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參考資料
(一)、古代文獻
1.《史記》司馬遷著。
2.《隋書》魏徵等編。
3.《孫子兵法》孫子,十三篇。
4.《戰國策》西漢、劉向整理,共卅三篇。
5.《太公六韜今註今譯》徐培根註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6.《田間易學》清、錢澄之撰,吳懷祺校點,合肥:黃山書社,1998年8月。
7.《南華真經注疏》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 月。
8.《鬼谷子》陶宏景註,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94年1月。
9.《黃帝內經》唐、王冰次廿四卷本《素問》,南宋、史崧改編廿四卷本《靈樞》。
10.《修辭學-論解釋》亞里斯多德著,羅念生譯,香港:三聯書店,1991年。
(二)、現代著作
1. 《鬼谷子兵法》房立中、徐建軍編著,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1年。
2. 《鬼谷子與雲夢山》房立中著,中國:人事出版社,1994年。
3. 《新編鬼谷子全書》房立中編,中國:學苑出板社,1995年。
4. 《鬼谷子辭典》閻崇東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5. 《鬼谷子研究》蕭登福著,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6. 《鬼谷子兵法》李天道編著,臺北:典藏閣華文網版,2004年。
7. 《鬼谷子商學院》孫瑞編著,臺北:我識出版-易富文化,2005年。
8. 《鬼谷子詳解》陳蒲清著,湖南:長沙嶽麓書社,2006年。
9. 《鬼谷子成功發展的藝術》方鵬程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10.《六韜、鬼谷子》曹勝高、安娜,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11.《鬼谷子全書》司馬哲編,中國:長安出版社,2007年。
12.《鬼谷子研究》許宏富著,上海古籍出板社,2008年。
13.《鬼谷子鬥智特技》陳英略著,臺北:大學文選社,1971年。
14.《鬼谷子大智慧》鄭傑文著,臺北:新潮社,1997年。
15.《必勝的政治藝術-鬼谷子》廖壽川著,台中:命耕弼出版,2005年。
16.《智慧禁果鬼谷子》張建國著,臺北:海鴿文化,2005年。
17.《鬼谷子中國第一謀士的生存哲學》張義明著,臺北:百善書房,2007年。
18.《運籌帷幄兵法鼻祖鬼谷子》 玄磯子,臺北:黃金屋文化出版社,2008年。
19.《學校沒教過的中國智聖-鬼谷子 》徐磊編,臺北:好優-旺文社,2008年。
20.《原始儒家與道家哲學》方東美著,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出版、1985年。
21.《政道與治道》牟宗三著,臺北:台灣學生書店,1980年。
22.《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啟超著,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0年。
23.《中國政治思想史》蕭公權著,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圖書公司,1982年。
24.《中國政治思想史》孫廣德等編著,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7年。
25.《孟荀道德哲學》魏元珪著,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
26.《荀子哲學思想》魏元珪著,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
27.《老子思想體系探索上、下冊》魏元珪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
28.《稷下學研究—中國古代思想自由與百家爭鳴》白奚著,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
29.《儒學與現代世界》謝仲明著,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
30.《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結構及人治與法治問題》徐復觀著,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31.《鬼谷子新釋》三卷,尹桐陽註,清末民初,上海:文明印刷所,1931年。
(三)、 縱橫家資料
1.《縱橫家研究》熊憲光著,重慶出版社,1998年4月。
2.《縱橫家語錄》龍建華譯注,重慶出版社,2008年3月。
3.《縱橫家的智慧》楊世文、鄭曄,臺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4月。
4.《縱橫辨術》李曉箏著,臺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5月。
5.《縱橫家書「戰國策」與中國文化》張彥修,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
6.《縱橫家研究》顧念先,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69年12月。
(四)、政略戰略書籍
1.《中國政略學史、外一章鬼谷子新註》俞誠之著,上海:社會科學院,2009年。
2.《中國戰略思想史》紐先鐘著,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2年。
