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2 07: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孫梅芳
研究生(外文):Sun,Mei-Fang
論文名稱:陳淳寫意花鳥畫藝術之淺析
論文名稱(外文):An Analysis of the Flower-and-Bird Painting of Chen Chun
指導教授:劉素真劉素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造形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6
中文關鍵詞:陳淳寫意花鳥詩學文本情境詩畫合一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29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8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第一章<緒論>,包括觀看陳淳相關研究、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計畫之背景、以及研究重點與重要性。整理分析有關陳淳之相關研究成果,試著作出不同的觀點的論述,提供不同角度的觀看切面。對於這位影響之後中國寫意花鳥畫的重要人物作進一步的認識分析。
第二章<寫意花鳥畫的發展與演進>此章節概述明代以前寫意花鳥畫的發展趨勢及藝術特質,縱觀中國花鳥在繪畫史上的發展,可知花鳥畫興起是相當晚的事,據一般學者的意見,在唐代以前,花鳥畫大都只是附屬於其他畫景的性質,而不是以主要對像來表現。
第三章<寫意花鳥畫與詩的互滲>由於文人畫家提倡文學化及富詩意的藝術表現,追求平淡自然的畫風,同時也加強了畫家主觀的意識與心緒。繪畫的文學化亦即詩畫的結合,主要是在畫中所含的詩趣與追求深邃的意竟,也就是詩畫的融合。並再將詩、書、畫、印融合在同一個畫面上,以達到直抒胸臆、隨意成致的境界。
第四章<陳淳繪畫思想體系>〈四季花卉卷〉 圖寫花草二十五種,將不同季節的花種交叉密布,且有十二截題詩插于其間,每截兩句,非特定去描寫某花,皆為觀物會意之作,如“夜深香滿屋,正是酒醒時”、“美人來不來,臨風默然想”、“最好池邊見,還宜月下逢”等。由陳淳此詩句可以得知所謂的“觀物會意”的“意”並非形容所描繪的對象,而是作者本身舒發的一種心情。
第五章<陳淳繪畫藝術成就與影響>陳淳之放逸寫意的風格,替寫意花鳥畫開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更寬廣以及更放逸的道路。然而,開拓此風的陳淳,在畫史上所受到的重視與肯定是否真是愈來愈重要,還是被後人所忽略呢?在這個章節中,筆者將藉由史料來分析明清各代的畫評家對陳淳的批評,將其內容與陳淳實踐之創作繪畫思想做一個詳細印證,並期許能突顯出陳淳在畫史上的地位。
Summary
Chapter one <The Introduction>, including survey the backgrounds planned as Chen Chun's relevant research, research motive, research purpose, research contents, research methods, etc., and research focal point and importance. Analyz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about Chen Chun, try to make the argumentation of different views, offer the different tangent plane of watching. To that this influences the VIP of the Chinese Xie-Yi flower -and-bird painting does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alysis.
Chapter two <Development of The Xie-Yi Flower-and-bird Painting and Gradual Progress> this chapter sums up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Xie-Yi flower-and-bird painting and artistic specialty of Ming Dynasty before, make a general survey of Chinese birds and flowers'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of painting, can know flower-and-bird painting rises it is a quite late thing,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scholar's suggestion, before the Tang Dynasty, the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mostly only affiliated other nature of drawing scene, but not express in order to come to the picture mainly.
Chapter three <Xie-Yi Flower-and-bird Painting Integration With Poem>, recommend literature and rich artistic expression of poesy by literati painter, pursued the natural manner, strengthened painter'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mind at the same time. Combination drawing in literature and poem of painting, interest and charm included pursue deep purpose unexpectedly, that is to say integration that poem paint in picture mainly. And then poem, book, draw, is it merge at the same picture, in order to reach and express one's mind directly, become the realm caused at will.
Chapter four < Chen Chun's Painting Ideological System > <Four Seasons Flowers Roll> , is it paint 25 kinds of flowers and plants, gather different flower kind of season alternately, and there are 12 poems on those painting, every two sentences, describing some flower nonspecifically, it is all the understanding creation of view thing, such as " the fragrant full room of late at night, is exactly while waking up ",
" whether the beauty comes or not, face wind think silently ", " better meet by the pool when moon downed ". We can know that the poem does not describe subject in so-called, it was the mood at that time that Chen Chun want to express.
