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5 02: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高羽柔
研究生(外文):Yu-Jou Kao
論文名稱:以尋路行為觀點探討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通用化戶外指標系統規劃設計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from the Path Finding Point of View on Universal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Outdoor Signage System of Taichu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指導教授:王伶芳王伶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g-Fang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室內設計系碩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空間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0
中文關鍵詞:尋路行為通用設計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指標系統
外文關鍵詞:Path FindingUniversal DesignTaichu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Signage Syste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初期發展以製酒為主,重新開放後仍有許多建築物及其設施不符合現今之法令規範,舊有空間之指標系統使用與閱讀上的不便必須重新審視及檢討,並且針對不同來訪者之行為及需求,重新探討藝文展覽空間指標系統之規劃設計。
本研究針對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戶外遊憩空間之指標系統,以尋路行為之觀點進行研究調查,經由文獻探討、現況調查、尋路行為觀察以及問卷調查之研究方法,以通用設計基本原則為研究準則,並針對園區內之指標系統現況、使用者特性及行為需求進行觀察及統整,其研究結果如下:
1.透過現況調查可見,園區中以「說明性指標系統」最多(佔32.1%),由於園區內部定期會舉辦許多展覽及活動,需輔佐大量之說明讓來訪者了解其詳細內容,同時也可達到宣傳之目的。
2.根據尋路行為觀察發現,受測者在尋路過程中皆以查看「方位性指標」為主(佔72.7%),但園區中卻以此類型指標之數量最少(佔7.1%),而當有繞路行為發生時,多數受測者認為主要導致原因為轉彎處之辨識度不高(佔83.3%)。
3.透過PPP使用者評價問卷可得知,15~44歲之男性及女性受測者對於園區內之指標系統皆以通用設計原則中「即使使用方法錯誤也不會對使用者或周遭環境造成影響」之評價分數為最高; 45~64歲受測者中,男性對於指標耐久性符合「可長久使用並具經濟性」之評價分數最高,而對於其「品質優良且造型美觀」之評價最低,女性給予的評價結果則反之。
4.後續改善建議先以重新規劃指標系統及增設輔助設備為主,再者建立空間識別及強化動線引導,最後則透過「園區通用化戶外指標系統設計指引」更全方位的審視指標系統之通用性及是否符合不同類型來訪者之使用特性,達到落實與建構更完善的園區指標系統規劃設計。
Taichung Culture Creative Park’s initial development is mainly brewery. After the reconstruction, several architecture and facilities are still not compatible with modern law. There are still inconveniences for the zone of the signage system, it has to b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again. Also, use the system to apply on different guests’ behaviors and demands, along with inspecting the design for the Art& culture exhibition area’s indicator system.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signage system for the outdoor recreation area of Taichung Cultural Creative Park, using the pathfinding perspective to further research the project. Through literature studies, recent investigations, observing pathfinding behavior and surveys as researching methods, to universally design the basic principles for study criteria. Additionally, use the signage system of the park’s current situation, user’s characteristic and subject’s behavior for further observation and unific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ollow as:
1.Through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the park uses the “illustrative indicator system” the most (possess 32.1%). Because there are regular exhibition and activities in the park, it requires a massive description for the guests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s, also to the reach the targeted amount of publicities at the same time.
2.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observing pathfinding behavior, most of the subjects (72.7%) examine the indicator during the process of path finding. However, in the park, the quantity of the similar signage is relatively low (7.1%). Additionally, when detours occur, most of the subjects (83.3%) assume the main reason is the indicators are hard to identify.
3.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the PPP users’ questionnaire, both male and female subjects at the age of 15~44-year-old, in regard to the universal designed principle of the park’s signage system “even if the instructions are wrong, it will still have no effects on the users or the environment” still scores the highest. Between the age of 45~64-year-old subjects, male subjects have more compatibility towards “economical and endurable” indicator rather than “high-quality with attractive appearance”, while the female subjects contain opposite thoughts for the indicator.
4.Th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will consider recreating the signage system and construct additional equipment for support. Additionally, set up a clear identification with strong guidance for pathfinding. Lastly, use the “Designed guidance for the park’s universal outdoor signage system” to provide an all-round signage system that matches the behavior for different types of guests, and exceed the ideal and achieve the improved design for the indicators in the park.
