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8 22: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呂佳穎
研究生(外文):Chia-Ying Lu
論文名稱:新產品開發中產品設計策略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Product Design Strategy in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指導教授:鄧成連鄧成連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作者未提供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5
中文關鍵詞:新產品開發設計策略產品設計新產品開發策略
外文關鍵詞:Design strategyNew product development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yProduct desig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6
  • 點閱點閱:44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0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0
近年設計已成為全球企業矚目的焦點之一,且為提昇競爭力的首要利器,因而企業常透過開發創新產品,以提高企業營利與品牌價值。產品設計策略將對於新產品的設計佔極重要之地位,如何提昇新產品創新與企業理念以達到目標,便成為企業重要之議題。因而本研究從新產品開發中探究設計組織內設計策略之完整性與存在性,且與新產品開發策略釐清,以利建構具完整性產品設計策略新模式,並提供學術與實務之參考。

本研究以國內自有品牌之企業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採參與新產品開發中設計階段之人員深入訪談;以質性之個案研究法立意選樣四家企業體,針對企業中產品經理、設計經理、專案經理與設計師分別進行面對面之深入訪談共九位受訪者。訪談資料以質性歸納分析法與內涵分析法予以統整分析,以歸納整合出組織間產品設計策略之組織模式。

本研究主要結論計有:(1)整體新產品開發程序中著重設計階段,其次為市場階段,後為生產製造階段,而企劃階段為前置轉交之作業;(2)新產品開發策略型態分別為:獲利形、回饋形與企業形等三種,且新產品開發策略著重於市場導向;(3)於新產品開發流程中組織互動模式可分為:水平式、水平循環式、水平交錯式、垂直循環式等模式;(4)依據策略執行者以及設計規範之影響與策略明確性,則設計組織策略型態為:漸進形與企劃形兩種型態;(5)設計案之設計策略分析出主要策略方向為市場目標,且此策略型態可分為:逐步形、主導形、隱涵形與獨立形等四種型態;(6)依設計組織策略型態與設計案設計策略型態相互關係比較,新產品開發中組織間之產品設計策略新模式為:序列式、內涵式、主導並列式與獨立並列式等四種組織間模式。
In recent years, desig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ocuses for global businesses, and a very important instrument in raising competitiveness edge. Businesses us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o increase profits and brand value. Hence, design strategy will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new product design, and how to develop and improve new products and business theory to achieve the goal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issue.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rough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of design strategy’s completeness and existence within the design organizations,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benefit the establishment and completeness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y pattern for academically and practicality reference.

Domestic manufacturers are targeted companies in this research, which involve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design level personnel within those companies. Four companies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business; individual cases were established targeting interviews with product managers, design managers, project managers and design engineers. Person to person in-depth interview of nine subjects were conducted. Interviewed data were collected utilizing Induction and connotation analysis method. Data were categorized and finalized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product design strategy mode was established.

