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央政府文化觀光產業連動主管單位(2006),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論壇-文化觀光台灣動起來,台北:藍海創意產業出版。
丹麥文化部、貿易產業部(2003),(李璞良、林怡君 譯),丹麥的創意潛力,台北:典藏出版。
王文科(1997),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嵩山(2001),當代台灣原住民的藝術,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王煒昶(2004),台灣原住民族祭典的盛會,台北:南天出版。
台東縣蘭嶼鄉公所(2004),2004年飛魚祭行銷總體計畫活動企劃暨成果報告書。
仲曉玲、徐子超 譯(2003),文化創意產業(上),Richard, C.著,台北:典藏出版。
江明麗、許格非、林柏成(2001),熱情原鄉─原住民風情之旅,台北:宏碩文化。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朗島野銀 風土繪本,台東;蘭恩文教基金會。
余光宏、董森永(1998),台灣原住民史- 雅美族史篇,南投:省文獻會。
吳學銘(2006年6月15日),蘭嶼 飛魚季 蘭嶼高潮戲 假日一房難求,民生報。
呂佳穎(2006),新產品開發中產品設計策略之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周卲寰(2005),文化產業推動機制之研究,數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子晴、胡正恆(2005),從節奏、旋律與曲式來看雅美民族的婦女舞蹈音樂Ganad與男子打米舞Mivaci,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資料彙編,第19期,p39-148。
林希娟(2004),蘭嶼重建住宅與雅美文化之衝突與適應-以建築平面構成元素為例,2004年蘭嶼研究群研討會,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2005 Vol.3,No.2,p.122-136。林建成(2002) ,台灣原住民藝術田野筆記,台北:藝術家出版。
花建(2006),文化觀光產業:財富與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論壇-文化觀光台灣動起來,台北:藍海創意產業出版。
邱誌勇、劉柏君、廖淑雯(2004) ,自滿的狂歡與虛幻及其之後-論台灣文化產業,當代,第200期,P.116-123。洪英聖(1993),台灣先住民腳印─十族文化傳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胡台麗(2003),文化展演與台灣原住民,台北:聯經出版。
胡台麗(2007),原住民族祭典的延續、轉化與創發,新活水,第11期,p13-19。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Kumar, R.著,台北:學富文化。
倪再沁(2005) ,文化創意產業的認識與挑戰,藝術家,第356期,P.334-337。倪進誠(2003),台灣的離島,台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夏本•奇伯愛雅(1998),(漢名:周宗經),雅美族的社會與風俗,台北:臺原出版。
夏本•奇伯愛雅(2004-11),蘭嶼素人書,台北:遠流出版。
夏本•奇伯愛雅(2004-2),三條飛魚,台北:遠流出版。
夏曼•藍波安(1992),(漢名:施努來),八代灣的神話,台北:晨星出版。
栗兒(2001) ,台灣離島與燈塔,台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4),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台北:商周出版,p.132-137。
高信傑(2003),雅美族「魚的分類問題」的再思考,2003蘭嶼研究群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張維倫 譯(2003),文化經濟學,David, T.著,台北:典藏出版。
許雪姬(1997),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宜蘭文獻,第30 期,P.3-36。
郭俞君(2007),蘭嶼達悟族朗島部落之勇士舞研究,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音樂學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士章(2005),全球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權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汶彬、吳淑華(2006),蘭嶼2006年迎向飛魚 跟著達人玩新趣,台北:101國際旅行社、特易遊旅遊出版。
游怡真(2006),文化創意產業之設計策略,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盈豪(2004),社會工作在原住民部落之實踐與反思:我在大安溪流域泰雅部落工作站之經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黃煌雄、黃勤鎮(2004) ,原住民地方文化產業總體檢,台北:遠流出版。
楊子翀(2006),以發展台灣「文化觀光」作為核心基礎之產業思維,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論壇-文化觀光台灣動起來,台北:藍海創意產業出版。
楊南郡 譯著 (2005),台灣百年曙光─學術開創時代調查實錄,(移川子之藏、馬淵東ㄧ、鹿野忠雄、國分直一 原著),台北:南天書局。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2004年三十七卷 第四期,P.17-23。
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2005),2004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葉婉奇 譯(2000),台灣原住民的祭儀生活,(古野清人 原著),台北:原民文化。
董森永(1997),雅美族漁人部落 - 歲時祭儀,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詹偉雄(2005),走入創意生活產業的時代,創意生活產業魔法書,台北:典藏出版。
達西烏拉彎•畢馬(2003) ,(漢名:田哲益),達悟族神話與傳說,台中:晨星出版。
鄒永祥(2006),希望台灣、快樂寶島 台灣動起來,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論壇-文化觀光台灣動起來,台北:藍海創意產業出版。
劉淑冠(2004),蘭嶼達悟族圖騰符號於視覺傳達設計之創作與應用,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劉曉蓉(2006),文化產業發展成創意產業之策略研究 以交阯陶為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歐堅壯(2006),徜徉在寶島台灣文化觀光的涅槃,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論壇-文化觀光台灣動起來,台北:藍海創意產業出版。
潘明宏、陳志瑋(2001),社會科學研究方法,Chava F.N.& David N.著,(張景旭校閱),台北:韋伯文化。
潘英(1998),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源流,台北:臺原出版社。
鄭漢文(2004),蘭嶼雅美大船文化的盤繞 大船文化的社會現象探究,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鄧成連(1999),設計管理:產品設計之組織、溝通與運作,台北:亞太圖書。
謝世忠(1994),山胞觀光,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謝世忠(2004),族群人類學的宏觀探索- 台灣原住民論集,台北:臺大出版。
謝福美(2003年12月22日),蘭嶼巴丹第四次互訪交流- 見證「同根同源」一家親,蘭嶼雙週刊,第324期。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 & Alexander L.(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Second Edition. South Melbourne:Longman.
