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原典
1.孟子,《孟子‧告子篇》十三經注疏,重刊宋本,藝文印書館出版。
2.《禮記中庸‧哀公問政篇》十三經注疏5,重刊宋本,藝文印書館出版。
3.李翱,《復性書》,作於貞元十五年(799年)。
4.《朱子語類》,成化重刻本。
5.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大學章句》,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6.程顥,《程氏遺書》,第二十五。
7.許慎撰,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台北:中華書局,2004年。
8.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9.王陽明,《傳習錄附大學問》,台北:正中書局,1980年。
10.王艮,《王心齋語錄》,日本永嘉元年和克本。
11.沈自彰,《張子全書‧誠明篇》,台北:臺灣中華,1988年。
12.孫其逢,《理學宗傳》,26卷,清康熙六年刻本。
13.陸九淵,《陸象山全集》,江西:世界書局。
14.黃宗羲,《明儒學案》,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原典註解
1.陳榮捷,《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台北:學生書局,2006年。
2.李生龍譯注,《傳習錄新譯》,台北:三民書局出版,2009年。
3.謝冰瑩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出版,2009年。
專書
1.王壽南、陳水逢編,《中國之行學說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2.王先謙《荀子集解•不苟篇》,中華書局,1997年版。
3.牟宗三等,《新當代儒學論文集‧總論篇》,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4.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8年。
5.牟宗三著,《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
6.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7.朱秉義,《王陽明入聖的工夫》,台北:幼獅文化,1993年。
8.李明輝,《孟子重探》,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1年。
9.何淑靜,《孟荀道德實踐理論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10.杜維明,《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11.杜維明,《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年。12.屈萬里,《尚書全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
13.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1年。
14.吳康,《錫園哲學文集》下冊,台北:商務印書館,1965年。
15.周世輔,《三民主義的哲學體系》,台北:陽明出版社,1995年。
16.胡美琦,《陽明教育思想》,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0年。
17.韋政通,《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出版社,1996年。
18.韋政通,《儒家與現代中國》,台北:東大圖書,1984年。
19.唐君毅,《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台北:學生書局,1975年。
20.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台北:正中書局,1979年。
21.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6年。
22.容肇祖,《明代思想史》,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23.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24.陳多旭,《教化與工夫—工夫論視域中的陽明心學系統》,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
25.張君勱,《新儒家思想史》(下冊),台北:張君勱先生獎學金基金會,1980年。
26.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卷四十三,北京:中華書局,1936年。
27.郭沫若,《文藝論集匯校本‧偉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陽明》,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28.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局,2011年。
29.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三上),台北:三民書局,2012年。
30.勞思光,《文化哲學講演錄》,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0年。
31.勞思光,〈王門功夫問題之爭議及儒學精神之特色〉,收入,《思辯錄--思光近作集》,台北:東大圖書,1996年。32.黃信二,《王陽明「致良知」方法論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6年。
33.馮契《中國古代的邏輯發展》(下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34.楊儒賓,《儒家身體觀》,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
35.楊伯峻,《孟子注釋》,上海:中華書局,2000年。
36.楊國榮,《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7年。
37.楊承彬撰,《中國知行學說研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38.熊公哲,《荀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局,1995年。
39.鄧克銘,《王陽明思想觀念研究》,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0年。
40.鄭吉雄,《王陽明—躬行實踐的儒者》,台北:幼獅文化,1990年。
41.劉宗賢、蔡德貴,《陽明學與當代新儒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2.劉宗賢,《陸王心學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
43.蒙培元,《心靈超越與境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44.鮑世斌,《明代王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
45.錢穆,《楊明學述要》,台北:九州出版社,2011年。
46.羅光,《中國哲學認識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5年。
47.羅爾斯(John Rawls),《正議論》,李少軍等譯,台北縣:桂冠出版社,2003年。
期刊論文
1.朱承,〈王畿哲學的政治向度〉,《中州學刊》,第3期,2011年。
2.李幼蒸,〈從陽明心學到宗羲史學——論21世紀「誠學」的時代意義〉,加州《國際陽明學研討會》,2011年。
3.陳弱水,〈復性書思想淵源再探—漢唐心性觀念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3期,1998年9月。
4.劉梁劍,〈黃宗羲「一本萬殊」思想的一個面向〉,《學燈》,第二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