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7 04: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佳宇
研究生(外文):Hsieh Chia-Yu
論文名稱:台灣連鎖便利商店之文化經濟、消費決策與生活實踐:一個文化研究的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An Analysis of Cultural Studies : The Cultural Economy、Consumer Decision and Life Practice of the Chain Convenient Stores in Taiwan
指導教授:陳奕麟陳奕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Allen Chu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跨國服務業資本連鎖便利商店全球化全球在地化便利文化消費實踐
外文關鍵詞:transnational service industry capitalchain convenient storesglobalizationglocalizationconvenient cultureconsumer practi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248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0
自從八○年代跨國服務業資本開始進駐台灣之後,便不斷地為台灣人們帶來新的、多樣的消費型態。在七○年代中期至一九八○年代期間,以7-11形式的便利超商開始在台北都會的出現,地毯式的直接進入市民的生活世界,大規模的連鎖營理行銷取代了既有雜貨店的家庭式經營,改變了社區生活內部消費的社會關係。而當我們在看便利商店這種跨國服務業資本所形成的新型消費型態時,如果僅以一種經營方式的改變,或是飲食方式的改變來看待的話,那麼便忽略許多促成這些新型消費活動頻仍的社會文化背景。因此本研究認為必須將便利商店這種跨國服務業資本在台灣(特別是台北)的空間分佈與消費活動的擴張現象,當作是全球化現象的一部份,然後再來進行社會文化經濟分析,如此才能看出便利商店在台北所具有的特殊意義。連鎖便利商店大舉入侵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不僅可以說是全球企業資本流動下的一個產物,便利商店也企圖重新建構一個新穎的消費體驗,征服了全台灣不分年齡層、性別的消費群。因此,在本文中我企圖探討如此的「便利文化」所代表的企業集團的全球化效應,以及台灣社會特殊的消費文化現象。
當我們在探討台灣社會中的消費問題時,它其實是無法單就一個國家的範圍來解釋一個社會的總體,因為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體系中,台灣已無可避免地要被納入世界體系的統一體,換句話說,我們正邁向一個以西方為模本的現代化過程。因此,在探討台灣的便利商店現象時,應該先將研究方向放在全球的脈絡之下,如此才能更加了解整個資本的運作模式。
在本研究中,由於跨國服務業資本的便利商店在台灣都市空間中的迅速擴張、以及普及化的演變脈絡來看,這意味著台灣都市的消費型態是當代全球化過程中的一部份,是故本研究主要便從全球化、全球在地化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消費行為實踐兩觀點切入,來看台灣(特別是台北市)在逐漸邁向一世界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跨國服務業資本是如何透過其資本及文化的運作邏輯來與在地接軌,以及瞭解便利商店是如何透過其特有的經營文化及經營管理策略的運用來建構在地消費者的消費認同,並進而塑造出新的在地消費文化,且同時間也更進一步地形塑了台灣人民的生活空間及生活方式,一方面使之與全球趨向一致,另一方面也創造出了台灣特有的「便利文化」。
Since the transnational service industry capital entered in Taiwan in the decade of 80’, they bring new and enormous consumer styles for Taiwaner. In the Middle of 70’ to the decade of 80’,the convenient stores in the model of 7-ELEVEN began to appear in Taipei city. This kind of stores comprehensively enter Taipei resident’s life world and replace the family type management of the grocery stores. They also change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community life’s consumption. When we look upon the new consumer styles formed by the transnational service industry capital, we should face up to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culture.

Therefore, we have to treat the expansion phenomen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onsumer activities of the convenient stores in Taiwan (especially in Taipei) as a part of globalization phenomenon, and then to analysis the social culture and economy. It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t meaning of the convenient stores in Taipei. The chain convenient stores comprehensively enter Taiwan resident’s daily life. The situation does not only means the stores are the product of the global enterprise capital’s flow, this kind of stores also try to establish a new consumer experience conquered all generations and gender of consumers in Taiwan. For this reason, in the research, I try to discuss the globalization effect of “convenient culture” and the special consumer culture of Taiwan society.
外文書刊與譯叢
Appadurai, A. , “Disjuncture and Difference in the Global Cultural Economy”. Public Culture 2, no. 2, 1990, pp. 1-24.
Baudrillard, Jean, The consumer society: myths and structures, London: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998.
Bentley, D. “Stand by your brand ”,Hemispheres,1998, pp. 34- 40.
Bourdieu, Pierre, translated by Richard Nice,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Castells, M.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2nd edition), Vol. 1, Blackwell, 2000.