參考網站
25 questions on culture, trade and globalization,UNESCO,(2007年6月24日),取自: http://portal0.unesco.org/culture/admin/ev.php?URL_ID=18669&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reload=1182685022
2005 台灣海洋年東海岸飛魚祭,(2007年6月7日),取自:http://www.eastcoast-nsa.gov.tw/tc/event/flyfish/new.htm。
文獻分析法,(2007年4月21日),取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032810030
王學美(2005年5月11日),行家帶路 生態蘭嶼看透透,聯合新聞網。(2007年5月29日),取自:http://orchid.ihome.idv.tw/about/n9405.htm。
世界遺產-不分國界,(2005年3月25日),世界遺產旅遊專刊。(2007年5月29日),取自: http://www.artisan.com.tw/newspaper/940325.htm。
台東縣離島綜合建設方案,(2006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taitung.gov.tw/ld/。
台東縣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蘭嶼建設,蘭嶼資訊網。(2007年6月1日),取自:http://www.taitung.gov.tw/ld/。
台灣音樂地圖勇士舞,傾聽台灣的聲音。(2007年6月18日),取自: http://edu.ocac.gov.tw/culture/music/CHINESE/1/map7.htm。
向台灣的主人致敬(2006年12月14),阿扁總統電子報,第270期,(2006年12月18日)取自: http://iod.chinatimes.com/1_epaper/periodical/270pjyhpj/ch000041/main.htm。
江嘉萍 (2002年6月24日),蘭嶼飛魚季 – 傳說中的飛烏(上)。(2007年5月20日),取自:http://e-info.org.tw/topic/fish/Exocoetidae-spp/ex02062401.htm。
邱旭伶(2002年4月17日),海上的躍動 蘭嶼飛魚季正高潮,自由時報生活藝文網。(2007年6月19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apl/17/life/travel-1.htm#top。
阿孝札記,(2006年12月27日),取自:http://ashaw.typepad.com/editor/files/J94A09.pdf。
張雯雅(2006年4月29日),達悟族長髮舞,台灣大百科全書。(2007年6月19日),取自: http://taipedia.cca.gov.tw/taipedia/Entry/EntryDetail.aspx?u=ListEntry.aspx%3fAttrType%3d-1%26AttrId%3d-1%26AttrName%3d%26TypeId1%3d58%26TypeId2%3d326%26name1%3d%25e6%25b0%2591%25e6%2597%258f%25e4%25ba%25ba%25e9%25a1%259e%26name2%3d%25e5%258e%259f%25e4%25bd%258f%25e6%25b0%2591%25e7%25a5%25ad%25e5%2585%25b8%25e5%2584%2580%25e5%25bc%258f%26currPage%3d1&EntryId=22346。
達悟族,原住民歷史文化學習網。(2007年6月18日),取自:http://teacher.ttcps.tpc.edu.tw/~indi/index4.php?main=9。
劉映晨(2004年4月15日),從族群認同危機看原住民青少年社會網絡,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38期。(2007年6月24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8/38-07.htm。
撒奇萊雅族- 花蓮奇萊平原的原住民(2007年2月26日),大自然的舞姿,(2007年6月22日),取自:http://plog.tcc.edu.tw/post/399/30559。
盧太城(2005年10月8日),專題報導─雅美人的下一步怎麼 強勢文化入 侵蘭嶼 海上明珠惹塵埃,大紀元。(2007年5月29日),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5/10/8/n1079463.htm。
蕭世暉,台灣原住民族的處境與其運動訴求,和平體驗營,(2006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peace.org.tw/camp/camp2/camp2_note_lesson07.htm。
蘭嶼記事年表,蘭嶼曙光。(2007年5月20日),取自: http://far.www.gov.tw/lanyu/history/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