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0 07: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友良
研究生(外文):Yu-liang Lin
論文名稱:王昶詞學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Wang Chang's Study of Ci Poetry
指導教授:王偉勇王偉勇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9
中文關鍵詞:王昶浙西詞派詞學詞選《明詞綜》《國朝詞綜》
外文關鍵詞:Wang ChangZhexi Ci Poetic schoolCi theoryCi Poetry Selection“Ming Cizong”“ Guochao Cizo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9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文首先考察王昶之生平背景,從其著作、交游、師承等多方角度進行分析,了解王昶個人經歷及其與當代詞壇交流概況。其次,分就論詞、填詞、選詞、改詞等面向,逐一論述其詞學成就。

詞學批評方面,自詞籍序跋中所見詞學文獻,探究其論詞宗旨與實際批評內容;詞篇創作方面,以羈旅抒懷、山水田園、題畫詠物等主題概括其詞作風格;詞選刊刻方面,係綜合王氏所編《明詞綜》、《國朝詞綜》、《國朝詞綜二集》等詞選,分就版本體例、編纂動機、成書背景、選詞標準及特色、價值與影響,予以論述。

至於王昶編纂詞選時,屢見擅改原詞情事,則藉由闡述詞壇所見改詞現象,探討王氏改易詞作之動機與背景,更以《明詞綜》為例,結合其詞學理念,試圖歸納詞作改易類型,以及對後世產生之影響。末則總結王昶之詞學貢獻及其在清代詞壇之地位與影響。
First of all, the article examined the background of Wang Chang and explored his personal career path and interaction with contemporary Ci Poetry profession by analyzing his publications, social network, and origin. Secondly, the article elaborated on his achievement in Ci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 criticism, Ci writing, Ci composition, and Ci alteration, respectively. As of the Ci criticism, the article probed guidelines and actual contents of his remarks. Discuss different themes and formats such as traveler’s melancholy, lyrical expressions, landscape idyllic topics, Ci on paintings and object-inspired chants in Wang Chang’s work to analyze his style in Ci writing. Compare Wang’s Ci Selections including “Ming Cizong”,“Guochao Cizong” and “Guochao Cizong Erji” in terms of the edition, style, motive and background of compilation, guideline of selection, characteristic, value and effect. Discuss the purpos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phenomenon of changing original Ci work, for Wang often alters the original context while compiling the Ci Poetry selection. Furthermore, use “Ming Cizong” as an example, evaluating Wang’s Ci ideology, to categorize the different forms of his modification and examine the effect upon later generations. In the end, conclude Wang Chang’s contribution to the Ci studies as well as his role and the influence of his work over the contemporary Ci poetry in the Qing Dynast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現況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
一、考察王昶生平及其詞壇交游 4
二、闡釋王昶詞論及其詞作特色 5
三、探究詞選編纂及其詞學實踐 6
四、歸納改詞模式及其詞學意義 6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預期成果 7
一、王昶詞學之客觀呈現 7
二、改詞模式之研究意義 8
第二章 王昶生平、著述與其詞學活動 11
第一節 王昶之家世與生平 11
一、先世與家庭背景 11
二、宦遊與生平事蹟 14
第二節 王昶之著述與選輯 16
一、個人別集與學術著作 17
二、以「傳」為名之詩文選 20
第三節 詞壇背景、師承與交游 23
一、當代詞壇背景 23
二、詞學師承淵源 26
三、詞壇交游與後學 27
第三章 王昶詞論及其詞作探析 37
第一節 推尊詞體之論詞宗旨 37
一、詞體為「樂之條理」、「詩之苗裔」 38
二、詞體與風騷精神契合 40
三、推尊詞體論述之檢討 44
第二節 王昶詞學之實際批評 45
一、論詞必論人,重視詞家人品 45
二、取法南宋詞家 47
三、品評詞篇標舉清虛騷雅與聲律格調 48
第三節 王昶《琴畫樓詞》探析 50
一、山水田園之詞 51
二、羈旅抒懷之詞 55
三、詠物題畫之詞 60
第四章 王昶「詞綜」系列詞選研究 65
第一節 編纂動機與刊刻背景 65
一、編纂動機 65
二、《明詞綜》成書之基礎—汪森《明詞綜》稿本 67
三、《國朝詞綜》刊刻之前身—《琴畫樓詞鈔》、《練川五家詞》 69
第二節 版本體例與刊刻闕誤 75
一、版本概況 75
二、編纂體例 76
三、謬誤缺失 78
第三節 王昶「詞綜」系列選詞標準與特色 80
一、以人存詞,反映一代詞壇流變 80
二、選詞以「宗南宋」為標準 81
三、關注青浦詞家與女詞人 87
第四節 王昶「詞綜」系列詞選之評價與影響 90
一、後世之輯補與批評 90
二、文獻價值與詞學地位 97
第五章 王昶《明詞綜》改易原詞現象探析 107
第一節 改易原詞之背景及成因 107
一、詞壇所見改易現象 107
二、王昶詞選擅改之背景因素 113
三、王昶擅改原作之相關例證 115
第二節 王昶《明詞綜》改易現象之界定 120
一、沿自各詞選而改者不論 120
二、字形相近者存疑不論 122
三、女性詞人及無別集可校者附錄參考 123
第三節 王昶改詞模式及其詞學實踐 126
一、清虛騷雅之審美追求 126
二、聲調格律之具體實踐 134
三、刪改詞題序及其詞學意義 141
四、其他改易類型 145
第四節 王昶擅改詞作之影響與評價 150
一、詞選家改詞模式之沿襲與批判 150
二、後世明詞選本誤引情形嚴重 152
第六章 結論 157
一、王昶其人與當代詞壇之互動 157
二、詞論以推尊詞體為立論基礎 158
三、詞篇以羈旅抒懷為主要基調 158
四、編纂明清二代詞綜,延續浙派命脈 159
五、改詞模式所呈現之詞學意義 161
主要參考書目 163
附錄一:《明詞綜》所引詞話與《古今詞話》、《歷代詞話》互見表 172
附錄二:《國朝詞綜》所引詞話與《詞苑萃編》互見表 180
附錄三:《明詞綜》與前代詞選重收作品一覽表 189
書影一:王昶像 199
書影二:《歷朝詞綜》一般芳艸盦藏本(光緒壬寅金匱浦氏重修本) 200
一、王昶個人著述
《春融堂集》
清•王昶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冊1437-1438
《湖海詩傳》
清•王昶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冊1625-1626
《湖海文傳》
清•王昶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冊1668-1669
《蒲褐山房詩話新編》
清•王昶撰,周維德輯校,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1月

