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9 09: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蒼宏
研究生(外文):CHANG,TSANG-HUNG
論文名稱:暴力討債集團組織結構與犯罪模式
論文名稱(外文):The Crime Pattern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Violence-Dunned Gangs
指導教授:許春金許春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EU, CHUEN-JIM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犯罪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暴力討債組織結構犯罪模式
外文關鍵詞:violent-dunnedorganizational structurecrime patter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7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論文題目:暴力討債集團組織結構與犯罪模式 論文頁數: 108 頁
所組別: 犯罪學研究所 (學號: 79387909 )
研究生: 張蒼宏 指導教授: 許春金 博士
論文提要內容:
1. 研究背景與目的:目前因暴力討債而引起的犯罪層出不窮,雖然政府以掃黑的嚴厲手段來防制暴力討債犯罪,但是成效並不如預期,亦未能符合國人的期待。故為使政府能有效處理暴力討債犯罪問題,也讓一般民眾更深一層了解暴力討債集團的組織結構與犯罪模式,此類犯罪問題的研究實有其必要。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瞭解暴力討債集團的組織特性、犯罪模式、集團成員的特性及犯案動機;並根據研究所得,提出具體的建議,以供政府相關機關參考。
2. 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本研究的資料來源有三個方面;一為15件檢察機關或警察機關的起訴書或移送書及2件新竹縣警察局偵辦個案的文件檔案資料,採內容分析法。二為針對三名目前從事暴力討債的犯罪者及一名遭暴力討債的被害人進行訪談。三為針對暴力討債集團的聚集場所,進行實際觀察。
3. 研究結果與發現:本研究發現暴力討債集團的領導人與幫派均有密切關係,且與警察機關、電信局、戶政事務所等政府機關及民意代表互動良好。成員包含成年與未成年,而吸收未成年的目的以「負擔刑責」及「傳承」為主。內部組織不論嚴謹或鬆散,至少有三個階層,即領導者、幹部及成員。訓練成員方式除跟隨資深成員學習外,亦有現場模擬以熟悉狀況。公司據點的選擇係以「隱敝性」及「便於遷移」為考量重點。其犯罪模式主要為腐化政府機關取得債務人基本資料及行蹤,並將犯罪行為分三階段實施。三階段之犯罪行為,乃透過精神與心理的壓力,逼迫債務人清償債務,甚至最後以暴力手段使人屈服。三階段實施之犯罪者均有專人負責,避免重複並確實區分,以免遭警方查獲時,導致整個集團的瓦解。本研究亦發現,討債所得之利潤相當豐厚,而此點亦是仍有犯罪者願意甘冒危險持續從事此類犯罪的主因。
4. 研究建議:本研究最後提出七點建議;加強剝奪不當利益、建立臥
底偵察與內線偵察的法制、自我控制理論的運用、學校應協助家庭
注意青少年的交友情況並適時輔導、主管機關應主動負起管理的責
任、加強機關內控稽核、嚴懲貪瀆不法及強化社區聯防,提供為暴
力討債犯罪問題處理時的參考。
關鍵詞:暴力討債、組織結構、犯罪模式
ABSTRACT
The Crime Pattern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Violence-Dunned Gangs
by
Chang, Tsang-Hung
January 2007
ADVISOR(S): Dr. SHEU, CHUEN-JIM
DEPARTMENT: GRADUATE SCHOOL OF CRIMINOLOGY
MAJOR:CRIMINOLOGY
DEGREE: MASTER OF LAW

1.The background and purpose:
The criminal acts that related to duns and the spread of the debt collecting gangs that use violence come out one after another at present. The authority cracks down these crimes with harsh measures to meet people’s expectation; however, the effect seems not as good as we hope for. In order to dear with the problems effectively and let the public know deeply about the violent-dunned gangs issu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is topic and dig into the core of crime pattern.
The study’s goal is to understand the group in terms of structure property, crime pattern, members’ grown background, and crime motives. Therefore, we could be able to provide concrete proposals to govern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our research.
2.The material sources and study approaches:
There are three sources to complete the study; the first one is about fifteen indictments or removal files of prosecuting authority or police offices and two archival files of investigating cases in Hsin Chu county police bureau, which use the Context Analysis.
Secondly, we interviewed three criminals and a victim who related to violent debt-collection. The third is to aim at the gang gathering place and conduct several practical observations.
