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1 08:3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董福強
研究生(外文):Fwu-Chiang Tung
論文名稱:現代書法之點線藝術創作研究-以理性與抒情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points and lines of modern calligraphy artisticexpression - take a rational and lyrical as example
指導教授:陳孝銘陳孝銘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ao-Ming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設計研究所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綜合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0
中文關鍵詞:書法藝術、現代書法、 視覺意象、表現主義
外文關鍵詞:calligraphy artmodern calligraphyvisual imageExpressionis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7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書法藝術歷經幾千年的流變,於今面臨科技世代的衝擊,因應時尚所需,「現代書法」乃應運而生,它其實仍存在著「傳統」與「現代」的質疑與爭辯。現代書法的總體表現型態,常見的特質約有四種:傳統形式的承襲、少字數的抽象特質、水墨技法的轉用、時尚語言的介入,在創作上呈現內在心理性、符號性、觀念性的思維。
現代書法是一種以文字書寫為主體的造形藝術,筆墨交融形成立體的空間,可以說是一種獨特的線、色彩與空間的藝術。就幾何學而論:嚴謹垂直線條代表理性率直;而自由遊走的曲線象徵抒情的節奏與律動畫面。漢字書寫從文字字義的理解到文字內容的陶冶、觸動等,在在表達書寫者在當下的理性與感性交會的情境與感受。
本研究以紮根期、探索期、發展期、實驗期四個階段,分別敘述研究者「書寫生活遊走於傳統與現代」的生活歷練、理念轉化等學習與成長的創作歷程;接著列舉(1)陶藝書情(2)舞文戲墨(3)玩墨弄色(4)字喻書畫(5)理性與感性交會(6)生活文創用品六個主題系列,呈現研究者參照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蒙特利安側重理性的創作風格、以及表現主義大師-保羅克利抒情律動的點線特性,從傳統文字書寫到現代書法點線藝術創作,不斷摸索-嘗試-轉化-實踐的創作成果。
「現代書法點線藝術創作表現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傳統書法藝術較為忽略的形式、造型和媒材運用等……從創作發想到作品呈現歷程中,研究者從(一)文字書寫與思考(二)書法藝術語彙運用(三)中西點線交融的差異(四)視覺書法應用研究與發現(五)省思與建義等五個方向,提出個人意見,以便後續創作、研究之參考。


The rheological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in the art of calligraphy today faced with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generations, in response to the fashion required, is developed to "modern calligraphy", it in fact, there are still doubts and debates of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modern calligraphy styl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re about four kinds: the traditional forms of inheritance, abstract qualities of a small number of words, the transfer of the ink painting techniques, fashion language intervention, creative rendering of the inner psychological, symbolic, conceptual thinking.
Modern calligraphy is a writing on the graphic arts ink blend to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space, we can say is a unique line, color and space art. Geometry in terms of a rational and straightforward , rigorous Vertical lines represent the free walk on the curve symbol lyrical rhythm and law animated face. The Chinese characters written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 from the text to the text of the mold touch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writer in the present rational and emotional at the intersection of situations and feelings.
In this study has four phases, rooted of the period, the exploration perio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iod and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described the researchers'' writing life to walk in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modern "life experience, and ideas into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growth; then enumerated (1) ceramic art writing emotion (2) play with word and ink (3) play with ink and color (4) word art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5) Rational and emotional intersection (6) life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supplies six thematic series, presents researchers with reference to geometric abstract art camppioneer - the Piet Cornelies Mondrian focus on the rational writing style, and expressionism master - Paul Klee lyrical rhythm of the point-line features, from the traditional text writing to the artistic creation of modern calligraphy dotted lines and error - try - conversion - practice the fruits of creativity.
