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書籍>依著者筆劃順
1.于安瀾:《畫論叢刊》上下冊,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
2.文潔華著《藝術自然與人文》,允晨叢刊,民國82年。
3.方薰《山靜居畫論》,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第十五冊。
4.文徵明:《明代藝術家集彙刊續集本-甫田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8年。
5.王朝聞主編《中國美術史》,齊魯書社、明天出版社發行,2000年12月。頁121-123。
6.王耀庭:《繪畫》,臺北幼獅出版社,1985年。
7.王興華:《中國美學論稿》,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年3月。
8.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7年11月。
9.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明人文集叢刊本,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10.中國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上冊,臺北輔新書局,1984年9月。
11.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第三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
12.北京故宮博物院編《吳門畫派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3月。
13.史作檉:《形上美學導言》,臺北仰哲出版社,民國77年。
14.史作檉:《形上美學要義》,臺北仰哲出版社,民國82年。15.江兆申:《文徵明與蘇州畫壇》,臺北故宮博物院,1977年1月。
16.何懷碩著《論中國花鳥畫之困境-苦澀的美感》,大地出版社,1973年11月。17.李霖燦:《藝術欣賞與人生》,臺北雄獅圖書有限公司,1990年1月。
18.李霖燦:《中國美術史稿》,臺北雄獅圖書公司,民國76年。
19.李澤厚:《美學論集》,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9月。
20.李 渝譯,James Cahill原著:《中國繪畫史》,臺北雄獅美術出版社,1993年第五版。
21.李左賢《書畫鑑影》卷六,臺北漢華文化公司,1972年2月。
22.餘佩瑾:《中國巨匠美術週刊-文徵明》,臺北錦繡出版社,1994年12月。
23.佘城:《中國的花鳥畫》,臺北文建會,1989年。
24.阮榮春:《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本-沈周》,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
25.何良俊:《何翰林集》,明代藝術家彙刊續集本,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1年。
26.林木:《明清文人畫新潮》,上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二刷。
27.林木:《明清文人畫新潮》,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8月。
28.林木:《文徵明畫風》,重慶出版社,1995年10月。
29.林玉山《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略述國畫初步》美術論叢29,臺北市立美術館,民國八十年。
30.明‧朱存理《鐵網珊瑚》下冊,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0年。
31.林秀英撰文《吳門畫派》,藝術圖書公司,1999年4月30日再版。
32.杭春曉、張燕飛編著《吳地風流-明四家繪畫》,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33.周積寅編《中國畫論輯要》,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年。
34.周來祥主編:《東方審美文化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35.吳道文:《藝術的興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7月初版。
36.宗白華:《藝境》,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37.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上海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年1月。
38.周道振:《文徵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
39.周林生主編《中國名畫賞析-明代繪畫》,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40.姚一葦:《審美三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3年。
41.鬱逢慶:《書畫題跋記》,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70年。
42.胡經之:《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43.薑澄清:《中國繪畫精神體系》,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
44.俞崑:《中國畫論類編》上下冊,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
45.俞劍華著《國畫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46.袁金塔:《中西繪畫構圖比較》,臺北藝風堂,民國七十六年。
47.黃光男《藝海微瀾》,臺北允辰文化公司,1992年。
48.黃光男《宋代繪畫美學析論》,
49.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2年6月。
50.夏鹹淳:《情與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
51.夏文彥《圖繪寶鑑》,《中國歷代典籍匯編》八。
52.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灣學生書局,1966年2月。
53.徐書城:《繪畫美學》,臺北五南出版社,1991年2月。
54.徐娟:《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
55.徐渭:《徐渭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一版二刷。
56.徐渭:《明代論著叢刊本-徐文長逸稿》,臺北偉文圖書公司,1977年。
57.徐清泉:《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述要》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
58.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二,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2月。59.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中正書局,1987年3月。
60.陳淳:《陳白陽集》,歷代畫家詩文集本,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3年。
61.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9月。
62.陳曉林 譯,Toynee, Arnold J.著《歷史研究》,臺北遠流出版社,1987年11月。
63.陳振濂《論早期花鳥畫構圖審美的演變-從全景構圖到折枝構圖》,中國繪畫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初版。
64.張桐瑀著《你不可不知道的100位元國畫家及其作品》,高談文化出版,民國94年。第271頁-274頁 。
65.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故宮書畫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年。