二、經籍、史傳及其他
《詩經》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13刷,《十三經注疏》本
《禮記》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13刷,《十三經注疏》本
《孟子》
漢•趙歧注、宋•孫奭疏,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13刷,《十三經注疏》本
《清史稿》
趙爾巽等撰,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清代傳記叢刊》本
《國史列傳》
東方學會編,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清代傳記叢刊》本
《清史列傳》
國史館原編,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清代傳記叢刊》本
《清代七百名人傳》
蔡冠洛編纂,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清代傳記叢刊》本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
清•李桓輯,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清代傳記叢刊》本
《漢學師承記》
清•江藩撰,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清代傳記叢刊》本
《清朝先正事略》
清•李元度撰,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清代傳記叢刊》本
《清儒學案小傳》
徐世昌撰,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清代傳記叢刊》本
《國朝詩人徵略初編》
清•張維屏輯,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清代傳記叢刊》本
《碑傳集》
清•錢儀吉纂錄,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清代傳記叢刊》本
《文獻徵存錄》
清•錢林輯、清•王藻編,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清代傳記叢刊》本
《清代樸學大師列傳》
支偉成撰,長沙:岳麓書社,1998年8月
《桐城文學淵源考》
清•劉聲木撰,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清代傳記叢刊》本
《青浦縣志》
清•陳其元等修、熊其英等纂,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5月
《拜經樓藏書題記》
清•吳騫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
《世說新語箋疏》
南朝宋•劉義慶撰、余錫嘉箋疏,臺北:華正書局,1989年3月

