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02:54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陳琬珊
研究生(外文):
Chen,Wanshan
論文名稱:
台灣民俗藝陣研究-八家將與官將首之比較
論文名稱(外文):
The Studies on The Folk Arts in Taiwan:A Comparative of Bah-Jia-Jang and Guan-Jang-Shou
指導教授:
李勝雄 博士
口試委員:
鄭志明 博士
、
張家麟 博士
、
吳根明 博士
口試日期:
2012-12-03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民俗藝陣
、
八家將
、
官將首
外文關鍵詞:
Folk Arts
、
Bah-Jia-Jang
、
Guan-Jang-Shou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4
點閱:8494
評分:
下載:389
書目收藏:2
研究目的有三點:一、比較台灣民俗藝陣「八家將」與「官將首」陣頭文化之源流。二、比較「八家將」與「官將首」陣頭文化差異之意涵。三、探討台灣民俗藝陣家將陣頭文化之發展。
本研究主要以質性研究為主,透過民俗誌研究法、訪談法、文獻分析與田野調查,將搜集到的文獻資料,加以分析整理,茲將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八家將是經由福州傳衍來台,而官將首是台灣所創立,但主要任務都是擔任主神的駕前侍衛,八家將主神為五福大帝,官將首則為地藏王,由於早期先人只能藉由宗教信仰的力量祈求平安,因此發展出八家將與官將首陣頭,維持靈界秩序、保境安民。
二、八家將與官將首陣頭外顯造型乍看下很相識,但其中的臉譜、刑具、服飾配件及表演陣勢上,文化意涵卻有所差異。在內在心裡部份,表演者多以興趣而參與陣頭,跳完陣頭時表演者在身體、心理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
三、八家將與官將首陣頭長久以來負面消息頗多,加上經費的不足,使得八家將與官將首陣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了困境,因此需要政府的重視、落實推廣民俗藝陣活動,才能使台灣的藝陣文化可永續發展。
The Taiwan folk arts Bah-Jia-Jang culture since the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but later due to the Guan-Jang-Shou emergence of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Taiwan, so that the majority of people do not know the difference, and be confused, coupled with the times changes, Bah-Jia-Jang and Guan-Jang-Shou in a lack of rigorous discipline under,the endless stream of negative publicity, the community Jia-Jang troupes has deep roots entrenched misconceptions and how the Taiwan folk ar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re were three purpose:Ⅰ. Compare Taiwan folk arts "Bah-Jia-Jang" and "Guan-Jang-Shou" culture of the origins troupes.Ⅱ.Comparing the " Bah-Jia-Jang " and " Guan-Jang-Shou " troupes implication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Ⅲ. Explore Taiwan the folk arts Jia-Jang troupes 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in a qualitative way mainly.By Ethnography, Interviewing, document analysis and Fieldwork,will be gathered from the literature data analysis ,and summarized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Bah-Jia-Jang derivative the Fuzhou come to Taiwan,Guan-Jang-Shou founded by Taiwan, The main task served are all guardians of Gods. Bah-Jia-Jang the main God is a Wu-Fu-Da-Di, Guan-Jang-Shou the main God is Ksitigarbha. The early ancestors only by the power of religion to pray for peace, so the development of Bah-Jia-Jang and Guan-Jang-Shou troupes,reponsible for keeping the order of down earth and protect villagers up earth.
2.Bah-Jia-Jang and Guan-Jang-Shou troupes appearance modeling looks acquaintance,The face paint, Outfit, costumes and Performing array, Cultural meaning but different. Intrinsic heart part, performers and more interest participation in troupes, dance through the troupes performers actually not much difference in th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3.Bah-Jia-Jang and Guan-Jang-Shou troupes has long been quite a lot of negative news, , together with the lack of funding, Makes Bah-Jia-Jang and Guan-Jang-Shou troupes face a predicamen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Need the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the promotion of folk arts troupes activities in order to make Taiwan's folk arts cultur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IV