" The study of points and lines of modern calligraphy artistic expression " i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relatively neglected in the form of the traditional art of calligraphy, modeling and media use. Hair from the creative thought of showing the course of work, the researchers from (a) writing on (b) calligraphy art vocabulary to use (c)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lend (d) education and life applications in four areas to describe the findings, reflections or suggestions for follow-up creativ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v
圖目錄 vii
一、緒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1.3 創作方法與步驟 3
二、文獻探討 5
2.1書法藝術的變與不變 5
2.1.1書法藝術的千古情緣 5
2.1.2傳統書法藝術的美麗(特性)與哀愁(困境) 6
2.1.3從黑白走向彩色的現代書藝創作 7
2.2書法點線藝術創作表現之可能性 10
2.2.1 從書法的結構談現代書法之創新思維 10
2.2.2現代書法藝術創作案例賞析 13
2.2.3 書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17
2.3探討西方點線藝術創作典範-以蒙特利安、保羅克利為例 20
2.3.1現代書法與現代藝術 20
2.3.2 蒙特利安 21
2.3.3保羅克利 22
三、創作研究-點、線、節奏、律動 25
3.1 漢字書法的創作元素 25
3.2 理性點線藝術創作-蒙特利安(Piet Mondriam 1872-1944)作品賞 析: 27
3.3抒情點線藝術創作-保羅克利(Paul Klee 1879-1940)作品賞析: 30
3.4 啟示與發想 32
四、個人創作歷程與展現 34
4.1創作歷程 34
4.1.1 紮根期 34
4.1.2 探索期 36
4.1.3 發展期 37
4.1.4 實驗期 38
4.2作品呈現 38
4.2.1 陶藝書情 39
4.2.2舞文戲墨 41
4.2.3玩墨弄色 44
4.2.4字喻書畫 46
4.2.5理性與感性交會 48
4.2.6生活文創用品 51
五、 理論與實務的實踐案例 54
5.1書法之點線藝術創作表現研究-以疾風怒雨、霽日光風為例 54
5.2鼓之肖似與點線旋律 55
六、 結論 57
參考文獻 60
附 錄(一) 62
附 錄(二) 72

圖目錄
圖1. 「現代書法之點線藝術創作」研究步 4
圖2. 作品名稱:爆破書法 11
圖3. 作品名稱:回歸 11
圖4. 作品名稱:白幹 11
圖5. 作品名稱:長江水 12
圖6. 作品名稱:幹幹幹幹幹幹幹幹 12
圖7. 作品名稱:台灣幹文化 12
圖8. 作品名稱:臨懷素自敘帖(郭懷雅) 13
圖9. 作品名稱:春天(郭懷雅) 13
圖10. 作品名稱:大悲咒(郭懷雅) 13
圖11. 作品名稱:千呼萬喚始出來(洪志雄) 14
圖12. 作品名稱:一簾幽夢(洪志雄) 14
圖13. 作品名稱:幽(洪志雄) 14
圖14. 作品名稱:行草薩都拉金陵懷古詞(林麗華) 14
圖15. 作品名稱:臨水種花三重書(林麗華) 14
圖16. 作品名稱:趙州從唸禪語-喫茶去(林麗華) 14
圖17. 作品名稱:石濤題畫句(詹碧琴) 15
圖18. 作品名稱:胡適之句(詹碧琴) 15
圖19. 作品名稱:草書金剛經偈(詹碧琴) 15
圖20. 作品名稱:江山代有才人出(賴棟材) 15
圖21. 作品名稱:寫黑白(賴棟材) 15
圖22. 作品名稱:牛轉乾坤(賴棟材) 15
圖23. 作品名稱:一無所有(賴麗雲) 16