中文摘要_i
英文摘要_ii
誌謝_iv
目次_v
表目次_viii
圖目次_x

第一章 緒論_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_1
1-1-1 研究動機_1
1-1-2 研究目的_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_3
1-2-1 研究範圍與時程_3
1-2-2 研究對象_6
第三節 研究架構_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_9
1-4-1 研究方法_9
1-4-2 研究流程_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_12
第一節 通用設計_12
2-1-1 通用設計之發展_12
2-1-2 通用設計之原則_14
2-1-3 通用設計之評價系統_19
2-1-4 通用設計之相關研究_24
第二節 創意文化園區_30
2-2-1 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_30
2-2-2 創意文化園區之型態與功能_31
2-2-3 文化展演設施空間功能及分類_33
2-2-4 戶外公共空間規劃原則與相關法令_35
2-2-5 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歷史沿革與現況_37
第三節 尋路行為_40
2-3-1 尋路行為之內容_40
2-3-2 尋路行為之影響因素_41
2-3-3 尋路行為之衡量方法_44
第四節 指標系統_45
2-4-1 指標系統之功能與分類_45
2-4-2 指標系統之設計內容與原則_48
2-4-3 通用設計之指標系統設計要素_49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設計_56
第一節 戶外環境指標系統現況調查_56
3-1-1 調查內容與分析方法_56
3-1-2 記錄方式_56
第二節 使用者尋路行為觀察_56
3-2-1 觀察目的_56
3-2-2 觀察內容_56
3-2-3 尋路行為觀察路徑設定_57
3-2-4 樣本遴選與觀察方式_63
第三節 PPP使用者評價問卷設計_66
3-3-1 變項說明_66
3-3-2 樣本設計_67
3-3-3 問卷建立_67
3-3-4 問卷內容設計_67
3-3-5 統計方式_69
第四章 調查分析_70
第一節 基地現況分析_70
4-1-1 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簡介_70
4-1-2 園區內指標系統分類與設置型式分析_71
第二節 尋路行為觀察分析_120
4-2-1 受測者尋路行為記錄_120
4-2-2 尋路行為觀察分析_124
第三節 PPP使用者評價問卷分析_128
4-3-1 問卷基本資料統計_128
4-3-2 問卷調查結果之特性分析_131
第四節 小結_138
第五章 討論_142
第一節 尋路路徑與空間現況_142
第二節 空間自明性與指標特徵對尋路行為的影響_147
第三節 PPP使用者評價問卷之受測者差異分析_15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_162
第一節 結論_162
第二節 建議_164
6-2-1 後續改善建議_164
6-2-2 園區戶外環境指標系統設計指引建議_166
參考文獻_169
附錄一 指標系統現況調查一覽表_174
附錄二 尋路行為觀察註記圖_202
附錄三 尋路行為訪談內容記錄_214
附錄四 PPP使用者評價問卷_216
附錄五 PPP使用者評價問卷受測者差異分析統計表_219
一、書籍
1.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公共標示常用符碼設計參考指引,臺北: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4。
2.內政部,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解說手冊,臺北:內政部,2009。
3.中川聰、張旭晴譯,通用設計的教科書,臺北:龍溪國際書有限公司,2006。
4.中川聰,通用設計的法則,臺北:博碩文化,2008。
5.毛犖、吳可久,通用化住宅規劃設計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8。
6.毛犖、吳可久、陳勇男,通用化住宅規劃設計研究,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ISBN: 978-986-01-7214-0),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8。
7.毛犖、吳可久等編,通用化公園規劃設計研究,臺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9。
8.吳可久、宋立垚等編,研訂通用化公園規劃設計手冊,臺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1。
9.陳格理,圖書館的尋路與標示,臺北:文華,2007。
10.黃文娟譯,不迷路的設計-視覺指引的秘密(原作者:David Gibson),臺北:旗標,2010。
11.危芷芬譯,Francis T.McAndrew原著,環境心理學,臺北:五南出版公司, 1995。
12.田中直人著,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デザイ ンの手法と實踐,学芸出版社,2009。
13.川內美彥,通用設計-無障礙之問題(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ーバリアフリーへの問いかけ) ,学芸出版社,2001。
14.川內美彥,通用設計機制的建構(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の仕組みをつくる) ,学芸出版社,2007。
15.Kevin Lynch、宋伯欽譯,都市意像,臺北:臺隆,1986。
16.Arthur, P., and Passimi, R., Wayfinding: People, signs, and architecture, N.Y. :MeGraw-Hill Companies, 1992.
17.Sharon MacMinner, Wayfinding: Human Perception & Orientation;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1996.
18.Wallace, M., The story of storyboarding-Part3: Wayfinding, Retrieved January, 2000.
19.Grundy,E., Ahlburg,D., Ali,M.,Breeze., Sloggett, A., Disability in Great Britain. Department of Social Security, UK: Corporate Document Services, 1999.
20.Clarkson PJ, Coleman R, Hosking I and Waller S (eds.), Inclusive Design Toolkit, UK: 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07.
21.Lynch,K,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MA:MIT Press,1960.