Chapter five <The Influencing In Chen Chun Art Achievement> Chen Chun’s so-free Xie-Yi style, have made the Xie-Yi flower-and-bird painting more broadly and made the ease unprecedented. However, as a leader of this style, he deserves more attention and respect. In this chapter, I will analyze the criticism about Chen Chun of the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 with the historical data, to prove the content and his creations and thought in detail, expect that can show Chen Chun's important status in Chinese art history.
目錄
第一章 緒論………………………………………………………………………08
第一節 研究動機 …………………………………………………………………08
第二節 研究目的 …………………………………………………………………09
一、 研究的必要性 ……………………………………………………………09
第三節 研究內容 ……………………………………………………………… 12
一、研究目標與重點 …………………………………………………………12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4
一、 圖表分析 ………………………………………………………………14
第五節 主要引用資料與內容淺析 ………………………………………………18
第二章 寫意花鳥畫的發展與演進 …………………………………………21
第一節 明代以前花鳥畫風貌概述 ………………………………………………21
第二節 明代花鳥畫發展與特色 ………………………………………………31
一、 題材遞變:從名花異卉,至蔬菜瓜果 ………………………………38
二、 重寫生,捨形悅影,形簡意足 ………………………………………38
三、 引書入畫,草書筆意 ………………………………………………39
四、 隱喻象徵.感悟 ……………………………………………………40
五、 人格理想的寄託、主觀情意的抒寫 ………………………………41
第三節 繪畫形式的發展 ……………………………………………………43
一、 折枝花卉與寫生長卷 …………………………………………………43
第四節 風格意境的開創 ……………………………………………………46
一、 寫意形式的演進及貫串 …………………………………………………46
第五節 寫意花鳥畫的獨立價值 …………………………………………………48
第三章 寫意花鳥畫與詩的融合 ……………………………………………52
第一節 詩詞的重覆性特點與個人思想情感 ……………………………………52
第二節 題畫詩之義界 …………………………………………………………64
第三節 題詩以發畫趣 …………………………………………………………67
一、「借物興情,自寫胸臆」…………………………………………………67
二、「本色自然,求真主情」…………………………………………………73
第四章 陳淳繪畫思想體系 ……………………………………………78
第一節 創作的淵源與繼承 ……………………………………………………78
一、 論摹仿─師心從三十五歲前學習文徵明和沈周 ……………………78
二、 求脫化─露己筆意 ……………………………………………………86
三、 重獨創─漫興暢神式的寫意花卉 ………………………………………91
第二節 創作的觀點與技巧 ……………………………………………………96
一、 花卉形式的特點 ……………………………………………………96
二、 由工入逸 ………………………………………………………120
三、 先有詩而後作畫 ………………………………………………………123
四、 書法入畫風氣形成 ……………………………………………………123
第三節 藝術理念 …………………………………………………………128
一、 寫意花鳥畫的「浪漫」…………………………………………………129
二、 觀物之生、觀物會意 …………………………………………………129
(一)文人畫中的「意」與「逸」…………………………………………129
第五章 陳淳繪畫藝術成就與影響 ……………………………134
第一節 風格意境的開創-寫生造景 ………………………………………134
第二節 繪畫中的特殊性質和獨特審美價值 …………………………………137
一、點花鈎葉與鈎花點葉 …………………………………………137
二、設色沒骨 ……………………………………………………137
三、詩畫合之一卷 ……………………………………………………139
四、漫寫情意 ……………………………………………………141
第三節 對後人的影響 ……………………………………………………143
第四節 結論 ……………………………………………………………148
參考書目 ………………………………………………………………………151
附錄 ………………………………………………………………………158
附表一 ………………………………………………………………………158
附表二 :陳淳作品編年 …………………………………………………………159
參考書目
<書籍>依著者筆劃順
1.于安瀾:《畫論叢刊》上下冊,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
2.文潔華著《藝術自然與人文》,允晨叢刊,民國82年。
3.方薰《山靜居畫論》,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第十五冊。
4.文徵明:《明代藝術家集彙刊續集本-甫田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8年。
5.王朝聞主編《中國美術史》,齊魯書社、明天出版社發行,2000年12月。頁121-123。
6.王耀庭:《繪畫》,臺北幼獅出版社,1985年。
7.王興華:《中國美學論稿》,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年3月。
8.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7年11月。
9.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明人文集叢刊本,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10.中國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上冊,臺北輔新書局,1984年9月。
11.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第三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
12.北京故宮博物院編《吳門畫派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3月。
13.史作檉:《形上美學導言》,臺北仰哲出版社,民國77年。
14.史作檉:《形上美學要義》,臺北仰哲出版社,民國82年。
15.江兆申:《文徵明與蘇州畫壇》,臺北故宮博物院,1977年1月。
16.何懷碩著《論中國花鳥畫之困境-苦澀的美感》,大地出版社,1973年11月。
17.李霖燦:《藝術欣賞與人生》,臺北雄獅圖書有限公司,1990年1月。
18.李霖燦:《中國美術史稿》,臺北雄獅圖書公司,民國76年。
