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1.陳陪桂,“臺灣府輿圖纂要(第三冊)”,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八一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2.陳陪桂,“淡水廳志(第三冊) ”,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七二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3.夏獻綸,“臺灣輿圖”,臺灣文獻叢刊第四五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4.黃世孟,“日據時期台灣都市計畫範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畫研究室,1987。
5.周宇廷,“新竹市地形全圖”,台北:大輿,1999。
6.張炎憲,“竹塹古文書”,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8。
7.臨時土地調查局,二萬分之一堡圖,原圖一覽圖,1904調製。
8.新竹廳報第498號,都市計畫圖,1919年。
9.趙永革,王亞男,“百年城市變遷”,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
10.“新竹市要覽”,新竹:新竹市役所,1933。
11.“新竹廳報”、“新竹州報”、“新竹市報”。
12.董鋻泓等編,“中國城市建設發展史”,明文書局,台北:1984。
13.李瑞成、郭肇立,“都市空間”,六合出版社,台北:1982。
14.漢寶德編譯,“環境心理學”,境與象出版社,台北:1989。
15.楊裕富,“都市空間理論與實例調查”,明文書局,台北:1989。
16.諾伯舒茲著,施植明譯,“場所精神”,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1995。
17.陳榮村、謝偉勳,“新竹城之歷史演進與市中心再開發”,中華工學院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1995。
18.“台灣地理風俗大系”,新光社編,台北:1985。
19.陳培桂,“淡水廳志”,台北:1984。
20.陳朝龍,“新竹縣采訪冊”,台北:1984。
21.周鍾瑄,“諸羅縣志”,台北:1984。
22.陳運棟,“內外公館史話”,台北:1994。
23.“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工廠一覽”,虎尾:1923。
24.“新竹廳統計摘要”,新竹:1909-1914。
25.鄭鵬雲、曾逢辰,“新竹縣志初稿”,南投:1993。
26.施添福,“清代臺灣的地域社會”,新竹:2001。
27.森田明、鄭梁生,“清代水利社會史研究”,台北:1996。
28.趙岡,“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台北:1995。
29.葉振輝,“台灣開發史”,台北:1996。
30.夏黎明,“清代台灣地圖演變史”,台北:1996。
31.張炎憲、王世慶、李季樺,“台灣平埔族文獻資料選集─竹塹社(上)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1993。
32.郭肇立,“聚落與社會”,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
33.英.湯恩比博士著、林綠博士譯,“歷史的研究”,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1983。
34.洪英聖,“畫說乾隆台灣輿圖”,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1999。
35.洪英聖,“畫說康熙台灣輿圖”,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1999。
36.何金鑄,“人文地理學”,台北:1987。
37.楊懋春,“人文區位學”,台北,五南:1983。
38.陳坤宏,“空間結構:理論與方法論”,台北,明文:1991。
39.張承安,“城市發展史”,武昌,武漢大學:1985。
40.潘國正,“頭前溪的記憶”,台北,時報文化:1999。
41.孫全文、邱肇輝,“台灣傳統都市空間之研究”,台北,詹市書局:1992。
42.李瑞成,“都市空間”,台北,六合:1982。
43.“新竹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一) ”,台北,成文:1985。
44.“新竹廳志”,台北,成文:1985。
45.“新竹州要覽(一) ”,台北,成文:1985。
46.“新竹州要覽(二) ”,台北,成文:1985。
47.“新竹州要覽(三) ”,台北,成文:1985。
48.“新竹州街庄要覽輯存(一) ”,台北,成文:1985。
49.葉肅科,“日落台北城:日治時代台北都市發展與台人日常生活(1895-1945) ”,台北,自立晚報:1993。
50.朱文一,“空間符號城市─一種城市設計理論”,台北,淑馨:1995。
51.陳明竺,“都市設計”,台北,創新:1992。
52.羅伯特‧克利爾,“都市空間規劃設計”,台北,臺北斯坦:1992。
53.越尺明、黃世孟,“中國東北都市計畫史”,台北,大佳:1986。
54.古鴻廷‧黃書林,“台灣歷史與文化(三) ”,台北,稻鄉:2000。
55.侯怡泓,“早期臺灣都市發展性質的研究”,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9。
56.王曉波,“臺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
57.王貴祥,“文化‧空間圖式與東西方建築空間”,台北,田園:1998。
58.Aldo Ross原著、施植明譯,“城市建築”,台北,田園:2000。
59.吳光庭,“城市風格與建築形式”,台北,藝術家雜誌社:1994。60.黃長美,“城市閱讀”,台北,藝術家雜誌社:1994。
61.黃武達,“日治時代(1895-1945)臺灣都市計畫歷程之建構”,台北,南天:2000。
62.黃武達,“都市計畫及建築法制研究”,台北,文笙:1999。
63.“淡水廳築城案卷”,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64.趙莒玲,“台灣開發故事”,台北,中國國民黨文化工作會中央月刊社:1996。
65.張景森,“臺灣的都市計畫(1895-1988) ”,台北,業強:2000。
66.“竹塹文獻雜誌”第六期,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8。
67.“新竹市日治時期建築文化資產調查研究”,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9。
68.“竹塹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9。
69.黃朝進,“清代竹塹地區的家族與地域社會─以鄭、林兩家為中心”,台北,國史館:1995。
70.“新竹市志卷一土地志”,新竹,新竹市政府:1996-1999。
71.劉易士‧孟福原著,宋俊嶺、倪文彥譯,“歷史中的城市─起源、演變與展望”,台北,建築與文化:1993。
72.S‧基提恩原著,王錦堂、孫全文譯,“空間‧時間‧建築”,台北,臺隆:1996。
73.王建國,“現代都市設計理論和方法”,台北,地景:1996。
74. 劉育東、張德南,“北門大街與竹塹城的開發”,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6。
75.陳立台,“新竹市北門地區街屋之研究”,台北,東華:1997。
76.張谷誠,“新竹叢誌”,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6。
77.高賢治、馮作民,“臺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1978。
78.“臺灣的水利工程”,臺灣省,1952。
79.John Zeisel著,關華山譯,“研究與設計環境行為研究的工具”,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1996。
80.Potter、Robert B“The cit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 Robert B. Potter and Sally Lloyd-Evans”,Harlow ,Essex,United Kingdom:Longman,1998。
81.David Clark,“Urban world,global city”,London;New York: Routledge,1996。
82.Sharon Zukin,“The cultures of cities”,Cambridge,MA:Blackwell,1995。
83.Wrenn Douglas M、Casazza John,“Urban waterfront development”,Washington, D.C:Urban Land Institute,1983。
84.Leonardo Benevolo,“The history of the city”,Cambridge,Mass:MIT Press,1980。
二、論文
1.李正萍,“從竹塹到新竹─一個行政、軍事、商業中心的空間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1991。2.鄭建志,“新竹市中正路空間紋理構成之研究”,中華工學院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1999。3.林士欽,“1945年以前新竹城市中心的形成與轉化”,中華工學院土木工程研究所建築景觀與規劃組,1995。4.李明賢,“咸菜甕:一個沿山鄉街的空間演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1991。4. 吳仕捷,“場域:關於「土地場」的現象探討”,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建築藝術研究所。三、期刊
1.李政亮,‘日據時期新竹地方經濟之研究─一個政治經濟關係網路的分析’,“竹塹文獻”第12期,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9。
2.黃蘭翔,‘從殖民地地方官方刊物看日據下的新竹都市之轉化’,“都市與計畫”第22卷1期,71-97頁,台北:1995。
3.劉玉山,‘21世紀新竹空間發展策略’,“空間”第130期,49-54頁,台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