圖24. 作品名稱:旺福-小春日和(賴麗雲) 16
圖25. 作品名稱:花(賴麗雲) 16
圖26. 作品名稱:大悲咒水 17
圖27. 作品名稱:郭元益糕餅店 17
圖28. 作品名稱:小米唱歌 17
圖29. 作品名稱:山記魚仔店 18
圖30. 作品名稱:尊道 18
圖31. 作品名稱:日本仙台寺紀念衫 18
圖32. 作品名稱:陶杯 18
圖33. 作品名稱:筆筒 18
圖34. 作品名稱:鄉因紀念衫 18
圖35. 作品名稱:秋之韻律No.30(波洛克) 21
圖36. 作品名稱:憂愁的漫遊者(米羅) 21
圖37. 作品名稱:自然的辨証(朱德群) 21
圖38. 作品名稱:度大限45(蕭勤) 21
圖39. 作品名稱:灑落的山音(劉國松) 21
圖41. 作品名稱:開花的蘋果樹(蒙特利安) 22
圖42. 作品名稱:構成(蒙特利安) 22
圖43. 作品名稱:菊(蒙特利安) 22
圖44. 作品名稱:船首的英雄式划槳(保羅克利) 23
圖45. 作品名稱:岩石上的花(保羅克利) 23
圖46. 作品名稱:噢!(保羅克利) 23
圖47. 作品名稱:紅樹(蒙特利安) 27
圖48. 作品名稱:樹(蒙特利安) 27
圖49. 作品名稱:灰樹(蒙特利安) 27
圖50. 作品名稱:碼頭和海洋(蒙特利安) 28
圖51. 作品名稱:紅、黃、藍構圖(蒙特利安) 28
圖52. 作品名稱:百老匯爵士樂(蒙特利安) 29
圖53. 作品名稱:演員的面具(保羅克利) 30
圖54. 作品名稱:圍繞著魚(保羅克利) 31
圖55. 作品名稱:冒險者之船(保羅克利) 31
圖56. 作品名稱:魯茲侖近郊的公園(保羅克利) 32
圖57. 作品名稱:隸書對聯 35
圖58. 作品名稱:又耕美展 35
圖59. 作品名稱:阮嗣宗詠懷詩十七首之ㄧ 36
圖60. 作品名稱:集宋人詞 36
圖61. 作品名稱:眾(陶藝作品) 37
圖62. 作品名稱:山(陶藝作品) 37
圖63. 作品名稱:吉祥語 37
圖64. 作品名稱:朗朗乾坤芸芸眾生 37
圖65. 作品名稱:年年有餘 38
圖66. 作品名稱:集祥與祈福 38
圖67. 作品名稱:慾(陶藝作品) 39
圖68. 作品名稱:年年有餘(陶藝作品) 39
圖69. 作品名稱:眾(陶藝作品) 39
圖70. 作品名稱:星之組曲(陶藝作品) 39
圖71. 作品名稱:背(陶藝作品) 40
圖72. 作品名稱:山(陶藝作品) 40
圖73. 作品名稱:花(陶藝作品) 40
圖74. 作品名稱:吉祥(陶藝作品) 40
圖75. 作品名稱:一切圓滿(陶藝作品) 41
圖76. 作品名稱:游走之間 41
圖77. 作品名稱:十二生肖 42
圖78. 作品名稱:字 42
圖79. 作品名稱:游走文字 43
圖80. 作品名稱:牛 43
圖81. 作品名稱:張家口的老孫 43
圖82. 作品名稱:水中戲墨 44
圖83. 作品名稱:人 44
圖84. 作品名稱:黑與白 45
圖85. 作品名稱:否極泰來 45
圖86. 作品名稱:四片紅 45
圖87. 作品名稱:生意盎然 45
圖88. 作品名稱:工夫 46
圖89. 作品名稱:工夫 46
圖90. 作品名稱:亦步亦趨 46
圖91. 作品名稱:潛龍 47
圖92. 作品名稱:龍騰 47
圖93. 作品名稱:黑紅金 48
圖94. 作品名稱:十字 48
圖95. 作品名稱:理性 48
圖96. 作品名稱:感性 49
圖97. 作品名稱:睜一眼閉一眼 49
圖98. 作品名稱:龍 49
圖99. 作品名稱:衝 50
圖100. 作品名稱:愛 50
圖101. 作品名稱:突破 50
圖102. 作品名稱:春日偶成詩(程灝) 50
圖103. 作品名稱:龍來發(T恤) 51
圖104. 作品名稱:工夫(T恤) 51
圖105. 作品名稱:年年有餘(T恤) 51
圖106. 作品名稱:放下(T恤) 52
圖107. 作品名稱:游走文字(T恤) 52
圖108. 作品名稱:潛龍(T恤) 52
圖109. 作品名稱:王(帆布袋) 53
圖110. 作品名稱:狂(帆布袋) 53
圖111. 作品名稱:魚(帆布袋) 53
圖112. 作品名稱:定(帆布袋) 53

1.丁 偉譯(2005)〈秋之韻律〉《西方美術簡史》,好讀,臺中市。
2.王受之著(2002)《世界現代平面設計》,藝術家,臺北市。
3.王秀雄著(1991)《美術心理學:創造‧視覺與造形心理》,北市美術館,臺北市。
