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方銘健(1997)。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台北:全音。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美珠(1998)。音樂的創作、詮釋與欣賞。藝術評論,9,11-26。王維君(2005)。完美合唱聲響之塑造-合唱隊形配置與室內聲響之研究。聖約翰學報,22,365-380。
何怡安(2006)。國小兒童合唱團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以台中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台北。吳明清(民 91a )。教育改革:教育人的反省與專業追求。中等教育,53(6),152-157。
吳明清(民91)。教育的意義、目的與功能。收於楊國賜主編,新世紀教育學概論,1-30。台北:學富出版社。
吳明清(民91b)。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理論與政策,16(1),99-113。吳智亭(2005)。無伴奏合唱曲應用在國小音樂班五年級合唱音感訓練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台北。吳慧儀(2005)。亞歷山大技巧運用於國小兒童合唱教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台北。呂英蘋(2005)。變聲期合唱訓練之研究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音樂學系,台北。李超源(1994)。合唱列陣法。國教天地,106,48-57。
林清山(1985)。心理與教育統計學(修正版)。台北:東華書局。
林福裕(1997)。兒童發聲與合唱指導(五版)。台北:樂韻出版社。
芭芭拉.康樂伯(2005)。歌唱家的氣息維他命。桃園:原笙國際出版。
姚世澤(2001)。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姚世澤(2003)。音樂教育學新論。台北:師大書苑。
施麗雪(2006)。肢體動作運用於國民小學合唱團歌唱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台北。洪約華(1993)。合唱經驗於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國教輔導,32(6),33-35。洪淑芬(2003)。高高屏地區國民小學合唱指導者教學專業素養與教學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屏東。范儉民(1971)。音樂教學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徐璧君(2005)。苗栗縣國小合唱教學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馬革順(民81)。合唱學。香港:宣道。
高子晴(2004)。兒童合唱團之教學內容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屏東。康美鳳(2001)。人聲的奧秘─如何擁有美妙健康的嗓音。台北:世界文物。
康謳(1981)。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大陸書店。
張大勝(1987)。合唱指揮研究。台北:全音樂譜出版。
張大勝(1991)。合唱指揮研究:合唱的藝術。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張己任(1992)。西洋音樂風格的演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保隆、謝寶媛(2006)。學術論文寫作:APA規範。台北:華泰。
張箕文(2005)。北區國小合唱團選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張慶勳(2005)。論文寫作手冊(增訂三版)。台北:心理。
張瓊月(2006)。運用概念構圖影響實習教師教學效能之個案研究—以合唱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台北。張寶雲(1983)。兒童歌唱教學法。台北:天同。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綱要。台北:國立編譯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許允麗(1993)。國民小學兒童合唱團組訓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台北。許舒斐(2005)。合唱團學生與一般學生學業成績之研究~以臺中市太平國小合唱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台北。許斌碩(1993)。合唱要訣。台南:文光。
郭孟雍(1986)。合唱音樂的播種與培養。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郭長揚(1994)。音樂美感教學的啟導。台北師院學報,7,635-654。
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五南。
陳學謙(1989)。國民小學兒童合唱教學之研究。台北:巨浪。
陳學謙(1992)。國民小學合唱曲之美感表現。台北師專學報,5,767-798。
陳學謙(1993)。國民小學兒童發聲法之指導。台北師專學報,6,625-664。
陳學謙(1997)。國民小學合唱指揮研究。台北師專學報,10,533-584。
曾正仲(1993)。合唱與合唱音樂的歷史觀點。藝術學,10,121-37。曾焜宗(1997)。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市:高雄復文出版。
游昌發(1995)。曲式學入門。台北:藝友。
黃光雄、簡茂發(2003)。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楊鴻年(2003)。童聲合唱訓練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葉重新(2005)。教育研究法(二版)。台北:心理。
劉天林(1999)。合唱的靜態詮釋。國教天地,134,10-15。劉志明(1987)。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大陸書店。
增焜宗(2006)。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復文。
德‧卡爾‧聶夫(1986)。西洋音樂史(陳鍾吾譯)。台北:五洲出版社。
