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一﹑書籍
1﹑陳家駿等,網路vs法律﹐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1999年2月。
2﹑鐘明通,網際網路法律入門﹐月旦出版公司﹐1999年2月。
3﹑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台大法學叢書﹐1995年7月。
4﹑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制度與實務﹐台大法學叢書﹐1995年5月。
5﹑謝銘洋,智慧財產權基本問題研究﹐台大法學叢書﹐1999年7月。
6﹑劉江彬,資訊法論﹐台大法學叢書﹐1986年。
7﹑羅明通等,電腦法(上)﹑(下)﹐群彥出版公司﹐1994年。
8﹑詹宏志, E時代─數位世界的99則觀察﹐巨思文化公司﹐1999年7月。
9﹑Lesley Ellen Harris著﹐林以舜譯, WWW數位智慧財產﹐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7月。
10﹑張瑞星, Internet法律問題上線﹐永然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八十六年五月。
11﹑林峰正, EDI法律導讀﹐群彥出版公司﹐1994年4月。
12、Bill Gates著,樂為良譯,數位神經系統,商業周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4 月。
13、尤英夫,新聞媒體與隱私權,收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三民書局,1997年2月。
14、安.布蘭絲康著,陳月霞譯,出賣資訊,時報文化出版社,1996年3月。
15、周悅儀,美國保護隱私權法制之研究,法務部印,法律事務司八十二年度研究發展報告,民國1993年12月 。
16、高光義,論日本憲法上之隱私權,收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三民書局,1997年2月。
17、陳美伶,公務機關適用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簡介,行政院法務部編印,民國 1997年1月 。
18、楊惠欽,電腦資訊與隱私權之保護,收於法務部司法訓練所編印,《司法官訓練所第二十三期學員論文集》,民國1987年11月。
19、Thomas J Smedinghoff 著,張台先等譯,On-line Law,儒林出版社,1998年2月。
二﹑學位論文
1﹑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7。
2﹑陳宏達,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7。
3﹑洪榮彬,資訊時代之資料處理與資料保護─以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6。
4﹑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1。
5﹑林煒程,網際網路猥褻犯罪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6。
6、何宇明,網際網路法律問題特質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6。7、李錦雀,日本國憲法保障下隱私權之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12。8、黃莉雲,資料跨國流通法律問題之研究─相關理論與規範,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6。9、蔡蕙芳,電腦犯罪和刑事立法的課題,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6。10、葉淑芳,行政資訊公開之研究─以隱私權益保障為中心,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7。11、吳盈容,電腦隱私權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1991.7。三﹑期刊論文
1﹑黃三榮,「論網際網路上之─以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而論」,資訊法務透析1996.9。
2﹑黃三榮,「個人資料之保護─兼評我國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資訊法務透析1998.1
3﹑劉靜怡,「資訊科技與隱私權焦慮─誰有權塑造我的網路形象」,當代雜誌1997.12。
4﹑劉靜怡,「從Cookies以及類似電腦軟體的使用淺論網際網路上個人隱私保護問題」,資訊法務透析1997.10。
5﹑古清華,「個人資料保護相關議題探討」,資訊法務透析1993.6。
6﹑李科逸,「網路時代我國隱私相關法制因應建議及新興科技對隱私之威脅」,資訊法務透析1999.4。
7﹑李科逸,「網際網路之隱私保護」,資訊法務透析1999.3。
8﹑馮震宇,「論網路電子商務發展與隱私權之保護」,萬國法律1999.4。
9﹑李科逸,「PIII內置安全序號,維護隱私有隱憂」, 聯合報88.2.7。
10、李科逸,「處理器內內置安全序號,隱私權起爭議」,中國時報88.3.3。
11﹑王郁琦﹐「NII與個人資料保護」﹐資訊法務透析1995.7。
12﹑王郁琦﹐「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與個人資料的商業利用」﹐資訊法務透析1995.7。
13﹑王郁琦﹐「網路上的隱私權問題」﹐資訊法務透析1996.10。
14﹑廖緯民,「論資訊時代的隱私權保障─以『資訊隱私權為中心』」,資訊法務透析1996.11。
15﹑朱侃如﹐「網路之前人人無隱私?」PC OFFICE雜誌1999.9。
16﹑蘇宏文﹐「淺析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謹防身家背景曝光過度(上)(下)」﹐法律與你雜誌1996.7。
17﹑陳家駿﹐「淺述電腦網路上隱私權之法律保護」月旦法學雜誌1997.4。
18﹑廖緯民﹐「德國多元媒體法」簡介﹐資訊法務透析1997.11。
19﹑楊靜怡﹐「網路行為管轄權問題之初探」﹐資訊法務透析1999.6。
20﹑詹婷怡﹐「保障個人隱私﹐最好自求多福?」PC OFFICE雜誌1999.9。
