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9 19: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韶真
研究生(外文):Hsu Shao Chen
論文名稱:行動蒐證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Surveillance Operations
指導教授:黃朝義黃朝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au Yih Huang
口試委員:王乃彥謝志鴻
口試委員(外文):Nian Yen WangChih Hung Hsieh
口試日期:2015-01-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0
中文關鍵詞:行動蒐證跟蹤監視科技設備基本權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205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行動蒐證係以跟監行為為中心,並配合秘密攝錄影、通訊監察(包含:電話監聽、通聯紀錄、行動電話基地台分析、行動電話序號清查)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汽車、船舶追蹤器)等科技設備的犯罪偵查手段。
司法警察機關以「行動蒐證」方式作為取證之主要手段已行之有年,實務上除了通訊監察外,其餘有關行動蒐證之跟蹤監視、攝錄影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作為,由於未觸及人民身體或進入人民之住所,以往未曾考慮其合法性問題,並無任何法律規定行動蒐證之發動要件、許可程序等事項。惟行動蒐證對於被蒐證人之個人基本權造成干預,甚至對相對人之行動自由造成相當程度之影響,尤其是運用科技設備之跟監活動,其對人民之權利侵害程度更爲嚴重,故司法警察在行動蒐證過程中搭配輔助科技設備,以攝(錄)影蒐證、利用通訊監察、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方式追躡對象行蹤、紀錄對象動態之作為,應如何規範,始能在犯罪偵辦與人權保障之間取得平衡並符合法治國家原則,値得進一步探討。
本文希望以我國現有行動蒐證相關法令為基礎,探討現行法中行動蒐證相關作為之法律依據,及規範不明確或有疑義之處,同時引介美國及德國法制中就跟監、秘密攝錄影、基本權保護之相關規範加以比較,期能瞭解我國法制對行動蒐證規範之缺失及不足之處,提出立法建議供實務參考。

The central action of surveillance operations is surveillance and tailing ,which include pictures taking ,video recording ,communication monitoring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The authorities have regarded surveillance operations as a way to collect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the issue of surveillance infringing human rights was ignored for years ,since no direct contact was ever made to human beings or correspondent residences.Therefore, the surveillance for the purpose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carried on without regulations in this field .
Surveillance operations take place secretly without people’s consent, which not only infringe the right of privacy and the freedom of movement ,but also invade 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on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human dignity. In addition, with the use of modern technology such as GPS, surveillance and tailing can track the target precisely and cause severe encroachment on human rights.Nevertheles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ule of law , surveillance operations should be regulated, abide by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and even writ just as other state measures whenever human rights are at stake in the future.
After researching and cross referencing the court rulings and cases of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 the draft article of surveillance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is advanced in this thesis so as to suffice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authority in Taiwan.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研究範圍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架構

第二章行動蒐證
第一節行動蒐證的概念
第二節行動蒐證的內涵
第三節行動蒐證的本質

第三章行動蒐證與基本權保障
第一節概論
第二節行動蒐證涉及基本權的類型
第三節小結

第四章行動蒐證法制
第一節我國有關行動蒐證法制之現況
第二節美國行動蒐證法制
第三節德國行動蒐證法制
第四節小結

第五章行動蒐證相關問題及立法(修法)分析
第一節司法警察執行行動蒐證相關問題
第二節立法(修法)分析
第三節小結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
第二節修法建議