Certeau, M.D.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Clarke, D.B. “The limits to retail capital”, Neil Wrigley and Michelle Lowe edited, in Retailing, consumption and Capital: Towards the new retail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1996, pp. 284-301.
Crewe, L. and Beaverstock, J. “Fashioning the city: Cultures of consumption in contemporary urban spaces ”,Geoforum,Vol. 29,No. 3 , 1998, pp.287∼308.
Durkheim , E.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57.
Featherstone, M. , “Perspectives on Consumer Culture” in Sociology, vol.24, no.1, pp. 5-22.
Friedman, J., “Being in the World: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7(2-3) , 1990, pp.311-28.
Golledge R. and Stimson R. , Spatial Behavior : A Geographic Perspective ,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1997.
Hardt M. and Negri A., Empir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Jameson, Fredric, Postmodernism,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1.
John Hannigan, Fantasy city: pleasure and profit in the postmodern metropolis ,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1998
Lowe, M. and Wrigley, N., Neil Wrigley and Michelle Lowe edited,Retailing, consumption and Capital: Towards the new retail geography,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1996.
Mary Douglas and Baron Isherwood, The World of Good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9.
Marshall Sahlins, Cultural and Practical Reas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6.
Miller, D., Jackson, P., Thrift, N., Holbrook, B. and Rowlands M., Shopping, Place and Identity, London: Routledge, 1987.
Miyoshi, M. , “A Borderless World? From Colonialism to Transnationalism and the Decline of the Nation-State”, Cultural Inquiry 19: 726-51,1993.
Nederveen Pieterse, J.P. “Globalization as Hybridization” , Global Modernities, M. Featherstone et al eds., Sage, pp. 45-68, 1995.
Parks and Thrift , Time and Space:Achronogeogerphic Perspective , 1980.
Ritzer, G., 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hanging Character of Contemporary Social Life (2nd edition), Pine Forge Press, 1996.
Robertson, R., Globalization: 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 Sage, 1992.
Robertson, R. “Glocalization: Time-Space and Homogeneity-Heterogeneity”, in Global Modernities, eds. M. Featherstone et al, London: Sage, 1994.
Sassen, S., The Global City: New York, London, Tokyo (2nd edi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Shackleton, R., “Retailer Internationalization:a Culturally Constructed Phenomenon”,Neil Wrigley and Michelle Lowe edited,Retailing, consumption and Capital: Towards the new retail geography,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1996, pp.137∼155。
Smith, M.D. “The empire filters back: consumption, produc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STARBUCKS coffee, Urban Geography, Vol. 17(6), pp. 502-524, 1996.
Urry, J. “Sensing the city ”,Dennis R. Judd and Susan S. Fainstein edited,The Tourist City,Yale University Press,1999, pp.71∼86.
Veblen, Thorstein,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an economic study of institutions, New York: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1912.
Wallerstein, I.M., The Modern World-Syste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4-89.