Main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 (1) new product as a whole, design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age in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followed. The project planning stage is categorized as pre-process. (2) Category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Profit type, Feedback type and Enterprise type.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y favorites market guided direction. (3) In the process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rganizations could be divided into: Horizontal mode, Horizontal circular mode, Horizontal interlaced mode, Vertical circular mode. (4) Dictated by the person carry out the strategy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impact, in addition to design strategy clarity, design Unit strategy is divided into: Evolutionary type and Project type. (5) Analysis from design strategy in a design project determines the market as the primary strategic targeting area, and categorizes the strategy in four types: Gradual type, Predominant type, Connotative type and Independent type. (6) In accordance with correlation and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design unit strategy and project design strategy; new product design strategy is established within organizations. These are Sequence mode, Connotation mode, Predominate coordinate mode and Independent coordinate mode.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目標 ……………………………………………………5
參考文獻 ……………………………………………………………………6
參考網站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產品開發 ……………………………………………………………8
一、產品與策略 ………………………………………………………… 8
二、產品開發與策略 …………………………………………………… 10
第二節 新產品開發 ……………………………………………………… 14
一、新產品開發之概述 ………………………………………………… 14
(一) 新產品之定義與類型 ………………………………………… 14
(二) 新產品開發之成敗 …………………………………………… 17
(三) 新產品開發之重要性 ………………………………………… 19
二、新產品開發專案 …………………………………………………… 20
(一) 新產品開發專案之類型 ……………………………………… 20
(二) 新產品開發專案之架構與程序 ……………………………… 20
(三) 新產品開發策略 ……………………………………………… 22
三、新產品開發與新產品開發策略 …………………………………… 24
第三節 設計策略 ………………………………………………………… 26
一、設計策略之定義 …………………………………………………… 26
二、設計策略之形成 …………………………………………………… 28
三、設計策略之層級 …………………………………………………… 29
第四節 新產品開發程序之設計策略 ………………………………………31
一、新產品開發策略與設計策略 ……………………………………… 31
二、新產品開發程序中之設計策略模式 ……………………………… 31
第五節 新產品開發與產品設計策略 …………………………………… 33
第六節 小結 ……………………………………………………………… 35
參考文獻 ………………………………………………………………… 36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流程 ………………………………………………………40
第一節 論研究方法 ……………………………………………………… 40
一、文獻資料分析法 …………………………………………………… 42
二、個案研究法 ………………………………………………………… 43
三、深度訪談法 ………………………………………………………… 43
四、質性資料分析法 …………………………………………………… 4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45
一、文獻探討 …………………………………………………………… 47
二、研究個案選擇 ……………………………………………………… 47
三、訪談問題擬定與修正 ……………………………………………… 48
四、個案訪談前測 ……………………………………………………… 48
五、個案深度訪談 ……………………………………………………… 49
六、訪談結果分析 ……………………………………………………… 51
