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5 02: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至真
研究生(外文):Yang, Zhi-Zhen
論文名稱:余光中散文中的鄉愁書寫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Nostalgia Writing Research on Yu Kuang-Chung's Prose
指導教授:馮永敏馮永敏引用關係
口試日期:2016-06-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中文關鍵詞:鄉愁散文變動原鄉新鄉
外文關鍵詞:nostalgiaprosechangehomelandnew homelan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01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臺灣現代文學作家余光中,在創作上筆耕不輟,詩、散文、評論、翻譯……等,均有可觀的成就。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備受推崇的仍是以鄉愁散文受到眾多學者欣賞及廣大讀者喜愛。不僅在臺灣文壇上深受肯定,甚至在中國大陸也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本論文以余光中有關鄉愁的散文作品為研究範圍。第一章為緒論,説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回顧與探討、以及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探究余光中的生平事蹟、時代背景與鄉愁散文之間的關係,藉以釐清時代背景對其鄉愁散文的影響。第三章將余光中的原鄉書寫分為不同的方向來論述,析論出余光中原鄉書寫的精神內涵,是對童年生活與山川大地、歷史文化的依戀。第四章分析余光中從懷鄉轉變為對臺灣的在地認同,臺灣成為余光中的新故鄉,新的鄉愁成為余光中鄉愁散文的焦點。第五章為結論,歸結出余光中鄉愁散文引人入勝的原因。

關鍵詞:鄉愁、散文、變動、原鄉、新鄉

Literature works of Yu Kuang-Chung,Taiwanese modern writer,his forms of literature writing are multifarious, including poems, proses, comment and translation that all had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 in his career. As to him most renowned creation of literature is meant to be his nostalgic proses appealing to scholars' appreciation as well as the public readers,have not only affirmed by Taiwanese literature world, but also welcomed extensively by Mainland China.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proses of Yu Kuang-Chung regarding nostalgia. Chapter One includes the introduction,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direction. Chapter Two explores Yu Kuang-Chung life and time, figuring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and the nostalgic proses, we could work out how they affect his nostalgic proses. Chapter Three the hometown is discussed in different parts. The spirit and the connotation of Yu Kuang-Chung nostalgic proses lie in his affinity with childhood and his love for mountains, rivers, land and cultural tradition. Chapter Four explores Yu Kuang-Chung from Nostalgia to Local Identification, Taiwan to become the new home of Yu Kuang-Chung, the nostalgic proses focuses on new nostalgia. Chapter Five is a conclusion, explores his success and influence of the nostalgic literature.

Keywords:nostalgia, prose, change, homeland, new homeland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名詞界定………………………………………………………… 2
一、 鄉愁……………………………………………………………3
二、 余光中的「原鄉」與「新鄉」………………………………3
第三節 文獻探討…………………………………………………………4
一、 專書……………………………………………………………5
二、 學位論文………………………………………………………8
三、 期刊論文……………………………………………………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12
一、 研究範圍……………………………………………………12
二、 研究方法……………………………………………………14

第二章 變動的人生與散文創作 ………………………………17
第一節 不可抗拒之變動………………………………………………20
一、 中日戰爭……………………………………………………20
二、 國家分裂……………………………………………………24
三、 親人離世……………………………………………………27
第二節 自我選擇之變動………………………………………………28
一、 美國之行……………………………………………………28
(一) 第一次赴美1958年~1959年……………………………29
(二) 第二次赴美1964年~1966年……………………………31
(三) 第三次赴美1969年~1971年……………………………33
二、 移居香港……………………………………………………35
三、 就位高雄……………………………………………………38
四、 還鄉探尋……………………………………………………40

第三章 散文中的原鄉書寫……………………………………… 43
第一節 回憶無憂童年…………………………………………………44
一、 母愛的守護…………………………………………………45
二、 四川生活……………………………………………………50
(一) 同儕情誼……………………………………………………51
(二) 四川民風……………………………………………………53
第二節 建構心靈原鄉…………………………………………………56
一、 已失去的地理原鄉…………………………………………57
(一) 還鄉前―—神遊故國………………………………………58
(二) 還鄉後―—山水朝聖………………………………………64
二、 未失去的文化原鄉…………………………………………70

第四章 散文中的新鄉書寫………………………………………79
第一節 關懷社會問題…………………………………………………85
一、 關心汙染、呼籲環保……………………………………………87
二、 提倡文化活動 …………………………………………………92
第二節 書寫在地山水…………………………………………………95
一、 探尋新鄉山水……………………………………………………96
二、 守護新鄉驕傲 …………………………………………………100