3.The results and findings: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leaders of groups connected closely with criminal gangs, police offices, Telecommunications Bureau, Household Registration Office, and even local representatives as well. The members include adults and those under age person who are recruited as a scapegoat and experience passing. No matter how restrained or loose it is, the organization forms at least three levels of leader, backbone, and members. Apprentice follows the step of senior culprits learning not only criminal techniques, but also simulated training to get used to the real situation. Privacy and mobility are the stressing point when they choose the foothold of companies. The crime pattern make the authority corruption mainly; then, they obtain the basic data and whereabouts of debtors from some corrupted offices. As a result, they divide behavior into three phases to put into effect. The three-stage act is through pressure both in physical and mental to force debtors paying money they owe. If it isn’t work, violent illegal means would be possible. In case of tracking down by police lead to whole gangs collapsing, the three-stage method has criminals appointed for each stage specifically and unrepeatedly. We also found from cases study that debt-collection business can gain a large amount of profits and this is the main reason why there are so many criminals love to take a chance to offend someone continually even thought the government crakes down these offenders so heavily.
4.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Finally, this study makes seven proposals to cope with the issue as follow;
We must Strengthen the laws enforcement about confiscating unjust enrichment, establish some legalized regulations of undercover and insider investigation, use self-control theory practicing, pay attention to adolescences’ social activities and give them counseling in time with the help of school and family working together, force authority taking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 actively as well as enhance neighborhood watch strongly, strengthen internal management in office to prevent any loophole of information happening and punish severely when insiders were involved in, provide reference when address problems that connected to violence-dunned groups.

Keywords: violent-dunn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rime patter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一、研究範圍 4
二、研究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一、暴力討債集團 5
二、組織結構 5
三、犯罪模式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暴力討債集團的現況 9
一、暴力討債發生的原因 9
二、現況探討 12
第二節 暴力討債集團的本質 16
一、組織犯罪之定義 16
二、本質 19
第三節 參與暴力討債集團的相關理論 23
一、社會學習理論 23
二、理性選擇組織犯罪理論 24
三、被害者促發理論 26
四、中立化技術理論 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1
一、深度訪談 31
二、官方檔案資料之內容分析 34
三、田野觀察 35
第三節 樣本選取與蒐集資料過程 36
一、樣本選取過程 36
二、蒐集資料過程 36
第四節 資料檢測及分析 38
一、評估資料的客觀性 38
二、三角測量法交叉檢驗 38
第五節 研究流程 39
第四章 研究發現 41
第一節 官方資料之分析結果 41
第二節 集團組織特性與互動關係 49
一、人口屬性與基本特性 49
二、集團形成因素及動機 53
三、集團所在環境之描述 57
四、新成員加入管道與訓練方式 58
五、內部結構 61
六、成員互動情形與規範 68
七、不同集團間的互動關係 70
八、與政府機關之關係 71
九、小結 72
第三節 犯罪模式分析 73
一、決定犯罪(接案)的因素 73
二、犯罪前之準備工作 74
三、犯罪工具之分析 76
四、犯罪方法之學習 78
五、討債收入與贓款分配方式 80
六、規避查緝方式之分析 82
七、放棄犯罪情形之分析 84
八、犯罪模式 86
九、小結 92
第四節 討債犯罪者之心理分析 94
一、對於暴力討債之看法 94
二、是否持續從事此類犯罪 97
三、小結 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一、綜合結論 99
二、理論的對應 100
第二節 防治建議 102
參考書目
中文參考書目
丁萬鳴
2006<討債公司,不再核准設立>。《聯合報》,2006年3月23 日,B1版。
卞文斌
2003 <淺談暴力討債的成因與對策>。《Google網站》,2003年11月28日,2005年10月6 日下載於
http://66.102.7.104/search?q=cache:MZYi3MN-JsoJ:lawren.cn/detail.asp
中央社
2005<謝揆:強力掃蕩暴力討債集團與地下錢莊>。《蕃薯藤 新聞》,2005年9月29日,2005年10月11日下載於 http://fineprint.yam.com/
中央社
2006<金管會內政部設申訴專線,協助民眾解決卡債>。《YAHOO新聞》 ,2006年2月23日,2006年2月23日下載於http://tw.news.yahoo.com/060223/43/2vqjw.html
中央警察大學
2000《警察百科全書-犯罪學與刑事政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王仕圖、吳惠敏