七、個案綜合分析與結果 ……………………………………………… 51
參考文獻 ……………………………………………………………… 52
第肆章 個案研究(甲) 資訊家電業 ……………………………………… 53
第一節 個案背景 ………………………………………………………… 53
第二節 開發設計之組織架構 …………………………………………… 54
第三節 新產品開發動機與起源 ………………………………………… 55
第四節 新產品開發程序 ………………………………………………… 56
第五節 新產品開發策略與形成 ………………………………………… 59
第六節 新產品開發流程與組織互動 …………………………………… 60
第七節 設計決策權 ……………………………………………………… 61
第八節 組織間之策略 …………………………………………………… 62
第九節 個別產品之設計策略 …………………………………………… 63
一、A設計案例:電漿電視 …………………………………………… 63
二、B設計案例:獨立式小電視 ……………………………………… 64
第十節 個案小結 ………………………………………………………… 65
訪談資料 ………………………………………………………………… 67
參考資料 ………………………………………………………………… 67
第伍章 個案研究(乙) 電子相關資訊製造業 …………………………… 68
第一節 個案背景 ………………………………………………………… 68
第二節 開發設計之組織架構 …………………………………………… 69
第三節 新產品開發動機 ………………………………………………… 70
第四節 新產品開發程序 ………………………………………………… 71
第五節 新產品開發策略與形成 ………………………………………… 71
第六節 新產品開發流程與組織互動 …………………………………… 72
第七節 設計決策權 ……………………………………………………… 74
第八節 組織間之策略 …………………………………………………… 74
第九節 個別產品之設計策略 …………………………………………… 75
一、A設計案例:觸控式電腦螢幕 …………………………………… 75
二、B設計案例:電玩專屬螢幕 ……………………………………… 76
第十節 個案小結 ………………………………………………………… 77
訪談資料 ………………………………………………………………… 79
參考資料 ………………………………………………………………… 79
第陸章 個案研究(丙) 電子資訊業 ……………………………………… 80
第一節 個案背景 ………………………………………………………… 80
第二節 開發設計之組織架構 …………………………………………… 81
第三節 新產品開發動機 ………………………………………………… 82
第四節 新產品開發程序 ………………………………………………… 82
第五節 新產品開發策略與形成 ………………………………………… 84
第六節 新產品開發流程與組織互動 …………………………………… 84
第七節 設計決策權 ……………………………………………………… 86
第八節 組織間之策略 …………………………………………………… 87
第九節 個別產品之設計策略 …………………………………………… 88
一、A設計案例:Mio H610 …………………………………………… 88
二、B設計案例:Mio A701 …………………………………………… 89
第十節 個案小結 ………………………………………………………… 90
訪談資料 ………………………………………………………………… 92
參考資料 ………………………………………………………………… 92
第柒章 個案研究(丁) 無線通信/光電/多媒體業 ……………………… 93
第一節 個案背景 ………………………………………………………… 93
第二節 開發設計之組織架構 …………………………………………… 94
第三節 新產品開發動機 ………………………………………………… 95
第四節 新產品開發程序 ………………………………………………… 96
第五節 新產品開發策略與形成 ………………………………………… 98
第六節 新產品開發流程與組織互動 …………………………………… 99
第七節 設計決策權 ……………………………………………………… 101
第八節 組織間之策略 …………………………………………………… 102
第九節 個別產品之設計策略 …………………………………………… 103
一、A設計案例:MAC MINI 螢幕 …………………………………… 103
二、B設計案例:JOYBEE ……………………………………………… 104
第十節 個案小結 ………………………………………………………… 105
訪談資料 ………………………………………………………………… 107
參考資料 ………………………………………………………………… 107
第捌章 綜合分析、結論與建議 …………………………………………… 108
第一節 個案研究之綜合分析 …………………………………………… 108
一、設計之組織架構 ………………………………………………… 108
二、新產品開發動機 ………………………………………………… 109
三、新產品開發程序 ………………………………………………… 110
四、新產品開發策略與形成 ………………………………………… 112
五、新產品開發流程中之組織互動 ………………………………… 113
六、設計決策權 ……………………………………………………… 114
七、組織層級之策略 ………………………………………………… 116
八、設計案之設計策略 ……………………………………………… 117
第二節 個案分析結果與文獻之比較討論 ……………………………… 119
ㄧ、新產品開發程序之要點 ………………………………………… 119
二、新產品開發策略型態 …………………………………………… 120
三、新產品開發中設計策略模式 …………………………………… 121
第三節 主要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 ……………………………… 124
ㄧ、主要結論 ………………………………………………………… 124
二、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 …………………………………………… 126
附錄 ……………………………………………………………………… 127

圖目錄
圖2-1:產品的基本概念…………………………………………………… 8
圖2-2:產品策略之觀念…………………………………………………… 10
圖2-3:產品開發之流程分析……………………………………………… 11
