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口式滯洪壩為傳統砂防壩中間開一窄而深至下游河床面之開口壩體, 因此上游會形 成一滯洪坑以隨時發揮滯洪和攔砂之功能。而下游因壩開口呈豎一字形, 水舌亦呈豎 一字形, 而非同於一般防砂壩之橫一字形。所以下游河床面會產生一橢圓形之沖刷坑 和弦月形之淤積堆。本文乃利用渠槽試驗配合水工模型對滯洪壩上游滯洪坑及下游沖 刷坑之特性進行探討。 同時對於滯洪壩之消能作用進行分析, 結果發現消能作用可分為上游滯洪坑及下游沖 刷坑兩大部份, 其中又以沖刷坑之能量損失佔了絕大部份。 本文亦利用三角形單位歷線為入流歷線推得單位出流歷線, 再配合伽溪集水區之地形 資料及降雨資料利用疊代法求得滯洪壩構築後之洪水入流歷線及洪水出流歷線, 結果 顯示如在伽溪集水區斷面6 號處構築一開口式滯洪壩, 開口寬 2.08m、高8m及壩長20 .8m 以上時, 其蓄洪能力可達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