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著
江武昌(1995)。《臺灣布袋戲的認識與欣賞》。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呂鈺秀(2003)。《臺灣音樂史》。臺北市:五南。
吳明德(2005)。《臺灣布袋戲表演藝術之美》。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吳正德 (1991)。《傳統布袋戲前場輔助教材》。 臺北市: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
呂理政(1991)。《布袋戲筆記》。臺北縣板橋:臺灣風物雜誌社。
郭端鎮(2010)。《掌藝游俠—陳錫煌生命史》。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陳木杉(2000)。《雲林縣布袋戲發展史暨布袋戲宗師黃海岱傳奇》。臺北市:臺 灣學生書局。
陳龍廷(2007)。《臺灣布袋戲發展史》。臺北市:前衛。
陳龍廷(2012)。《聽布袋戲尪仔唱歌:1960-70年代臺灣布袋戲的角色主題歌》。 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葉益成(2009)。《木偶奇緣-布袋戲之美》。臺北市:商訊文化。
劉還月(1993)。《風華絕代掌中藝‧臺灣的布袋戲》。臺北市:臺原。
謝中憲(2009)。《臺灣布袋戲發展之研究》。臺北市:稻鄉。
謝忠憲(2011)。《雲林布袋戲誌》。雲林縣斗六市:雲林縣政府文化處。
謝錫德(1998)。《臺灣閣派布袋戲的傳承與發展》。臺北市: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
二、學位論文
吳明德(2004)。《臺灣布袋戲的表演藝術研究——以小西園掌中戲、霹靂布袋戲為考察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李蕙君(2011)。《嘉義市長興閣掌中劇團後場音樂表演形式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學士論文。
徐雅玫(2000)。《臺灣布袋戲之後場音樂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碩士論文。莊淳惠(2007)。《臺灣媒體化布袋戲音樂與音響研究》。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許英玳(2008)。《雲林詔安客文化圈歷史形成——以崙背、二崙鄉兩鄉鎮為例》。國立臺灣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雅惠(2000)。《潮調布袋戲〈金簪記〉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郭宸禓(2010)。《雲林縣隆興閣掌中劇團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黃鈺婷(2013)。《客家布袋戲之研究-以山宛然劇團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楊雅琪(2004)。《玉泉閣布袋戲團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劉建成(2006)。《雲林縣隆興閣掌中戲團的現況分析與另類發展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謝忠憲(2006)。《臺灣布袋戲發展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史地學系碩士論文。
三、期刊論文
江武昌(1990.10),〈臺灣布袋戲簡史〉,載《民俗曲藝》67-68期「布袋戲專輯」(頁88-126)。李光真(2006.4),〈尋找臺灣意象〉《臺灣光華雜誌》第三十一卷第四期,(頁6-13)。
李明岳總編輯(2010)。〈廖文和布袋戲團〉,輯於《2010雲林國際偶戲節活動專輯:叫偶第一名》(頁46-47)。雲林縣斗六市:雲林縣政府。
呂錘寬(1998),〈南北管音樂與臺灣社會〉,收錄於陳郁秀編《百年臺灣音樂圖像巡禮》(頁20-24)。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金清海(2004)。〈臺灣偶戲的過去、現況及未來展望〉,《2004年雲林國際偶戲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27)。雲林縣:雲林縣政府文化處出版。
吳政恆(1997)。〈漫談臺灣布袋戲的發展〉,《臺灣文獻》,第48卷第4期,(頁161-173)。邱豐榮(2008)。〈客家布袋戲概論〉,《北縣文化》第 97 期,頁14。臺北縣:臺北縣政府文化局。張倩偉(2004)。〈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新臺灣新聞周刊》第 422 期,頁74-75。
陳正雄(2007)。〈當前布袋戲的故鄉—雲林縣的布袋戲〉,《臺灣學研究》第三期,頁48-56。陳龍廷(2004)。《戲班、劇場技術與歌手制度》,《2004年雲林國際偶戲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0-107)。雲林縣:雲林縣政府文化處出版。
四、影音資料
李秀美(2007)。《我會演布袋戲:年輕世代與傳統偶劇的美麗相遇》。臺北市:公共電視。
李宜穆、李俊陽、葉泰鷹(2013)。《木偶三人行》。宜蘭縣: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周美玲(1998)。《走找老布袋戲藝師》。南投:臺灣省政府文化處全景傳播基金會。
林俊育策畫(2008)。《馬偕在臺灣布袋戲》。臺北市: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傳播基金會。
徐雅玫(2000)。《臺灣布袋戲之後場音樂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碩士論文。(此影音資料附於碩士論文)
張雅惠(2000)。《潮調布袋戲〈金簪記〉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此影音資料附於碩士論文)。
黃海岱(2005)。《天官賜福》。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黃海岱(2005)。《黃海岱布袋戲精選系列》。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黃俊雄(2000)。《雲州大儒俠》。臺北市:東立出版。