圖2-4:產品開發流程……………………………………………………… 11
圖2-5:產品開發之觀念…………………………………………………… 13
圖2-6:新產品創新程度…………………………………………………… 15
圖2-7:新穎度之新產品類型……………………………………………… 16
圖2-8:新產品開發成功的基石…………………………………………… 18
圖2-9:新產品之分析……………………………………………………… 24
圖2-10:新產品開發與策略之關係……………………………………… 25
圖2-11:設計策略發展之初期模式 ……………………………………… 30
圖2-12:產品策略與設計策略相關圖 …………………………………… 32
圖3-1:企業研究流程……………………………………………………… 41
圖3-2:內涵分析法意示圖………………………………………………… 45
圖3-3:研究流程圖………………………………………………………… 46
圖4-1:個案甲開發設計之組織架構……………………………………… 55
圖4-2:個案甲設計程序概要圖…………………………………………… 57
圖4-3:個案甲設計過程之組織間互動關係圖…………………………… 61
圖5-1:個案乙之公司組織架構圖………………………………………… 69
圖5-2:個案乙設計過程之組織間互動關係圖…………………………… 73
圖6-1:個案丙開發設計之組織架構……………………………………… 81
圖6-2:個案丙新產品開發程序圖………………………………………… 83
圖6-3:個案丙設計過程之組織間互動關係圖…………………………… 86
圖7-1:個案丁之公司組織架構圖………………………………………… 95
圖7-2:個案丁新產品開發程序圖………………………………………… 97
圖7-3:個案丁設計過程之組織間互動關係圖…………………………… 100

表目錄
表2-1:產品開發策略之觀點………………………………………………… 12
表2-2:新產品開發程序之要點……………………………………………… 21
表2-3:學者之設計策略定義………………………………………………… 27
表3-1:個案選擇之相關背景資料…………………………………………… 47
表3-2:未採用個案之相關資料……………………………………………… 48
表3-3:個案前測相關資料…………………………………………………… 49
表3-4:個案企業相關背景資料……………………………………………… 50
表8-1:工業設計之組織架構分析…………………………………………… 108
表8-2:新產品開發動機之分析……………………………………………… 110
表8-3:新產品開發程序活動之分析………………………………………… 111
表8-4:新產品開發程序之要點分析………………………………………… 111
表8-5:新產品開發程序之階段比重順序…………………………………… 112
表8-6:新產品開發策略與形成之分析……………………………………… 113
表8-7:新產品開發流程與組織互動之分析………………………………… 114
表8-8:新產品開發中設計決策權之分析…………………………………… 115
表8-9:設計組織層級策略之分析…………………………………………… 117
表8-10:個案設計案設計策略型態之分析 ………………………………… 118
表8-11:新產品開發程序要點之核對 ……………………………………… 120
表8-12:新產品開發程序要點之統整 ……………………………………… 120
表8-13:新產品開發策略型態之整合分析 ………………………………… 121
表8-14:新產品開發中設計策略間之模式之整合分析 …………………… 123
表8-15:新產品開發策略型態與設計策略間模式
之整合核對…………………………………………………………………… 124

附 錄
附錄一、個案訪談前測:訪談問題 ………………………………………… 128
附錄二、正式個案訪談:設計管理者訪談問題 …………………………… 129
附錄三、正式個案訪談:設計師訪談問題 ………………………………… 130
附錄四、個案甲個別產品:電漿電視 ……………………………………… 131
附錄五、個案甲個別產品:獨立式小電視 ………………………………… 132
附錄六、個案丙企業體:開發設計組織架構圖 …………………………… 133
附錄七、個案丁個別產品:MAC MINI螢幕 ……………………………… 134
附錄八、個案丁個別產品:JOYBEE ……………………………………… 135
參考文獻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
王文科(1997),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文科與王智弘譯(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Mcmillan, J. H., & Schumacher, S.著,台北:師大書苑。
王文英與廖韻淳(2000),新產品開發之管理與績效評估及獎酬制度─以仁寶電腦為例(上),會計研究月刊,178,49-55。
古永嘉(1996),企業研究方法,Donald, R., Cooper, C., & Emory, W.原著,台北:華泰文化。
史雷(2000),產品開發的未來趨勢-逆向工程與快速原型系統,機械月刊,297,337-347。
白光華(2003),創新協同產品研發-PMD應用實務,汐止:中國生產力。
伍家德(2000),新產品開發特性與新產品開發管理機制相關之研究,東海管理評論,2(1),95-118。
江潤華(2004),設計組織文化中人力資源規劃之初探,工業設計,32(1),38-43。
何明泉、宋同正、陳國祥、黃東明(1997)影響設計策略之要素分析研究,設計學報,2(1),79-92。
何明泉、宋同正、陳國祥與黃東明(1997),影響設計策略之要素分析研究,設計學報,2(1),79-92。
吳彤(2002),產品組合管理─新產品開發的基石,會計研究月刊,196,76-81。
吳彤(2002),產品組合管理-新產品開發的基石,會計研究月刊,196,76-81。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文化。
吳英泰、留瑞蓮、許志宏與許文華(2005),新產品開發成功的基石,電力電子,3(1),3-9。
吳清益(2003),國際行銷之產品策略,育達學報,17,217-235。
吳萬益(2005),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文化。
宋同正(1998),台灣資訊業的新產品創新、經營策略與設計初探,科技學刊,7(1),67-80。
