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毛連塭(1995)。第一章概論。載於毛連塭等箸,特殊幼兒教育(頁1-7)。特殊教育叢書(48)。台北市立師院特教中心印行。
王一道(2003)。國民小學家長參與班級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王大延(1995) 。專業人員與家長。載於毛連塭等箸,特殊幼兒教育(頁186-203)。特殊教育叢書(48)。台北市立師院特教中心印行。
王天苗(1993)。心智發展障礙家庭需要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73-90。王天苗(1995)。心智發展障礙幼兒家庭支援實施成效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3-0301-H003- 014),未出版。
王天苗(1996)。台灣地區心智發展障礙幼兒早期療育服務供需及相關問題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4,21-44。王天苗 (1998) 。障礙者家庭研究與實務。載於身心障礙教育研討會會議實錄(頁69-81)。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王文科(1992)。發展障礙幼兒家庭動力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1-0301-H018-502),未出版。
任秀媚(1985)。家長參與幼兒學校學習活動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新竹師學報,12,125-180。
何東墀(2003)。特殊教育發展中家長參與的催化功能,特教園丁,19(2),1- 7。何華國(1996)。啟智教育研究。台北市:五南。
何華國(2006)。特殊幼兒早期療育。台北市:五南。
吳沐馨(2004)。幼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活動之困境知覺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吳佳賢(2002)。學前自閉症兒童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CNU0210013。吳武典(1989)。家有殘障兒,父母怎麼辦。特殊教育季刊,14,3-9。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 Q.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台北市:桂冠。
吳烈洲(2001)。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研究--以桃園縣平興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淑美(1998)。學前融合班教學策略篇。台北:心理。
吳曉華(2005)。重度智能障礙兒童之家庭照顧與早期療育使用經驗之研究。玄
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璧如(1998)。教育歷程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教學報,10,1-36。
吳璧如(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原理探究。中等教育學報,6,69-103。
宋芊晴(2004)。失落的案主:影響疑似發展遲緩兒童現身和接受服務的因素探
討。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3PU005216001。
李明昌(1997)。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習態度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李振宗(2003)。國小音樂班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杞昭安(1993)。學前特殊兒童。載於特殊教育園丁雜誌社(主編),特殊教育通論:特殊兒童的心理及教育(頁75-118)。台北市:五南。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與鑑定基準(1999)。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施行細則(2004)。
身心障礙團隊設置與實施辦法(1999)。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2003)。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2004)。
周新富(1998)。提高家長參與子女學習的有效途徑。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9(3),162-172。林明地(1998)。國民中學校長對家長參與之態度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分冊,9(1),93-136。林明周(2005)。國小美術班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邱佳寧(2001)。談特殊兒童家長的權利賦予。特教園丁,16(1),28-30。
邱書璇譯(1995)。Gestwicki, C.著。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關係。台北市:揚智。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施怡廷(1998)。發展遲緩幼兒家庭對兒童照顧需求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柯平順(1997)。嬰幼兒特殊教育。台北市:心理。
洪明珠(2005)。國小普通班自閉症學生家長與教師親師合作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洪麗玲(1999)。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紀瓊如(2006)。台南縣市身障學生家長參加IEP 會議及ITP 會議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胡幼慧、姚美華(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徐享良(2000)。家有特殊兒童與親職教育。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頁405-421)。台北市:五南。
徐淑珠(2003)。國小啟智班學生家長與教師對家長參與之態度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特殊教育法(2004)。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2003)。
涂毓容(2003)。台北縣市國中學生家長之參與角色認知、家長效能感與家長參與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張世彗(1996)。台北市學前障礙幼兒家庭需求之調查研究。國小特殊教育,20。7-20。
張秀玉(2003)。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臺北:揚智。
張秀玉(2005a)。聽覺障礙者家長超越逆境之生命調適歷程研究-社會工作優勢觀點。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THU00201017。張秀玉(2005b)。從增強權能觀點探討身心障礙嬰幼兒其家庭之處遇方法。社
區發展季刊,109。486-499。
張亞思(2000)。發展遲緩幼兒對幼兒之期望及其家庭需求之探討。載於台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論文集,118-223。張亞思 (2002)。特殊教育教師對融合教育制度及其自身角色轉變之意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淑慧(2006)。高雄市特殊幼兒家長對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之研究。臺北教育大
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蓓莉、孫淑柔(1995)。特殊需求兒童親職手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張翠娥(2003)。融合教育幼小轉銜論題探討。屏東師院學報,18。307-330。教育部(1998)。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及鑑定標準。教育部台(88)特教字第八八0三一四四號函修正。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06)。2006年12月17日。取自http://www.set.edu.tw/frame.asp
莊瓊惠(2006)。早期療育的服務模式。載於傅秀媚、孫世恆、羅鴻基、楊國德、蔡靜怡、楊玲芳、關佩偉、莊瓊惠、莊竣博 (合著),早期療育(頁1-1~11-38)。台中市:華格那。
