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29 04:3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淑韻
研究生(外文):TSAI -SHU-YUN
論文名稱: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對新竹地區發展的影響
指導教授:黃秀政黃秀政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0
中文關鍵詞: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新竹地區城市發展竹科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9
  • 點閱點閱:608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7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自從1980年12月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以下簡稱「竹科」)設立在新竹後,由於其相關優惠與獎勵措施的指導下,廠商紛紛來此設廠,為新竹帶來龐大的商機與工作機會。人口大量的湧進,其所需的衣食、住宿、交通、生活需求,造成對新竹地區的經濟、產業、文化、生活等各層面程度不一的影響與衝擊。新竹市的工業發展從戰後傳統金屬、化工、機械、印刷業等,到高科技電子半導體、通訊、光學類,由於產業型態的丕變,加上高科技公司本身的形象及高薪資、高福利等優勢,竹科對新竹地區原有的產業產生極大的排擠作用。無論是人才吸收、技術轉移、設備更新,均為傳統產業所不及的長處。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設立是一個國家政策推導的結果,由於臺灣的經濟發展至1970年代末以來產生瓶頸,國家乃決定以發展高科技產業來做為臺灣下一階段產業升級的發展重心。因而竹科一開始即是以國家主導規劃與各種經濟獎勵、租稅優惠等相關配套完整的工業園區。選擇在新竹地區設立,乃因為新竹本身擁有極佳的學術研究群、機械電子等工業發達,加上離臺北大都會近、交通便利等因素。然而一開始竹科是一個試驗性質的經濟發展計畫,由於高科技產業的引進與培育,在國內是第一遭,對於高科技長遠發展的榮景與竹科能發展到何種境界,當時政府並沒有相關經驗,甚至全世界各國不斷地設立類似竹科的工業園區,成功的例子也不多。所以後來竹科的成功,反而給中央與新竹地區帶來不少新的問題,在政策面的不足與園區發展範圍的日益擴大,整體的規劃及問題應對上顯得難以解決。
本文探討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在新竹的設立及對於新竹地區的經濟影響,其目的在探究身為臺灣最重要的龍頭產業聚集地的竹科,在近幾年面臨世界經濟衰退、臺灣產業外移及轉型之際,各地方政府都期望能建設科學園區來振興地方經濟,帶動地方繁榮。但身為科學園區發源地的新竹,對於竹科的所帶來的各種便利與困境,對新竹地區經濟產生何種影響與改變;從竹科的發展與新竹市間彼此的互助繁榮,亦發生互相侵擾的問題,來探討中央與地方長期資源不平均、負擔不平均的所造成的歧異,與未來城市發展方向的爭議;探討竹科對地區發展的正負面的貢獻與影響。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1980年以前新竹的發展…………………………………………8
第一節 1945年以前…………………………………………………8
第二節 1945年以後………………………………………………15
第三章 國內產業升級與竹科的設立……………………………………22
第一節 戰後臺灣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需求………………………22
第二節 竹科的設立條件與政策制訂過程…………………………27
第三節 竹科產業的發展歷程………………………………………43
第四章 竹科對新竹市發展的影響(上)………………………………53
第一節 社會方面……………………………………………………53
第二節 民生方面……………………………………………………67
第三節 文化方面……………………………………………………73
第五章 竹科對新竹市發展的影響(下)………………………………79
第四節 環境的衝擊…………………………………………………79
第五節 都市發展方向的爭議…………………………………100
第六章 結論……………………………………………………………111
附錄
一、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大事紀…………………………………………116
二、臺灣經濟發展政策總覽……………………………………………127
三、臺灣高科技產業政策總覽…………………………………………130
參考書目…………………………………………………………………132
參考書目
一、基本史料書
(一)官方統計資料、報告書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1980~2002 《園區統計季報》。臺灣省新竹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1980~2002 《園區雙週刊》。臺灣省新竹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2000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二十週年紀念》。臺灣省新竹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新竹市政府