宋同正、游萬來(1999),台灣資訊業的設計策略及其對設計績效影響的實証研究,設計學報,4(1),47-59。
宋同正、游萬來與洪偉肯(1999),台灣資訊業設計策略與設計績效之個案研究,科技學刊,8(3),245-252。
宋同正與蔡登傳(1997),產品設計與開發,Ulrich, K. T., & Eppinger, S. D.著,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出版社。
巫宗融譯(2000),新產品完全開發手冊,Cooper, R. G.著,臺北:遠流。
李新富(1999),企業形象策略的意涵、價值與影響因素之探討,台中商專學報,31,315-338。
李驥芳(2004),智邦科技-拒絕「me too」的產品策略,能力雜誌,528,50-54。
周文賢與林嘉力(2001),新產品開發與管理,台北:華泰。
周文賢與林嘉力(2001),新產品開發與管理,臺北:華泰。
林志璋(2000),E世代的產品設計策略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林宜萱與劉復苓譯(2005),產品研發專案管理,James P. Lewis & Louis Wong著,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出版社。
林明杰、李政雄(2000),新產品開發策略與市場資訊處理機制對新產品績效影響之研究,科技管理學刊,5(1),79-104。
林明杰與李政雄(2000),新產品開發策略與市場資訊處理機制對新產品績效影響之研究,科技管理學刊,5(1),79-104。
林建基(2000),新產品開發之管理與績效評估及獎酬制度-以仁寶電腦為例(上),會計研究月刊,178,49-55。
邱秋德、何明泉與李傳房(2003),台灣玻璃工藝產業設計策略之初探,設計研究,3,114-159。
洪春進與林文燦(2002),組織管理效率對新產品開發績效之影響,勤益學報,20(1),261-273。
胡翊民(2000),開發新產品的成功之路,品質管制月刊,36(11),63-66。
胡龍騰、黃瑋瑩與潘中道(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Kumar, R.著,台北:學富文化。
徐宏文與何明泉(2003),產品設計工作室之行動策略分析,設計研究,3,152-158。
徐宗國(1996),質性研究概論,Strauss, A., & Corbin, J.合著,台北:巨流。
祝道松與林家五譯(2003),企業研究方法,Sekaran, U.原著,台北:智勝文化。
袁方(2002),社會研究法,台北:五南。
張文智(1998),設計政策與設計策略在產品設計之應用,工業設計,17(1),2-7。
張文智與林靜旻(2000),比較生活型態變數與人口統計變數對產品設計策略制定之影響─以行動電話為例,設計學報,5(2),35-52。
張建成譯(1998),產品設計與開發,Mike Baxter著,臺北:六合。
張書文與戴華亭譯(2005),產品設計與開發,Ulrich, K. T. & Eppinger, S. D. 著,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出版社。
莊元薰(2001),台灣金屬家具的產業概況與設計策略之研究,明志技術學院學報,33,207-215。
莊立民與王鼎銘譯(2003),企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Cavana, R.Y., Delahaye, B. L., & Sekaran, U.原著,台北:雙葉書廊。
許世軍(1990),1990年產業科技研究發展管理論文集,中國生產力中心,1-8。
許言、張文智(2002),我國家電企業面對加入WTO之設計策略群組研究,工業設計,30(2),157-163。
郭振鶴(1996),行銷管理,臺北:三民書局。
陳正芬與陳儀譯(2004),產品研發管理-加速生產循環、提高製程績效降低營運成本的全方位指南,McGrath, M. E.著,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出版社。
陳欽川(1994),產品設計策略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萬淇(1995),個案研究法,台北:華泰書局。
陸定邦(1993),設計策略過濾系統芻議,成功大學學報,28科技、醫學篇,75-95。
游萬來與宋同正譯(1998),設計進程,Cooper, R., & Press, M.著,臺北:六合出版社。
黃士嚴(2003),新產品開發之研究-以電子產品開發為例,工業設計,31(2),135-142。
黃東明(1995),產品設計策略形成架構建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哲誠(2003),事業策略、產品設計策略、設計部門角色對於新產品開發績效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啟三(2001),新產品設計,台北:全華。
黃惠雯、童琬芬、梁文蓁與林兆衛(2002),質性方法與研究,Crabtree, B. F., & Miller, W. L.著,台北:韋伯文化。
黃銘智(2001),數位化環境下的產品開發模式,電腦繪圖與設計雜誌,165,19-26。
葉至誠與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
廖加靖(2003),日用陶瓷產品設計策略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榮泰生(2003),企業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齊力 林本炫(2005),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社所。
劉以琳與李增坪(2001),情境分析法於產品設計策略之研究,和春學報,8,209-215。
劉以琳與林增坪(2001),情境分析法於產品設計策略之研究,和春學報,8,209-215。
劉邦樓、陳文欽、蔡志弘(2004),知識管理機制與新產品開發策略對台灣產業新產品開發績效關聯性之研究探討,機械工業,255,224-233。
劉邦樓、陳文欽與蔡志弘(2004),知識管理機制與新產品開發策略對台灣產業新產品開發績效關聯性之研究探討,機械工業,255,224-233。
劉典嚴(2002),產品策略管理,五股:普林斯頓。
