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丁興祥、張慈宜、曾寶瑩等譯,Johnathan A. Smith主編(2006)。質
性心理學 : 硏究方法的實務指南。臺北:遠流。
方亞先(2005)。金門情深。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王玉珠(2005)。體育組織與文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志弘、李振芳譯,Peter Brooker(彼得.布魯克)(2005)。文化理
論詞彙。臺北:巨流圖書。
王其鈞(2007)。金門。大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王道還譯,Thomas Kuhn(孔恩)著(1985)。科學革命的結構。臺
北:遠流。
石明宗、呂潔如(2006)。運動書寫。臺北:師大書苑。
朱華瑄譯,Matt Hills作(2005)。迷文化。臺北:韋伯文化國際。
李皓(2005)。金門戰地政務下的民防自衛體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政賢(2007)。透視質性研究18位研究者的反思。臺北:五南出版
社。
李毓秀編(2003)。金門新詩選集。金門:金門縣立文化中心。
李增德(2005)。金門史話。金門:金門縣文化局。
李錫隆(2003)。金門文化年鑑。金門:金門縣文化局。
何期望(2005)。從觀光城市效應探討金門傳統聚落保存與復甦之連
鎖策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沈育鈴(2004)。金門地區居民對永續觀光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本炫、何明修(2004)。質性研究方法及其超越。高雄:高雄復文。
林正常(2007)。肌力與體能訓練。臺北:藝軒圖書。
林玉体(2005)。西洋教育史。臺北:文景書局有限公司。
林宗德譯,Philip Smith(2004)。文化理論的面貌。臺北:韋伯文化
國際。
林建忠(2004)。金門的人文探索與省思。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憶蘋(2002)。金門地區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變遷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林興財(2000)。金門民眾自衛隊參與軍事勤務之研究──以八二三
戰役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周平、楊弘任(2007)。質性研究方法的眾聲喧嘩。高雄:高雄復文。
周宏室(2002)。運動教育學。臺北:師大書苑。
吳莉君譯,Berger, John(約翰.伯格)著(2005)。觀看的方式。臺
北:麥田出版。
吳鈞堯(2002)。金門。臺北:爾雅。
金門日報(1991)。金門新貌。金門:金門縣政府。
金門日報(1993)。黃金四十年。金門:金門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1999)。烽火歲月蕃薯情──活動成果專輯。金門:金
門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2001)。恭敬桑梓飛躍十年。金門:金門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2002)。2002金門詩酒文化節全紀錄。金門:金門縣政
府。
金門縣政府(1999)。金門綜合建設方案。金門:金門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1999)。飛躍十年迎千禧。金門:金門縣政府。
胡幼慧(200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
巨流圖書。
洪祥(2005)。教育哲學。臺北: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胡璉(1976)。金門憶舊。臺北:黎明文化。
胡璉(1976)。泛述古寧頭。臺北:黎明文化。
袁千雯譯,Dominic Strinati(2005)。通俗文化理論。臺北:韋伯文
化國際。
馬啟偉、張力為(1996)。體育運動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翁文贊(2003)。胡璉與金門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張力為、毛志雄(2004)。運動心理學。北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火木 (2003)。金馬旅臺同鄉誌。金門縣: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
張火木(1987)。金門文史叢書。金門:金門縣政府。
張火木(1996)。金門古今戰史。金門:金門縣政府。
張火木(2002)。金門藝文人物誌。金門: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
張火木(2006)。金聲門振:金門鄉情語錄。金門:金門縣文史工作
協會。
張火木編(2001)。八二三烽火遊子。金門: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