目 錄…………………………………………………………………………………………… V
表 次…………………………………………………………………………………………… VI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五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7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4
第二章 台灣民俗藝陣文化基源
第一節 台灣民俗藝陣文化概述………………………………… 15
第二節 台灣家將團陣頭之種類………………………………… 30
第三章 「八家將」與「官將首」陣頭文化之源流
第一節 「八家將」陣頭文化之源流…………………………………………… 35
第二節 「官將首」陣頭文化之源流…………………………………………… 59
第三節 「八家將」與「官將首」之歷史源流比較…………………………… 71
第四章 「八家將」與「官將首」之外顯造型比較
第一節 「八家將」與「官將首」之組織功能……………………………… 73
第二節 「八家將」與「官將首」之臉譜與服飾………………………… 79
第三節 「八家將」與「官將首」之基本步法與陣勢………………… 87
第五章 「八家將」與「官將首」表演者之內在比較
第一節 參與家將團之動機……………………………………………………………… 97
第二節 表演者之身體感受………………………………………………………………………… 99
第三節 表演者之情感知覺………………………………………………………………………… 100
第六章 台灣民俗藝陣家將陣頭文化困境與發展
第一節 家將陣頭之困境……………………………………………………………………………… 102
第二節 家將陣頭之未來發展……………………………………………………………………… 105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8
第二節 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1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14
附錄二 訪談記錄……………………………………………………………………………… 115
附錄三 訪談照片……………………………………………………………………………… 135
附錄四 訪談名單……………………………………………………………………………… 138
表 次
表2-1 民俗藝陣之種類…………………………………………………………… 16
表2-2 民俗陣頭之種類…………………………………………………………… 18
表3-1 刑具爺刑具及任務……………………………………………………… 46
表3-2 文、武差爺任務及刑具……………………………………………… 46
表3-3 甘、柳將軍任務及刑具……………………………………………… 47
表3-4 謝、范將軍任務及刑具……………………………………………… 48
表3-5 春、夏大神任務及刑具……………………………………………… 48
表3-6 秋、冬大神任務及刑具……………………………………………… 48
表3-7 文、武判官任務及刑具……………………………………………… 49
表3-8 文、武差爺之裝扮……………………………………………………… 50
表3-9 甘、柳將軍之裝扮……………………………………………………… 52
表3-10 謝、范將軍之裝扮……………………………………………………… 53
表3-11 春、夏大神之裝扮……………………………………………………… 54
表3-12 秋、冬大神之裝扮……………………………………………………… 54
表3-13 八家將之陣法……………………………………………………………… 56
表3-14 八家將出軍禁忌…………………………………………………………… 57
表3-15 增、損將軍任務與刑具……………………………………………… 62
表3-16 官將首之刑具及功能…………………………………………………… 64
表3-17 官將首之裝扮………………………………………………………………… 65
表3-18 臉譜配件及功能…………………………………………………………… 67
表3-19 服飾配件及功能…………………………………………………………… 67
表3-20 出軍巡訪之樂器及功能……………………………………………… 68
表3-21 官將首出軍禁忌…………………………………………………………… 69
表3-22 八家將與官將首之源流比較……………………………………… 71
表4-1 八家將與官將首之組織比較……………………………………… 75
表4-2 八家將與官將首之刑具比較……………………………………… 76
表4-3 八家將與官將首之臉譜比較……………………………………… 80
表4-4 八家將與官將首之盔帽比較……………………………………… 83
表4-5 八家將與官將首之服飾比較……………………………………… 84
表4-6 八家將與官將首之配件比較……………………………………… 85
表5-1 參與家將團之動機………………………………………………………… 97
表5-2 表演者的身體感受之比較…………………………………………… 99
表5-3 表演者的情感知覺之比較………………………………………… 100
圖 次
圖1-1 研究架構………………………………………………………………………9
圖1-2 研究流程…………………………………………………………………… 10
圖2-1 藝閣…………………………………………………………………………… 17
圖2-2 藝閣…………………………………………………………………………… 17
圖2-3 蜈蚣陣……………………………………………………………………… 19
圖2-4 十二婆姐陣……………………………………………………………… 19
圖2-5 大仙尪仔…………………………………………………………………… 20
圖2-6 電音三太子……………………………………………………………… 20
圖2-7 宋江陣……………………………………………………………………… 21
圖2-8 宋江陣……………………………………………………………………… 21
圖2-9 獅陣…………………………………………………………………………… 22
圖2-10 龍陣…………………………………………………………………………… 22
圖2-11 牛犁陣……………………………………………………………………… 23
圖2-12 高蹺陣……………………………………………………………………… 23
圖2-13 布馬陣……………………………………………………………………… 24
圖2-14 竹馬陣……………………………………………………………………… 24
圖2-15 鬥牛陣……………………………………………………………………… 25