3.《中國戰略史》何世同著,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2009年。
4.《戰略家思想與著作》紐先鐘著,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5.《戰略文化與不對稱衝突》Robert M. Cassidy著,台北:國防部編譯室,2004年。
6.《歷史與戰略中西軍事史新論》紐先鐘著,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7.《戰略藝術》陳式平著,台北:國防部史改編譯室,1997年。
8.《現代戰略縱橫》紐先鐘著,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
9.《廿一世紀西方政治作思維應用-第四代戰爭與戰略溝通》洪陸訓等編,台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2011年。
(五)、現代企管書籍
1. 《談判聖經》劉必榮著,臺北:商業週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2. 《談判藝術》(The Arts of Negotiation) 劉必榮著,臺北:希代書版公司,2000年。
3. 《贏在說服力》羅伯米勒、蓋瑞威廉斯者(Robert Miller / Gary Williams),莊安祺譯,時報文化出版社:2004年。
4. 《談判兵法:孫子兵學的謀略智慧》劉必榮著,臺北:先覺出版公司,2004年。
5. 《川普談判學-達成每一筆交易的完美談判法》Trump Style Negotiation,喬治羅斯著( George Ross),卞娜娜譯,臺北:高寶出版社,2007年。
6. 《談判的藝術》于富榮著,臺北:我識出版集團易富文化有限公司,2006年。
(六)、西方著作
1. 《維根斯坦-後期哲學思想研究》塗紀亮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2. 《維特根斯坦與哲學研究》英國,麥金(Marie McGinn)著,李國山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3. 《論文字學》法國,德里達(Jacques Derrida)著,汪堂家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年。
4. The Grand Chessboard《大棋盤》,美國,Zbigniew Brzezinski著,林添貴譯,台北:立緒文化出版1998年。
5.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戰略緒論》Andre Beaufre著,紐先鐘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四版。
6. Strategy : The Approach《戰略論:間接路線》B.H. Liddell Hart著,紐先鐘譯,台北:麥田出版2001年。
(七)、期刊類
1. 蕭登福1984〈鬼谷子其人及其著作〉《中華文化復興月刊》37-46頁。
2. 蕭登福1984〈鬼谷子諸篇要義初探〉《中華文化復興月刊》25-30頁。
3. 蕭登福1983〈鬼谷子真偽考〉《中華文化復興月刊》34-40頁。
4. 尹振環1998〈論《鬼谷子》遊說人主之術〉《煙台師範學院學報》第四期。
5. 王 崗2000〈從左傳看春秋諸侯國外事關係的發展及其特徵〉《渭南師範學院學報》第七期。
6. 王保國2002〈戰國時期秦對六國外交策略的演變〉《河南教育學院學報》第四期。
7. 宋蜀華2003〈論春秋戰國時期楚、吳、越之間的三角關係及其演變〉《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四期。
8. 郭炳潔2002〈論秦漢之際的崇勢利之風〉《史學月刊》第十二期。
9. 張二國1995〈先秦時期的會盟問題〉《中國古代史》第五期。
10. 張全民1995〈試論春秋會盟的特點〉《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四期。
11. 張彥修1998〈《戰國策》民本思想的再認識〉《寧波大學學報》第一期。
12. 張仁璽2001〈先秦秦漢時期的天、君、民關係述論〉《山東師大學報》第五期。
(八)、學位論文類
1. 蕭登福1994〈《鬼谷子本經陰符》與道教之《黃帝陰符經》〉河南淇縣,中國第一屆鬼谷子學術思想研討會。
2. 黃煌雄1975〈論戰國時代的合縱與連橫〉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3. 黃瓊儀2006〈策略談判人員職能模型之研究:看奧會模式談判歷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學院國際人力教育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傅劍平1998《縱橫家與中國文化》博士論文,重慶出版社。
5. 劉志玲2002〈論春秋時期鄭國的外交政策〉《鄂州大學學報》第二期。
6. 阮怡玲1998〈從區域上看戰國縱橫家之活動及其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7. 林思綺1996〈春秋末年的吳楚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九)、網路類
1.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3.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十)、戰國時期
書籍
1. 楊寬、吳浩坤主編2005《戰國會要(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
2. 黃寶實1969《中國歷代行人考》臺北:中華書局。