第五章 結論………………………………………………………105

參考書目………………………………………………………………109

附錄:余光中年表…………………………………………………117

本書目分為「余光中作品」、「專書」、「學位論文」、「期刊論文」、「網路資料」,余光中作品依初版時間排列,其餘皆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一、 余光中作品

(一) 散文集
1. 余光中:《左手的繆思》(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0年)。
2余光中:《逍遙遊》(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4年)。
3余光中:《望鄉的牧神》(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
4余光中:《焚鶴人》(臺北市:純文學出版社,1972年)。
5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臺北市:九歌出版社,2002年)。
6余光中:《青青邊愁》(臺北市:純文學出版社,1977年)。
7余光中:《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臺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7年)。
8余光中:《憑一張地圖》(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
9余光中:《隔水呼渡》(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
10余光中:《日不落家》(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
11余光中:《青銅一夢》(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
12余光中:《粉絲與知音》(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
13陳芳明選編:《余光中跨世紀散文》(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

(二) 詩集
1余光中:《萬聖節》(臺北市:藍星詩社,1960年)。
2余光中:《蓮的聯想》(臺北市:九歌出版社,2007年)。
3余光中:《白玉苦瓜》(臺北市:大地出版社,1992年)。
4余光中:《天狼星》(臺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8年)。
5余光中:《夢與地理》(臺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2年)。
6余光中:《安石榴》(臺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6年)。
7余光中:《五行無阻》(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
8余光中:《藕神》(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
9余光中:《余光中詩選》(臺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1年)。
10陳芳明選編:《余光中六十年詩選》 (新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6月)。

(三) 評論集
1余光中:《掌上雨》(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0年)。

二、 專書

1張默編:《現代詩人書簡》(臺中市:普天出版社,1969年)。
2夏祖麗:《握筆的人》(臺北市:純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年)。
3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臺北市:純文學出版社,1979年)。
4齊邦媛:《千年之淚》(臺北市:爾雅出版社,1980 年)。
5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市: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6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7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臺北市:九歌出版社,1994年)。
8林水福主編:《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 年)。
9簡瑛瑛主編:《當代文化論述:認同、差異、主體性 》(臺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10陳昭瑛:《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臺北市:正中書局,1998年)。
11錢學武:《自足的宇宙―—余光中詩題材研究》(香港:香江出版公司,1998年) 。
12段義孚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98年)。
13傅孟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公司,1999年) 。
14陳義芝主編:《臺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99年)。
15蘇其康編:《結網與詩風:余光中先生七十壽慶論文集》(臺北市:九歌出版社,1999年) 。
16江堤編選:《余光中:與永恆拔河》(長沙市:湖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17陳君華:《望鄉的牧神──余光中傳》(北京:團結出版社,2001年)。
18陳義芝主編:《簷夢春雨:當代臺灣十二大散文名家選集》(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
19傅孟麗:《水仙情操―—詩話余光中》(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2年)。
20琦君:《紅紗燈》(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
21陳幸蕙:《悅讀余光中‧詩卷》(臺北市:爾雅出版社,2002年) 。
22徐學:《火中龍吟:余光中評傳》(廣州市:花城出版社,2002年)。
23廖炳惠編著:《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3年)。
24簡政珍:《放逐詩學:臺灣放逐文學初探》(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
25林文詢:《成都人》(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2006年)。
26陳國偉:《想像臺灣:當代小說中的族群書寫》(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
27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主編:《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 (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2008年)。
28陳芳明編:《余光中跨世紀散文》(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
29蘇其康編:《詩歌天保:余光中教授八十壽慶專集》(臺北市:九歌出版社,2008年) 。
30陳幸蕙:《悅讀余光中‧散文卷》(臺北市:爾雅出版社,2008年) 。
31古遠清:《余光中:詩書人生》(武漢市:長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
32白靈:《桂冠與荊棘》(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年)。
33王德威:《一九四九:傷痕書寫與國家文學》(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8年)。
34楊明:《鄉愁美學─- 一九四九年大陸遷臺作家的懷鄉文學》(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35天衛文化編輯部編著:《華中地區:天府之國》(臺北市: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36陳幸蕙:《悅讀余光中──遊記文學卷》(臺北市: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
37曹凌雲主編:《雁山甌水:余光中先生溫州行》(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年)。
38行人文化實驗室:《作家小傳:余光中》(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目宿媒體,2012年)。
39陳芳明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余光中》(臺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
40梁笑梅編:《繡口一開:余光中自述》(北京市:人民日報出版社,2014年)。

