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真是臺灣現代文學史上,備受矚目的一個焦點,其所創作的小說,雖只有三十三 篇,但其中嚴肅的主題以及豐富的意涵,曾引起當代文壇熱烈的迴響。本文寫作的目的, 即在於透過陳映真三十三篇小說的閱讀,針對其不同時期的創作主題、以及伴隨而來的敘 述模式轉變予以分析,詮釋其文本所表達的意涵,並找尋其作品在當代文學史上適當的地 位。 本文針對陳映真的小說,依其主題及敘述模式的轉變分為五章: 第一章 青澀的少年獨白:本章主要討論的作品為陳映真早期的小說,從〈麵攤〉到 〈蘋果樹〉一共十一篇。在這些作品中,人道主義的烏托邦是最主要的主題,而死亡與救 贖、性的壓抑,都是值得探索的重點。此期作品最主要的敘述模式為「獨白的敘述模式」 ,以第一人稱的主觀話語,配合沉悶的氛圍描述,呈現抑鬱而低沉的作品基調。 第二章 苦悶的象徵:主要討論的是陳映真發表在現代主義文學時期的七篇作品。此 期作品的主題以省籍的衝突與融合與知識分子的失落為主,現代主義式的敘述模式,使得 作品中象徵大量的出現,而意識流的技巧也出現在作品之中。 第三章 冷靜的嘲諷:此期的作品以〈唐倩的喜劇〉為代表作,前兩期的敘述模式至 此有了極大的轉變,同情與關懷的語調不再,嘲諷的敘述模式,揭露了知識分子一場場的 鬧劇,而越戰的傷痕以及美國帝國主義的面貌,也是作品嘲諷的主題之一。 第四章 銳利的批判:本章所討論的作品,係陳映真發表的一系列以「華盛頓大樓」 為場景的經濟小說,共有〈夜行貨車〉、〈上班族的一日〉、〈雲〉、〈萬商帝君〉等四 篇。在這些作品中,異化的上班族是共同的主題,藉著理性的話語模式,小說批判了跨國 公司所帶來的帝國主義及資本主義,對台灣社會及人性的摧殘。 第五章 激昂的控訴:陳映真一系列以五○年代白色恐怖為主題的小說,共有〈鈴鐺 花〉、〈山路〉以及〈趙南棟〉三篇,此期作品具有明顯意識形態的話語,不僅回顧了慘 痛的歷史記憶,也揭露了新舊世代之間,難以跨越的鴻溝。 陳映真作品中知識分子的浪漫情結與理性的意識形態,從頭至尾貫穿於所有的作品中 ,交織成一部充滿獨特風格的敘事話語,而複雜的語意、豐富的題材,形成評論界多元角 度的評論以及眾聲喧嘩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