1989《新竹科學城可行性研究與規劃》。臺灣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1993《新竹科學城發展計畫-摘要計畫》。臺灣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1997《新竹市綜合發展計畫‧總體發展計畫》。臺灣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1999《新竹市都市設計綱要計畫期末報告》。臺灣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1983~2001 《新竹市統計要覽》。臺灣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2001 《新竹市人口統計分析報告》。臺灣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2001 《新竹市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分析》。臺灣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文化局
2001 《新竹市博物館群設置管理綱要‧總結報告》。臺灣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
新竹市政府主計室
2001 《新竹市家庭收支調查統計分析報告》。臺灣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新竹縣主計室
1951~1998 《新竹縣工業統計調查報告》。臺灣省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1959~2001 《新竹縣統計要覽》。臺灣省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工業技術研究院
1999 《半導體工業年鑑》。臺灣省新竹縣:工業技術研究院。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991 《國家建設六年計畫(民80-85年)》。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0 《新世紀國家建設計畫-民國90-93年暨民國100年展望》。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規劃處
1975 《臺灣地區都市體系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都市規劃處。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
1976∼2001《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
行政院主計處
1969∼2002 《中華民國統計年鑑》。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1983 《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工研廿年紀要編修小組
1983 《工業技術研究院二十年紀要(民國62年至民國81年)》。臺灣省新竹縣:工業技術研究院。
立法院秘書處
1981 《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31專輯。臺北市:立法院秘書處。
(二)地方史書
(清)朱壽朋
1984 《光緒朝東華續錄選輯》。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277種。
(清)陳培桂
1963 《淡水廳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
宋增璋
1980 《臺灣撫墾志》上冊。臺灣省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鄭欽仁編纂、張永堂總編纂
1995 《新竹市志˙卷首(上、下)。臺灣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林滿紅編纂、張永堂總編纂
1995 《新竹市志˙卷四˙經濟志(上、下)》。臺灣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黃富三撰、李國祁總纂,
1995 《臺灣近代史‧經濟篇》。臺灣省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新竹縣文獻委員會編
1954 《新竹文獻會通訊》。臺灣省新竹縣:新竹縣文獻委員會。
林興仁主修、盛清沂總纂
1983 《臺北縣志‧卷一》。臺灣省臺北縣:臺北縣文獻委員會。
鄭鵬雲、曾逢辰
1984 《新竹縣志初稿》。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黃旺成、郭輝纂修
1983 《臺灣省新竹縣志‧卷一‧沿革志》。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據新竹縣文獻委員會1957∼1976年排印本影印。
(三)報紙
