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
伍至學(1996)。人性與符號形式-卡希爾《人論》解讀。台北:台灣書店。
朱元祥、曾啟雄、洪明宏(2000)。地圖中視覺傳達符號設計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呂青華(2005)。泰國觀的建構與媒體-觀光指南的分析。台灣東南亞學會主辦:「2005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頁2。
李佩衿(2004)。尋路地圖表現形式的使用性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旻(2006)。企業平面環保廣告視覺傳達設計之消費者認知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俊良(2004)。視覺傳達設計概說。台北:藝風堂。
林品章(1992)。設計與視覺環境。台北:三名書局。
林書堯(1995)。色彩認識論。台北:藝術家。
林崇宏(1996)。視覺藝術與造型。台北:甘鄲。
邱宗成、洪明宏、王伯勛(2006)。嘉義縣旅遊視覺圖像之建構-以地區導覽圖及設施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八卷,頁349-353。邱瀅如(2007)。導覽圖設計原則與使用族群關係之探討。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施純銘、林振陽(1994)。機器產品安全性操作系統之認知研究-以射出成型機器操作面板之設計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洪碩延、漆梅君(2005)。視覺傳達設計中之符號理論。中國廣告學刊,11,頁70-82。高明瑞(1999)。觀眾參觀行為之研究。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委託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高慶珍(2001)。地圖設計之色彩應用探討。華岡理科學報,18,頁117-119。張建隆(1996)。尋找老淡水,台北縣: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張春蘭(1992)。地圖設計法則之探討。中國地理學會會刊,20,頁29-39。張凱智(1996)。民營遊樂區文宣摺頁撰寫內容之探討。商業職業教育季刊,頁74-77。張惠如(2001)。平面廣告設計篇。台北:藝風堂。
張寶釧(2008)。以淡水古蹟博物館經營作為地方發展觸媒之研究。中原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露心(2004)。圖像符號傳播之象徵性意義研究。嶺東學報,15,頁248。陳玉珈、陳櫻慧(2002)。非主流出版:黃曆、善書、地圖、傳單、小冊子。《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頁21。
陳俊文,游萬來(2002)。地圖學中的視覺傳達設計。設計研究,2,頁117-123。陳俊宏、楊東明(199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陳彥任(2001)。網路空間認知地圖之初探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蕙菱(2002)。淡水市街觀光地景環境體驗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4。堀淳一(1982)。《地圖「遊び」からの發想》。東京:講談社。
曾啟雄、羅光志(2003)。地圖視覺設計之現況調查-以台灣標章民營遊樂區為例。國際設計教育研討會,東方技術學院「ICOGRADA國際設計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高雄。
楊婷婷、林晏州(1996)。台北市立動物園大鳥籠解說摺頁效果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九卷,1,頁95-100。葉智偉(2002)。地域空間觀光化-淡水個案。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管倖生(1995)。廣告設計。台北:三名書局。
臧芷伶(1992)。遊客對古蹟的環境知覺之研究-以淡水鎮古蹟為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劉雅菁(2006)。花蓮觀光導覽摺頁與手冊之花蓮觀光形象呈現。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歐雅芳(2004)。遊樂場數位園區導覽系統設計之設計研究。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編輯部企劃(1996)。創意精選DM篇。台北:藝風堂。
鄧成連(1990)。最新包裝設計實務。台北:星狐。
賴政育(2003)。浪漫淡水-訪古去導覽手冊。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出版,台北。
謝育仁(2000)。指示性圖示之研究─以旅遊地圖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謝耀輝(2000)。戶外類博物館之視覺資訊導引系統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鍾昌修(2002)。解說摺頁對國小兒童解說效果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動物園無尾熊館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韓叢耀(2005)。圖像傳播學。台北:威仕曼文化。
顏鎮榮(2004)。圖像視覺認知與認知結構之探討。嶺東學報,15,205-220。羅光志(2003)。地圖視覺設計之應用研究─以中國古代地圖與現代遊樂區地圖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Denton C.(1991)。視覺傳達-平面設計(Graphics For Visual Communication)。(劉錫權、陳幸春譯)。台北:六合出版社。
Kamata, T.(1995)。Towns & Signs. Tokyo。台北:美術出版社。
卡希爾(Ernst Cassirer)(1944)。人論(An Essay on Man) (結構群譯)。台北:台灣書店。
露絲 溫斯樂(Ruth Rentschler)(2003)。文化新形象藝術與娛樂管理(Shaping Culture Arts & Entertainment Management) (羅秀芝譯)。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出版。
Dent, B. D. (1996). Principles for Color Thematic Maps, Cartography-Thematic Map Design, Fourth Edition, Dubuque, IA: Wm. C. Brown Publishers, pp. 293-314.
Gill, G. A. (1988). Experiments in the Perception of Colored Cartographic Line Symbols, Cartographica, 24(4), pp. 36-49.
Holmes, N. (1991). Pictorial Maps. New York: Watson-Guptill.
Lester, P. M. (1999). Visual Communication: Images with Messages, Second Edi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Montello, D. R., Lovelace, K. L., Golledge, R. G. & Self. C. M. (1999).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Sexrelated Differences and Similar Ties in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Spatial Abilities, 89(3).
Robinson, A. H., Morrison, J. L. Muehrcke, P. C., Kimerling, A. J. & Guptill, S. C. (1995). Elements of Cartography, Sixth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am, S. H. (1992). Environment Interpretation, Golden, Colorado: North American Press, pp. 236-237.
Yarnal, C. M., Coulson, Mackay & Michael R. C. (1982). “Recreation Map Design and Map Use: An Experiment”, The Cartographic Journal, 19(1), pp. 16-17.
www.foldfactory.com/index.php。上網日期:2008。
文建會網站。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上網日期:2005。檢自:http://www.cca.gov.tw
交通部觀光局。中華民國96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報告。上網日期:2008。檢自:http://library.tbroc.gov.tw/web/sear_show.asp?no=A20011458
地圖視覺設計教育網。上網日期:2008。檢自:http://bcu.pthc.chc.edu.tw/tsengch/02book/map/know-definition.htm
明誠中學網站。田野調查手冊。上網日期:2008。檢自: http://ajds.nsysu.edu.tw/1000211487/pbl2002/html/courses/fieldstudy.htm
國巨股份有限公司網站。陳澄波,淡水。上網日期:2005。檢自:http://tamsui.yam.org.tw/artist/ot-artis/o1.htm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網站。田野調查概述。上網日期:2008。檢自:http://ccnia.tnua.edu.tw/~ykchen/study/st01_intr_1.htm
淡水「創意城市」網站。上網日期:2008。檢自:http://blog.yam.com/user/tamsuigood
淡水古蹟園區官方網站。上網日期:2005。檢自:http://www.tshs.tpc.gov.tw
淡水鎮公所網站。上網日期:2008。檢自:http://www.tamsui.gov.tw
滬尾文史工作室網站。淡水介紹。上網日期:2005。檢自:http://tamsui.yam.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