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于健、陳函妤(2015)。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行為及休閒運動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管理資訊計算,4(1),317-333。王敏華(2005)。自然公園使用者休閒效益與休閒設施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富陽公園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毛漢新(1999)。都市公園水景設施之使用後評估-以台中市中山與中正公園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巿。朱慈恩(2015)。老街觀光吸引力、顧客滿意度與觀光意象 之相關研究-以臺南市安平老街為例。南臺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呂美利(2013)。運動參與動機、運動設施滿意度、休閒效益與生活品質之研究-以嘉義地區運動參與者為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李堂立(2004)。台灣網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2000)。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體育教學碩士論文,台東市。沈連魁(2002)。迷你網球教學之研究。中正體育,2,144-152。
吳育誠(2010)。民俗運動賽會參與者之動機、滿意度與再遊意願之研究- 以嘉義縣龍舟競賽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吳萬益(2011)。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文化。
林文傑(2011)。企業形象、服務品質、轉換成本、價格對顧客忠誠度之影響-以旅行社票務中心為例。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林立港(2011)。臺北地區桌球積分賽參與者知覺賽會服務品質、賽會價值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林易霖(2009)。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選手參賽滿意度之研究-以跆拳道公開組選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林君品(2011)。體驗行銷、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關聯性分析-以大臺北地區運動護具消費者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林偉立(2011)。屏東縣單車國道自行車騎乘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林靜妮(2008)。北京奧運會官方網站台灣地區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林業展(2014)。參與動機、休閒效益、工作滿足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馬拉松跑者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縣。郝芝瑩(2017)。網站品質、價格、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相關研究 —以訂房網站「Airbnb」之消費者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觀光與餐旅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高雄市。徐茂練(2005)。顧客關係管理。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曹采君(2013)。臺中市羽球運動消費者參與動機、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大學運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曹勝雄(2002)。觀光行銷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陳大永(2016)。服務品質、顧客信任與顧客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以國立體育大學游泳池為例。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陳昭仁(2006)。民眾對都市公園委託民間經營管理之滿意度研究~以台中市豐樂公園為例。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陳柏翰(2008)。體驗行銷、品牌形象與顧客忠誠度之關係-以薰衣草森林新竹尖石店為例。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苗栗縣。連央毅(2013)。馬拉松跑者參與動機、休閒效益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飲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陳建宏(2014)。臺北市中山運動中心顧客使用期望與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休閒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陳庭萱(2016)。卡通主題餐廳消費者消費動機、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以高雄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陳文泰(2009)。大專院校學生運動設施使情形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正修科技大學學生為例。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4,37-52。陳寬裕與王正華(2011)。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動。台中:五南出版公司。
陳艷麗(2003)。台南縣、市大專教師休閒參與型態、休閒活動與項目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彭俊銘(2009)。鐵人三項運動賽事服務品質、行銷策略對選手滿意度及忠誠度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馮昱豪(2014)。網球參與者休閒涉入、流暢體驗與運動幸福感知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張立新(2004)。淺析網球運動的終身健身價值。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4(s_1)376-378。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3)。心理學原理。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6)。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淑青(2004)。澎湖套裝旅遊服務品質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10(2),111-125。張艷麗(2014)。國小學童體適能活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黃志銘(2010)。高雄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使用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大仁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黃健財(2011)。服務品質、關係品質對顧客忠誠度之影響-以高雄市某機融機構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葉雅正、簡瑞宇(2012)。廣州亞運國手運動動機與訓練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46-53。劉文良(2012)。顧客關係管理。台北市:碁峯資訊。
劉水深(2005)。品牌行銷與管理。台北市:華泰文化。 18-19。
鄭育文(2016)。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認知、休閒參與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班碩士論文,屏東縣。鄭凱鴻(2011)。雲林縣自行車愛好者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雲林縣。賴盈存(2015)。知覺價值、服務品質對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好市多量販店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管理科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縣。盧妍樺(2009)。東方錶盃大專網球排名賽賽會現況研究-以第十五屆第一次排名賽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大學運動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謝明忠(2009)。桃園市陽明運動公園使用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謝昇諺(2011)。鐵人三項參賽者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謝智謀(2000)。休閒行為研究。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謝雯玲、孔仁華、謝雯萍(2011)。自行車道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龍潭三坑自行車道微粒。南亞學報,31,515-530。謝博任(2014)。自行車騎乘者遊憩體驗、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研究-以臺南市安平自行車道為例。南臺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鍾瀚億(2014)。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知覺價值、運動承諾對忠誠度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市。簡敏惠(2014)。國際獅子盃-輪椅網球台灣公開賽場地無障礙設施之規劃。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運動健康休閒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英文部分
Bowen J. T. & Shoemaker S. (1998). Loyalty: A Strategic Commitmant. Th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9(1), 12-25.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Plenum Press.
Deci, E. L., & Ryan, R. M. (1991). A motivational approach to self:Integration in personality. In R Dienstbier (Ed.),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perspectives on motivation (Vol. 38, pp.237-288). 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Gronholdt, L., Martensen, A., & Kristensen, K. (20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Cross-industry diverence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1(4),509-514.
Howard, J. A., &Sheth, J.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Y: John Willey & Sons.
Kotler, K. L. (1994).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 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36(2), 1-22.
Kolter, P. (2002). Markeying Management, 11th Ed., Prentice Hall.
Vallerand, R. J., Briere, N. M., Blanchard, C. M., & Provencher, P. P. J (1997).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Sports personship Orientation Scale.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19, 197-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