參考文獻
書籍
1.王兆鵬,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元照出版,2003年3月,初版1刷。
2.中央警察大學,各國警察臨檢制度比較,五南圖書出版,2002年8月。
3.司法院,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八),1999年6月。
4.司法週刊雜誌社,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一),民國79年10月。
5.史奎謙,刑事訴訟法,高點文化事業出版,民國93年7月,初版。
6.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2009年2月,三版第1刷。
7.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三民書局出版,2007年10月,修訂七版。
8.李震山,警察法論:警察任務篇,正典出版社,2002年10月,初版。
9.李震山,警察職務執行法草案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民國88年6月。
10.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學林文化,1999年7月。
11.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二),新學林出版,2007年8月,二版1刷。
12.李建良、簡資修,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0年8月。
13.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2006年9月,三版1刷。
14.李翔甫,從基本權保障觀點論警察實施酒測之職權,新學林出版,2006年3月。
15.李正,刑事訴訟法精研(上),新保成出版,民國96年1月,修訂一版。
16.李鴻禧等合著,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元照出版,初版1刷,2002年12月。
17.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出版,民國97年2月,增訂十版2刷。
18.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自版,民國93年6月,第三版。
19.吳庚,行政爭訟法論,元照出版,2008年3月,第四版第1刷。
20.法務部,犯罪調查實務,民國91年1月。
21.法務部,檢察官改革白皮書,1999年3月。
22.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冊),新學林出版,2007年9月,八版1刷。
23.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總論編),自版,2007年9月,5版1刷。
24.林鈺雄,搜索扣押註釋書,自版,2001年12月。
25.林明鏘,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解釋及其應行注意事項研究,內政部警政署計畫論文,2004年4月。
26.林錫堯,行政法要義,元照出版,2006年9月,三版1刷。
27.林輝煌,論證據排除─論美國法之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4月,二版1刷。
28.法治斌,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元照出版,2004年5月,初版。
29.政大傳研中心,「監聽法V.S.隱私權-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七)」,三民書局出版,2001年7月。
30.洪文玲,行政調查與法之制約,學知出版,1998年3月。
31.荊知仁,美國憲法與憲政,三民書局出版,民國82年9月,三版。
32.柯威恩‧帕特森,美國憲法釋義,結構群文化事業出版,1992年3月。
33.梁添盛,警察法專題研究(二),自版,民國2006年8月,二版1刷。
34.梁添盛,警察權限法,自版,2000年11月。
35.黃朝義,刑事訴訟法,一品文化出版社,2007年8月,增補一版。
36.黃朝義,犯罪偵查論,漢興書局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3月,初版。
37.黃朝義,無罪推定─論刑事訴訟程序之運作,五南圖書出版,民國90年8月。
38.黃東熊、吳景芳合著,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出版,2004年9月,修訂六版1刷。
39.陳慈陽,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翰蘆圖書出版,2007年3月,二版。
40.陳慈陽,憲法學,自版,2005年11月,第二版第1刷。
41.陳新民,憲法學釋論,三民書局出版,民國94年8月,修訂五版。
42.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元照出版,1999年6月,五版第1刷。
43.陳運財,刑事訴訟與正當法律程序,月旦出版,1998年9月。
44.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出版,2007年1月,二版第1刷。
45.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元照出版,2007年10月,初版。
46.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合著,現代憲法論,元照出版,2002年10月,三版1刷。
47.許玉秀,法治國之刑事立法與司法─洪福增律師八秩晉五壽辰祝賀論文集,1999年8月,初版。
48.國際刑法分會,「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05年9月。
49.葉玟妤,媒體人的法律保護,商周出版,2006年8月,初版。
50.傳崑成,美國憲法逐條釋義,三民書局,1991年8月。
51.蔡茂寅、林明鏘、李建良、周志宏著,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2006年10月,三版1刷。
52.蔡庭榕、簡建章、李錫棟、許義寶著,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五南圖書出版,2005年2月。
53.蔡震榮,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元照出版,2004年12月。
54.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五南圖書出版,2002年10月,五版1刷。
55.蔡墩銘,德日刑法典,五南圖書出版,民國82年12月,初版1刷。
56.劉孔中,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91年9月。
57.鄭厚堃,犯罪偵查學,自版,民國87年7月,再版。
58.蕭美惠譯,透明社會,先覺出版,1999年7月。
59.謝銘洋,智慧財產權基本問題研究,自版,1999年,初版。