三、 學位論文

1鍾怡雯:《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1949-1999》(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2邱珮萱:《戰後臺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
3謝嘉琪:《余光中詩中的文化認同研究》(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4錢江:《論余光中詩藝成熟的軌跡》(安徽:安徽大學現當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5陳忠偉:《洪醒夫小說作品中的原鄉意識》(臺中市: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6曾香綾:《余光中詩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4年)。
7陳葆玲:《余光中高雄時期現代詩創作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8劉淑惠:《現代散文風貌研究~余光中散文新探~》(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4年)。
9翁柏川:《「鄉愁」主題在臺灣文學史的變遷——以解嚴後(1987年—2001年)返鄉書寫為討論核心》(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0鄭禎玉:《余光中與中國古典詩歌》(宜蘭縣: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11林美慧:《余光中旅遊文學研究》(新竹市: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12陳杏芬:《余光中海洋詩研究(1948-2008)》(基隆市: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3林秀華:《余光中鄉愁詩修辭美學探析》(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14劉國鼎:《旅遊文學視域下之余光中研究》(宜蘭縣: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15張馨函:《馬華旅臺作家的原鄉書寫研究(1976-2010)》(新北市: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16王雅芳:《余光中紀遊詩研究》(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17鄭禎玉:《余光中臺灣詩研究》(宜蘭縣: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論文,2013年)。
18許淑椒:《余光中詩中的臺灣書寫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19蔡佩容:《鄉愁成「果」──試論琦君、王童以女性為主的離散敘事》(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四、 期刊論文

1洛夫:〈天狼星論〉,《現代文學》,第9期,1961年7月,頁77~92。
2朱雙一:〈余光中早年在廈門的若干佚詩和佚文〉,《現代中文文學評論》,第三期,1995 年6 月,頁 108。
3陳素雲:〈余光中詩中的臺灣關懷―—民國七十四年定居高雄之後(下)〉,《國文天地》,12卷3期,1996年8月,頁105。
4黃維樑:〈情采繁富,詩心永春─試論余光中各時期詩作的特色〉,《聯合文學》,14卷12期,1998年10月,頁51~64。
5鍾怡雯:〈故土與古土──論臺灣返「鄉」散文〉,《元智人文社會學報》,第3卷,1999年7月,頁 183。
6劉登翰:〈臺灣作家的香港關注〉,《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1年,頁53。
7陶保璽:〈文字方陣中走出美艷娉婷舞步輕盈的詩之女神(下)-讀《余光中詩選》即興走筆〉,《藍星詩學》,16 期,2002年 12 月 31 日,頁 149。
8陳淑彬:〈妻的解讀―—余光中的臺灣書寫〉,《藍星詩學》,20期,2003年12月,頁180。
9黃錦珠:〈三代人的童年和回憶──讀陳浩的《一二三,到臺灣》〉,《文訊雜誌》,238期,2005 年 8 月,頁40。
10陳皇旭:〈戰後臺灣外省小說家文本中的「文化身分」問題〉,《中極學刊》,第五輯,2005年12月,頁228。
11蔡癸欗:〈余光中的鄉愁與回歸〉,《聖母學報》,創刊號,2006年7月,頁125。
12黃維樑:〈鄉土詩人余光中〉,《當代詩學》,第二期,2006年9月,頁36。
13徐如宜:〈走過戰亂,鄉愁淬煉余光中詩心〉(聯合報,A8版,2009年3月8日)。
14謝世宗:〈遇見他者——余光中的旅美詩作與其國族認同的形塑〉,《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1期,2010年10月,頁118~119。
15楊照:〈以紀錄來詮釋一個時代〉,《印刻文學生活誌》,第九十一期,2011年三月號。
16黃文政:〈詩與環保的永續饗宴〉(臺灣時報,第11版,高雄都綜合,2012年1月2日)。
17余昭玟:〈記憶與地景─論屏東小說家的在地書寫〉(《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第三十八期,2012年3月) ,頁330。
18雨弦:〈余光中與高雄——以詩為考察對象〉(《大海洋詩雜誌》,92期,2016年1月),頁157。

五、 網路資料

1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
2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zhwh/whrw/rd/2013/02/3212844.html
3中國新聞網:
http://big5.taiwan.cn/tsfwzx/tsjy/201312/t20131230_5446938.html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