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07: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瑞泰
研究生(外文):Ruey-Tay Yang
論文名稱:林沈默台語詩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Cheng-Mou Lin And His Taiwanese Poetry
指導教授:徐照華徐照華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黃敬欽邱貴芬
口試日期:2015-11-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台灣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1
中文關鍵詞:林沈默台語現代詩台語文學鄉土文學
外文關鍵詞:Cheng-Mou LinTaiwanese modern poetryTaiwanese literatureTaiwanese folklo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1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不管是在清領或是日治時期,台語詩的創作均蓬勃發展,直到終戰以後,中華民國正式占領台灣,並且蠻橫推行華語運動,排除一切方言,因此台語詩的創作便幾乎絕跡,直到最近三十餘年來,台語文學才又成了文學類型的一部分。而林沈默的台語現代詩,在台語文學的範疇裡佔有一席之地,他原本書寫的是華語詩,後來因為確定了自己身為台灣人的主體意識,遂改變了寫作的語言,決定以其自身的母語(台語)寫詩。林沈默的台語詩強調對政治與社會的批判,其作品的創作題材多元廣泛,主要在庶民生活與普羅大眾的人生況味上關懷尤深,在寫作筆法上經常使用「象徵」、「反諷」與「譬喻」的語調來反映社會現況,其語言有台語地地道道的古典傳統,以此傳達其愛鄉愛民愛社會愛國家的關懷情感,他的作品具有相當特殊的風格。

林央敏在《台語文學運動史論》中認為依人類社會的自然法則趨向來說明,「台文」指以台語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書寫系統,「台語文學」則是以台語文創作的文學作品。林沈默則是依林央敏上述基礎再予延伸,他認為台語文並非要與華文對抗,但若要取得一定地位,必須以扎實的內容取勝,台語若要建立主體核心的獨特文學脈絡,擺脫次文學、邊陲鄉土文學,或祛除「中華文化次花瓶」等標籤,就必須創作足夠的文本方能與華文並駕齊驅,為此,原來以華語詩創作為主的林沈默,他改變了自身的創作語言,改以台語文成詩。

本論文藉由閱讀林沈默的台語詩文本,爬梳他書寫的主題與內容以確定了解作家所欲表達的理念,並分析其作品的書寫特色且作出適切評價,為其台語詩在台灣文學中尋覓一個適當的歷史定位。


Either being governed by Qing dynasty or Japan, Taiwanese poetry was always a flourishing literature genre. After being governed by the Republic of China, however, Taiwanese poetry nearly vanished, because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ed Mandarin-Only, No Dialects activity. Until the late 30 years, Taiwanese poetry again became a literature genre.At the beginning, Cheng-Mou Lin only wrote Mandarin poetry. Until lately, he found and was aware of his Taiwanese identity. Then, he started using his mother tongue, Taiwanese, to create Taiwanese poetry and became an very important Taiwanese poet.Cheng-Mou Lin’s Taiwanese poetry covered a wide range of topics, mostly expressing his concern of all walks of life and his political criticisms. Since preferring symbol, irony and metaphor to reflect social issues and his love for the country, Cheng-Mou Lin’s poetry appeared a very unique style.

According to Yang-Min Lin, Taiwanese script meant a writing system based on Taiwanese language and, on the other hand, Taiwanese literature was the literature written by Taiwanese script.

Extending Yang-Min Lin’s saying, however, Cheng-Mou Lin believed that only by establishing an unique characteristic through creating enough amount of works, Taiwanese literatur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abandon the fate of being a secondary culture. Therefore, Cheng-Mou Lin devoted himself in writing Taiwanese poetry.

Though reading Cheng-Mou Lin’s Taiwanese poetry,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grasping precisely the themes of Lin’s works, analy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s writings and, finally, giving an appropriated critiques. Furthermore, it was hoping that this study could find Cheng-Mou Lin a proper role in history.