黃俊雄(2007)。《掌上風雲一世紀黃海岱的布袋戲生涯》。新北市:印刻。
黃俊雄(2007)。《苦海女神龍》。臺北市:新動國際多媒體。
黃俊雄(2012)。《天地風雲錄之決戰時刻》。臺北市:臺聖。
黃俊雄(2012)。《天地風雲錄之九龍變》。臺北市:臺聖。
黃俊雄(2013)。《天地風雲路之劍影魔蹤》。臺北市:臺聖。
黃俊雄(2014)。《天地風雲錄之魔戮血戰》。臺北市:臺聖。
黃俊雄(2014)。《天地風雲錄之墨武俠鋒》。臺北市:臺聖。
廖文和(2007)。《金黑巾英雄傳》。臺北市:公共電視。
廖文和(2013)。《小猴金寶貝》。臺北市:公視。
鍾任壁(2004)。《一門三及第》。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鐘任壁(2004)。《結義雙團員》。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鍾任壁(2004)。《蕭保童白蓮劍之月臺夢》。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鍾任壁(2010)。《大破南陽關》。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臺灣外臺布袋戲風雲錄(2001)。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2009)。《臺灣傳統音樂年鑑》。宜蘭縣: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2010)《臺灣傳統音樂年鑑》。宜蘭縣: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五、網站資料
淨–黑花臉,查詢網址:http://www.bodehi.com.tw/bodehi_role.html,查閱日期:2013年12月12日。
雜–小猴,查詢網址: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5%B0%8F%E7%8C%B4%E9%87%91%E5%AF%B6%E8%B2%9D&hl=zh-TW&site=webhp&source=lnms&tbm=isch&sa=X&ved=0ahUKEwiMgL2Ulf7TAhVSNrwKHV1qCocQ_AUIBygC&biw=1366&bih=589#imgdii=6ZmIyHT3i5SfMM:&imgrc=TRqIWF3NYyT6qM:,查閱日期:2013年12月12日。
黃得時(1909-1999),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閱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B%96%E6%9C%9D%E5%AD%94,查閱日期:2015年6月18日。
陳儀(1883-1950),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閱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B%96%E6%9C%9D%E5%AD%94,查閱日期:2015年6月18日。
廖朝孔(1678-1736),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閱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B%96%E6%9C%9D%E5%AD%94,查閱日期:2015年6月18日。
還我母語運動,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閱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2%84%E6%88%91%E5%AE%A2%E5% AE%B6%E8%A9%B1%E9%81%8B%E5%8B%95,查閱日期:2015年6月18日。
洪惟仁(1946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查閱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4%AA%E6%83%9F%E4%BB%81,查閱日期:2015年6月18日。
自由時報新聞網:活廖死張–西螺七崁話淵源。查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75802,查閱日期:2015年6月18日。
張廖宗祠崇遠堂,據維基百科,查閱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查閱日期:2015年6月18日。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辭典,查閱網址:http://hakka.dict.edu.tw/hakkadict/index.htm,查閱日期:2016年12月12日。
《西螺七崁——阿善師》查閱網址:http://web.pts.org.tw/php/mealc/main.php?PAGE=HTM_LIST_KND&LSTITM=&KIND=&XPAGE=112,查閱日期:2016年8月22日。
據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查閱網址:http://eradio.ner.gov.tw/news/?recordId=37100&_sp=detail,查閱日期:2017年5月21日。
行政院新聞局,查閱網址:http://www.ex-gio.org/index.php/gio-history,查閱日期:2016年6月29日。
月光光查閱網止:http://blog.xuite.net/chi.chien/chichien/28223420-%E9%99%84%E9%8C%84%E4%B8%80++%E8%A9%94%E5%AE%89%E5%AE%A2%E8%AA%9E%E7%AB%A5%E8%AC%A0+++%E5%BB%96%E5%81%89%E6%88%90,查閱日期:2017年5月1日。
烏衣行(廖偉成),資料來源:客家電視。查閱網址:http://www.hakkatv.org.tw/news/151734,查閱日期:2017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