2006 <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收錄於齊力、林本炫主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99。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朱介凡編著
《中華諺語志(五)》。台北:商務出版社。(2333頁)
朱虔
2006 <惡警勾結黑道,迫人以器官抵債>。《中國時報》,2006年5月26日,AA1版。
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林婷玉、李承宇合譯,Earl Babble著
2004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李傑清
2001 《剝奪組織犯罪所得之研究》。台北:元照。
李曜丞
2005 <暴力討債,法院前持槍押人 >。《聯合新聞網》,2006年3月16日,2006年3月29日下載於
file://C:\DOCUME~1\LOCALS~1\Temp\M52FKSIT.htm
台視新聞
2005 <債務討債新花招,黑衣假人站崗>。 2005年4月9日,2006年3 月29日下載於
http://www.ttv.com.tw/homev3/news/PrintNews.asp?NewsId=
池傳勝
2005 <討債新花招,5男子披麻帶孝進餐廳>。2005年3月2日, 2006年3月29日下載於
http://apl.ettoday.com/2004/03/02/140-1594646.htm
周文勇、周韞維、黃家珍、曾信棟、汪志皇
2004 《防制幫派入侵校園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報告。
林燦璋、李建廣、楊嘉銘
2004 <台灣組織犯罪集團活動型態、偵審情形及犯罪模式分析>。《警政論叢》4:171-196。
林燦璋
1994 <系統化的犯罪分析:程序、方式與自動化犯罪剖析之探討 >。《警政學報》24:111-126。
林振耀
2005<暴力討債集團>。《刑事雙月刊》9:22-23。
侯崇文、侯友宜
2000 <青少年幫派問題與防治對策>,收錄於蔡德輝、楊士隆主編,《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台北: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
香港貿易發展局
2005 <中國經貿新詞詞典>。《貿發網》,2005年11月30日下載於http://www.tdctrade.com/correspondence/dictionary/htmlpage/10000498.htm
陳珮琦
2005 <破獲新興幫派暴力討債集團>。《蕃薯藤新聞》,2005年11月3日,2005年11月17日下載於 http://fineprint.yam.com/
陳介英
2004 <深度訪談在經驗研究地位的反思>,收錄於齊力、林本炫主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120。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陳左鈞
2004 <警方破獲暴力討債集團,北中南逮14嫌 >。《東森新聞報》,2004年9月7日,2006年3月29日下載於
http://apl.ettoday.com/more/more2.php?messageid=1682810
陳亮諭
2007<討債人潑漆,連累無辜十多戶>。《聯合報》,2006年4 月5日,C4版。
陳國霖
1995 《幫會與華人次文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陳國霖
2001《華人幫派》。台北:巨流。
陳奕全
2003 我國幫派犯罪法律抗制之探討。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傳鎮、陳玉書、蔡田木、楊宗憲
2001 <個人特性和環境因素對青少年中途輟學與犯罪行為影響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2:29-54。
倪秋煌
1987《警察紀錄學》。桃園:中央警官學校。
許春金
1990 <台北市幫派犯罪團體之實證研究>。《第三屆中美防治犯罪研究會論文集》,頁257-292。1990年10月。桃園:中央警官學校。
許春金
1993 <論組織與犯罪>。《警政學報》22:237-248。
許春金
2002《犯罪學》,修訂四版。台北:三民書局。
許春金
2004 《犯罪預防與私人保全》。作者出版。
許春金
2006 《人本犯罪學》。台北:三民書局。
許春金、謝文彥
1999《家庭內殺人事件:案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
麥留芳
1991 《個體與集體犯罪》。台北:巨流。
康樹華、劉生榮、王順安、黃京平編
1998 《當代有組織犯罪與防治對策》。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黃富源、蔡俊章、陳明志、林滄崧、賴敏慧、李政憲、黃柏翔
2004 《犯罪防治官建立犯罪防治網路及推動預防策略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成果報告。
黃向明
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程啟峰
2004<暴力討債逼死一家六口,十二名嫌犯落網>。《大紀元新聞》,2005年8月20日,2005年11月17日下載於 http://www.epochtimes.com/b5/5/8/20/n1025158.htm
張苙雲
1986 《組織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承漢
1994 《社會組織與社會關係》。台北:幼獅。
曾憲蘋
2006 <民間催收業者,得關門了>。《中國時報》,2006年3月21日,A3版。
新竹地檢署
2005 《台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署新聞稿》,新竹:新竹地檢署。
遠東漢語大字典
1991 台北:遠東圖書公司。(207頁)
鄭玉波
2003《民法債編總論》,修訂二版。台北:三民書局。(1頁)
鄭善印、林燦璋、楊嘉銘、梁世興
1999《當前台灣地區組織犯罪問題之整合型實證研究-從現象面向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蔡德輝、楊士隆
2002 《台灣地區少年加入幫派危險因子之實證研究》,台灣社會問題研究學術研討會。
謝文彥、黃富源、曾春僑、葉安茹
2004 《街頭搶奪犯罪問題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成果報告。
英文參考書目
Abadinsky ,Howard
1981 Organized Crime.Boston,MA:Allyn and Bacon.
Anne Campbell
1987 Self definition by rejection: the case of gang girls, 1998.In G.Larry Mays(ed),Gangs and Gang Behavior. Chicago,IL:Nelson-Hall.
King ,Harry and Chambliss ,William J.
1984Harry King:A Professional Thief’s Journey. Canada :John Wiley and Sons.
Michael R.Gottfredson and Travis Hirschi
1990 A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utherland,Edwin
1937 The Professional Thief.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infree, L.Thomas Jr., Backstrom,Teresa V. and Mays ,G.Larry
1994 Social learning theory, self-reported delinquency, and youth gangs:a new twist on a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and delinquency,1998.In G.Larry Mays(ed),Gangs and Gang Behavior. Chicago,IL:Nelson-Ha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