林沈默台語詩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03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08
第四節 論文章節安排………………………………… 12


第二章 林沈默詩語言的轉變…………………………… 15
第一節 林沈默生平與著作……………………………… 15
第二節 林沈默華語詩的創作與歷程…………………… 17
第三節 林沈默書寫語言的轉換………………………… 28
第四節 小結……………………………………………… 30


第三章
林沈默台語詩的精神與內涵(上)……………………… 31
第一節 政治的批判……………………………………… 32
第二節 社會的關懷……………………………………… 42
第三節 歷史的緬懷……………………………………… 53
第四節 小結……………………………………………… 58


第四章
林沈默台語詩的精神與內涵(下)……………………… 59
第一節 對鄉土、自我及童年的書寫…………………… 59
第二節 人生的況味……………………………………… 70
第三節 母語表現的台灣鄉土誌………………………… 81
第四節 後殖民思維…………………………………… 86
第五節 其他……………………………………………… 88
第六節 小結……………………………………………… 91


第五章 林沈默台語詩的書寫特色……………………… 92
第一節 國台語諧音的趣味性…………………………… 93
第二節 象徵手法………………………………………… 97
第三節 情感與意象……………………………………… 103
第四節 譬喻與反諷……………………………………… 108
第五節 特殊寫作風格…………………………………… 113
第六節 林沈默台語詩押韻的再商榷…………………… 114
第七節 標點符號的使用………………………………… 115
第八節 小結………………………………………… 119

第六章 結論……………………………………………… 120

參考書目與文獻…………………………………………125

附錄一:林沈默訪問稿……………………………… 127



參考書目與文獻

一、研究文本

1.林沈默,《夭壽靜的春天─台詩十九首》(台北:前衛出版社,2013年)。
2.林沈默,《白烏鴉》(台北:蘭亭書局,1983年)。
3.林沈默,《火山年代》《紅塵野渡》雙手抄詩集(高雄:宏文館,2012年)。
4.林沈默,《林沈默台語詩選》(台南:真平出版社,2002年)。
5.林沈默,《沈默之聲》(台北:前衛出版社,2006年)。
6.林沈默,《霞落大地─林沈默鄉土小說選》(台北:慧明出版社,2002年7月10日)。
7.林沈默,《唐突小鴨的故事》,(台北:金文出版社,1985年4月)。
8.林沈默,《新編台中縣地方唸謠》(台中:台中縣文化局,1999年)。

二、專書

1.余光中總編輯,《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台灣,1970─1989》(台北:九歌出版社,1989年)。
2.林央敏編,《台語詩一甲子》(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
3.向陽編著,《青少年台灣文庫──新詩讀本4:航向福爾摩沙》(臺北:五南書局,2006年)。
4.張信吉,《斗六市志》,第九篇「文化篇」(雲林縣:斗六市公所,2006年9月)。
5.李勤岸,《語言政策與語言政治》(台南:真平出版社,2003年7月)。
6.林央敏,〈從土地長出來的台灣文學〉─『台語文學運動史論》』(初版)自序〉,《台語文
學運動史論》(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11月修訂版)。
7. 李勤岸,《一等國民三字經》,(台北:前衛出版社,1987年)。

三、期刊論文

1. 宋澤萊,〈試介李勤岸、胡民祥、莊柏林、路寒袖、林沈默、謝安通、陳金順、藍淑貞的台語詩──九O年代台語詩的一般現象〉,《台灣新文學》第12期(1999年7月)。
2. 李霆威,〈亂世‧夜讀《沈默之聲》〉,《鹽分地帶文學》第8期(台南:財團法人台南縣文化基金會,2007年2月)。
3. 李長青,〈詩人的大愛─以林沈默詩集《沈默之聲》為例〉,《台灣現代詩》第9期(台中:台灣現代詩人協會,2007年3月)。
4. 康原,〈風雨之聲說沉默──兼談林沈默及其詩歌〉,《文學台灣》第62期(高雄:文學台灣雜誌社,2007年4月)。
5. 李長青,〈一個鑼,十九響,(小談林沈默與《夭壽靜的春天》),海星詩刊第12期(台北:2014年夏季號)

四、研討會論文

1. 柯彥瑩,〈林沈默的臺語詩書寫〉(中山醫學大學,第八屆「臺灣語文暨文化」研討會)(2013)。

五、學位論文

1.洪國隆,《林沈默與台灣囡仔詩》台東: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6年。
2.賴美燕,《斗六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2007年。
3.李長青,《林沈默現代詩研究》,台中:中興大學台文所,2009年。

六、報章及網路資料

1.楊瑞泰,〈論林沈默《夭壽靜的春天,台詩十九首》裡的語言情感與空間意象〉(博客來會員評鑑),2013年。網址: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754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