19.李澤厚:《美學論集》,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9月。
20.李 渝譯,James Cahill原著:《中國繪畫史》,臺北雄獅美術出版社,1993年第五版。
21.李左賢《書畫鑑影》卷六,臺北漢華文化公司,1972年2月。
22.餘佩瑾:《中國巨匠美術週刊-文徵明》,臺北錦繡出版社,1994年12月。
23.佘城:《中國的花鳥畫》,臺北文建會,1989年。
24.阮榮春:《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本-沈周》,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
25.何良俊:《何翰林集》,明代藝術家彙刊續集本,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1年。
26.林木:《明清文人畫新潮》,上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二刷。
27.林木:《明清文人畫新潮》,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8月。
28.林木:《文徵明畫風》,重慶出版社,1995年10月。
29.林玉山《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略述國畫初步》美術論叢29,臺北市立美術館,民國八十年。
30.明‧朱存理《鐵網珊瑚》下冊,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0年。
31.林秀英撰文《吳門畫派》,藝術圖書公司,1999年4月30日再版。
32.杭春曉、張燕飛編著《吳地風流-明四家繪畫》,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33.周積寅編《中國畫論輯要》,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年。
34.周來祥主編:《東方審美文化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35.吳道文:《藝術的興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7月初版。
36.宗白華:《藝境》,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37.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上海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年1月。
38.周道振:《文徵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
39.周林生主編《中國名畫賞析-明代繪畫》,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40.姚一葦:《審美三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3年。
41.鬱逢慶:《書畫題跋記》,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70年。
42.胡經之:《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43.薑澄清:《中國繪畫精神體系》,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
44.俞崑:《中國畫論類編》上下冊,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
45.俞劍華著《國畫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46.袁金塔:《中西繪畫構圖比較》,臺北藝風堂,民國七十六年。
47.黃光男《藝海微瀾》,臺北允辰文化公司,1992年。
48.黃光男《宋代繪畫美學析論》,
49.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2年6月。
50.夏鹹淳:《情與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
51.夏文彥《圖繪寶鑑》,《中國歷代典籍匯編》八。
52.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灣學生書局,1966年2月。
53.徐書城:《繪畫美學》,臺北五南出版社,1991年2月。
54.徐娟:《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
55.徐渭:《徐渭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一版二刷。
56.徐渭:《明代論著叢刊本-徐文長逸稿》,臺北偉文圖書公司,1977年。
57.徐清泉:《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述要》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
58.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二,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2月。
59.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中正書局,1987年3月。
60.陳淳:《陳白陽集》,歷代畫家詩文集本,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3年。
61.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9月。
62.陳曉林 譯,Toynee, Arnold J.著《歷史研究》,臺北遠流出版社,1987年11月。
63.陳振濂《論早期花鳥畫構圖審美的演變-從全景構圖到折枝構圖》,中國繪畫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初版。
64.張桐瑀著《你不可不知道的100位元國畫家及其作品》,高談文化出版,民國94年。第271頁-274頁 。
65.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故宮書畫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年。
66.黃昌惠:《國畫牡丹花之研究》,臺北市大拇指出版社,1983年3月。
67.黃保真等:《中國文學理論史--明代時期》,臺北洪葉文化事業,1994年。
68.黃賓虹等著:《中國書畫論集》,臺北華正書局出版,民國73年。
69.黃光男:《美感與認知—美術論文集》,高雄復文出版社,1985年。
70.黃海雲:《從浪漫到新浪漫》,臺北藝術家,民國80年。
71.單國強著《古書畫史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72.單國強著《明代繪畫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4月。
73.凱旋、李洪權編:《明清生活掠影》瀋陽出版社,2002年。
74.彭修銀:《墨戲與消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9月。
75.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上中下卷,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7月。