三、詞總集、選集
《全宋詞》
唐圭璋編纂,王仲聞參訂,孔凡禮補輯,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月
《全金元詞》
唐圭璋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10月
《全明詞》
饒宗頤初纂、張璋總纂,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月
《全明詞補編》
周明初、葉曄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明詞彙刊》
趙尊嶽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7月
《清名家詞》
陳乃乾輯,上海:上海書店,1982年12月
《百名家詞鈔》
清•聶先、曾王孫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詞綜》
清•朱彝尊、汪森輯,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11月,《四部備要》本
《詞綜補遺》
清•陶樑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明詞綜》
清•王昶輯、王兆鵬校點,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
《明詞綜》
清•王昶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國朝詞綜》
清•王昶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國朝詞綜續編》
清•黃燮清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國朝詞綜補》
清•丁紹儀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詞綜補遺》
林葆�矬﹛A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年9月
《草堂詩餘新集》
明•沈際飛選評,收入《古香岑草堂詩餘四集》,明崇禎間太末翁少麓刊本
《類選箋釋國朝詩餘》
明•顧從敬、錢允治輯,錢允治、陳仁錫箋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倚聲初集》
清•王士禛、鄒祇謨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百名家詞鈔》
清•聶先、曾王孫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蘭皋明詞匯選》
清•顧璟芳等編選、王兆鵬校點,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
《古今詞匯二編》
清•卓回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7月,《明詞彙刊》本
《古今詞統》
明•卓人月匯選、徐士俊參評,谷輝之校點,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精選古今詩餘醉》
明•潘游龍輯,梁穎校點,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東白堂詞選初集》
清•佟世南選,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林下詞選》
清•周銘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瑤華集》
清•蔣景祁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御選歷代詩餘》(與篋中詞、廣篋中詞合刻)
清•沈辰垣等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5月,據蟫隱廬影印康熙四十六年內府刻本縮印
《清詞一千首》
清•譚獻輯,羅仲鼎、俞浣萍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3月
《薇省詞鈔》
清•況周頤輯,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7月,《叢書集成續編》本
《藝蘅館詞選》
梁令嫻輯,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10月
《金元明清詞精選》
嚴迪昌,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
《金元明清詞選》
夏承燾、張璋編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7月
《歷代詞選》
程郁綴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11月
《清代詞選》
胡雲翼編,上海:教育書店, 1947年7月

四、詞話、詞評等
《詞籍序跋萃編》
施蟄存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2月
《唐宋詞集序跋匯編》
金啟華等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2月
《詞苑叢談校箋》
清•徐釚編著、王百里校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
《詞話叢編》
唐圭璋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0月
本文參考諸家如下:
第一冊
《古今詞話》,宋•楊湜撰
《復雅歌詞》,宋•鮦陽居士撰
《碧雞漫志》,宋•王灼撰
《詞源》,宋•張炎撰
《渚山堂詞話》,明•陳霆撰
《藝苑卮言》,明•王世貞撰
《詞品》,明•楊慎撰
《爰園詞話》,明•俞樾撰
《七頌堂詞繹》,清•劉體仁撰
《皺水軒詞筌》,清•賀裳撰
第二冊
《歷代詞話》,清•沈雄撰
《古今詞話》,清•王奕清等撰
《雨村詞話》,清•李調元撰
《西圃詞說》,清•田同之撰
《靈芬館詞話》,清•郭麐撰
《雕菰樓詞話》,清•焦循撰
《詞苑萃編》,清•馮金伯輯
第三冊
《蓮子居詞話》,清•吳衡照撰
《聽秋聲館詞話》,清•丁紹儀撰
《憩園詞話》,清•杜文瀾撰
第四冊
《左庵詞話》,清•李佳撰
《詞學集成》,清•江順詒輯
《賭棋山莊詞話》,清•謝章鋌撰
《芬陀利室詞話》,清•蔣敦復撰
《復堂詞話》,清•譚獻撰
《白雨齋詞話》,清•陳廷焯撰
第五冊
《論詞隨筆》,清•沈祥龍撰
《詞徵》,清•張德瀛撰
《袌碧齋詞話》,清•陳銳撰
《湘綺樓詞評》,王闓運評
《聲執》,陳匪石撰