3. 陳祖懷2005《話說中國•列國爭雄》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4. 張豈之主編2002《先秦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5. 楊寬2002《戰國史料編年輯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沈長雲、魏建震、白國紅等2000《趙國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7. 高敏2000《睡虎地秦簡初探》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8. 程發軔2000《戰國策地名考釋》臺北:國立編譯館。
9. 張彥修1998《縱橫家書-戰國策與中國文化》河南:大學出版社。
10. 繆文遠1997《戰國策繫年輯證》成都:巴蜀書社。
11. 劉大傑1994《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
12. 徐復觀1994《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3. 張玉法1993《先秦的傳播活動及其影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4. 劉翔1993《中國傳統價值觀念詮釋學》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15. 沈玉成、劉寧1992《春秋左傳學史稿》蘇州:江蘇古籍出版社。
16. 楊寬1986《戰國史(上)(下)》臺北:谷風出版社。
17. 鄭良樹1986《戰國策研究》臺北:學生書局。
18. 繆文遠1984《戰國策考辨》北京:中華書局。
19. 餘又蓀1977《中國通史綱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 洪鈞培1971《春秋國際公法》臺北:中華書局。
論文
1. 王璿 2009〈戰國策游說文化研究〉江南大學碩士論文。
2. 王啟 2009〈戰國策中論辯說服的邏輯分析〉河南大學碩士論文。
3. 趙鵬團 2009〈戰國縱橫家思想體系研究〉浙江大學碩士論文。
4. 徐輝 2009〈戰國策士人心態研究〉北京語言大學碩士論文。
5. 李小娟 2008〈戰國策說辭研究〉中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
6. 張海東 2008〈戰國策中的遊說研究〉蘭州大學碩士論文。
7. 雷志華 2007〈先秦縱橫家功利主義倫理思想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8. 陳古成 2007〈論戰國策中的士人形象〉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9. 楊建猛 2006〈從戰國策看縱橫家的思想及文風〉貴州大學碩士論文。
10. 穆靜 2006〈春秋行人與戰國策士外交辭令比較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11. 程小詩 2005〈戰國策部類歸屬及中國小說史上地位〉重慶師範大學論文。
12. 宋曉巖 2005〈戰國策中的委婉語研究〉延邊大學碩士論文。
13. 趙楠 2003〈戰國策的論辯藝術〉西北大學碩士論文。
14. 吳小光 2003〈戰國策言語表達的句內考察〉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學報期刊
1. 施淑儀 2008〈《戰國策》譬喻修辭藝術《中國語文》103卷1期。
2. 鄒濬智 2007〈《戰國策》辭令辯論學研究《遠東學報》24卷4期。3. 方慶雲 2002〈觸讋說趙太后對話技巧分析《國文天地》17卷9期。4. 黃翠芬 1998〈觸讋說太后的說話藝術《孔孟月刊》37卷4期、12月。5. 李興寧 1998〈從《戰國策》論範雎及遠交近攻戰略《中國文化月刊》8月。6. 陳雙景 1997〈《戰國策》談判策略舉例《文藻學報》11期、3月。7. 簡光明 1996〈淺析「觸讋說趙太后」的說服術《國語文教育通訊》12月。
8. 陳雙景 1996〈由《戰國策》例證看兩難困境的談判技巧《文藻學報》3月。9. 黃亦真 1991〈妙語如珠的口才學 淺介《戰國策》書中語言《國文天地》11月。10. 孫惠惠 2010〈《戰國策》中疑問句初探《思茅師範高等學校學報》第一期。
11. 陳爍 2010〈《戰國策》論辯藝術中的邏輯問題《遼東學院學報》第二期。
12. 董常保2010〈《戰國策》策士對君主的勸諫方法《阿壩師範學報》第一期。
13. 何穎 2009〈淺析《戰國策》人物塑造方法《安徽文學》第七期。
14. 黃曉嬌 2009〈《戰國策》說服技巧例析《文學教育》第五期。
15. 左代瓊 2009〈淺析先秦寓言深於比興的特點《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第二期。
16. 杜鵑 2009〈《戰國策》謀臣策士的語言藝術《新聞愛好者》第七期。
17. 裴登峰 2009〈從敘事方式看先秦史傳散文的進程《寧夏師範學院》第四期。
18. 趙楠 2009〈論水性文化下的戰國策士融通性思維《南昌大學學報》第四期。
19. 崔明麗 2009〈《戰國策》中的詞語修辭《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第五期。
20. 呂秋薇 2009〈《戰國策》的勸諫藝術《科技資訊》第九期。
21. 劉衛華 2009〈恢宏譎誑《戰國策》的言辯藝術《黑河學刊》第九期。
22. 韓紅宇 2009〈《戰國策》的民本思想及其歷史影響《長城》第六期。
23. 霍禕然 2009〈從《戰國策》看策士公關語言藝術《新聞愛好者》第十六期。
24. 許麗莎 2009〈對《戰國策》策士精神解析《語文教學與研究》第二十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