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鍛造技術手冊』主編:林文樹,經濟部技術處發行,中華民國鍛造協會出版。86年1月。
[02]『鋁合金潛力產品與前景分析』作者:劉文海,執行單位: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93年9月。
[03]『鍛造』柯忠和、江益璋編譯,全華科技圖書公司出版。88年5月初版。
[04]『鍛壓手冊』第1卷 鍛造 第3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學會編,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10。
[05]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JIS鍛造加工用語,JIS B0112(1994),日本規格協會。
[06] S. SANTHANAM, An elastic-visc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for the hot-forming of aluminum alloy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35 (2000) 3647-3654。
[07] W.G. Cho, C.G. Kang,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ir microstructure evaluation in the thixoforming process of semi-solid aluminum alloy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105 (2000) 269〜277。
[08] F. Yin, G.X. Wang , S.Z. Hong, Z.P. Zeng,Technological study of liquid die forging for the aluminum alloy connecting rod of an air compressor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139 (2003) 462-464。
[09] 向四海、連鴻,2004,不同鋁合金系列之可鍛性研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21屆全國學術研討會。2004.11.26~27 國立中山大學 高雄▪台灣。
[10] C. G. Kang、S. M. Lee,變形鋁合金的流變擠壓技術,鍛造與沖壓 2009.2 p34~p42。
[11] 趙潤華編譯『鋁合金鍛造』2009.2 Forging & Metalforming p69~p72。
[12]『Deform 5.03金屬成形有限元分析實例指導教程』李傳民、王向麗、閨華軍等編著,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7年1月第1版。
[13] 林家瑋,2005,『熱鍛模具設計之有限元素法分析』,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14] 洪俊銘、陳復國、黃思奮、葉育成,2008,『鋁合金避震器支架之溫間鍛造模具設計』,鍛造 第十七卷第二期 (2008年7月)。[15]アルミニウム ハンドブック(第5版) 編集:日本財團法人輕金屬協會,1994年5月。
[16]『鍛造模具設計手冊』主編:蔡盛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出版,91年3月二版。
[17]『鍛造技術現況與趨勢分析』作者:周俊宏,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出版,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