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樂侯不時思考人類存在的永恆價值。本論文先由馬樂侯早期兩本頗受立體主義影響 的創作探討作者對人類命運的悲觀;人類面對死亡,感慨一生中所有的努力都因這毀 滅性而付之東流,人類因孤獨而苦悶。馬樂侯的六本小說也不時重復這兩大主題。但 小說中的主人翁都是不甘屈服於命運的勇敢門士,他們有的是冒險家,有的是革命者 ,為了主宰自己的命運,戰勝死亡及孤獨的陰影而激昂奮門。但探險及革命畢竟不是 真正的途徑。作者主要是藉這兩者的歷史背景解釋藝術家的本質,其小說中的人物即 為藝術家的化身。他們不停地自我創造,為小我或為大我,要在宇宙中留下生命的痕 慫,人類的文明歷史即源於這股意志力。生死由天的人類卻能創造出千年不朽的作品 。由一件藝術品中,我們可以追溯上古至今人類的精神思想,歷史文明。人類的存在 并不是悲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