李誠偉,〈老天飆「旱」竹科這回嚇壞了〉,《中國時報》,2002年2月28日,第5版。
陳權欣,〈興建寶二水庫 全面動起來〉,《中國時報》,2000年2月3日,第17版。
作者不詳,〈農民搶水 廠商擔心竹科重演水荒〉,《中國時報》,2002年3月5日,第18版。
陳維仁,〈竹市農地重金屬污染 下週公告範圍〉,《自由時報》,2002年6月11日,12版。
陳維仁,〈廢水排入隆恩圳 科管局挨罰60萬〉,《自由時報》,2001年6月10日,第13版。
朱虔,〈新竹市長蔡仁堅涉瀆職被起訴〉,《中國時報》,2000年12年31日,第19版。
王己由、許素惠、崔慈悌報導報導,〈毒牡蠣事件 扯出陰謀論〉,《中國時報》,2001年2月2日,第8版。
吳江泉,〈逾3000噸廢溶劑不知去向〉,《中國時報》,2000年7月19日,第2版。
彭朝忠,〈新竹縣府積極推動竹科三期計畫〉,《經濟日報》,2002年4月18日,第18版。
張菁雅,〈國科會預估 廠商94年進駐中科〉,《自由時報》,2002年4月16日,12版。
李樹人,〈聯電案 環署:錯在竹科管局〉,《聯合晚報》,2000年4月21日,第7版。
李君偉,〈聯電五廠若停工 下游產業千億元商機受衝擊〉,《中國時報》,2000年5月15日,第9版。
高正輝,〈聯電案 竹科坦承疏失〉,《聯合報》,2000年4月21日,第17版。
曹以會,〈聯電環評初審 有條件通過〉,《中時晚報》,2000年4月20日,第6版。
李珣瑛,〈竹科廠商不必再做個別環評〉,《聯合報》,2002年8月24日,第14版。
賴志城,〈尊重地方文化 竹科應學高鐵〉,《中國時報》,2001年11月21日,第9版。
林玉鳳,〈涉挪公款付活動費 竹市環保局長被訴 〉,自由時報,2001年5月3日,第13版。
洪友芳,〈響應綠色矽島 竹市推出「竹二科」計畫〉,《自由時報》,2001年6月18日,第12版。
何高祿,〈寶山茄苳 兩交流道同時動工,《中國時報》,2002年1月8日,第25版。
陳鳳蘭,〈半導體業「有毒」 勞工安全堪虞〉,《中國時報》,1997年6月29日,第12版。
廖淑惠,〈竹科旁聖經書院長年飄惡臭 兩修女罹癌〉,《聯合報》,2001年3月26日,第16版。
吳淑美,〈竹科週邊餐飲業近兩月業績下滑2成〉,《中央社》,2000年11月19日,第17版。
楊?文、呂理德,〈牡蠣論文發表人 韓柏檉:媒體翻譯以偏概全〉,《中國時報》,2001年1月11日,第6版。
潘國正、何高祿,〈科技新都心竹二科 重量級都計案 轟動「過關」 〉,《中國時報》,2001年11月7日,第18版。
二、專書
丁錫鏞主編
2001 《臺灣的新興高科技產業發展政策》。臺北市:嵐德出版社。
陳慧玲、楊丁元
1996 《業競天擇-高科技產業生態》。臺北市:工商時報出版社。
李亦園
1982 《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施添福
1999 《臺灣的人口移動和雙元性服務部門》。臺灣省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吳學明
2000 《金廣福墾隘研究(上)》。臺灣省新竹縣: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劉進慶
1992 《戰後臺灣經濟分析》。臺北市:人間出版社。
孔憲法.
1998 《新竹科學園區產業結構變遷與影響之探討》。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計畫報告。
施鴻志、解鴻年
1993 《科技產業環境規畫與區域發展》。臺北市: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臺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1993 《新竹科學城發展計畫》。臺北市: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康綠島
1993 《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臺灣經驗》。臺北市:卓越文化出版公司。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規劃處
1975 《臺灣地區都市體系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規劃處。
三、期刊論文
陳國川
1988 〈新竹市非農業活動的性質與分佈〉,《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4:130。
李國鼎
1987 〈加工出口區制度的創立〉,《傳記文學》51(3):15。
何宜慈
1980 〈科學工業園區的設置與發展〉,《經濟建設雜誌》24(5):10-11。
何俊輝
1992 〈科學工業園區發展及高科技廠商成敗因素探討〉,《工業簡訊》22(11):31-42。
施鴻志
1997 〈從「科學園區到科技島」座談會記錄〉,《園區雙週刊》197:1-5。
徐賢修口述、陶端格筆記
1995 〈回憶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成立始末-謹以本文紀念經國先生〉,《傳記文學》66(6):23-28。
陳冠甫
1991 〈臺灣高科技工業的依賴發展與空間結構-新竹科學園區的個案〉,《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1):113-149。
郭中洲
1995 〈科學園區新興貴族出頭天-IC設計的創業家出類拔萃〉,《財訊雜誌》160:317-320。
童勝男
1992 〈新竹科學城規劃與建設〉,《研考雙月刊》16〈6〉:34-42。