劉典嚴(2005),產品管理-策略性行銷觀點,五股:普林斯頓國際。
蔣永明譯(2002),新產品開發管理-企業革新的生存之道,小島敏彥編著,臺北:中衛發展中心。
鄧成連(1999),設計管理:產品設計之組織、溝通與運作,台北:亞太圖書。
鄧成連(2000),設計策略評述,設計學報,5(2),53-71。
鄧成連(2000),設計策略評述,設計學報,5(2),53-71。
鄧成連(2001),企業體內設計活動之設計策略研究,設計學報,6(2),101-113。
鄧成連(2001),設計策略:產品設計之管理工具與競爭利器,台北:亞太圖書。
鄧成連(2003),設計管理:產品設計之組織、溝通與運作,台北:亞太圖書。
鄧程連(2001),設計策略-產品設計之管理工具與競爭利器,臺北:亞太圖書。
蕭羨一譯(2004),創造突破性產品-從產品企劃到企劃通過的創新之路,Cagan, J., & Vogel, C. M.著,臺北:中衛發展中心。
賴士葆(1989),研究發展/行銷互動與新產品發展績效相關之研究,中華民國管科學學會,13,37-53。
賴文達(1996),成熟期個別產品設計策略之研究─以「家電產品」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賴明豐(2003),激盪創意的技術與方法,研習論壇,32,26-31。
戴維儂譯(2003),產品經理實戰技巧指南,Gorchels, L.著,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出版社。
謝安田(1993),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謝安田。
謝龍發(2000),台灣高科技公司依產品開發策略選用專案主導者與專案管理機制之研究,中原學報,28(4),13-24。
魏文祥(2003),企業新產品開發設計之策略性程序探討,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邊守仁(1999),產品創新設計-工業設計專案的解構與重建,臺北:全華。
Ansoff, H., & Steward, J. M. (1967). Strategies for a Technology Based Busin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7, 71-83.
Booz, Allen, & Hamilton (1982). New product Management for the 1980s. New York.
Brown, S. L. (1995). Product Development: Past Research. Present Findings. And Fuure Direction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view, 20(2), 343-378.
Chung, K. (1989). The role of design in new product strategy: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design consultant. Mancherster:The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Cooper, R. G. (1983). A Process Model for Industrial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30(1), 2-11.
Cooper, R. G. (1984). The Strategy-Performance Linkin Product Innovation. R&D Management, 14(4), 247-259.
Cooper, R. G. (1998). Product Leadership : Creating and Lunching Superior New Products.Perseus Book, L .L .C..
Cooper, R., & Press, M. (1995). The Design Agenda: A Guide to Successful Design Management. (2nd ed.). England: John Wiley & Sons Ltd.
Coover, H. W. (1986). Programmed Innovation Strategy for Success. Research Management, November-December, 12-17.
Cross, N. (1990). The Nature and Nurture of Design Ability. Design Studies, 11(3), 127-140.
Dumbleton, H. (1986). Success Factors in R&D Acivities. Management of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Elsevier.
Englund, R.L. & Graham (1999). From Experience:Linking Projects to Strategy.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6(1), 52-64.
Foxall, G. R. (1981). Strategic Marketing Management. London: Croom Helm.
Gupta, A. K., Raj, S. P., & Wilemon, D. L. (1985). R&D and Marketing Dialogue in High-Tech Firm.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14, 289-300.
Hart, S. (1995). Where We’ve Been and Where We’re Going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Research. Product Development: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the Design Marketing Interfa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Ltd.