21、古清華,「新法律、新衝擊─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1995.10。22、朱柏松,「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近代隱私權概念之形成及發展(上)( 下)」,法學叢刊第114、145期。23、吳小琳,「我國NII建設應注意的法律問題」,研考雙月刊第20卷第3期,1996.6。24、林建中,「隱私權概念初探─從美國法之觀點切入」,憲政時代第23卷第1期,1997.7。25、洪榮彬,「論資訊時代跨越國境之資料處理與資料保護」,法學叢刊第159期,1995.7。26、 陳建平,「網路安全實務與應用」,資訊與教育雙月刊第67期,1998.10。27、 郭詩綿、林美英譯,「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對有關保護隱私權及個人資料國際流通管理準則之建議」,電信技術季刊第7卷第3期,1988.2。
28、黃文雄,「資訊、權力與法律」,律師雜誌第223期,1999.2。
29、黃茂榮,「一般人格權及其保護」,軍法專刊第54卷第3期,1999.3。30、馮震宇,「論網路電子商務發展與相關法律問題(上)(下)」,月旦法學第36、37期。31、詹文凱,「美國法上個人資訊隱私權的相關判決」,律師雜誌第223期,1999.2。32、葉賽鶯,「資訊隱私權」之保護─「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試析(上)(下),衛生報導第6卷第6、7期。33、劉江彬,「網路法律與管理策略」,研考雙月刊第22卷第4期,1998.8。34、劉靜怡,「網路世界規範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從網路社會規範、法律到資訊科技」,月旦法學第37期,1998.6。35、蔡美智,「電腦駭客入侵的法律問題」,資訊與電腦第217期,1998.8。
36、謝銘洋,陳曉慧,「德國對網路服務之新規範-資訊服務與通訊服務法(多元媒體法)」,月旦法學第36期,1998.5。37、羅澤生,「Pentium Ⅲ建構資訊系統之芻議」,資訊與電腦第225期,1999.4。
38、 謝銘洋「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法律問題」,萬國法律第104期,1999.4。四、會議論文
1、王兆鵬,「因電腦提供錯誤資訊而非法取得的證據應否排除─論Arizona v. Evans案例」,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主辦,美國最高法院重要判決之研究:一九九三~一九九五學術研討會,1997.5.27。
2、李茂生,「資本、資訊與電腦犯罪」,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台灣法學會主辦,台灣法學會八十六年度年會暨「網路與法律」研討會,1997.12.7。
3、陳家駿,「網路科技與法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台灣法學會主辦,台灣法學會八十六年度年會暨「網路與法律」研討會,1997.12.7。
4、熊愛卿,「安全電子商務的法制基礎初探─從資訊安全宏觀角度談我國數位簽章立法方向與原則」,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台灣法學會主辦,台灣法學會八十六年度年會暨「網路與法律」研討會,1997.12.7。
5、蔡明誠,「網際網路智慧財產權問題」,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台灣法學會主辦,台灣法學會八十六年度年會暨「網路與法律」研討會,1997.12.7。
6、劉靜怡,「誰怕網路色情?言論自由、資訊科技與女性主義的三邊對話」,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台灣法學會主辦,台灣法學會八十六年度年會暨「網路與法律」研討會,1997.12.7。
【英文部份】
一﹑網站
1、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www.aclu.org/privacy。
2、Call for Action,www.callforaction.org/abc.html。
3、Center for Democracy and Technology,www.cdt.org。
4、Center for Media Education,www.cme.org。
5、EFF,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www.eff.org。
6、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www.epic.org。
7、Harvard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Project,www.ksg.havard.edu/iii/gateway。
8、InfoWar,www.infowar.com。
9、National Coalition for Patient Rights﹐www.nationalcpr.org。
10、NetAction,www.netaction.org。
11、Privacy and American Business,www.pandab.org。
12、Privacy Exchange,www.privacyexchange.com。
13、Privacy Inc,www.privacyinc.com。
14、Privacy International,www.privacy.org/pi。
15、Privacy Journal, Robert Ellis Smith,www.townonline.com/privacyjournal。
16、The Privacy Page,www.privacy.org。
17、Privacy Times, Evan Hendricks,www.privacytimes.com。
18、Right to Privacy web site,www.righttoprivacy.com。
二﹑期刊論文
1、Graham Greenleaf,「A Proposed Privacy Code for Asia-Pacific Cyberlaw」,http://www.ascusc.org/icmc/vo12/issuel/asiapac.html.。
2、Gia B. Lee,「Addressing Anonymous Messages in Cyberspace」, http://www.ascusc.org/jcmc/vol2/issue1/anon.html。
3﹑John H. Awerdick,「On-Line Privacy」,http://cla.org/RuhBook/chp4.htm。
4、Tom S. Onyshko ,「Privacy and the Internet: Recent Developmen」,http://www.cnet.com/Content/Features/Dlife/Privacy/index.htmls 。
