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丁履譔(1986) 。美學與藝術詮釋。高雄市:復文書局。
王元貞譯(1996)。Jeanne Siegel編。藝聞錄:八○年代早期藝術對話。台北市:遠流。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書局。
王宏建 袁寶林。(1994)。美術概論。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林(1993)。美術形態學。亞太書局。
王雅各譯(1998)。Suzi Gablik 著。藝術的魅力重生。台北:遠流。
司徒立(2000)。模仿、抽象與仿真。http://www.cuhk.hk/ics/21c/issue/article/000320.htm
朱光潛(2001)。談美。台北市:尼羅河。
朱光潛(2003)。文藝心理學。台北:頂淵文化。
何政廣(1996)。世界名畫家全集-魏斯。 台北:藝術家。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台北:立緒。
余珊珊譯(1995)。Herschel B. Chipp著。現代藝術理論Ⅰ,台北市:遠流。
余珊珊譯(1995)。Herschel B. Chipp著。現代藝術理論Ⅱ。台北市:遠流。
余秋雨(1990)。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市:允晨。
吳玉成譯(2001)。Harry Focillon著。造形的生命。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吳奚真(1978)。牛津英英英漢雙解字典。台北市:東華。
吳煥加(1998)。論現代西方建築(二刷)。台北市:田園城市。
吳瑪俐譯(1985)。康丁斯基著。點線面。台北市:藝術家。
吳瑪俐譯(1998)。康丁斯基著。藝術的精神性。台北市:藝術家。呂健忠譯(1998)。Hal Foster主編。反美學:後現代文化論集。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
呂清夫(1984)。造型原理。台北市:雄獅。
呂清夫(1995)。後現代的造形思考。台北市:傑出文化。
呂清夫譯(1989)。嘉門安雄著。西洋美術史。台北市:大陸。
李長俊(1979)。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市:雄獅。
李長俊譯(1976)。Rudolf Arnheim著。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市:雄獅。
李霖燦(1994)。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美術。
那薇( 1994)。道家的直覺與現代精神。大陸秦皇島市:中國社會科學。
周浩中(1991)。藝術哲學。台北市:水牛。
周憲(2002)。美學是什麼What is aesthetics?。台北市:揚智。
周麗蓮譯(1996)。Harold Rosenberg著。拆/解藝術。台北市:遠流。
宗白華(1987)。美從何處尋。台北縣板橋市:駱駝。
林明澤、羅秀芝譯(1995)。Caws. Kuenzli. Raaberg編。超現實主義與女人。台北市:遠流。
林芳玫(1996)。女性與媒體再現。台北:巨流。
林春輝(1976)。國語圖解辭典。台北市:弘盛。
武夫譯(2002)。Cory Bell著。現代藝術Modern Art。香港:三聯書店。
雨云譯(2000)。E.H.Gombrich著。藝術的故事。台北市:聯經。
姜一涵(1994)。石濤畫語錄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姚一葦(1996)。藝術批評。台北市:三民。
倪再沁著(1995)。:藝術家 台灣美術:細說從頭二十年 。藝術家出版社。
孫旗 (1987) 。藝術概論。台北市:黎明。
徐宗林(1988)。現代教育思潮。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王慶節等譯。海德格。(1989)。存在與時間。台北:桂冠。
秦夢群(1988)。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張安治(1995)。墨海精神。台北市:東大。
張恬君等著(1997)。映象藝術。台北縣蘆洲鄉:空大。
張婉真譯(2002)。Anne Cauquelin著。法國當代藝術。台北市:麥田。
梅丁衍(1994)。臺灣美術中的臺灣意識。台北市:雄獅。
許立一(1996)。後現代主義與公共行政。台北:國立政治大學。郭小平、翟燦譯(1992)。Rudolf Arnheim著。藝術心理學新論。台北市:台灣商務。
郭世鵬(1992)。郭世鵬畫集。新竹市:新竹市文化中心。
郭繼生(1990)。藝術史與藝術批評。台北市:書林。
郭繼生主編(1991)。當代臺灣繪畫文選 1945--1990。臺北:雄獅圖書。
郭繼生編選(1995)。台灣視覺文化:藝術家二十年文集。台北市:藝術家。
陳伯沖(1997)。建築形式論-邁向圖像思維。台北市:田園城市。
陳奇相(2002)。歐洲後現代藝術L’art post-moderne en Europe。台北市:藝術家。
陳秉璋陳信木(1993)。藝術社會學。台北市:巨流圖書。
陳英德(1984)。在巴黎看新寫實畫。台北市:藝術家。
陳梅英譯(1973)。R.L.Brett著。幻想力和想像力。台北市:黎明。
陳朝平(2000)。藝術概論。台北市:五南。
陳傳席(1997)。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市:東大。
陳瓊花(1995)。藝術概論。台北市 :三民。
陳韻琳譯(2000)。Alan Bullock著。西方人文主義傳統 。台北縣:究竟。
陶東風等譯(1997)。Ellen Winner著。創造的世界-藝術心理學Invented Worlds-The Psychology of the Arts。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曾堉、葉劉天增譯(1992)。Giulio Carlo Argan、Maurizio Fagiolo原著。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東大書局。
曾雅雲譯(1987)。Heinrich Wölfflin著。藝術史的原則。台北市:雄獅圖書。
黃麗娟譯(1996)。Robert Atkins著。藝術開講。台北市:藝術家出版。
葉惟廉(1992)。解讀現代、後現代:生活空間與文化空間的思索。台北市:東大。
葛路著(1980)。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台北:丹青。
虞君質(2000)。藝術概論(二版)。台北市:大中國圖書。
熊偉編(1994)。現象學與海格德。台北:遠流。
薛珣譯(1999)。瑪格麗特.魏特罕著。空間地圖。台北:台灣商務。
翟本瑞(1993)。心靈、思想與表達法(上冊)。台北市:唐山。
趙惠玲(1997)。美術鑑賞。台北市:三民。
劉大悲(1979)。禪與藝術。台北市:天華。
劉文潭(1967)。現代美學。台北市:台灣商務。
劉自荃譯(1995)。Christopher Norris著。解構批評理論與應用。台北縣板橋市:駱駝。
劉明、張澎著。(1997)。油畫。審陽市:遼寧美術。
劉思量(1998)。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藝術創作與欣賞之實際理論(三版)。台北市:藝術家。
劉家鈞(2001)。繪畫語言及其構成探討暨個人創作研究。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劉豐榮(1997)。幼兒藝術表現模式之理論建構與其教育意涵之研究。台北市:文景。
滕立平譯(1995)。Gablik, S.著。現代主義失敗了嗎?。台北市:遠流。
蔣勳、黃雲海、倪再沁。(1992) 東西方藝術欣賞。台北縣:空大。
鄭寶宗(1999)。心靈呼喚與社會關懷-鄭寶宗油畫創作理念與作品詮釋。台中市:興台印刷。
魯樞元(1987)。創作心理研究。河南省:黃河文藝出版社出版。
謝東山(1995)。當代藝術批評的疆界The Boundary of Contemporary Art Criticism。台北市: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鴻鈞譯(1990)。榮格著。榮格分析心理學。台北市:結構群。
羅青(1989)。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學生書局。
英文
Burr, V. (1995).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constructionism. London: Routledge.
Roukes, N.(1988): Design Synectics. Massachusetts: Davis 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