潘宇文(1999)。合唱基礎教學法之方法與應用。國教天地,134,30-47。潘宇文(2000)。古典音樂學習手冊:「合唱篇」。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主編,藝術欣賞媒體教材─音樂精靈幻想家(頁33-83)。南投,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潘宇文(2000)。合唱隊形配置之解析。國教天地,140,61-69。潘宇文(2000)。合唱歌曲之聲部結構與時代風格的介紹。國教天地,142,55-65。潘宇文(2001)。歌曲教學的基本技巧。國教天地,146,71-78。潘宇文(2002)。歌聲培訓的基本常識與暖身運動。國教天地,148,86-93。潘宇文(2004)。西方合唱藝術與教學理念發展之歷史研究。載於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主編,國立臺北師範學院九十三年度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343-360)。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蔡春惠(2006)。一位運用柯大宜教學法於國小合唱教學教師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台北。蔡敏玲(2001)。教育質性研究報告的書寫:我在紀實與虛構之間的認真與想像。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233-260。
蕭宏宇(2001)。國小兒童合唱團教學之研究---以基隆市仁愛國小詹老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蕭宏宇(2001)。國小兒童合唱團教學之研究----以基隆市仁愛國小詹老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戴金泉(1985)。合唱學─理論與實際。台北:東河音樂出版社。
蘇慶俊(2004)。合唱展演的分析與詮釋。台北:中國音樂書房。
二、英文部分
Apfelstadt, H. (2000). First things first-selecting repertoire.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7(1), 19-22,46.
Backus, J. (1977). The acoustical foundations of music. New York : Norton, 2nd ed.
Bartholomew, W. T. (1942). Acoustics of Music. New York. Prentic-Hall Inc.
Broeker, A. (2000). Developing a children’s choir concert.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7(1), 26-30.
Brunner, D. L. (1992). Choral repertoire: a director’s checklist.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9(1), 29-32.
Busch, B. R. (1984). The complete choral conductor:gesture and method. New York. : Schirmer Books.
Culver, C. A. (1941). Music Acoustics. New York: The Blakiston.
Daugherty, J.F. (1996). Spacing, formation, and choral sound: Prefer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auditors and choristers. Ph. D. dissertation,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Daugherty, J. F. (1999). Spacing, formation, and choral sound: preference and perceptions of auditors and chorister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7(3), 224-238.
Daugherty, J. F. (2001). Rethinking how the voice works in a choral ensemble. Choral Journal, 5(42), 69-74.
Ekholm, E. (2000). The effect of singing mode and seating arrangement on choral blend and overall choral sound.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8(2), 123-135.
Finn, W. J. (1939). The art of the choral conductor. Boston: C.C. Birchard.
Goodwin, A. (1980). An acoustical study of individual voice in choral blend.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28(2), 119-128.
Hall, D. E. (1991). Music Acoustics. California: Brooks/ Cole Pub. 2nd ed.
Jordan, J. M. (1991). Group vocal technique. Chapel Hill, NC: Hinshaw Music.
Lamb, G. H.(1988). Choral techniques (3th ed.). Dubuque, IA: Wm. C. Brown.
Lambson, A. R. (1961). An evaluation of various seating plans used in choral singing.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9(1), 47-54.
McRae, S. W. (1991). Directing the children’s choir. New York, NY: Schirmer.
Minichiello V. , Aroni R. , Timewell E. & Alexander L. (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2nd ed.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Robert, L. G. (2005). Conducting choral music. Taipei: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Roe, P. F. (1983). Choral music education (2nd ed.). New Jersey.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Hall.
Stamer, R. A. (2002). Choral ensembles for independent musicianship.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8(6), 46-53.
Tait, M., & Haack, P. (1984).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of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