許天威主編(1994)。學齡前特殊兒童家長手冊通報、安置暨早期療育。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郭明科(1997)。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理論與實際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郭煌宗(1996)。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轉介中心實驗計畫—花蓮地區執行成果報告。花蓮: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
陳良益(1996)。我國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明聰(1996)。台北市國小啟智班學生父母參與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明聰(2000)。第十五章父母參與。載於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頁515-555)。台北市:心理。
陳明聰、王天苗(1997)。台北市國小啟智班學生父母參與之研究。載於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5,215-235。陳東陞(1995)。特殊幼兒的教育設施與安置服務。載於毛連塭等箸,特殊幼兒教育(頁204-213)。特殊教育叢書(48)。台北市立師院特教中心印行。
陳素禎(2006)。發展遲緩兒童服務歷程中菲自願性家庭之原因初探。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陳進吉(2004) 。台北市發展遲緩兒童家庭支援及其家庭需求調查之研究。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PCCU0328002。陳凱琳(2000)。影響發展遲緩幼兒家庭社會支持因素之研究。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8KMC00152015。
傅秀媚(1996)。特殊幼兒教育診斷。台北市:五南。
傅秀媚譯(1998)。Frank G. Bowe(1995)原著。嬰幼兒特殊教育-出生到五歲(Birth to Five: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台北市:五南。
黃世鈺(1997)。特殊幼兒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黃世鈺主編(2002)。學前融合教育-課程與教學。台北市:五南。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美香(2004)。高雄縣市公私立幼稚園家長參與班級活動之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黃英琪(2004)。早期療育服務使用及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台中縣發展遲緩兒童家長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THU00201020。黃欲惠、佘曉珍譯(2001)。S. A. Kirk., J. J. Gallagher & N. J. Anastasiow著。特殊教育概論(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8th ed)。台北市:雙葉。
施怡廷(1998)。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對兒童照顧需求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
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6THU00201006。
黃淑文(2000)。早期療育服務介入後對心智障礙兒童家庭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PCCU0164004。黃瑞琴(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繼慶(1994)。社會支持系統對社區老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惠琴(2000)。國小資優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萬育維、王文娟(譯)(2002)。 A.. P. Turnbull &H. R. Turnbull著。身心障礙家庭-建構專業與家庭的信賴聯盟(Families, Professionals, and Exceptionality- Collaborating for Empowerment)。台北市:洪葉。
葉淑文(1998)。心智障礙兒童家長早期療育服務使用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7PU000216004。葉瓊華(2000)。學前特殊兒童之教育。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頁39-69)。台北市:五南。
詹月菁(2003)。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家長參與子女教育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廖華芳(2004)。小兒物理治療學。台北市:禾楓書局。
趙聖秋(1998)。國民小學家長與教師親師溝通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劉城晃、陳靜江(2002)。國小啟智班親職教育方案的發展與成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報,16,105-137。劉慈惠(2002)。個人社會網絡和專家學者知識對大學教育程度幼兒母親教養信念的影響。新竹師院學報,15,383-428。
劉曉娟(2003)。中部地區國中啟智班家長參與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之研究。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歐陽誾、柯華葳、梁雲霞(1990)。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教育心理與研究,13,265-306。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蔡秀娟(2003)。國小特殊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權利與義務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蔡淑玲(民86)。一位自閉症幼兒在融合教育政策實施下的狀況。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淑桂(2002)。發展遲緩幼兒之家長親職教育。特殊教育季刊,82,23-27。鄭佳玲(2000)。台南市幼稚園教育「家長參與」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鄭翠娟(2004)。早期療育與家庭參與。載於許天威(主編),早期療育概論(頁11-1~11-27)。台北縣:群英。
盧焜煌(2003)。國民小學班級家長參與之個案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賴明莉(2002)。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賴怡蓉(1999)。國民中學啟智班教師與家長對家長參與之態度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薛婷方(2003)。學前階段特殊教育班師資現況及其相關問題之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鍾莉娟譯(2004)。Shonkoff. J. P. & Meisels. S. J 編著。早期療育:一個持續性的革新。載於白亦方、呂金燮、李乙明、林玉霞、林玟秀、侯育銘、盧明、鍾莉娟(譯),早期療育手冊(Handbook of Early Intervention)(頁3-35)。台北市:心理。
簡加妮(2001)。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層級及影響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市:巨流。
魏寶貝(1994)。幼稚園家長參與活動之比較研究。幼稚園與家庭,27,21-28。
譚德玉(2001)。國中資優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關佩偉(2006)。學前特殊教育教師。載於傅秀媚、孫世恆、羅鴻基、楊國德、蔡靜怡、楊玲芳、關佩偉、莊瓊惠、莊竣博 (合著),早期療育(頁10-1~10-33)。台中:華格那。
英文部份
Alejandro, R.(2000). Influence strategies by a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teachers, and support staff to involve low socio-economic Mexican-American parents in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atio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Austin, Texas.