Hartley, J. L., Zirger, B. J., & Kamath, R. R. (1997). Managing the Buyer-Supplier Interface on – Time Performance in Product Development.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15, 57-70.
Hill, T. (1989). Manufacturing Strategy : Text and Case. Homewood: Irwin, R. D..
Hisrich, R. D., & Michael P. P. (1984). Marketing A New Product: It’s Planning.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Horn, H. (2000).從市場行銷解讀設計策略,設計,95,60-61。
Jain, S. C. (1985). Marking Planning and Strateg. Cincinnati, Ohio:South Western Publishing Company.
John, F. A. (1987). Organizing for High Technology Product Development. Management Decision, 25(6), 23-28.
Johnson, S. C., & Jones, C. (1957). How to Organize for New Produc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41-52.
Keeley, J. (1992). The Strategic Palette. Communication Arts, May/June, 134-139.
Kotl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8th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Levitt, T. (1966). Innovation Imit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 16-25.
Lorenz, C. (1990). The Design Dimension: The New Competitive Weapon for Product Strategy and Global Marking. Basil Blackwell: Oxford.
McDonough, E. F., & Barczak, G. (1999). How ‘EPC Co.’ Revamped Its NPD Process.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42, 9-13.
Sanchez, R. (1995). Strategic Flexibility in Product Competi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6, 135-159.
Sands, S. & Warwick, L. M. (1977). Successful Business Innovation: A Survey of Current Professional View. Californian Management Review, 20(2), 5-16.
Silbiger, S. (1993). The Ten-Day MBA. Taipei: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Steiner, G. A., & Miner, J. B. (1997). Management Policy and Strategy: Text. Readings and Cases, New York :Macmilliam Publishing.
Stobaugh, R., & Telesio, P. (1983). Match Manufacturing policies and Product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1(2), 113-120.
Urban, G. L., & Hauser, J. R. (1980). Design and Marketing of New Products, 1st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White, R. (1976). Consumer Product Development. Penguin Books.
Zirger, B. J., & Maidique, M. A. (1990). A Model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 An Empirical Tast. Management Science, 36, 867-883.

參考網站
劉常勇(1999),觀念短文-新產品開發程序,瀏覽日期民國95年3月28日。取自「劉
常勇管理學習知識庫」:http://cm.nsysu.edu.tw/~cyliu/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謝政諭(1994):現代休閒文化的深層思考。訓育研究,7 - 20頁。
2. 田文政(1993):從人類與自然山水的關係探討休閒。國民體育季刊,22卷4期,26-38頁。
3. 劉宏裕(1996):都會兒童的休閒活動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5卷
4. 謝龍發(2000),台灣高科技公司依產品開發策略選用專案主導者與專案管理機制之研究,中原學報,28(4),13-24。
5. 賴明豐(2003),激盪創意的技術與方法,研習論壇,32,26-31。
6. 鄧成連(2001),企業體內設計活動之設計策略研究,設計學報,6(2),101-113。
7. 鄧成連(2000),設計策略評述,設計學報,5(2),53-71。
8. 鄧成連(2000),設計策略評述,設計學報,5(2),53-71。
9. 劉邦樓、陳文欽與蔡志弘(2004),知識管理機制與新產品開發策略對台灣產業新產品開發績效關聯性之研究探討,機械工業,255,224-233。
10. 劉邦樓、陳文欽、蔡志弘(2004),知識管理機制與新產品開發策略對台灣產業新產品開發績效關聯性之研究探討,機械工業,255,224-233。
11. 黃士嚴(2003),新產品開發之研究-以電子產品開發為例,工業設計,31(2),135-142。
12. 陸定邦(1993),設計策略過濾系統芻議,成功大學學報,28科技、醫學篇,75-95。
13. 許言、張文智(2002),我國家電企業面對加入WTO之設計策略群組研究,工業設計,30(2),157-163。
14. 莊元薰(2001),台灣金屬家具的產業概況與設計策略之研究,明志技術學院學報,33,207-215。
15. 張文智(1998),設計政策與設計策略在產品設計之應用,工業設計,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