楊艾俐、吳迎春
1982 〈迎接科技時代-從加工出口區到科學園區〉,《天下雜誌》17:10-18。
1997 〈科學發展與國家競爭力〉,《能力雜誌》498:34-37。
薛香川
1991 〈高科技工業在科學園區之發展〉,《工程雜誌》64(12):47-51。
簡旭伸
1995 〈科技與政治的攻防:以南部科學園區區位爭霸戰為例-兼論如何邁向程序正義之路〉,《空間雜誌》76:37-43。
馬維揚
1996 〈新竹科學園區產業發展之評估與展望〉,《臺北銀行月刊》27(9):42-62。
1999 〈從產業經濟觀點看新竹科學園區的發展--兼論臺灣高科技產業之環境〉,《臺北銀行月刊》29(6):193-213。
楊友仁
1999 〈全球經濟中的區域再結構:新竹新工業空間與區域發展的個案研究〉,《城市與設計》8(7):93-131。
彭若青
2000 〈新竹科學園區的困境與優勢〉,《管理雜誌》316:66-69。
吳行健
2000 〈新竹科園區的複製兄弟:大陸科學園區--鯨吞蠶食臺灣資金、技術與人才〉,《管理雜誌》316:56-65。
陳柳均
2000 〈新竹科學城的迷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報告》32:125-145。
施鴻志
2000 〈從區域發展藍圖觀點看新竹科學城之發展趨勢〉,《空間雜誌》130:37-40。
黃文雄主持
2000 〈新竹市高科技產業發展定位〉,《空間雜誌》130:40-48。
夏傳位
2000 〈臺灣需要幾個科學園區〉,《天下雜誌》228:102-110。
王樂平
1998 〈工業區、科學園區、工商綜合區與加工出口區之比較〉,《工業簡訊》28(9):30-43。
經濟部工業局
1998 〈工業區、科學園區、工商綜合區、加工出口區之比較〉,《工業投資簡訊》190:7-12。
曾玉明
1998 〈從科學園區看臺灣高科技產產的未來〉,《能力雜誌》506:126-129。
1998 〈傳奇的誕生--從加工出口區到新竹科學園區〉,《能力雜誌》506:116-122。
陳板
1998 〈水問題與社區重建--新竹科學園區的污水事件〉,《竹塹文獻》7:31-62。
傅一秀
1996 〈看數字在說話--科學園區與水的故事〉,《環耕》1:10-14。
薛香川
1991 〈高科技工業在科學園區之發展〉,《工程》64(12):47-51。
張璠、張吉宏
1997 〈設置「科學園區」與「科技工業區」之競合問題探討〉,《經濟情勢暨評論》3(3):87-94。
張書豪、張木彬
1999 〈科學園區空氣污染物排放特性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學刊》6:215-228。
張德南
20002 〈竹塹研究記(1)王世傑開墾竹塹埔年代的商榷〉,《竹塹文獻》22:125-130。
黃蘭翔
1998 〈清代臺灣「新竹城」城牆之興築〉,《竹塹文獻》6:6∼31。
卓克華
1983 〈新竹行郊初探〉,《臺北文獻》63/64:213-~242。
章英華
1997 〈臺灣的都市體系〉,收於蔡勇美、章英華主編《臺灣的都市社會》(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97),頁33∼61。
1998 〈清末以來臺灣都市體系之變遷〉收於瞿海源、章英華主編,《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上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專刊乙種第16號,頁244∼245。
林燕君
2002〈新竹市博物館群 推展著美麗的期待〉,《科技生活》31:12∼18。
葛愛華
2003〈2003房地產風雲再起 現場個案實錄報導〉,《科技生活》35:56∼57。
葉玉琴
2003〈崔媽媽為風城帶來 安全有保障的租屋服務〉,《科技生活》35:76∼78。
四、學位論文
高大仁
1995〈臺灣加工出口區與新竹科學園區開發經驗之比較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揚
1995 〈清代竹塹漢人社會之發展〉。臺灣省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楊友仁
1998 〈從新竹到臺南∼科學園區、新興工業與地方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分析〉。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亮
1999 〈全球化過程中的新竹地區空間結構之變遷〉。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士群
1999 〈產業網絡之發展與空間替代之研究-以新竹地區半導體產業為例〉。臺北市: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道剛
2001 〈科學園區員工住宅需求及通勤行為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臺灣省花蓮市: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斯凱
2001 〈臺灣工業環保新聞分析─以新竹科學園區的報導為例〉。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陳柳均
2001 〈高科技的想像︰新竹科學園區與地方發展〉。臺北市: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鍾國輝
