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文部分
1. 沈中華(2003),金融市場,華泰。
2. 沈中華(2002),「金控公司的銀行與獨立銀行CAMEL比較:1997~1998」,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3輯第2期。
3. 劉和昌(2002),「台灣地區銀行合併之因素與績效」,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4. 陳寶瑞,郭秋榮,曾文清(2001),「金融機構合併之探討」,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7卷第8期。5. 黃士育(2001),「東南亞金融危機後泰國金融變革之研究(1997-2000)」,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6. 呂建良(2001),「日本金融機構經營危機之研究─從泡沫經濟觀點」,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7. 呂桂玲、方慧娟、李榮謙(2001),「國際間金融整合之發展、問題與啟示」,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47輯。8. 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智勝文化。
9. 周文賢(2001),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之應用,智勝文化。
10. 林婷鈴(2000),「銀行業國際化併購整合性觀念模式之探討」,中華管理評論,第3輯第3期。11. 黃明琦(2000),「臺灣金融機構購併前後績效與綜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2. 沈中華(1999),貨幣銀行學-全球的觀點,增訂版,新陸。
13. 伍忠賢(1999),企業購併聖經,台北:遠流。
14. 汪仲編譯 (1999),亞洲銀行新世紀-迎接競爭與吞併的時代,台北:時報。譯自:Dominic Casserley and Gerg Gibb。
15. 張捷昌(1999),,「日本金融機構經營之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5卷第7期。
16. 許李瑋(1999),「我國銀行業購併之績效與綜效之實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7. 盧正昕(1998),「銀行業購併的實務與趨勢」,華信金融季刊,第3期。18. 鄭嘉慧(1998),「東南亞國家金融體制的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2期。
19. 林惠玲、陳正倉(1998),統計學-方法與應用,雙葉書廊。
20. 魏啟林(1992),「台灣廠商跨國經營之購併策略分析」,台灣企業國際化研討會論文。
貳、 英文部分
1. Claudia M. Buch and Gayle L. DeLong(2001), “Cross-Border Bank Mergers: What Lures the Rare Animal?”, Keiel Working Paper No.1070.
2. Dario Focarelli and Alberto Franco Pozzolo(2001), “The Patterns of Cross-Border Bank Mergers and Shareholdings in OECD Countrie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5:2305-2337.
3. Berger, A.N., DeYoung, R., Genay, H., Udell, G.F.(2000), “The Globaliz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vidence from A Cross-Border Banking Performance.”, Brookongs-Wharton Paper on Financial Service:23-120.
4. John H. Boyd and Stanley L. Graham(1998), “Consolidation in U.S. banking: Implications for efficiency and risk.”,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113-135.
5. Peter S. Rose, “Profiles of U.S. Merging Banks and the Performance Outcomes and Motivations for Recent Mergers.”, Bank Mergers: Current Issues and Persepctives:3-28.
6. Gabriel Hawawini and Itzhak Swary(1990),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U.S. Banking Industry: Evidence from the Capital Markets, Elsevier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