五、詞學專著
《詞律》
清•萬樹編,懶散道人索引,臺北:廣文書局,1989年10月
《康熙詞譜》
清•陳廷敬、王奕清等編,長沙:岳麓書社,2000年10月
《詞調名辭典》
吳藕汀、吳小汀等撰,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9月
《詞曲史》
王易撰,臺北:廣文書局,1960年4月
《詞史》
劉毓盤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2年4月
《中國詞學史》
謝桃坊撰,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6月
《中國詞學批評史》
方智範等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7月
《中國詞史》
黃拔荊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中國詩學史•詞學卷》
蔣哲倫、傅蓉蓉撰,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年9月
《詞學通論》
吳梅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4月
《詞學專題研究》
王偉勇師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4月
《詞學史料學》
王兆鵬撰,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5月
《詞論史論稿》
邱世友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1月
《元明清詩詞理論史》
丁放撰,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明清詞研究史》
陳水雲撰,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
《明詞史》
張仲謀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2月
《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
李康化撰,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11月
《清詞史》
嚴迪昌撰,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1年7月
《論清詞》
賀光中撰,臺北:鼎文書局,1971年9月
《清詞論說》
艾治平撰,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7月
《清代詞學》
孫克強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
《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
陳水雲撰,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清代詞學發展史論》
陳水雲撰,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7月
《朱彝尊詞綜研究》
于翠玲撰,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7月
《朱彝尊之詞與詞學研究》
蘇淑芬師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3月
《厲鶚及其詞學之研究》
徐照華撰,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9月
《清代吳中詞派研究》
沙先一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群體的選擇-唐宋人選詞與詞選通論》
蕭鵬撰,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1月
《近代上海詞學繫年初編》
楊柏嶺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六、文學別集、選集、詩文評等
(一)文學總集及選集、別集
《楚辭補注》
宋•洪興祖撰,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9月
《全唐詩》
清•清聖祖御定,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月
《古詩源》
清•沈德潛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7月
《清詩別裁》
清•沈德潛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4月
《陶淵明集校箋》
晉•陶潛撰、楊勇校箋,臺北:正文書局,1976年3月
《蘇軾文集》
宋•蘇軾撰、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3月
《蘇軾詩集》
宋•蘇軾撰、清•馮應榴輯註、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0月
《元好問全集》
金•元好問撰、姚奠中主編、李正民增訂:《元好問全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1月
《吳梅村全集》
清•吳偉業著、李學穎集評標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
《定山堂詩餘》
清•龔鼎孳撰,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11月,《四部備要》本
《曝書亭全集》
清•朱彝尊撰,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3月,《四部備要》本
《漁洋精華錄》
清•王士禛撰,臺北:世界書局,1960年11月
《帶經堂集》
清•王士禛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謙谷集》
清•汪筠撰,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四庫未收書輯刊》(拾輯)
《袁枚全集》
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
《抱經堂文集》
清•盧文弨撰、王文錦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6月
《惜抱軒全集》
清•姚鼐撰,北京:中國書店,1994年12月
《洪亮吉集》
清•洪亮吉撰、劉德權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0月
《小峴山人詩文集》
清•秦瀛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有正味齋駢體文》
清•吳錫麒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因寄軒文初集》
清•管同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錢鍾書集》
錢鍾書撰,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1月

(二)詩文評
《詩品注》
南朝梁•鍾嶸撰、陳延傑注,臺北:里仁書局,1992年9月
《說詩晬語》
清•沈德潛撰,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11月,《四部備要》本。
《越縵堂詩話》
清•李慈銘撰,收入《清詩話訪佚初編》,杜松柏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6月
《清詩史》
嚴迪昌撰,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清詩紀事初編》
鄧文成撰,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8月
《清代文學批評史》
鄔國平、王鎮遠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1月
《清代樸學與中國文學》
陳居湖撰,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年6月
《清人文集別錄》
張舜徽撰,臺北:明文書局,1982年2月
《中國詩學史•清代卷》
劉誠撰,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年9月
《中國選本批評》
鄒雲湖撰,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7月
《中華文史論叢》(總第78輯)
李國章、趙昌平主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
《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
王學泰編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

七、學位論文
《沈德潛及其弟子詩論之研究》
林秀蓉撰,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5月
《宋代詞選集研究》
劉少雄撰,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6月
《清代浙江詞派研究》
張少真撰,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5月
《清初浙派詞論研究》
楊麗珠撰,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28號,1984年6月
《郭麐詞論研究》
柯雅芬撰,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吳錫麒詞及詞學研究》
曾亞梅撰,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明代詞選研究》
陶子珍撰,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6月
《清代詞學尊體之論述研究》
顏妙容撰,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4年11月
《清詞綜系列研究》
符櫻撰,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5月