論文
1.王宏政,警察跟監活動與隱私權保護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6年5月。
2.王俊翔,警察行政調查之研究-以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四條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6月。
3.王正嘉,司法警察偵察活動之法規制初探-以人權保障理念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4.白喬維,論治安之維護與基本人權之衝突─以監視錄影系統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7月。
5.甘大空,公眾人物隱私權與新聞自由,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7月。
6.江舜明,刑事偵查監聽容許界限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7月。
7.李西河,警察蒐集刑事證據過程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6月。
8.李志誠,秘密攝影在情治工作應用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6月。
9.吳爾文,警察跟監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6年6月。
10.吳信穎,禁止違法搜索客體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5月
11.林慧菁,論環境刑事案件之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民國97年7月。
12.林錦鴻,警察運用監視器之法律問題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13.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定義、概念範圍與權利形成方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1月。
14.胡清竣,無令狀搜索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15.姜悌文,行政法學上之明確性原則,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年1月。
16.梁淑美,機動車輛之搜索,國立台北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17.曹珮怡,論電信監察與談話監聽--以德國刑事訴訟法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黃郁文,檢察官偵訊筆錄在證據法上之效力,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19.黃齡慧,從警察蒐集資料活動論線民之運用-兼論資料之使用,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5月。
20.黃壬聰,犯罪偵查勤務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21.陳通和,警察情報蒐集活動法律建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6月。
22.張仁傑,從憲法保障人權觀點論警察監聽之執行,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23.莊舜博,於刑事偵查程序上對強制處分之司法抑制,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7月。
24.舒心慧,從全球定位系統看電信業者對位置資訊隱私之保護,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25.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7月。
26.楊健良,通訊監察法制之研究,銘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5年7月。
27.趙相文,論國家情報活動之法制化-以德國法之觀察,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12月。
28.蔡達智,公權力利用衛星科技對隱私權之影響-以美國法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民國95年3月。
29.蔡進閔,從溝通基本權論我國集會遊行法之執行,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
30.廖于清,論證據排除法則之適用範圍,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
31.藍培青,隱私權在美國演進歷程之研究,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6年。
32.蘇逸修,行動蒐證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