Waters, J.L., “The new world chaos: cultural globalization”, in Globaliz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5.
Wolfgang Fritz Haug, Critique of Commodity Aesthetics: Appearance, Sexuality and Advertising in Capitalist Society, 1971.
Bocock, R.,張君玫、黃鵬仁譯,《消費》,台北:巨流,1995年。
Baudrillard, J. 著,蔡崇隆譯,〈消費社會與消費慾望〉,《當代》,第六十五期。
貝克(Ulrich Beck),孫治本譯,《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臺北市 : 臺灣商務, 1999[民88]。
Dunne, Lusch , Gable原著,莊淑婷、陳寶妃譯,《零售管理(Retailing)》,台北縣五股工業區:高立,1999年。
Featherstone, M. 著,劉精明譯,《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南京:譯林出版社。
Giddens, A. 著,鄭武國譯,《第三條路》,台北:萬象,1999年。
Jensen, R. 著,沈若薇譯,《夢想社會—後物質主義世代的消費國度》,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
Robertson, R. 著,梁光嚴譯,《全球化:社會理論和全球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
Watson, James L. 著,蕭羨一譯,《麥當勞成功傳奇》,台北:經典傳訊,2000年。
小澤雅子著,陳麗秋譯,《新階層消費時代》,台北:遠流,1990年。
大前研一著,黃柏棋譯,《無國界的世界》,台北:聯經,1993年。
星野克美,黃恆正譯,《符號社會的消費》,台北:遠流,1988年。
荒井伸也著,江柏峰譯,《日本的超級市場連鎖店》,經濟部國際貿易局,1992年6月。
緒方知行著,朱炳樹譯,《7-ELEVEN物語》,台北:時報文化,1992年。
國友隆一著,鄭涵壬譯,《日本7-ELEVEN消費心理學-你所不知的買物心理》,台北:台灣東販農學總經銷,2003年。

中文書籍與期刊
日本文摘編輯部,〈便利商店挑起街頭巷尾流通革命〉,《日本文摘》,1988年3月號。
方素惠,〈百年老店再創春天〉,《天下》第93期,1989年2月。
朱元發,《涂爾幹社會學引論》,台北:遠流,1990年。
朱元鴻,〈消費—政治經濟學之外〉,《當代》第67期。
朱必舲,〈傳統雜貨店的轉型與再生:資本主義社會中競爭/生存的遊戲規則〉,《破報》,第65期。
李天鐸,〈電視廣告與社會文化的關係:商品/符號/意義〉,《當代》,第63期。
李仁芳,《7-ELEVEN統一超商縱橫台灣》,台北:遠流,1995年。
李孟熹等著,《商店經營現代化》,台北:聯經,1995年9月。
何春蕤,〈台灣的麥當勞化—跨國服務業資本的文化邏輯〉,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六期,1994年。
何琦瑜,〈小情報的大戰略家〉,《數位時代》,創刊第2期,1999年8月。
林正修、王明元編著,《現代零售業管理》,台北:華泰書局,1995年。
林宏達,〈7-ELEVEN「童年福利社」讓王子麵大賣20萬包〉,《e天下》,第36期,2003年,p.52-57。
吳玠儒,《台灣加盟連鎖體系介紹》,台北:聯經,1998年6月。
范婉瑜,〈零售通路霸主統一超商〉,《財訊》第187期,1997年。
莊素玉,〈柔性年代來臨〉,《天下》第166期,1995年3月。
馬世芳等著,《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台北:大塊文化,1998年。
許英傑,〈日美企業的共生戰略—7-ELEVEN個案研究 (下)〉,《流通世界雜誌》,第49期,1995年。
徐重仁,〈台灣7-ELEVEN的經營策略〉,《現代管理月刊》,1989年4月號。
徐重仁,〈7-ELEVEN台灣經驗〉,《流通世界雜誌》,1995年。
陳光興,〈真實—再現—擬仿:布希亞的後現代(媒體)社會學〉,《當代》,第65期,1991年9月。
陳光興,〈台灣消費社會形成的初步思考〉,二○○一年四月,該文章於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台北市政府與清大亞太╱文化研究室共同主辦之〈亞洲城市中華人的文化生產論壇〉上發表。
陳坤宏,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文化,1995年。
張戍誼,〈7-ELEVEN之戀〉,《e天下》,第36期,2003年2月。
郭昆謨,〈台灣連鎖零售消費行為及行銷策略之探討—美日發展與台灣西式速食店及便利商店之實證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46卷第2期,1995年。
游常山譯,John Fiske著,〈沒有在地化,全球化就不真實〉,《天下雜誌》第231期。
黃淑麗,《細說日本流通業—剖析日本零售業經營》,台北:聯經,1986年4月。
黃憲彥,〈便利商店本土化的商店定位〉,《流通世界雜誌》第33期,1993年。
詹宏志,《城市人:城市空間的感覺、符號和解釋》,台北:麥田,1996年。
詹偉雄,〈7-Eleven社會學—便利店中倒影的新台灣社會〉,《數位時代雙週》第64期,2003年。
經濟部商業司編印,《便利商店經營管理技術實務手冊》,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1994年。
楊朝陽,〈1990年的台灣消費市場〉,《零售市場》,第九十三期。
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心靈工坊,2001年。。
蔡明燁編著,《商店、聯鎖店經營之規劃—附便利商店、超市內部作業系統設計》,台北:學英出版社,1990年。
劉允華,《魅影流光:都市夜間生活與台灣現代性》,文化研究月報第40期,2004年4月。
賴偉傑,《柑仔店與便利商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文章,2003年8月17日。
盧諭緯、李雪如、陳延昇,〈五大撇步,打造7-ELEVEN黃金商品〉,《數位時代》,2003年8月。
盧諭緯,〈創新在於融入顧客情境-7-ELEVEN策略規劃群副總謝健南〉,《數位時代》,2003年8月。
鍾嘉琪,〈台灣篇:發展回顧—流通尖兵零售舞台打前鋒〉,《流動世界雜誌》千禧專刊,2000年。
鍾嘉琪,〈台灣篇:成長背景—商業環境開放商機無限〉,《流動世界雜誌》千禧專刊,2000年。
蕭菊貞,〈7-ELEVEN突破一千家便利超商戰局擴大〉,《新新聞週刊》,第326期。

碩士論文
于筱平,《服務品牌權益、流行意識與在惠顧意願間關係之研究—以連鎖便利商店消費者為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王岸,《時間分配、空間選擇所形構的生活方式—新店市-ELEVEN便利商店消費者的個案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6月。