八、期刊與論文集論文
〈王昶詞學思想及其《明詞綜》探析〉
鄭誼慧撰,《東方人文學誌》,第3卷第1期,2004年3月,頁121-136
〈王昶詩論探研〉
林秀蓉撰,《輔英學報》第14期,1994年12月,頁237-244
〈作品意義的展現與作家意圖的遮蔽—以陳子龍〈點絳脣•春日風雨有感〉為例〉
王兆鵬、姚蓉撰,《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頁1-6
〈戈載「就詞制韻、因韻改字」的詞學理論與實踐〉
趙修霈撰,《東方人文學誌》,第2卷第1期,2003年3月,頁109-131
〈清代詞選集中的擅改原作現象—以《明詞綜》為中心的考察〉
葉曄撰,《中國文化研究》,2006年春之卷,頁109-116
〈清代的詞籍出版與詞學中興〉
陳水雲撰,《中國文化月刊》,第278期,2004年2月,頁15-30
〈論清代詞選的編纂及其意義〉
陳水雲撰,《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18卷第1期,2002年3月,頁15-18
〈清代的「詞史」意識〉
陳水雲撰,《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54卷第5期,頁616
〈《詞綜》的編選與朱彝尊的醇雅說〉
魏中林撰,《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0年第2期(總120期),頁51-55
〈《明詞綜》研究〉
張仲謀撰,收於《中華文史論叢》(總第78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頁262-274
〈詞集研究之方法〉
任二北撰,《東方雜誌》,第25卷第9號,1928年5月,頁49-61
〈以臺閣詩風的消長看乾嘉之際詩風轉換〉
劉靖淵撰,《山東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總176期),頁56-61
〈乾嘉學派與清代詞學〉
陳水雲撰,《文藝研究》,2007年第5期,2007年5月,頁56-62
〈清代詞學的詩學化〉
陳水雲撰,《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4期,2000年7月,頁57-60
〈張惠言詞學思想新探〉
朱惠國撰,《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1期,2005年2月,頁89-93
〈清人七家論詞絕句述評〉
陶然、劉琦撰,《廈門教育學院學報》第7卷第1期,2005年3月,頁15-19
〈雲韶集與陳廷焯初期的詞學思想〉
陳水雲、張清河撰,2002年11月第29卷第6期,頁65-68
〈嘉慶年間詞學思想的新變〉
陳水雲撰,《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期(總241期),頁105-110
〈論清人對明詞的體認和反思〉
譚新紅撰,《文學遺產》,第6期,2003年11月,頁121-129
〈論清詞在詞史上的地位〉
饒宗頤撰,收於《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4年11月,頁315-333
〈歷代詞選集敘錄〉
舍之撰,收於《詞學》(第五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10月,頁255-267
〈選詞標準論〉
龍沐勛撰,《詞學季刊》,第1卷第2號,1933年8月,頁1-28
〈略論詞學尊體史〉
楊萬里撰,《雲夢學刊》,1998年第2期,頁38-41
〈20世紀的明詞研究〉
陳水雲撰,《中州學刊》,第6期(總138期),2003年11月,頁99-102
〈論唐詩異文〉
鄧亞文撰,《咸寧師專學報》,第22卷第5期,2002年10月,頁68-70

九、專科目錄與辭典工具書
《詞學研究書目(1912-1992)》
黃文吉編,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4月
《詞學論著總目(1901-1992)》
林玫儀等編,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5年6月
《清詞別集知見書目彙編•見存書目》
吳熊和、嚴迪昌、林玫儀合編 臺北: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6月
《清人別集總目》
李靈年、楊忠主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
柯愈春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2月
《金元明清詞鑑賞辭典》
王步高主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4月
《元明清詞鑑賞辭典》
錢仲聯等撰,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3月
《全清詞鑑賞辭典》
賀新輝主編,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6年12月
《中國詞學大辭典》
馬興榮等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年10月

十、網路檢索系統
中國期刊網 http://cnki.csis.com.tw/
網路展書讀 http://cls.admin.yzu.edu.tw/
故宮【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 http://210.69.170.100/s2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