76.張安治:《墨海精神》,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11月。
77.張安治:《文徵明》,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年8月。
78.張至璋 譯, Elgin,Duane 著《自求簡樸》,臺北立緒出版社,1996年12月。
79.張懋鎔:《書畫與文人風尚》,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80.張清治:《道之美-中國的美感世界》,臺北允晨文化,民國79年。
81.張曉淩‧孟祿新:《抽象藝術---另一個世界》,吉林美術出版社,1999年5月1版。
82.葛路:《中國繪畫美學範疇體系》,桂林灕江出版社,1989年10月。
83.楊大年編著《中國歷代畫論采英》,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84.黎蘭著《牧谿繪畫之研究》,臺北漢光文化公司,1988年。
85.《故宮書畫錄卷四》,頁201,202。
86.鄧雪峰:《歷代名畫記研究》,臺北世系出版社,民國75年。
87.蔡秋來:《宋代繪畫藝術成就之探研》,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5月。
88.劉綱紀:《文徵明》,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5月。
89.劉奇俊:《中國歷代畫派新論》,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3月初版。
90.鄭明川、吳言編輯《國寶在線-全景花鳥》,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12月。
91.潘運告編著《明代畫論》,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92.錢鍾書:《中國詩與中國畫》<開明書店二十週年紀念文集>,上海開明書店,1946年。
93.薛永年主編《中國繪畫欣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2年。
94.簡錦松:《明代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期刊>
1. 李亞《中國寫意畫之發展趨向探》朵雲第1期,1989年,頁61-65。
2. 李維琨《青藤白陽與明代寫意花鳥畫》朵雲第4期,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頁22-31。
3. 衣若芬《寫真與寫意:從唐至北宋題畫詩的發展論宋人審美意識的形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8期,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1年3月,頁41-80。
4. 王南溟:《中國畫創新的逸格循環》,朵雲第3期,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9 月,頁5-13。
5. 王西野:《吳趣及吳門畫派》,朵雲第5期,1983年5月,頁190-192。
6. 高居瀚著,傅立華譯:《論「寫意」是晚期中國畫衰弱的一個原因》,臺北評論第五期,臺北評論雜誌社,1988年5月。
7. 金維諾:《早期花鳥畫的發展》,美術研究第一期,1983年。
8. 馮 曉:《中西藝術的表像世界》,朵雲第二期,1990年。
9. 劉國松:《抽象繪畫與水墨表現》,現代美術82期,1999年。
10.林柏亭:《「寫生」在畫史上的轉變》,臺灣美術13期,民國80年7月。
11.鄭 為:《試論古代花鳥畫的源流及發展》,文物,1963年第10期。
12.《中國畫研究方法論》,上海書畫出版社,朵雲第五十二集,2000年7月。


<拍賣>
1. 中國嘉德2004秋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北京,2004年11月7日。編號1190。
2. 朵雲軒2004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古代書畫,中國上海朵雲軒藝術品拍賣公司,2004年7月1日。編號2179。

<畫冊>
1 . 劉 正編《陳淳精品畫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2﹒陳 淳《陳白陽集》,歷代畫家詩文集本,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3年。
3﹒蕭 平著《陳淳-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本》,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
4.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故宮書畫圖錄(七)》,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1991年,11月出版。
5 . 楊 涵主編《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7明代繪畫 中》,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2月。
6. 劉綱紀著《文徵明-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本》,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
7. 阮榮春:《沈周》,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本,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
9.《中國書畫圖目》二、三。
10.《宣和畫譜》卷第十一,〈山水二〉所引。載《畫史叢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初版二刷,冊一,頁270。

〈研究專論〉
1. 參見李慧淑《宋代院體花鳥畫研究》,台大藝史所碩士論文,1984年,頁21。
2. 許耀文:《明代寫意花鳥畫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
3. 陳葆真著《陳淳研究》,國立故宮博物院印行,1978年12月初版
4. 蕭 平著《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從書-陳淳》,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
5. 鄭文惠:《詩情畫意─明代題畫詩的詩畫對應內涵》,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
6. 劉綱紀:《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本-文徵明》,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
7. 黃光男《宋代花鳥畫風格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5年。
8. 黃光男著《元代花鳥畫新風貌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6年,頁229-230。
9. 胡以誠:《形象與意境─論花鳥畫的困境與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