圖2-16 水族陣……………………………………………………………………… 25
圖2-17 花鼓陣……………………………………………………………………… 25
圖2-18 報馬仔……………………………………………………………………… 26
圖2-19 鑼鼓陣……………………………………………………………………… 26
圖2-20 哨角隊……………………………………………………………………… 27
圖2-21 開路鼓……………………………………………………………………… 27
圖2-22 北管陣……………………………………………………………………… 28
圖2-23 南管陣……………………………………………………………………… 28
圖2-24 什家將……………………………………………………………………… 31
圖2-25 八將團……………………………………………………………………… 31
圖2-26 五毒大神陣……………………………………………………………… 32
圖2-27 五虎將……………………………………………………………………… 32
圖2-28 十三太保陣……………………………………………………………… 33
圖2-29 十二家司………………………………………………………………… 33
圖3-1 張元伯……………………………………………………………………… 41
圖3-2 鐘士秀……………………………………………………………………… 41
圖3-3 劉元達……………………………………………………………………… 41
圖3-4 史文業……………………………………………………………………… 41
圖3-5 趙光明……………………………………………………………………… 41
圖3-6 八家將行進順序…………………………………………………… 45
圖3-7 刑具爺……………………………………………………………………… 46
圖3-8 刑具爺……………………………………………………………………… 46
圖3-9 文、武差爺……………………………………………………………… 47
圖3-10 甘、柳將軍……………………………………………………………… 47
圖3-11 謝、范柳將軍………………………………………………………… 49
圖3-12 四季神……………………………………………………………………… 49
圖3-13 刑具爺臉譜……………………………………………………………… 50
圖3-14 刑具爺服飾……………………………………………………………… 50
圖3-15 文差爺臉譜……………………………………………………………… 51
圖3-16 武差爺臉譜……………………………………………………………… 51
圖3-17 文、武差爺服飾……………………………………………………… 51
圖3-18 文、武差爺裝扮……………………………………………………… 51
圖3-19 甘將軍臉譜……………………………………………………………… 52
圖3-20 柳將軍臉譜……………………………………………………………… 52
圖3-21 甘、柳將軍服飾……………………………………………………… 52
圖3-22 甘、柳將軍裝扮……………………………………………………… 52
圖3-23 謝將軍臉譜……………………………………………………………… 53
圖3-24 范將軍臉譜……………………………………………………………… 53
圖3-25 謝將軍服飾……………………………………………………………… 53
圖3-26 范將軍服飾……………………………………………………………… 53
圖3-27 春大神臉譜……………………………………………………………… 54
圖3-28 夏大神臉譜……………………………………………………………… 54
圖3-29 秋大神臉譜……………………………………………………………… 55
圖3-30 冬大神臉譜……………………………………………………………… 55
圖3-31 春冬大神裝扮………………………………………………………… 55
圖3-32 夏秋大神裝扮………………………………………………………… 55
圖3-33 文判官臉譜……………………………………………………………… 56
圖3-34 五判官臉譜……………………………………………………………… 56
圖3-35 官將首行進排列順序…………………………………………… 61
圖3-36 增、損將軍……………………………………………………………… 63
圖3-37 增將軍……………………………………………………………………… 63
圖3-38 陰陽司官………………………………………………………………… 64
圖3-39 引路童子、虎爺將軍…………………………………………… 64
圖3-40 增將軍臉譜…………………………………………………………… 66
圖3-41 損將軍臉譜…………………………………………………………… 66
圖3-42 增將軍臉譜…………………………………………………………… 66
圖3-43 虎爺將軍軍臉譜…………………………………………………… 66
圖3-44 引路童子臉譜………………………………………………………… 66
圖3-45 陰陽司官臉譜………………………………………………………… 66
圖3-46 官將首服飾……………………………………………………………… 67
圖3-47 官將首裝扮……………………………………………………………… 67
圖3-48 大鑼…………………………………………………………………………… 69
圖3-49 海螺…………………………………………………………………………… 69
圖3-50 哨角…………………………………………………………………………… 69
圖4-1 八家將基本步法:開步………………………………………… 88
圖4-2 八家將基本步法:跨步………………………………………… 88
圖4-3 八家將基本步法:踏跳步…………………………………… 89
圖4-4 八家將基本步法:弓箭步、三七步…………………… 89
圖4-5 八家將基本步法:三川步…………………………………… 90
圖4-6 官將首基本步法:開三步………………………………………90
圖4-7 官將首基本步法:弓箭步、單腳獨立(觀目)…91
圖4-8 官將首基本步法:禮廟………………………………………… 91
圖4-9 八家將基本陣勢:三川………………………………………… 92
圖4-10 官將首基本陣勢:開三步…………………………………… 95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見川(1999)。臺灣的宗教與文化。臺北:博揚文化。
王雅莉(2002)。越軌?轉位:青少年參與八家將團體之分析。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項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萬邦(2007)。家將神兵。台北:興直堡文史工作室。
石萬壽(1986)。家將團-天人合一的巡捕組織。台南文化,22,47-65。
李宗益(2002)。將源-論官將首。商訊文化。
李登財、劉還月(2000)。神佛正傳與祭拜須知(春之卷)。台北市:常民文化。
李豐楙(1993)。由常入非常-中國節日慶典中的狂文化。中外文學22(3),116-154。
呂江銘(2002)。官將首。臺北:唐山出版社。