5、Susan Stella,「Privacy in the Digital Age」,http://www.smithlyons.ca/it/int.priv/internet.htm。
6、Peter Sim,「Privacy on the Information Highway」,http://www.mbnet.mb.ca/~psim/privacy.html。
7、Tom Onyshko ,「Privacy,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Transborder Data transfer」,http:/www.smithlyons.ca/it/privacy/index.htm。
8、Ellen M. Kirsh ,「Proposals for Protecting Priva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Cyberlaw」,http://www.ascusc.org/jcmc/vol2/issue2/kirsh.html。
9、Freddy Kosten and Dr. Chris Pounder,「The EC Data Protection Directive 1995: An Analysis」,http://webjcli.ncl.ac.uk/1996/issue2/kosten2。
10、Jonathan Rosenoer,「The Privacy Directive」,http://www.cyberlaw.com/cylw0895.html。
11、Agre, Philip E. and Marc Rotenberg, eds, 「Technology and Privacy: The New Landscape」, MIT Press, 1997。
12、Clarke, Roger, 「Information Privacy on the Internet」, 48 Tele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Australia 2 (May/June 1998)。
13、Effross, Walter A., 「Piracy, Privacy, and Privatization: Fictional and Legal Approaches to the Elctronic Future of Cash」,46 Am. U. L. Rev. 961 (1997) 。
14、Freiwald, Susan,「 Uncertain Privacy: Communication Attributes After the Digital Telephony Act」, 69 S. Cal. L. Rev. 949 (1996)。
15、Gandy, Oscar H., Jr.,「Legitimate Business Interest: No End in Sight? An Inquiry into the Status of Privacy in Cyberspace (MS Word document link)」, 1996 U. Chi. Legal F. 77 (1996)。
16、Garfinkel, Simson, 「Pretty Good Privacy」, O''Reilly and Associates, (1995) 。
17、Greenleaf, Graham and Clarke, Roger,「 Privacy Implications of Digital Signatures, Invited Address, IBC Conference on Digital Signatures」, Sydney, March 12, 1997。
18、Hodkowski, William A.,「The Future of Internet Security: How New Technologies Will Shape the Internet and Affect the Law」 ,13 Computer & High Tech. L.J. 217, (1997) 。
19、Kang, Jerry,「Information Privacy in Cyberspace Transactions」, 50 Stanford L. Rev. 1193 (Spring 1998) 。
20、Kang, Jerry (principal author),「 Privacy and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Principles for Providing and Us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The Privacy Working Group of th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Task Force (1995)。
21、Kang, Jerry,「A Privacy Primer for Policy Makers, 1 UCLA Bulletin of Law and Technology」 (1996)。
22、Lin, John,「The Net Persona」, UCLA Online Institute for Cyberspace Law and Policy (Spring 1996) 。
23、Prentice, Robert A.,「The Future of Corporate Disclosure: The Internet, Securities Fraud」, and Rule 10B-5 Emory Law Journal (1998)。
24、 Michael Froomkin, Flood Control on the Information Ocean: Living with Anonymity, Digital Cash, and Distributed Databases, 15 J.L. & Com. 395 (1996)。
25、Viktor Mayer-Schberger, The Internet and Privacy Legislation: Cookies for a Treat?, 1 W. Va. J.L. & Tech. (Mar. 19, 1997)。
26、Patricia Mell, Seeking Shade in a Land of Perpetual Sunlight: Privacy as Property in the Electronic Wilderness, 11 Berkeley Tech. L.J. 1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