4.王建柱著(2005)《包浩斯-現代設計教育的根源》,藝風堂,臺北市。
5.古 干著(2005)《現代書法三步》,典藏藝術家庭,臺北市。
6.白瑩編著(2009)〈第四篇 近現代視覺藝術〉《圖解藝術史》,佳赫文化,臺北市。
7.杜忠誥著(2001)〈書法藝術的人文關照-序姜著「書道美學隨縁談」〉《書道美學隨縁談
〈一〉》蕙風堂,臺北市。
8.何美青撰(2008)《台灣現代之書法藝術的探索》,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年1月,臺北市。
9.何政廣主編(1996)《蒙特利安-幾何抽象畫大師》,藝術家,臺北市。
10.何政廣主編(1999)《克利-詩意的造型大師》,藝術家,臺北市。
11.何政廣主編(2006)《米羅-載詩載夢的畫家》,藝術家,臺北市。
12.何政廣主編(2006)〈憂愁的漫遊者〉《米羅-載詩載夢的畫家》,藝術家,臺北市。
13.何恭上著(1998)〈9新造型主義〉《近代西洋繪畫》,藝術圖書公司,臺北市。
14.何國慶著(2009)〈序-書法對E世代年輕人的意義與影響〉《二○○九‧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臺北市。
15.吳國豪主編(2005)《二○○五‧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臺北市。
16.吳國豪主編(2007)《二○○七‧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臺北市。
17.余姍姍譯(1995)〈新造型主義和構成主義〉《現代藝術理論》,遠流,信報發行,臺北市。
18.李思賢著(2010)《當代書藝理論體系-台灣現代書法跨領域評析》,典藏藝術家庭,臺北市。
19.李蕭錕著(2005)《書法空間藝術》,石頭,臺北市。
20.吳家駒注譯(2008)《新譯菜根譚》,三民書局,臺北市。
21.吳梅嵩著(1995)〈書法與現代藝術及生活應用〉《書法之美》,高市美術館,高雄市。
22.林進忠著(1993)〈書法藝術與抽象繪畫的本質析論〉《中華書道研究第一期》,中華書道學會,臺北市。
23.姜一涵著(2001)《書道美學隨緣談》,蕙風堂,臺北市。
24.洪菁迎著(2006)《福意涵之視覺表現研究-以明清年畫圖文為例》,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7 月,高雄市。
25.陳立民、王建翔著(2005)《書法字體於海報設計上之應用與表現》,設計與產業學報第二期,2005年7月,樹德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高雄市。
26.陳郁秀著(2003)〈序〉《二○○三年.創時書藝傳統與實驗雙年展》,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臺北市。
27.陳錦芳著(1995)〈書法與現代藝術 1當西方藝術家遇上書法〉《雄獅美術》,1995年2月號288期,雄獅美術月刊社,臺北市。
28.黃文叡著(2002)〈玖現代藝術中的「極限問題」〉《現代藝術啟示錄》,遠流,臺北市。
29.黃月娟著(1999)〈1 觀察世界:通往抽象之路 一九一○~一九一四年〉《抽象藝術》,藝術家,臺北市。
30.許靖宜撰(1997)《保羅‧克利創作思想的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年6月,臺北市。
31.張祖滋發行(1993)《大英視覺藝術百科全書 中文版》,台灣聯合文化事業,臺北市。
32.楊馥吉撰(2008)《台灣當代書法的傳統與實驗》,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臺北市。
33.熊鈍生發行(1975)《辭海》,臺灣中華書局,臺北市。
34.劉振源著(1995)〈貳 表現派繪畫〉《表現派繪畫》,藝術圖書公司,臺北市。
35.劉振強發行(1985)《大辭典》,三民書局,臺北市。
36.鄭瑋譯(2005)《米羅與塞爾特-當都市推手碰到詩夢畫家》,好讀,臺中市。
37.賴玉如著(2010)《書法在當代海報設計之象徵研究》,商業設計學報第14期,2010年10月,臺中市。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