zaltman, G., & Useem, J. (2003). This Man Can Read Your Mind. Fortune magazine (Europe), 147, issue1:48-54.

參、網路資料
人民網(2018年8月2日)。〈“延禧攻略”的攻略,這些細節“繡”出非遺風採〉,取自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n1/2018/0802/c1013-30203414.html
工商時報(2018年10月7日)。〈大陸電視劇產能過剩〉,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007000397-260209?chdtv
臺灣經濟研究院(2018年12月31 日)。〈2017年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_電視〉,取自https://stat.moc.gov.tw/Research.aspx?type=3
百度百科(2013)。〈宮廷劇〉,取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AB%E5%BB%B7%E5%89%A7
每日頭條、雲和數據(2018年8月27日)。〈人生如戲:延禧攻略成功逆襲〉,取自https://kknews.cc/entertainment/k25pp6b.html
每日頭條(2018年8月27日)。〈愛奇藝《延禧攻略》慶功會 媒體粉絲相聚延禧家宴提前觀看大結局〉,取自https://kknews.cc/zh-tw/entertainment/2lgmgyz.html
阮明淑(2012)。〈敘事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 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852/
旺報(2017年10月29日)。〈陸祭限古令 現代劇成長空間大增〉,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029000637-260308
娛樂重擊(2018年8月26日)。〈劇評/《延禧攻略》:打破宮鬥劇既定印象,以「單元破關」成功黏著觀眾〉,取自https://punchline.asia/archives/51349
湖南衛視芒果TV官方頻道(2018年8月18日)。〈快樂大本營〉,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yRQeaUfc7M
愛奇藝(2018)。〈延禧攻略〉,取自https://tw.iqiyi.com/v_19rr28r8ss.html
愛奇藝(2018年8月30日)。〈愛奇藝《延禧攻略》超150億收官 刷新網劇播放紀錄再造現象級爆款〉,取自http://www.iqiyi.com/common/20180903/593d4584ad035a71.html
愛奇藝官方網站(2018)。取自https://tw.iqiyi.com/
愛奇藝娛樂大賞(2018)。〈2018愛奇藝臺灣站最受歡迎陸劇排行榜〉,取自http://tw.iqiyi.com/kszt/2018iQIYIENTAWARDS.html
廖慧娟(2018年10月28日)。〈愛奇藝靠延禧 賺到1200萬付費VIP〉,《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cn/newspapers/20181028000090-260309
維基百科(2018年1月4日)。〈IP劇〉,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IP%E5%89%A7
網路溫度計(2018年8月6日)。〈比《甄嬛傳》更好入口!《延禧攻略》逆襲爆紅的4大討喜關鍵〉,取自https://dailyview.tw/popular/detail/2280
BAZAAR(2018年8月3日)。〈清宮鬥劇《延禧攻略》7大劇情看點!得罪女主角魏瓔珞「不只加倍、更要百倍奉還」〉,取自https://www.harpersbazaar.com/tw/culture/filmandmusic/g22620930/drama-yanxi/
Cosmopolitan (2018年8月3日)。〈《延禧攻略》根本不是莫蘭迪色!一窺「中國傳統國畫色」的神秘灰色調〉,取自https://www.cosmopolitan.com/tw/fashion/news/g22731925/story-of-yanxi-palace-chinese-ancient-color/
Oxford Dictionaries. (2019). The definition of binge in oxford dictionari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bing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