呂江銘(2002)。家將。臺北:財團法人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
呂江銘(2005)。八將。臺北:石渠出版社。
呂江銘(2008)。台灣家將臉譜藝術-八家將卷。台北:石渠出版社出版。
呂江銘(2010)。台灣家將臉譜藝術-官將首卷。台北:石渠出版社出版。
呂江銘(2005)。驅邪除煞話家將。心鏡宗教季刊。5,18-20。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騰達(2002)。臺灣民間藝陣。臺中:晨星出版。
周明(2000)。神祕威武的街頭舞者-八家將淺釋。臺灣源流,48,105-113。
連橫(1979)。台灣通史。台北:眾文圖書。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 巨流。
康豹(1997)。台灣的王爺信仰。台北:商鼎
徐麗雯(2001)。八家將。中國語文 。88,102-114 。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郭金芳(2005)。舞出八家將身體文化之意蘊。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3),119-127 。
高佩英(2006)。臺灣的虎爺信仰。臺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文洲(2007)。臺灣家將陣頭之研究:以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為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正之(1995)。樂韻泥香-台灣的傳統藝陣。台灣省政府處。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陳彥仲、黃麗如、陳柔森、李易蓉、謝宗榮、張志遠、陳仕賢(2003)。臺灣的藝陣。臺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昭妙(2003)。臺灣民俗文化的集中呈現-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例。成功大學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文博(1989)。台灣信仰傳奇。台北:台原出版社。
黃文博(1997)。八家將組織與表演。台北:常民文化出版。
黃文博(1998)。站在台灣廟會現場。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 。
黃文博(1999)。臺灣民俗田野現場實務。臺北:常民文化出版社。
黃文博(2000)。臺灣民間藝陣。臺北:常民文化。
蔡相煇(1988)。臺灣的祠祀與宗教。臺北:臺原出版。
甄曉蘭 (1990)。批判俗民誌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高雄:麗文。
謝高橋(2001)。社會學。台北:巨流出版社。
鄭志明(1990)。台灣的宗教與祕密教派。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廖英秋 (2005)。民俗意藝術八家將之源流,臺灣源流。3,137-144。
劉枝萬(1983)。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還月(1994)。臺灣民間信仰小百科(迎神卷)。臺北:臺原出版。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 。台北:心理。
蔣嘯琴(1998)。家將團的人格與神格及其舞蹈之探討。藝術學報。62,91-101。
蔡慧敏(2001)。青少年參與家將團的背景及影響-以官將首少年為主。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碧峰(2010)。神明會與台灣民俗文化傳承關係研究-以北港朝天宮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亮郡(2007)。四季大神初探。興大歷史學報。18,315-350。
鍾敬文(1996)。民俗文化學-梗概與興起。北京:中華書局。
戴莞儀(2002)。融合的民間藝術瑰寶-八家將。文化生活。29,30-35。
二、西文部分
Agar, M.(1980)The Professional Stranger:An Informal Introduction to
Ethnography.San Diego:Academic Press.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青少年參與家將團的背景及影響---以官將首少年為主---
2.
台灣民俗文化的集中呈現--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例
3.
臺灣家將陣頭之研究──以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為例
4.
神明會與台灣民俗文化傳承關係研究-以北港朝天宮為例
5.
新莊地藏庵大眾廟遶境研究
6.
天人之際:將團少年之生命史研究
7.
八家將表演程式與步法研析-以台南縣佳里鎮「三五甲鎮宮八家將」為例
1.
蔣嘯琴(1998)。家將團的人格與神格及其舞蹈之探討。藝術學報。62,91-101。
2.
劉還月(1994)。臺灣民間信仰小百科(迎神卷)。臺北:臺原出版。
3.
劉枝萬(1983)。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
廖英秋 (2005)。民俗意藝術八家將之源流,臺灣源流。3,137-144。
5.
郭金芳(2005)。舞出八家將身體文化之意蘊。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3),119-127 。
6.
石萬壽(1986)。家將團-天人合一的巡捕組織。台南文化,22,47-65。
1.
八家將表演程式與步法研析-以台南縣佳里鎮「三五甲鎮宮八家將」為例
2.
攝魂、將舞、八家將 ―以南部『振』字衍傳八家將為例
3.
台灣家將陣頭之發展歷程-以官將首為例
4.
扮將:嘉義市八家將的表演性質與暴力形式
5.
青少年參與家將團的背景及影響---以官將首少年為主---
6.
八家將藝術之科技服飾美學
7.
從傳統八家將臉譜的造形與圖騰 探討其創新之可能
8.
台南市佳里區吉和堂八家將研究
9.
宗教舞蹈-神明的護法官將首之探究
10.
八家將宗教節慶表演觀光吸引力、實際體驗 與遊客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11.
次舞台-從台灣八家將臉譜藝術探討創作可能性
12.
台灣八家將民俗活動在華語文教學上應用之可行性研究
13.
臺灣家將陣頭之研究──以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為例
14.
越軌?轉位:青少年參與八家將團體之分析
15.
屏東慈鳳宮「八家將」陣頭比賽之探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