二、期刊論文
1.曾思瑜,「從“無障礙設計”到“通用設計”—美日兩國無障礙環境理念變遷與發展過程」,設計學報,第八卷,第二期,2007,第81-97頁。
2.馬德珍,「淺談臺北捷運系統標誌設計」,捷運技術半年刊,第 4 期,1991,頁 81-86。
3.薛月琴、曾瑞嫻,「捷運系統標誌設計與管理」,捷運技術半年刊,第23期,2000,頁325-342。
4.陳格理,「圖書館的標示系統」,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第 15 卷第 2 期,1997,頁 11-31。
5.陳格理,「圖書館尋路工作之理念與設計」,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第 62 期,1999,頁119-134。
6.魏健宏、陳垠融,「運輸場站內視覺嚮導資訊系統之評估」,運輸計劃季刊,第 28 卷,第 4 期,1999,頁 659-690。
7.曾思瑜,「從無障礙設計到通用設計-美日兩國無障礙環境理念變遷與發展過程」,設計學報,第8卷,第2期,2003,第57-76頁。
8.陳格理,「圖書館建築與用後評估研究」,大學圖書館,第一卷,第四期,1997。
9.Likert, R., "A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Archives of Psychology, 140,1932,pp. 1–55.
10.Braaksma, J.P., and Cook, W. J., "Human Orientation in Transportation Terminals",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Journal of ASCE, Vol. 166, No. 2, 1980, pp. 189-203.
11.Dada, E.S., and Wirasinghe, S.C., "Development of a new orientation index for airportterminal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Vol. 1662, 1999, pp. 41–47.
12.Claus, K.E. and Claus, R.J.,"Visu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Signage",Perception of the Message, Cincinnati, Ohio, Signs of the Times Publishing Co.,Vol.1, 1974.
13.Holscher,T.Meilinger,G.Vrachliotis,M.Brosamle and M.Knauff,"Up the down staircase:Wayfinding strategies in multi-level buildings",Journal of Enviromental Psychology,Vol26,p.284-299,2006.
14.O’Neill,M.J.,Effects of signage and floor plan configuaration on wayfinding accuracy,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3(5),pp.553-574,1991.

三、學位論文
1.王仁亮,以通用設計觀點探討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戶外空間規劃設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臺北,2013。
2.官美吟,以通用設計觀點探討高齡者使用台北車站轉乘標示系統之需求,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2012。
3.姚政存,文化創意園區體驗行銷之研究-以華山文化創意園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士班,碩士論文,臺中,2015。
4.吳采蓁,車站方向性標示系統評估指標與方法之研究-以台北車站為例,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2010。
5.王建誠,場站視覺導引資訊系統之研究-以臺北火車站為例,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1995。
6.劉純如,博物館館舍資訊服務系統之使用性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臺中,2001。
7.胡嘉昕,捷運台北車站空間環境與標示系統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使用者尋路的觀點探討,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2002。
8.黃信豪,捷運車站尋路設計評估架構建立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2003。
9.管天麟,由通用設計理念探討高齡者使用公園步道之設計-以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臺北,2011。
10.邱兆瑜,通用設計於服務業之探討與應用,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臺北,2008。
11.陳姿伶,從通用設計原則探討大學校園無障礙環境之研究-以成功大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臺南,2010。
12.蘇靜怡,導入通用設計理念於行政措施之成效探討—以日本靜岡縣為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臺中,2007。
13.陳怡君,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建置與發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臺北,2009。
14.賴緯駿,從通用設計觀點探討會展空間室內火災逃生動線規劃設計之研究-以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臺北,2013。
15.蕭右祥,以通用設計觀點探討碧潭風景特定區遊憩設施規劃設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臺北,2014。
16.陳胤儒,圖書館的尋路行為與標示系統之研究-以逢甲大學圖書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逢甲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臺中,2012。
17.葉青芳,以尋路行為模式探討標示系統之使用性-以桃園國際機場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研究所,雲林,2007。
18.胡嘉昕,捷運臺北車站空間環境與標示系統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使用者尋路的觀點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2001。
19.王人弘,地下街尋路行為與空間概念建構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2003。
20.Carpman,J.R.,Grant & Simmons,D.A.,No more maze:Research about design for wayfinding in hospital.Ann Arbor,Michigan: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spitals,1984.
21.Carpman,J.R.,Grant & Simmons,D.A.,Way Finding in the Hospital Environment:The Impact of Various Floors Numbering Alternativ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ystems,1984.

四、網路資料
1.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官方網站
(http://www.huashan1914.com/index.php)
2.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官方網站
(http://tccip.boch.gov.tw/tccp/main.php)
3.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官方網站
(http://www.g9park.com/)
4.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
(http://free.abri.gov.tw/law_menu.php)
5.國家教育研究院網站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76/)
6.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通用設計中心網站
(http://www.design.ncsu.edu/cud/pubs_p/pud.htm#Exemplars)
7.英國劍橋工程設計中心網站
(http://www.eng.cam.ac.uk/inclusivedesign/dtisurvey/business_drivers.pdf)
8.Universal Design Forum
(http://www.universal-design.gr.j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