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9 06: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從玓
研究生(外文):Tsung-Ti Yang
論文名稱:父親—楊從玓創作自述
論文名稱(外文):Father — Tsung-Ti Yang's Artwork
指導教授:謝宏達謝宏達引用關係張弘旻張弘旻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ong-Da HsiehHung-Min Chang
口試委員:林哲誠譚國智
口試日期:2015-07-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學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應用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3
中文關鍵詞:親職父職角色家庭
外文關鍵詞:Parents ResponsibilityFather RoleFamil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5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中文摘要

筆者是兩個女孩的父親,在陪伴兩個女兒成長的過程中,常常感到自己身為父親角色的變化與挑戰,因為兩個女兒前後相差七歲,當大女兒在為功課、交友煩惱時,小女兒還在嬰兒階段;當大女兒將就讀大學時,小女兒才要進國中階段。其中筆者深感父職角色時常需更換以便配合不同年齡層女孩的需求及想法。


筆者自己當父親以後開始去審視從過去到當下筆者自己與父親的關係。看著女兒日漸成長,而父親卻日益衰老,筆者對父親角色的工作內容也隨時間遷移有所變化因而也附加上許多情感。


另一方面,隨著筆者每日所見、所聞,以及身旁周遭報章媒體總充斥著許許多多關於家庭、虐童、弒親、老人安養等的社會事件。這些諸多的社會事件背後所意涵的常是男性對於家庭中父職角色的扮演能力不足的惡性循環的結果。

筆者利用繪畫創作形式表達出在面對父職的各個階段問題時自己對外在環境的感受,以及重新審視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父親角色的體認。



關鍵詞:親職、父職角色、家庭

Abstract
As father of two daughters, the role of father has kept changing and repeating itself over the two daughters’ growing up years. Due to the 7-year gap between their age, when the elder daughter started to concern about friends and studies in the school, the little daughter was only a baby. And as she was entering the college, the little daughter just graduated from the elementary school. I as the father should adjust myself to accommodate the needs and thoughts of the girls at their different ages.


Ever since being a father, I started to look into the relation between my father and myself. As my two daughters were growing up and in the mean time my father was getting old, my role of father evolved in time as well with many emotions added to it.


On the other hand, social events such as family conflicts, child abuse and child killing parent are often reported in our daily life. The stories underneath usually indicate it as results of vicious circle of an incapable father role in the family.

In the paintings, I try to depict the feeling of a father upon encountering problems at different stage of the role. Through the painting process, it also gives me a chance to revisit my role as father in the family.

Key Words : Parents Responsibility, Father Role, Family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背景因素 1
第二節 創作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相關主題的藝術家作品引例 7
第三章 創作綜合說明 19
第一節 創作形式 19
第二節 創作方式說明 20
第三節 創作解說方式 23
第四章 作品說明 25
第一節 複製系列 26
第二節 覺察系列 40
第三節 對話系列 54
第四節 小結 76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發展 77
第一節 結語 77
第二節 未來發展 79
參考文獻 81


參考文獻
專書

何政廣 (1996)。列賓 俄羅斯寫實大師。臺北 : 藝術家出版社。

周芳連 (2001)。西班牙陽光畫家 索羅亞。臺北市 : 藝術家出版社。

唐文慧 (2007)。父職角色與照顧工作。臺北 : 巨流出版社。

張心龍 (1994)。從題材欣賞繪畫 西洋藝欣賞。臺北 : 雄獅叢書。

張春興 (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陳英德、張彌彌 (2002)。印象派的師長 畢沙羅。臺北市 : 藝術家出版社。

蔡文輝、李紹嶸 (1998)。簡明英漢社會學辭典。臺北 :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黎玲/張小元/張晶燕/李紅梅 (2004)。藝術心理學。臺北 : 新文京出版社。

遲軻 (2005)。名畫會說話 悠遊西方的歷史、宗教與神話。臺北 : 究竟出版社。


期刊

王大維 (2000)。「父職參與」或「參與親職的父親」。應用心理研究,12-18。

王叢桂 (2000)。促進父職參與因素的探討. 應用心理研究,131-171。


論文

王舒芸 (1996)。父職角色-養家者?照顧者?臺北 : 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1。

王舒芸 (1996)。現代奶爸難為乎?--雙工作家庭中父職角色之初探。臺北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淑華 (2009)。身體之覺擬像—王淑華創作自述。臺北市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林昭玉 (2011)。雙薪家庭國小學童父親的父職實踐。桃園 : 元智大學。

陳淑貞 (2008)。縛•搏與生機--陳淑貞繪畫創作之解析。臺北市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陳碧君 (2003)。基隆市政府主計人員角色衝突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黃佳純 (2013)。溫柔的傷痕—黃佳純創作論述。臺北市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黃琇櫻 (2008)。早產兒家庭的父職參與行為與父職壓力之探究—以北台灣地區為例。臺中 : 東海大學。

黃齡蘭 (2013)。歐陽文的生命歷程與繪畫表現。臺北市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蔡芙郡 (2012)。AZ兔的多重性自我影像 ─蔡芙郡敘述性繪畫作品解析。臺北市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蔡雅芳 (2011)。幼兒父親與母親之父職角色期望研究。臺北市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蔡雅鈴 (2005)。不同家庭生命週期親職壓力之研究。嘉義 :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鄭惠環 (2005)。青少年子女的父子互動關條與其未來父職角色期待之研究。臺北市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蕭淑慈 (2008)。父職參與和親子關係—父方與子方知覺之探討。臺北 : 輔仁大學。
.
魏靜芬 (2011)。光影森情--魏靜芬油畫創作論述。臺北市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譯文

Barthes, R. (1992). 符號學美學。臺北 : 商鼎。

Cumming, R. (2000). 西洋繪畫名品。臺北 : 遠流。.

Ellen, W. (1997). 創造的世界─藝術心理學。臺北 : 田園城市。

小山宙哉 (2008)。宇宙兄弟。日本 : 講談社。.

皮瑞斯科 (2013)。Ben Shahn 班尚-美國社會寫實畫家。臺北 : 藝術家出版社。

黑格爾、美學。朱孟實譯 ( 1981)。第一卷,335。臺北 : 里仁書局。

網路

王仁志 (2005)。已婚男性父職實踐之研究。(2014年8月14日)擷取自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http//www.nhu.edu.tw/~society/e-j.htm

安平區幸福巷,國語課本。Pchome。(2014年7月20日)擷取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up7339/post/1272922462

名畫檔案。(2014年8月18日)擷取自http://www.ss.net.tw/art/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5年6月10日)擷取自http://www.nhrm.gov.tw/information?uid=129&pid=2156

陽光依然燦爛,追思歐陽文先生。(2015年6月12日)擷取自追思政治受難者: https://twhrmemorial.wordpress.com/category/

列賓作品欣賞,(2014年7月20日)擷取自新華網。http://big5.news.cn/gate/big5/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0-09/15/c_12572461.htm

劉明堂 (2015)。人權與藝術鬥士 歐陽文生命故事留下光彩。(2015年3月20日)擷取自民報。http://www.peoplenews.tw/news/f437d96a-8b74-4516-8958-490aa21b3e7c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