期刊
1.王俊雄、林宜隆,警察跟監工作現況分析與建議,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2卷第3期,民國90年11月。
2.王兆鵬,重新定義高科技時代下的搜索,月旦法學雜誌第93期,民國92年2月。
3.史慶璞,淺論「毒樹腐果理論」在我國之適用價值,司法周刊第195期,民國88年2月3日。
4.史慶璞,「正當法律程序條款」與美國刑事偵審制度,輔仁法學第14期,1995年6月。
5.李志誠,蒐證錄影技術之基本認識,刑事科學第37期,1994年3月。
6.李惠宗,論比例原則作為刑事立法之界限-大法官釋字第五一七號解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教室第18期,2001年l月。
7.李建良,戶籍法第八條捺指紋規定釋憲案鑑定意見書,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3期,2005年8月。
8.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9卷第1期,民國86年3月。
9.李錫棟,跟監對基本權利之干預,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9期,2004年3月。
10.李震山,「正當法律程序被當真嗎?」,月旦法學教室第34期,2005年8月。
11.李震山,從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場所普設監視器論個人資料之保護,東吳法律學報第十六卷第二期,民國93年12月。
12.李震山,「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中正法學集刊第14期,2003年12月。
13.李震山,從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談警察臨檢之法制與實務,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3期,民國91年4月。
14.李震山,警察與秩序機關電子資料之蒐集,警學叢刊第24卷第4期,民國83年6月。
15.李震山譯,西德聯邦與各邦統一警察法標準草案,警學叢刊第14卷第1期,民國72年9月。
16.吳巡龍,檢察獨立與檢察一體,月旦法學雜誌第124期,2005年9月。
17.吳信潁,論美國法院對於使用電子追蹤設備之若干判決(上),司法周刊第1176期,2004年1月8日。
18.吳俊毅,由一則德國聯邦法院判決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使用在刑事訴訟程序上之正當性,法令月刊,第53卷第6期,2002年6月。
19.何賴傑,錄音、錄影、電磁紀錄等之調查(刑事訴訟法第165條之1第2項),全國律師第8卷第9期,2004年9月。
20.何賴傑,搜索及其相關之強制處分之對案,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9期,2001年2月。
21.何賴傑,刑訴第二二八條第三項檢察官之暫時逮捕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期,2000年4月。
22.何賴傑,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刑事訴訟法上一個新的法律原則?,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2000年4月。
23.林明鏘,警察職權行使法基本問題之研究,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6期,2004年3月。
24.林鈺雄,釋字第五三五號座談會-警察臨檢行為法制化會中之發言,月旦法學雜誌第81期,2002年2月。
25.林山田,論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軍法專刊,第45卷第4期,1999年4月。
26.范姜真媺,監視攝影系統設置、使用之法律問題,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
27.洪蘭,從證人證詞到被壓抑之記憶-記憶是可靠的嗎?,刑事法雜誌第42卷第3期,1998年6月。
28.許宗力,基本權之保障與限制(上),月旦法學教室第11期,2003年9月。
29.許宗力,基本權之保障與限制(下),月旦法學教室第14期,2003年12月。
30.許文義,論警察蒐集、處理與保護個人資料之關係及其法律基礎,警察叢刊,第25卷第2期,1994年12月。
31.許哲嘉,論自白之排除法則-正當法律程序之思維指引,刑事法雜誌第41卷第2期,1997年4月。
32.黃朝義,從搜索條文之修正論司法審查,司法周刊第1045期,民國90年8月22日。
33.張喻鳳,刑事訴訟程序中有關「監聽」之研究,法學評論第63卷第1-3期合刊,民國86年3月。
34.陳愛娥,國家角色變遷下之行政任務,月旦法學教室第3期,2003年1月。
35.陳春生,評「警察職務執行條例草案」與「警察職權行使法」之緣起與形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4期,民國92年3月。
36.陳瑞仁,新法搜索扣押之理論與實務,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6期,2001年9月。
37.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2期,2000年12月。
38.陳仟萬,論監聽與錄音,法令月刊,第49卷第3期,民國87年3月。
39.陳景發,論行政調查與犯罪偵查,警大法學論集第3期,民國87年3月。
40.陳運財,監聽之性質及其法律規範-兼評「通訊監察法草案」之爭議,東海法學研究第13期,1998年12月。
41.陳慈陽,論政黨在憲法上位階之意義及地位,中興法學第37期,1994年5月。
42.游伯欽,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正當法律程序」之解釋理論,立法院新聞第25卷第2期,民國86年2月。
43.曾國銘,美國法上規範搜索行為其保護客體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5期,1996年8月。
44.楊雲驊,「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實施前電話監聽合法性及證據評價的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7期,2004年4月。
45.詹鎮榮,國家任務,月旦法學教室第3期,2003年l月。
46.詹明華、朱瑞生,針孔攝影機犯罪之偵查與預防,警學叢刊,民國89年11月。
47.劉靜怡,新聞採訪與新聞自由:發現真實抑或侵犯權利?國家發展研究第3卷第2期,2004年6月。
48.蔡宗珍,公法上之比例原則初論-以德國法之發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2期,民國88年2月。
49.蔡宗珍,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45期,民國88年2月。
50.蔡碧玉,從「偷拍事件」談隱私權保護之刑事立法,法令月刊第49卷第4期,民國87年4月。
51.羅明通,憲法上「正當法律程序」之判斷基準-由釋字第三八四號解釋談起,司法周刊第752期,民國84年11月29日。
52.嚴震生,免於無理之拘捕、搜索與扣押: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之探討,美歐月刊第11卷第10期,1996年10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王俊雄、林宜隆,警察跟監工作現況分析與建議,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2卷第3期,民國90年11月。
2. 2.王兆鵬,重新定義高科技時代下的搜索,月旦法學雜誌第93期,民國92年2月。
3. 3.史慶璞,淺論「毒樹腐果理論」在我國之適用價值,司法周刊第195期,民國88年2月3日。
4. 4.史慶璞,「正當法律程序條款」與美國刑事偵審制度,輔仁法學第14期,1995年6月。
5. 5.李志誠,蒐證錄影技術之基本認識,刑事科學第37期,1994年3月。
6. 8.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9卷第1期,民國86年3月。
7. 10.李震山,「正當法律程序被當真嗎?」,月旦法學教室第34期,2005年8月。
8. 18.吳俊毅,由一則德國聯邦法院判決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使用在刑事訴訟程序上之正當性,法令月刊,第53卷第6期,2002年6月。
9. 22.何賴傑,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刑事訴訟法上一個新的法律原則?,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2000年4月。
10. 25.林山田,論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軍法專刊,第45卷第4期,1999年4月。
11. 26.范姜真媺,監視攝影系統設置、使用之法律問題,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
12. 27.洪蘭,從證人證詞到被壓抑之記憶-記憶是可靠的嗎?,刑事法雜誌第42卷第3期,1998年6月。
13. 31.許哲嘉,論自白之排除法則-正當法律程序之思維指引,刑事法雜誌第41卷第2期,1997年4月。
14. 32.黃朝義,從搜索條文之修正論司法審查,司法周刊第1045期,民國90年8月22日。
15. 37.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2期,200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