張婉真(2005)。論博物館學。臺北市:典藏藝術家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臺灣:東華
張素珠(2004)。新竹體育風雲。新竹:清華大學。
張國治(2006)。金門藝術鉤微。金門:金門縣文化局。
張榮強(1996)。金門人文探索。臺北:稻田出版社。
張讚合(1996)。兩岸關係變遷史。臺北:周知文化。
許立宏(2005)。運動哲學教育。臺北:冠學文化。
許明彰(2005)。運動社會學。台中:華格那企業。
許樹淵、許梓宜(2005)。運動教育學。臺北:師大書苑。
許丕華(2005)。浯鄉俗諺風華錄:金門鄉諺俗語。臺北:許丕華出
版。
許績勝(2000)。馬拉松。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臺中市。許健將(2006)。英國教育研究。臺北:廣懋圖書有限股份公司。
郭家驊等(2007)。運動營養學。臺中:華格那企業。
教育部體育大辭典編訂委員會(2003)。體育大辭典。臺北:臺北商
務。
郭桂華、林其鋒、林淑鈴(2004)。春風化雨之教練與我。臺北:久
周出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靜惠譯,Don Shula、Ken Blanchard 著 (1996) 。教練。臺北縣:
金德發。
陳水在(2000)。金門解嚴前後。金門:金門日報社。
陳佳佳(2007)。金門文化資產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技術學院,臺北市。
陳安槐、陳萌生(2001)。體育大辭典。上海:辭海出版社。
郭哲銘(2006)。浯鄉小事典。金門:金門縣文化局。
程紹同(2004)。運動賽會管理。臺北:揚智文化。
曾瑞成(2006)。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臺北。臺灣身體文化學會。
曾于珍等編譯(2004)。弗德利希‧瓦達荷西(Friedrich Waidacher)
著。博物館學。臺北市:五觀藝術管理
程紹同(2004)。運動賽會管理。臺北:揚智文化。
黃士嘉(2002)。金門國家公園發展生態遊遊之遊憩效益評估。未出
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黃英哲、黃崇儒、廖主民、盧俊宏、簡曜輝、季力康、卓俊伶、洪聰
敏合譯,Robert S. Weinberg. Daniel Gould(2005)。競技與健身
運動心理學。臺北:台灣運動心理學會。
黃金柱(2005)。運動休閒觀光行銷。臺北:師大書苑。
黃金柱(2006)。運動觀光導論。臺北:師大書苑。
黃振良(2003)。金門戰地史蹟。金門:金門縣金湖鎮。
楊天厚、林麗寬(1996)。金門俗諺採擷。金門:金門縣政府。
楊天厚、林麗寬(2004)。金門采風:寬厚文史工作室作品選集。臺
北:寬厚文史。
楊天厚、林麗寬(1996)。金門俗諺採擷。臺北:稻田。
楊清國(2001)。金門教育史話。臺北:稻田。
楊樹清(1988)。海上先洲──金門。臺北:錦冠出版社。
楊樹清(1998)。金門社會觀察。金門:金門縣政府。
楊樹清(2001)。金門田野檔案。金門:金門縣政府。
齊力、林本炫(2003)。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高雄:復文書局。
鄭秀貴(2007)。「永不放棄」:李瑞麟教練領導棒球隊歷程之個案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院,臺北市。
溫洪隆注釋(1996)。新譯戰國策。臺北:三民。
劉一民(2005)。運動哲學新論。臺北:師大書苑。
劉宏裕(2005)。運動社會學。臺北:師大書苑。
劉宏裕(2007)。運動研究方法。臺北:華都文化。
劉春志、朱成虎(2006)。孫子兵法。北京:國防大學。
劉修祥(2007)。觀光導論。臺北:揚智文化。
劉寶城(2007)。金門詩歌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
歐陽揚明(2006)。懷憶金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歐陽儼讚(2005)。金門居民之休閒行為、動機與阻礙對其休閒滿意
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
戴爾遜(2007)。優秀來自多一盎司的熱忱。臺北:種籽文化。
韓愈(唐),馬其昶校注(2002)。韓昌黎文集校注。臺北:世界書局。
藍毓仁譯,Jane Ritchie, Jane Lewis主編(2008)。質性研究方法。臺
北:巨流圖書。
藍秀琪(2002)。創造城鄉新風貌地方層級推動機制之研究──以金
門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蔡漢賢(2000)。社會工作辭典。臺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蔡貞雄(2003)。體育的理念。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蘇子建(2000)。鄉諺俚語採風情:鄉音篇。新竹:新竹市政府:竹
塹文化資產叢書。
羅德水(2000)。兩岸關係發展與金門定位變遷之研究──一個金門
人的觀察。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
譚家麒(2007)。金門閩語:金沙方言音韻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