Bailey, D. B., Kathleen, H., Scarborough, A., Spiker, D., & Mallik, S. (2004). First
experiences with early intervention: A national perspective. Pediatrics, 113(4),
887-896.
Bailey, D. B., &Simeonsson, R. J.(1988). Assessing needs of families with handicapped infants.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2, 117-27.
Baker, A. J. L., Kessler-Sklar, S., Piotrkowski, C. S., &Packer, F.L. (1999). kindergarten and first-grade teachers’ reported knowledge of parents’ involvement in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9(4), 367-379.
Berger, E. H. (1991). Parent involvement: Yesterday and today.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09-218.
Boyce, G. C., White, K. R., &Kerr (1993). The effectiveness of a parent involvement component to an existing center-based program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nd their families.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4(4), 327-345.
Bronfenbrenner, U. (1974). A report on longitudinal evaluations of preschool programs:Is early intervention effective?(Vol. II). Washington DC:U. 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Bronfenbrenner, U. (1992).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In R. Vasta(Ed. ), Annals of child development. Six theories of child development: Revised formulations and current issues(187-249).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Brolin, D. E. (1995).Career education: A functional life skill approach(3rd ed.)Columbus, OH: Prentice-Hall.
Butera, G., & Maughan, G. (2001). Seeing through the fence rows: Early intervention, children and families in rural places. Rural Special Education Quarterly, 20(3), 12-19.
Chavkin, N. F. & Williams, D. L.(1987). Enhancing parent involvement guidelines for access to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19(2), 164-184.
Crime, J. (1992). Parent involv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eta analys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Athens.
Davies, D. (1987). Parent involvement in the public school: Opportunities for administrator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19(2), 147-163.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8 , 7-13.Dissertation Abstracts Item:9730278.
Detter, P., Thurston, L. P.,& Dyck, N.(1993). Consultation, collaboration and teamwork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Epstein, J.L. (1984). School policy and parent involvement:Research results. Educational Horizons, 62(2), 70-72.
Epstein, J.L (1997).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Partnerships: Your Handbook for Action. California: Corwin.
Greenwood, G. E., & Hickman, C. W. (1991).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parent involvement: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79-288.
Hanson, M. J. & Lynch, E. W. (1995). Early Intervention: Implementing Child and family services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who are at risk or disabled. Austin, Texas: PRO-ED.
Harrison, L. H., & Amold, M. B. (1995). Strageies for increasing African-American parental participation in the special education process.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22(3), 230-233.
Henderson, A.(1988). Parents are a school’s best friends.[Abstract]. Phi delta Kappan, 70(2), 148-153. Retrieved May 16, 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dtee.gov.uk/tipd/casecont.ctm?Doc=60
Lareau, A. (1987).Social class differences in family-school relationships: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capital.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0, 73-85.
Lillie, D. L. (1975). The paren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8 , 7-13. London:Routledge.
Lowitzer, A. C. (1989). Family demographics, family functioning, and parent involvement.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for Research Service No. ED 311 669).
Majnemer, A., Shevell, M. I., Rosenbaum, P., & Abrahamowicz, M. (2002). Early rehabilitation service utilization patterns in young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s. Child: Care, Health & Development, 28(1), 29-37.
McConachie, H., Huq, S., Munir, S., Kamrunnahar, Akhter, N., Ferdous, S., et al. (2000). Difficulties for mothers in using an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n bangladesh.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 27(1), 1-12.
Pelcbat, D., Lefebvre, H., Proulx, M., & Reidy, M. (2004). Parental satisfaction with an early family intervention program. Journal of perinatal and neonatal nursing, 18(2), 128-144.
Pena, D.C. (2000). Parent involve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lication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4(1), 42-53.
Pope, T. C. (1997). Parent involvement in transition planning activities for secondary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CD-ROM]. Abstract from: ProQuest File: Dissertation Abstract Item: 9730278
Pugach, M. C. (2001). The stories we choose to tell:Fulfilling the promis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special education. Exceptional Children, 67, 439-453.
Savage, T., & Culbert. C. (1989). Early Intervention: The Unique Role of Nursing. 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 4(5), 339-345.
Scharf, M. K. (1990). The Effects of communication training on parent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programs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
Shartrand, A., Kreider, H., & Erickson-Warfield, M.(1994). Preparing teachers to involve parents: A national survey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4 111)
Shonkoff, J. P., & Meisels, S. J. (1990).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 The evolution of a concept. Handbook of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 3-3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allworth, J. T., & Williams, D. L. (1981). Parent involvement for undergraduate elementary teacher prepar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05 473).
Turnbull, P. A.&Turnbull, H. R.(1997). Families, Professionals, and Exceptionality:A Special Partnership.(3rd ed.). OH:Charles. H. Merrill.
Williams, D. L. & Chavkin, N. F. (1989). Essential elements of strong parent involvement program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 18-20.
Wilson, R.A.(1998).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the early years. London: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