吳德松,《臺北市街土地利用之地理研究》,文化大學博士論文,1975年。。
李建鴻,《身體與消費社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李傳楷,《媒體產業與全球成是的經濟與空間再結構:以台北的有線電視產業為個案》,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李世彰,《連鎖便利商店與都是住宅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東明里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林育卉,《企業形象、顧客滿意與品牌權益之關係研究—以連鎖便利商店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2000年12月。
林恩盈,《星巴克人在台北—消費文化的省思》,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邱婉婷,《生活世界與消費體驗—以台灣雜貨店、便利商店為探討對象》,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范婷,《台灣咖啡消費文化的歷史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翁註重,〈久被遺忘的欺騙原型:「商品美學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表象、慾望及廣告」述評〉,2001年。
許淑慧,《台南市已婚婦女日常生活消費活動系統之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郭榮芳,《連鎖便利商店印象與購買行為之關係研究—台北市統一與味全連鎖體系之實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985年6月。
崔至剛,《連鎖體系經營知識移轉之研究—以便利商店為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995年。
張明純,《台灣小商店交易行為的社會學分析》,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張嘉惠,《台中市量販店、超級市場及便利商店空間分佈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1999年。
歐虹蘭,《全球在地化的生活空間—羅東鎮的-ELEVEN便利商店對地方生活的影響》,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6月。
蔡文芳,《跨國娛樂資本的空間生產—以台北星巴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7月。
謝亦欣,《電視廣告、符號消費與麥當勞之研究》,輔仁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8月。
報紙、網站資料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kao928/3/2106217/20030120023908/
http://www.shesay.com/zone/z1.php3?counts=10824
7-ELEVEN網站 http://www.7-11.com.tw/pcsc/introduce/inc02.asp
http://www.7-11.com.tw/product/event/olddays/index.asp
http://www.7-11.com.tw/product/event/old3/index.asp
http://www.7-11.com.tw/product/event/olddays/index.asp
http://www.7-11.com.tw/pcsc/contribution/citizen.asp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1/life/fashion-1.htm
http://www.7-11.com.tw/product/popup/0627-ali-1.htm
http://green.7-11.com.tw/us.htm

日本便利商店的發展及現況參考自中華證照協會的網站資訊—便利商店分析:http://www.license.org.tw/market/market01_0003.htm。
尤子彥,〈便當、咖啡、肥皂 創新增添無限價值╱專題報導〉,中時電子報 2002年07月22日 。
有關第四章大同區、蓬萊里等的資料來自:
http://www.datong.taipei.gov.tw/datong/index_frame.htm
http://www.datong.taipei.gov.tw/datong/index_frame.htm
http://www.datong.taipei.gov.tw/datong/index_frame.htm
http://www.taipeilink.net/cgi-bin/li_profile?unit=/DaTong/PengLai/abc124
http://addr.tcg.gov.tw/indexJ.asp?value=keyarea.htm
http://www.dthr.taipei.gov.tw/index.asp
台北市大同區公所網站的〈寺廟、宮觀、祠堂、教會調查報告書〉:http://www.datong.taipei.gov.tw/datong/source/1/1_7_3/1_7_3.htm
台北市大同區出版品:《大同區發展史∼懷舊影像篇》http://www.datong.taipei.gov.tw/datong/source/2/2-3/a/0a.htm。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網站戶政統計資料: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p03_total-1.htm
美國南方公司的資料取自於http://www.7-11.com.tw/pcsc/introduce/inc02.asp
黃莉萍,〈「便利商店搞革命:都會生活起風潮」系列報導〉,大成報1995年10月13-18日,第11版。
陳龍,〈品牌:SHOPPING在兩極之間〉,http://www.sina.com.cn新周刊,2003年7月1日。
彰化銀行網站:研究發展處90.08.28關於便利商店的文章 http://www.chb.com.tw/news/html/industry_report/09008/what_s_new_industrial900804.html
劉維公,〈「文化全球化」社會學研究初探〉,交通大學人類未來研究室網頁文章,http://140.113.3.80/1%7Ecpsun/Luwg-global-culture.htm,2000年。
魏佳卉,〈真正的流行殺手—7-ELEVEN〉,《數位時代》,http://www.bnext.com.tw/mag/2000_10/2000_10_1010.html ,200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