2002 〈生態工業園區概念在竹科之應用研究-以積體電路產業為例〉。臺灣省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敏華
2002 〈臺灣產業空間在地條件之研究--以科學園區為例〉。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陳慧敏
2002 〈解構竹科與高科技產業之環境神話〉。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五、網路資料
單美雲,〈竹科再度跳電 林信義指饋線地下化將可減輕停電事故〉,《明日報》2002年11月19日。網址:http://news.sina.com.tw/newsCenter/focusReport/3338/2233526-1.html,2003年3月。
舒碧霞,〈半導體業普遍使用氫氟酸 使用不慎就變化骨水〉,《數位週刊》8(2002年6月)。網址:http://magazine.sina.com.tw/ebw/contents/080/080-008_1.html,2003年3月。
舒碧霞,〈李界木:推動「園市一家」也算做功德〉,《數位週刊》62(2001年11月10日∼11月16日),網址:http://magazine.pchome.com.tw/ebusinessweekly/062/ebusinessweekly_17-1.html,2003年4月。
蘇秀琴,〈親愛的 是誰殺了牡蠣〉,《新臺灣新聞週刊》598(2001年1月),網址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newtaiwan/593.shtml,2003年4月25日。
環保署廢管處,〈昇利公司違法處理長興化工廢溶劑案〉,《行政院環保護署新聞資料》,1990年8月7日,網址:http://www.taiwanwatch.org.tw/env_news/200008/89080712.htm,2003年3月。
勞苦網,〈豬羊變色手段真高:竹科從「廢棄物的生產者」化身為昇利公司受害人〉,《勞苦評論》,2000年7月22日,網址:http://ip-148-027.shu.edu.tw/information/review/2000_07_22_01.html。
勞苦網,〈全身冒毒氣的高科技產業〉,《勞苦評論》,2000年5月18日,網址http://61.222.52.195/information/review/2000_05_18_01.html,2003年4月。
林淑玲,〈水荒!旱象持續 1995年大旱災恐再上演〉,《東森新聞報》,2002年2月26日,網址:http://www.ettoday.com/2002/02/26/91-1268160.htm,2003年4月。
蔡勳雄,〈環保問題對臺灣電子業競爭力的影響〉,《國政研究報告》,2000年10月20日。網址:國政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89/R/SD-R-089-007.HTM。
中央社通訊,〈竹科衝擊竹市 每年造成十億元損失〉,《中時電子報》,2000年5月15日,網址http://news.sina.com.tw/newsCenter/focusReport/174/1007927-1.html,2003年4月。
新竹科學園區網站之歷年統計資訊:http://www.sipa.gov.tw/1/in7/index-in7-1.htm,2003年2月。
新竹科學工業區管理局網站:http://www.sipa.gov.tw/news/upload/920305.html,2003年3月5日。
經濟部水利署,〈九十一年度水資源政策施政計畫內容〉,網址:http://www.wrb.gov.tw/。
行政院國科會網址http://www.nsc.gov.tw,2003年2月。
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網站:http://www.nehs.hc.edu.tw/,2003年2月。
淨竹基金會新聞評論網址:http://www.hsinchu.org.tw/news.html,2000年12月、2002年5月。
新竹市全市轄區納入都市計畫網站之計畫說明網址:http://urban.hccg.gov.tw/singu_extend/stoto_case1_frame.htm,2003年4月。
新竹博物館群設置管理綱要計畫網址:http://hcccc.hccg.gov.tw/travel/Hsinchu,2003年4月。
新竹市政府都發局網址:http://urban.hccg.gov.tw/。
永慶房屋,〈合理房價時代已經來臨!〉,2002年11月8日,不動產e族之永慶房屋新聞稿網址:http://egroup.idv.tw/enews/press/prnews0211281.htm,2003年4月。
鄭守仁,〈風城購物中心上大樑 規模號稱全國之最〉,《東森新聞電子報》,2002年1月16日。網址:http://www.ettoday.com.tw/2002/01/16/91-1250815.htm,2003年4月。
新竹市政府,〈探討新竹市的交通問題〉,《新竹市政園地》2(2002年9月),網址http://www.hccg.gov.tw/hccg/home/no1200207/page05.html。
蕭惠丹,〈給您交通安全與行車效率-新竹市即將呈現新面貌的道路與橋樑〉,《新竹市政園地》2(2002年9月),網址http://www.hccg.gov.tw/hccg/home/no1200207/p1_2.htm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