66.黃昌惠:《國畫牡丹花之研究》,臺北市大拇指出版社,1983年3月。
67.黃保真等:《中國文學理論史--明代時期》,臺北洪葉文化事業,1994年。
68.黃賓虹等著:《中國書畫論集》,臺北華正書局出版,民國73年。
69.黃光男:《美感與認知—美術論文集》,高雄復文出版社,1985年。
70.黃海雲:《從浪漫到新浪漫》,臺北藝術家,民國80年。
71.單國強著《古書畫史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72.單國強著《明代繪畫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4月。
73.凱旋、李洪權編:《明清生活掠影》瀋陽出版社,2002年。
74.彭修銀:《墨戲與消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9月。
75.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上中下卷,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7月。
76.張安治:《墨海精神》,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11月。
77.張安治:《文徵明》,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年8月。
78.張至璋 譯, Elgin,Duane 著《自求簡樸》,臺北立緒出版社,1996年12月。
79.張懋鎔:《書畫與文人風尚》,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80.張清治:《道之美-中國的美感世界》,臺北允晨文化,民國79年。
81.張曉淩‧孟祿新:《抽象藝術---另一個世界》,吉林美術出版社,1999年5月1版。
82.葛路:《中國繪畫美學範疇體系》,桂林灕江出版社,1989年10月。
83.楊大年編著《中國歷代畫論采英》,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84.黎蘭著《牧谿繪畫之研究》,臺北漢光文化公司,1988年。85.《故宮書畫錄卷四》,頁201,202。
86.鄧雪峰:《歷代名畫記研究》,臺北世系出版社,民國75年。
87.蔡秋來:《宋代繪畫藝術成就之探研》,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5月。
88.劉綱紀:《文徵明》,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5月。
89.劉奇俊:《中國歷代畫派新論》,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3月初版。
90.鄭明川、吳言編輯《國寶在線-全景花鳥》,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12月。
91.潘運告編著《明代畫論》,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92.錢鍾書:《中國詩與中國畫》<開明書店二十週年紀念文集>,上海開明書店,1946年。93.薛永年主編《中國繪畫欣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2年。
94.簡錦松:《明代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期刊>
1. 李亞《中國寫意畫之發展趨向探》朵雲第1期,1989年,頁61-65。
2. 李維琨《青藤白陽與明代寫意花鳥畫》朵雲第4期,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頁22-31。
3. 衣若芬《寫真與寫意:從唐至北宋題畫詩的發展論宋人審美意識的形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8期,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1年3月,頁41-80。4. 王南溟:《中國畫創新的逸格循環》,朵雲第3期,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9 月,頁5-13。
5. 王西野:《吳趣及吳門畫派》,朵雲第5期,1983年5月,頁190-192。
6. 高居瀚著,傅立華譯:《論「寫意」是晚期中國畫衰弱的一個原因》,臺北評論第五期,臺北評論雜誌社,1988年5月。
7. 金維諾:《早期花鳥畫的發展》,美術研究第一期,1983年。
8. 馮 曉:《中西藝術的表像世界》,朵雲第二期,1990年。
9. 劉國松:《抽象繪畫與水墨表現》,現代美術82期,1999年。10.林柏亭:《「寫生」在畫史上的轉變》,臺灣美術13期,民國80年7月。11.鄭 為:《試論古代花鳥畫的源流及發展》,文物,1963年第10期。
12.《中國畫研究方法論》,上海書畫出版社,朵雲第五十二集,2000年7月。
<拍賣>
1. 中國嘉德2004秋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北京,2004年11月7日。編號1190。
2. 朵雲軒2004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古代書畫,中國上海朵雲軒藝術品拍賣公司,2004年7月1日。編號2179。
<畫冊>
1 . 劉 正編《陳淳精品畫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2﹒陳 淳《陳白陽集》,歷代畫家詩文集本,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3年。
3﹒蕭 平著《陳淳-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本》,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
4.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故宮書畫圖錄(七)》,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1991年,11月出版。
5 . 楊 涵主編《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7明代繪畫 中》,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2月。
6. 劉綱紀著《文徵明-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本》,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
7. 阮榮春:《沈周》,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本,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
9.《中國書畫圖目》二、三。
10.《宣和畫譜》卷第十一,〈山水二〉所引。載《畫史叢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初版二刷,冊一,頁270。
〈研究專論〉
1. 參見李慧淑《宋代院體花鳥畫研究》,台大藝史所碩士論文,1984年,頁21。
2. 許耀文:《明代寫意花鳥畫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3. 陳葆真著《陳淳研究》,國立故宮博物院印行,1978年12月初版
4. 蕭 平著《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從書-陳淳》,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
5. 鄭文惠:《詩情畫意─明代題畫詩的詩畫對應內涵》,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
6. 劉綱紀:《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本-文徵明》,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
7. 黃光男《宋代花鳥畫風格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5年。
8. 黃光男著《元代花鳥畫新風貌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6年,頁229-230。
9. 胡以誠:《形象與意境─論花鳥畫的困境與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