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1 18: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子淳
研究生(外文):Tzu-Chun Lin
論文名稱:運用桌上遊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人際互動能力之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 of Board Game Teaching on Fifth Graders'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bility
指導教授:曹治中曹治中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h-Chung Tsao
口試委員:韋煙灶郭金水
口試委員(外文):Yen-Tsao WeiJin-Shoei Kuo
口試日期:2014-06-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9
中文關鍵詞:桌上遊戲人際互動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Board game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59
  • 點閱點閱:528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6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4
本研究旨在發展一套「運用桌上遊戲教學促進人際互動能力」之教學方案,並探究實施教學方案後,研究班級學生人際互動能力的改變情形。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取向,以宜蘭縣偏鄉地區某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者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之身分,於2013年12月26日至2014年1月13日,進行9節課的教學活動。研究者蒐集與分析教學錄影轉譯資料、教學札記、教學省思日誌、活動回饋單、協同教師訪談紀錄等資料,歸納出本研究之結論:
一、本研究之教學方案能實現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受到學生喜愛,採用的兩款桌上遊戲適合國小教學使用。
二、運用桌上遊戲教學對幫助學生探索自己在團體中的行為或角色有所助益。
三、運用桌上遊戲教學能帶領學生學習欣賞並接納他人。
四、運用桌上遊戲教學能協助學生瞭解並學習在團體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五、運用桌上遊戲教學能引導學生察覺人際互動問題產生之原因並提出解決策略。
六、運用桌上遊戲教學能指導學生以合宜的態度待人進而處理人際互動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針對教學實務及未來研究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桌上遊戲、人際互動、行動研究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oard game teaching on fifth graders’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bility and how the fifth graders change their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fter the board game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was adopted. A group of fifth graders from remote area in Yilan county was recruited. The researcher, as the teacher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taught nine classes on this topic of board games from Dec. 26, 2013 to Jan. 13, 2014.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video recording, teaching journal, teaching reflection journal, students’ feedback sheets, co-teaching teacher’s interview.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board game teaching matched the objectives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he teaching contents were loved by the students, and the two board games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re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2. The board game teaching was beneficial to facilitat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ir behavior and roles in a group.
3. The board game teaching could lead students to learn to appreciate and accept others.
4. The board game teaching could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learn to play their own roles.
5. The board game teaching could lead students to perceive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of th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nd try to find solutions.
6. The board game teaching could guide students to use appropriate attitudes to treat others and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specific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pedagogical practice and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Board gam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ction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名詞釋義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桌上遊戲 7
第二節 人際互動 17
第三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人際互動能力 22
第四節 遊戲與人際互動之探討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3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35
第三節 教學設計與實施 37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1

第四章 研究歷程與結果 45
第一節 教學實施歷程與分析 45
第二節 學生人際互動能力的改變情形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4

參考文獻 97

附錄
附錄一 轉譯資料表 101
附錄二 教學札記 102
附錄三 教學省思日誌 103
附錄四 「搖滾節奏」活動回饋單 104
附錄五 「攜手桌遊趣」活動回饋單 106
附錄六 協同教師訪談紀錄表 108
附錄七 家長同意書 109
附錄八 「攜手桌遊趣」課程教案 110

【中文部分】
王淑俐(2001)。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市:三民。
王柏壽(2004)。班級裡的人際關係。教師之友,45,2,15-24。
中華民國圖板遊戲推廣協會(2009年10 月12 日)。什麼是圖板遊戲?【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boardgamea.pixnet.net/blog/post/1517935
朱麗莉(2007)。遊戲教學融入生活課程對一年級學童學習態度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雪梨(1990)。寓教於樂—談遊戲在教學活動中的價值。教與愛,30,33-36。
何長珠(譯)(2001)。遊戲治療技巧(原作者:C. E. Schaefer & D. M. Cangelosi)。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3)
何明芬(2002)。國小學童知覺父母婚姻衝突與其人際關係、攻擊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幸玲、郭靜晃(譯)(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第二版)(原作者:J. E. Johnson, J. F. Christie & T. D. Yaw Key)。臺北市:揚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9)
何長珠、陳信昭、陳碧玲、徐世厚、賴麗明(譯)(2004)。遊戲治療新趨勢(原作者:G. L. Landreth)。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2000)
吳承翰(2011)。桌上遊戲參與型態對人際溝通改善之研究-以臺北地區桌上遊戲專賣店顧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宜芳(2012)。盤面遊戲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節能減碳知識與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欽榮(2001)。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市:揚智文化。
林央侖(2009)。企業管理訓練桌上遊戲教材評選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竹君(2011)。桌上遊戲美術設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莉竹(1996)。當我們同在一起談國小階段兒童的社會行為。教育資料與研究,11,12-13。
段慧瑩、黃馨慧(譯)(2000)。不只是遊戲!-兒童遊戲的角色與地位(原作者:J. R. Moyles)。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8)
徐雅慧(編譯)(1999)。兒童遊戲與學習(原作者:E. Klugman & S. Smilansky)。臺北市:桂冠。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陳志鵬(譯)(2000)。遊戲治療101(原作者:H. Kaduson & C. Schaefer)。臺北市:張老師。(原著出版年:1997)
郭靜晃(譯)(2000)。兒童遊戲-兒童發展觀的詮釋(原作者:F. P. Hughes)。臺北市:洪葉。(原著出版年:1999)
張春興(主編)(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梁培勇(譯)(2006)。遊戲治療:理論與實務(第二版)(原作者:C. E. Schaefer & K. J. O’Conner)。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83)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取自http://140.111.34.54/files/site_content/B0055/971007綜合活動綱要(單冊).pdf
教育部(2008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140.111.34.54/files/site_content/B0055/總綱.pdf
許珮芸(2008)。紙盤遊戲團體方案對ADHD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介宇(2010)。從現代桌上遊戲的特點探討其運用於兒童學習的可行性。國教新知,57,4,40-45。
許怡文(2011)。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人際交往教學對學生親密關係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凱莉(2012)。國小三年級理財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做金錢的主人」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葉怡欣(2012)。當生命遇見融合:幼兒園實施人與社會向度生命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人際互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廖心怡(2002)。紙盤遊戲對國小害羞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廖珮妤(2014年4月3日)。桌遊取代電腦 少年不迷「網」了。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6723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豐明(2007)。遊戲史。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
劉國安(2013)。同儕接納課程對ADHD兒童同儕關係與同儕接納態度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羅品欣(2004)。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英文部分】
Greenburg, P. (1989). Ideas that work with young children. Learning self-esteem and self-discipline through play. Young Children, 44(2), 28-31.
Homans, G. C. (1958). Social Behavior as Exchang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3, 597-606.
Horney, K. (1937). 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 New York, NY: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Schaefer, C. E., & Reid, S. E. (2001). Game play: Therapeutic use of childhood games.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Schutz, W. C. (1958). FIRO: A Three Dimensional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Behavior.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Sullivan, H. S. (1953). 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 New York, NY: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Verderber, K. S., & Verderber, R. F. (2001). Inter-Act :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ncepts, Skills, and Contexts. (9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